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庄子》二则 庄子

庄子(约前360?—前280?),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人。与孟子同时。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子》现存33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为庄子著;《外篇》15篇及《杂篇》11篇,有些学者认为是后世道家所作。

山木(节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1]。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2]。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3]?”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4],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5],无誉无訾[6],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7];一上一下,以和为量[8],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9]。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議,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0]!”

【注释】

[1]舍:寄宿。故人:老朋友。[2]竖子:小孩子。雁:鹅。[3]请奚杀:请问杀哪一只?[4]“似之而非也”二句:言不材之物,似有道而实非有道,所以有时不免遭到不幸。[5]“若夫乘道德”句: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6]无誉无訾:没有赞誉没有诋毁。[7]“与时俱化”二句: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8]以和为量:以顺和作为度量。[9]“若夫万物”三句: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10]其唯道德之乡乎: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提示与练习

一、《庄子·山木》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二、总体上讲,庄子的思想是消极了点,但他的学说中包含着许多辩证的思想,言词间也充满智慧和哲理,极富于思辩和逻辑。从“山中伐木”和“故人烹雁”这两个前后矛盾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所阐述的在污浊的社会中,如何远祸事、保自身的处事哲学。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体,所谓“材”与“不材”无非是以自我为度,有用则取、无用则弃。实际上庄子之所以采取这种处事哲学和人生态度,是对当时那个现实社会不满和抗争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山木》可看出庄子对“远祸全身”之难的愤懑和感慨,虽说有些地方略失偏颇,但庄子能够在那样一个污浊的社会里洁身自好,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三、这篇文章以寓言的形式完成,想象丰富、寓意深刻,有着很浓的文学意味。

四、如何理解庄子的“材”与“不材”?

五、翻译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居,善地;心,善渊[4];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1]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2]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3]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4]渊:沉静、深沉。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1]!不知周也。俄然觉[2],则蘧蘧然周也[3]。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4]。此之谓物化[5]

【注释】

[1]喻:通“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2]觉(jué):醒来。[3]蘧(qú):蘧,原意为惊喜的样子,此处为惊疑动容的样子。[4]分:区分、区别。[5]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提示与练习

一、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庄周梦蝶”是庄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其探讨的哲学课题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二、“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蕴、浪漫的情怀和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备受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

三、翻译“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