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9:适当糊涂圆好场
应该说,领导的工作环境、条件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和变化,公事外出有车坐,到现场检查有下属陪同,讲话有人写稿子,费力气少了。但是人人都有难念的经,谁都有伤脑筋的地方,都会操心不少,而且内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人太忙,活得太累,急难险重不说,好多事自己左右不了,左突右挡,恨不得长个三头六臂。尤其是班子内部也不是真空,不是铁板一块,领导成员之间由于阅历、经历、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会有隔膜、有过节、有猜疑和恩怨,甚至有互相使绊的问题。有时这些让人头疼的事自觉不自觉地传出去,让下属听到和看到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将下属夹在中间,变成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领导成员内部发生问题时,作为下属怎么办?装聋作哑,不行;有意回避,有时避不开;不予理睬,又有点太消极。这时候,关键就看下属的协调本领和糊涂艺术,怎么把场子圆好,这就需要拿出看家本领来。
什么叫圆场?就是在场面上会说话、会应付,把气氛缓和下来。孔子讲过:“陪君子说话容易出现三种失误:没轮到自己说话抢话说,这叫急躁;轮到自己说了却不说,这叫消极;说话时不会察言观色,这叫睁眼瞎。”有段名言谈到说话三要素:“该说时会说——水平;不该说时不说——聪明;知道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高明。”作为下属一旦发现领导成员间发生不睦的现象时,需要理性应对,避免出现说话失当的情况。
1.严于自控不掺和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领导成员也是情感动物,不排除领导也存在“三个亲的两个后的”,也有人自觉不自觉地犯自由主义,跑风漏气,说三道四,“张家长李家短”的毛病。作为下属,听到这些“悄悄话”就有个应对得当的说法。
郑板桥说得好:“难得糊涂”。这既是说要想糊涂不容易,也是讲某些时候糊涂一点也有必要。人不能太糊涂,也不能太清楚。太糊涂了,活得没劲,没有意义,缺少品味;太清楚,也会活得很累,有点不太值得。正如俗语所讲:“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傻与不傻,要看你会不会装傻”。
领导间出现矛盾、摩擦时,下属时常要装糊涂,而且要会装、善装,装出艺术性来。这是找准位置的需要,也是协调领导间关系的方法和策略。
一般来讲,当有的领导同你讲其他领导的“小话”时,应做到“四要”。
一是要似听非听。表面是听进去了,但哪听哪了,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听完了也忘完了,听和没听一个样。不散布,不传话,不附和。
二是要多听少答。不多插话,不随便回答问题,对领导的询问一笑了之。
三是边干手中活边听。领导去你的车间、科室检查工作时,议论起别的领导来,不真往心里去,旁顾左右,随便翻桌上的文件书籍,偶尔眼睛扫一下领导,不专心致志,不影响手头的活,该干啥干啥,一边干一边听,既不失礼,也不过分感兴趣。
四是边打圆场边听。能和稀泥就和几下,能化解就插几句:“是吗?”“算了吧!”“哪能呢?”
对议论其他班子成员的领导也应正确理解,可能是一时“扣子”解不开,心里有气憋不住;可能为性格使然,是“快嘴子”“直肠子”“一根筋”类的领导,一吐为快,借散布怨气同你套近乎,笼络感情,表达意愿和主张,以证明自己做事公道公正,想赢得一个好人缘。对这类问题切勿大惊小怪,上纲上线,应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让事情尽快归于平静。因为此类事情凡有人群的地方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影响范围不一样;同班子的组织纪律和民主生活密切相关,而第三方的素养和处事分寸感往往不同程度地决定了事情的结果走向。
2.程序汇报不越级
汇报工作也有许多讲究,比如讲,有了问题不能多头汇报,非主管领导那儿不能乱汇报,更不能碰见个不大点儿的事就往大老板那儿捅,那会有乱套近乎献殷勤,办事没规矩的嫌疑!
某车务段中间站长小吴去段上开完月度生产例会,想起站上调车设施不安全的事,想给主管安全的董副段长汇报,董副段长听完汇报表示:小吴,这事有三条:一、二、三……你按这个去办。小吴从董副段长那里出了门,心想:“此事涉及安全,安全第一!人命关天呀!”还想找大段长念叨一下,抬腿进了大段长的门:“王段,我们站调车设施有些麻烦,您看怎么办?”王段听罢,连头都不抬:“你听着,这事有四个办法:一、二、三、四……明白了吗?”吴站长点头答应着从王段那里退出来,出门后脑袋就冒汗。王段讲的与董段讲的不太一致,起码有两条,猴吃麻花——满拧。按王段说的办吧——“县官不如现管”;按董段讲的办吧——“官大理真”。明白人都清楚,像这样请示汇报工作属于“犯傻”,不管这两个领导过去是否有矛盾,就是假如没矛盾,也容易让小吴整出矛盾来,最后还得找“替死鬼”小吴算账。
这事应该怎么办呢?当小吴听完董副段长的指示后,应再问一句:“领导,这事我是否还需要给大段长打个招呼?”如果董段回应:王段工作这么忙,回头我给他过个话就行了。小吴就应立即打消重复汇报的念头。假如董段表示:你可以找找王段,看看他还有什么新要求。这时,小吴再去也不迟。
俗话讲得在理:“说话办事常常是多句话少句话的事。多说了一句话——事办成了!少说了一句话——事办砸了!”
3.处事得体不出格
当领导间有摩擦和冲突时,下属不应该做监督员和裁判员,也不可当打“小报告”的报告员,应忠于职责不越位,不讲走板、离谱和失根据的话。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领导之间常常因所处位置、观察视角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铁路站段党政两位主要领导也常常因为识人用人、奖金发放等问题而出现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现象。
某工务段办公室主任退休了。段长就继任人选一事找到党委书记。段长想把后勤科副科长小张调整到办公室继任,党委书记不接话。结果,征求人事科长意见,作为管人事的中层干部,见状往往不便直接表态,个人的看法这时讲出来有点不合时宜。人事科长小许委婉地说:“这段时间太忙,他的近期表现了解不多,是否结合年终考核干部测评一下,重点听听反映。”段长讲:“可以,范围可扩大到全体中层正副职,原来掌握的那几个后备苗子重点看一下,小许科长,还有谁呀?”小许对答如流:“还有安全科老李、技术科小赵。”党委书记表态:“好,一起测评吧!”数日后,结果揭晓。小许找到二位领导如实汇报:“三人反映都不错,老李最好,小张其次,小赵第三。”两位领导不约而同地表示:“按测评结果定吧。先上党政联席会,再公示。”应该说人事科小许的表现可圈可点合规矩。
4.公正做事无偏见
常言道:“一碗水端平”。所谓端平?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处事无偏见,待人无成见,不可有亲有疏,有远有近。这是为官之德,也是职务使然。这里有一个《势利眼失势》的真实故事。
某铁路工程局两位副局长竞争正职,一人如愿以偿,另一位担心今后不得“烟”抽,工作被排挤,主动申请离开局机关去援藏。后勤处长见风使舵,对新任局长百般逢迎巴结,利用手中权力将掌管的酒类、食品,假称人人有份的“年货”,派人偷偷往局长家中送。已援藏的副局长家属仍住在局长楼,却被冷眼相待,应享受的年节生活福利,也被无故“遗忘”。两年后,局长另有任用调走了。援藏期满的副局长回来接任新职,后勤处长傻了眼。很快借口身体不适,下海经商去了。
一般来讲,“尊敬”领导这一点都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在尊重上不能失偏、失度,乱了分寸。从正面和礼仪上理解,尊重上级领导应建立在合乎方针政策和工作关系的上下规矩的范围内,上级精神要全面领会,领导指示应该贯彻落实,领导要求执行上要不折不扣,领导来检查指导要热情相迎。对领导的态度不卑不亢,热情适度,亲密适中。
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在贯彻上也应有所区别,比如,会议精神应重于个人讲话要求,文件规定重于非正式讲话的要求,一般场合的指示、批示需要服从服务于党代会、职代会的总体要求。也就是个人服从组织,非正式要求服从会议精神,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有一句老话:“衣服长短合身就好,话多话少得体就好”。一般来讲,对会议精神和领导要求的轻重缓急把握并非太难,但涉及具体人、具体场合事情的对待上,往往会显出品行、技巧的高下优劣来。故事中的后勤处长属于私心偏重的小人,一看形势有机可乘,蹬鼻子上脸,无所顾忌,甚至采用丢弃原则、混淆是非的方法,妄图达到个人目的。这种人惯用两面手法,擅长“变脸”策略,领导在位时,百般逢迎,常盼“得陇望蜀”,步步高升;一旦气候不对,便翻脸不认人,恨不得把领导“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种人把与人交往的亲疏远近程度完全建立在私欲膨胀的基础之上,毫无原则、规矩、公正可言,必须加以提防。作为领导也应长就“火眼金睛”注意识破这类人物的品行,不被其所利用,给团队和个人带来负面影响。
5.主动协调促化解
一日下午,老僧在寺门外的古树下打坐参禅,静卧草垛。一只被老鹰追击的野兔,在慌不择路、无处躲藏之际,居然钻进了老僧的百衲衣里。随即而至的老鹰嘶鸣在老僧的四周近距离地盘旋。老僧依然微眯双目,泰然静坐。
直到夕阳落山,天色渐暗,老鹰才很不情愿朝山峰飞去,胆战心惊的野兔也慢慢地钻出来,朝着山谷跑去。
这时,远远目睹了这一切的一位年轻和尚,非常敬佩而好奇地问老僧:“师父,你为什么不扬手吓走那只老鹰,从而救护可怜的野兔呢?您老的静功可真练到家了!”
老僧缓缓说道:“野兔的性命尽管珍贵,老鹰的饥肠同样令人悲悯。如果没有被吃掉的野兔,就会有被饿死的老鹰。我淡然处之,是不偏也不向。”弟子们听了,无不口服心服,惊叹不已。
单位领导之间有误解、分歧。甚至有不易调和的成见和冲突,作为中层,作为下属,千万不可一屁股坐在一条板凳上,或借机寻找一棵可乘凉的“大树”,支持一方,反对一方;或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想借机从中渔利,以便取代他人。正确的方法是充当“消防员”的角色,一方面千方百计“灭火”,一方面事后寻找“火源”,将隐患和可燃物体及时消除。日常工作中做到“好话两头传,坏话两头瞒”,将当事人长期积累的怨恨逐渐消减淡化,变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
清末有个叫陈树屏的人,他在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太合,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座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
陈树屏知道他们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扫了众人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辞谦虚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指的是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
张、谭二人本来是信口胡说,由于争辩又下不了台阶,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于是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争论便不了了之。
在争论的场合,如果能巧妙地化解,使双方避免一场争执,是使双方都满意的事,可以得到两个人情。
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游戏。一句话,几样说;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一则《于副书记会前协调化旧怨》的实例也证明了这一说法。
某电务段随着干部转变作风沉到一线力度的加大,又一个矛盾显现出来,手机话费明显“吃紧”,多数人出现自掏腰包贴钱的现状,而且越是管理作风扎实下基层天数多的干部问题越突出。于是,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增加话费的议题准备提交会议研究。党委副书记小于知道段长和党委书记关系不睦,互有怨气。常常因用人、发奖等事宜互相掐,闹得会议开不下去,甚至有时因非原则之事,为反对而反对,使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他有预感:这次讨论增加手机补贴一事也会各抒己见,难以谈拢。于副书记是个公正而又聪明的年轻领导干部。他会前先找到党委王书记:“领导,明天党政联席会将要讨论话费增加补贴的事,你有什么看法?”王书记开门见山:“我意见有两条:中层以上干部涉及协调汇报的事较多,下现场任务重,补贴数额应多增加一些;技术、工程、安监部门及其他科室包保干部任务重也应该增加。”于副书记当即表示:“有道理,我知道了。”很快,他又来到段长室:“魏段,明天咱们会上要研究的话费提高的事,您有什么想法?”魏段长反问道:“小于,你的看法呢?”“我的想法很简单,中层以上干部因挑着担子,头绪多,话费用得多,理应多补贴;技术、安监等科室和全体包保干部安全检查发牌任务重,应该吃点‘偏饭’。”小于实际将王书记的意见又重复了一遍。魏段点点头:“很好,我赞成这么办。”小于又返到王书记面前,悄悄告诉他:“我已将您的想法给魏段做了汇报。魏段听了马上表示说,王书记看问题全面,百分百同意。”王书记听了,满脸堆笑:“你告诉魏段,虽然这是大范围增加话费开支理应上会讨论通过,但段长批钱也是‘一支笔’呀!是否让有关科室拿个具体方案,上会讨论后,请魏段批一下就执行。”小于很快将书记意见作了反馈,魏段长感悟道:“看来王书记通情达理,并非难打交道。段上的大事,还需要两人多沟通,一起努力才能搞好啊!”
由此可见,一旦班子成员有了不团结的苗头,其他旁观者应像于副书记那样,当好“泥瓦匠”,“穿针引线”,提前将有可能爆发事端的“引信”去掉,将易燃“火花”消于未萌、释于未发,当好团队和谐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