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十八年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临朝训政”给慈禧带来的掌权软肋

要了解这个秘密,我们首先必须来回顾一下慈禧在光绪年间的掌权之路。总的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然就是“垂帘听政”,这一“垂”就是从光绪被立为皇帝一直到18岁(1889年)亲政之前,由于光绪年幼不能够处理政事,于是她这个当大姨的光荣地顶上。这个阶段参照的先例是大唐武则天,属于直接掌权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889年至1898年戊戌变法时,按照祖制,已经成年的皇帝光绪必须“亲政”,慈禧必须退休,去颐和园伸胳膊遛腿。但是我们知道,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实际情况是她老人家“退而不休”,依靠这么多年在官僚集团中提拔和任用的嫡系,在颐和园遥控朝廷,这是属于间接掌权的阶段。

接下来就到了戊戌变法,光绪搞砸了变法,引起官僚集团的强烈反弹,这对于慈禧来说,却又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她终于又可以借着收拾“变法失败”的烂摊子之名,重返权力一线了。但光绪这孩子都已经结婚了,再像幼年时垂帘听政也不太合适了,有没有办法能够在组织形式上实现重返权力一线呢?有。

当年长寿的乾隆爷为了使他在位的时间不超过他敬爱的康熙爷爷,当了60年皇帝后主动“退位”,去当了三年“太上皇”;他和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同殿办公,乾隆“临朝训政”,大小事情都由他做主。嘉庆在那三年里只是一个“见习皇帝”。

慈禧第三个阶段的掌权模式正是“临朝训政”。虽然她把光绪皇帝圈禁在瀛台,但光绪平时还是需要正常上班(上朝)的。在大殿里,一般慈禧坐主位,光绪在一旁坐副位或者站立,大臣们有事则象征性地向光绪上奏,其实是向慈禧汇报,最后拿主意的也还是慈禧——这实际上又回到了直接掌权的阶段。

完美,一切都很完美。从表面上来看,最新阶段的“临朝训政”不仅有“祖宗之法”可依,而且还排除了光绪成年之后以“亲政”的名义逐步收回权力的风险。本来这个风险是挺大的(之前帝党的出现就是明证),而现在既然以“变法失败”这个契机“临朝训政”,这个风险就被排除了,光绪永远失去了做一个真正的皇帝的机会。

然而,我们知道,表面完美的事情中往往会有真正的风险,“临朝训政”给慈禧掌权带来的真正风险就是掌权无名。

光绪已经成年,这是慈禧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她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只有光绪才是真正名正言顺的皇帝,这也是慈禧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她不能违反当年立光绪为皇帝的历史)。一个成年的皇帝必须亲政,必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又是慈禧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慈禧的理由只能是:光绪搞砸变法,会搞丢祖宗的江山,他不配当一个合格的皇帝。

但即使是这个理由,也并不充分。

自从秦始皇发明“皇帝”这个职位以来,皇帝其实是比较“牛”的。且不说皇帝会不会“搞丢祖宗江山”,没人能够下结论,就算他真的要搞丢祖宗江山,除了老百姓的锄头扁担(造反)可以管,也没人敢管和能管。皇帝犯了错,通常只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找个大臣顶罪(袁世凯其实就是光绪最好的替罪羊,谁叫他知道“围园杀后”的阴谋后不及时上报呢);一是下个“罪己诏”,表示要“痛改前非”,然后皇上仍然是皇上,并不影响他继续“代天行事”。

所以,慈禧固然可以以太后之尊骂光绪会“搞丢祖宗江山”,但要因此而剥夺已经成年的光绪皇帝的实权,自己搞出一个“临朝训政”来,则是不那么容易的。同样,慈禧终止变法很容易,但要以此向光绪夺权其实并非那么容易。变法不搞了不等于光绪连皇帝的权力也丢了,这是两码事儿。

慈禧当然还可以说她的“临朝训政”是遵循了乾隆的“祖制”,这实际上又是站不住脚的。慈禧和乾隆最大的区别就是:乾隆本来就是皇帝,而慈禧却不是。更何况乾隆老爷子的“临朝训政”还体现了王朝特别讲究的“孝”的精神(孝敬他的康熙爷爷),而慈禧的“临朝训政”不仅剥夺了成年皇帝的权威,还违反了两千多年来“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老说光绪“违反祖制”的慈禧,实际上才是祖制的最大破坏者:自秦始皇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制度以来,以后宫身份临朝即使对于武则天这样的政治强人也是无法逾越的坎儿。

所以,在明眼人的眼里,慈禧那些“临朝训政”的理由统统是站不住脚的,看来什么“搞丢祖宗江山”,什么违反祖制,那只是绑住光绪的绳索。即使大家都认为光绪当皇帝不合格,那么也应该废掉光绪再立新君(正中端王集团的下怀),反正不关“临朝训政”什么事儿。

这就是慈禧“临朝训政”后的巨大麻烦,因为这些都是专制王朝统治万民的法理基础。所谓法理基础,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体制内的所有人都无法逃脱的“合法性”:不仅要强大,还要正确,要“名正而言顺”。即使慈禧老太太大权在握、无法无天,但整个王朝的专制,不是她这个事实上的“皇帝”一个人的专制,而是整个官僚集团的专制。围绕皇帝和官僚而建立的一套“祖制”和被这套制度鼓吹的礼法,是要被所有大臣努力维护的。谁破坏这种制度和礼法,哪怕他是皇帝,哪怕她是皇帝他妈,也必然遭受反对和非议。其结果就是:“您能堵住微臣之口,但也堵不住天下万民悠悠之口,哼!”

而在开始“临朝训政”之后,慈禧就是一个只是“强大”而并不“正确”的人:她既然说光绪不配当一个合格的皇帝,那么就要立一个合格的人来当皇帝;如果不立新皇帝,那就说明光绪是合格的,反正无论怎么样都轮不到她出来“临朝训政”。大家其实都已经看清楚了:慈禧只是需要一个道具,一个做傀儡的皇帝,正是因为无法做到“名正而言顺”,慈禧才不得不拉拢满族亲贵(端王集团)作为政治盟友,以获得亲贵们的强大政治支持。

终止变法之后,见到慈禧把光绪圈禁在瀛台,将光绪20多个贴身太监杖毙,端王集团暗自高兴,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废帝的先兆。看来之前给光绪造的谣和在慈禧面前的哭诉都没有白费啊,只要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愤怒的慈禧一定会废掉光绪的。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严重出乎端王集团的意料了:慈禧命令对抓捕归案的“六君子”不审不问,直接杀头,迅速结案。如此一来,端王集团就失去了把“围园杀后”的罪行往光绪身上去套的机会了,也就彻底失去了在这一次实施废立的机会。“不按套路出牌啊?”估计大跌眼镜的端王等人只有这一句话。

端王集团远远不知道的是,无论慈禧有多么恨光绪,即使在得知他可能参与“围园杀后”时连将他千刀万剐的心都有,一旦慈禧冷静下来,她就明白她是绝不可能杀光绪,也不可能废帝的,永远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