妈妈态度消极,孩子也不会积极
很多妈妈总是习惯性地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经常抱怨孩子“发育慢”“没有才能”“没有长处”等。殊不知,自己越这样说,孩子的表现就越消极。
日本脑科专家七田真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家长想象中的样子,积极的态度塑造出积极的孩子,而消极的态度也一定会塑造出消极的孩子。”
其实,孩子是否有出息,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呈现出的状态其实就是家长教育的结果。所以,作为妈妈,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应该停止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孩子。
但令人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妈妈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会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孩子采取消极的态度,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负面语言。
门铃响起,妈妈打开门,走进来的是自己的邻居张阿姨。妈妈请张阿姨进门。这时,三岁的萌萌正高兴地玩着遥控汽车。她拿着遥控器追着玩具汽车跑,不停地从张阿姨和妈妈之间穿过。妈妈一把拽过萌萌,训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赶紧向张奶奶问好!”
萌萌被妈妈的厉声训斥吓了一跳,呆呆地立在原地,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打招呼。
妈妈感到非常尴尬,抱歉地对张阿姨说:“这孩子总是这样,见到陌生人都不敢说话,嘴上像贴了封条似的。”
从那之后,只要家里来客人,萌萌都会一声不吭地回屋去。这让妈妈感到非常烦恼。
萌萌妈妈虽然很注重礼节,却忽视了教育方法,把孩子吓了一大跳,也让孩子在客人面前“丢了脸”。萌萌这么小的年龄就遭受这样的打击,而且听到妈妈用消极的语言标签“这孩子总是这样,见到陌生人都不敢说话,嘴上像贴了封条似的”,让萌萌感觉自己可能天生就这样,于是产生认为见到客人躲起来是理所当然的想法。同样是教育孩子讲礼貌,彤彤妈妈的做法和萌萌妈妈却截然不同。
门铃响起,彤彤妈妈打开门,同事小陈走了进来。彤彤妈妈请小陈进门。此时,四岁的彤彤正兴高采烈地玩着遥控汽车。她拿着遥控器追着玩具汽车跑,从陈阿姨和妈妈之间穿过,匆匆向陈阿姨问好之后,就追着自己的玩具汽车继续玩起来。妈妈在一旁叮嘱道:“慢点儿跑,当心别摔了。”
过一会儿,客人离开了,妈妈把彤彤叫到跟前,给她讲了个不讲礼貌的故事。故事中有家里来了客人的场景。之后,妈妈问彤彤:“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对吗?”彤彤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不对,妈妈,我以后不会这样了!”妈妈听到彤彤这么说,欣慰地笑了,而且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妈妈就知道彤彤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从那之后,只要家里来客人,彤彤就会很有礼貌地问好。客人都夸彤彤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也赞扬彤彤妈妈教育得好!
两个案例虽然同样是在教育孩子要讲礼貌,但彤彤妈妈采取了积极的教育态度,通过故事教育的方法让孩子理性地判断自己的做法,随后又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自然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这两个故事其实就是在提醒妈妈们,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更加出色,就要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和暗示。那么,妈妈要怎么做才算是用积极的态度或方法教育孩子呢?
1.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错误
“找出错误,才能进步”,这句话其实是有相对性的。“找出错误”可能让人进步,也可能让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错下去。
很多恨铁不成钢的家长似乎变成了专门鸡蛋里挑骨头的专家,动不动就指责、挑剔孩子,导致很多孩子信心尽失;还有的孩子非常害怕犯错,可越害怕犯错,就越容易犯错。当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时,他们自然就会破罐子破摔,一步步错下去。
所以,作为妈妈,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进步,就不要对孩子太挑剔,不必对孩子的错误耿耿于怀。
2.相信孩子,给孩子以积极的期待
妈妈有益的帮助会促进孩子积极的发展;反之,消极的期待则会导致孩子发展趋向消极。如果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做好某件事,得到的结果通常就是如此。
事实上,期望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妈妈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预期孩子会失败,那么孩子的心理或言行上就会表现出缺乏信心的状态,并最终导致失败。反之,如果妈妈相信孩子的实力,经常鼓励孩子,那么孩子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大。
3.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一个心态消极、喜欢抱怨的妈妈,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让孩子变得很消极。相反,积极乐观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更加积极、乐观、向上。
所以,作为妈妈,尤其是心态消极的妈妈,必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努力做好自我调整,让自己具备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此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