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汜上作[1]
广武城边逢暮春[2],
汶阳归客泪沾巾[3]。
花落寂寂啼山鸟,
杨柳青青渡水人。
[1]寒食:节气名,清明节前一天。汜:汜水,源出河南巩县东南,北流经荥阳汜水镇西注入黄河。
[2]广武城:古城名,有东、西两城,在唐郑州荥泽县西二十里,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
[3]汶阳归客:汶阳指汶水之北,汶水即今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北,西南流至梁山东南入济水(今流至东平入东平湖)。济州在汶水之北,作者自济州西归长安或洛阳,故自称“汶阳归客”。
开元十四年(726),王维离开济州司仓参军任,到长安或洛阳去等待朝廷新的任命,途中路过广武城,写下了这首诗。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曾经有一种意见认为,绝句就是把律诗截取一半形成的。对这个看法,批评的意见很多,在古人看来,绝句最需要构思灵动。尤其三、四句,最好以逆挽、跳脱生发巧思,如果真的截取律诗之半,在短短的四句中再放上对仗的一联,就会有板滞的毛病。很多中晚唐的绝句就严格地遵守着这样的要求。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王维这首诗,以接近对仗的方式作结,显然犯了绝句的忌讳,但我们非但不觉其板滞,反而觉得它有说不尽的情意。你看,无言的落花、宛转的鸟啼、青青的杨柳、渡头的归客,这一幅画面生意盎然而又不无惆怅。这种种的形象,何以能给我们如此真切的感动呢,其中诗心的点化,正可以仔细体会。诗中的“寂寂”,是写落花的安详,更是写春山的静谧,而时而传来的鸟啼,更增添了春山的静寂。事实上,春天本无所谓“动”与“静”,“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梁吴均《春咏诗》)是调皮的春天,“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春景》)是活泼的春天,而春天的活泼与调皮原本在于诗人的内心。王维笔下的暮春天气,所以寂然无声,是因为诗人的内心萦绕着离愁的寂寞。下句青青的杨柳,暗含折柳的典故,那一树碧绿的枝条,传递着送行友人惜别的深情,而青条绿水的盎然生意,又让人感到在这个美好的春天,离别是多么遗憾。这一句使我们想到南朝著名作家江淹《别赋》中的名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当然,面对阳春美景而生的离别之叹,王维和江淹是一样的,但王维的寂寞和感伤还没有沉痛得走向颓唐,纵使千愁万绪,诗意还是明媚而开朗的。
这首诗的成功,实在很难总结出有形的技法,它展示了王维从造化中直接点化和捕捉的艺术天才,含蕴不尽,无迹可求,这就是令后人无比神往的盛唐绝句的神境。在王维的一些七言绝句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含吐不露的神韵,如著名的《失题》:“荡子从戎十载余,清风明月苦相思。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送韦评事》:“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