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工作任务1 我国铁路建设与运营管理特点认知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充分认识我国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基本特点。
2.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明确铁路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素质目标
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铁路宗旨,树立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经营铁路的思想,自觉地维护铁路的统一调度指挥和运营管理。
相关理论知识
一、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铁路
自1876年第一条铁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至今,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40多年的历程。中国铁路从屈辱和苦难中走来,历尽坎坷、艰难前行。当时中国的铁路带有明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先后有英国、美国、俄国、日本、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修建铁路,铁路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资源的工具和特权的象征。
1881年6月9日动工兴建的由英国工程师金达(Kinder Claude William)主持修建的河北开平矿务局唐胥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由政府批准修建的铁路,金达还主持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The Rocket of China)号,因机车左右各装饰了一条飞龙,又名“龙”号机车。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在詹天佑主持下,用了4年时间于1909年10月建成通车。1881~1911年的30年间,清朝政府共修建铁路。
1881年至1949年,中国总共建成了2万多公里铁路,多处于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且标准混杂、设备质量差,铁路多为列强所控制、不能为国家所用。
2.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铁路
1949年,中国铁路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不断扩大,人民政权接管、修复和管理的铁路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1949年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统一铁路的组织领导以适应战争和生产的需要,统一材料的调配和使用以加快铁路修建的进度,统一铁路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和铁路修建的规格标准以实现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并以“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作为行动口号,号召广大铁路职工大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均被铁道部接管,主要干线基本修复并连接成网。
1949年10月1日,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设置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原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此后,铁道部在1970年至1974年间曾与原交通部、邮电部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1975年1月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又将铁道部从交通部内划出,恢复了独立建制。
2013年3月,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在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承担铁道部的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中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2.7万km,其中高速铁路2.5万km。我国铁路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高速铁路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铁路在国家生活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我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特点
我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严格按照国家需要制定铁路发展规划
我国铁路的建设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规划进行的,以保证铁路运输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和人民群众的运输需求。例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年1月经国务院审查通过,2006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调整,2008年10月31日又进一步调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执行。
2016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又联合发布了经过修编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规划》的基础之一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提升铁路应急保障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强化铁路快速投送能力,有效增强国防交通保障水平;统筹布设干线通道与辅助联络线路,增强路网灵活性、通达性与可靠性,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应急保障能力。”
《规划》提出: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km,其中高速铁路3万km,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km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km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km,其中高速铁路4.5万km左右。
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250km及以上标准(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困难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km标准。区域铁路连接线原则采用时速250km及以下标准。城际铁路原则采用时速200km及以下标准。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
按照国家规划建设铁路的模式有力地保证了路网的健康发展和运输动脉的有序运作。
2.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调度指挥
铁路是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高速、便捷的大规模运输工具。因此,铁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是国家经济发展、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在全部路网的范围内实行半军事化、高度集中统一的调度指挥,全路一盘棋、令行禁止。铁路运输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运量增长迅速、运能和运量失衡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国家重点物资的运输需求,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尽心尽力;每年春运期间,铁路依据客流量增长的数量和分布,做出统一规划、在全路范围调配车底增开临客,全路动员、齐心协力为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竭诚奉献;在历次特大自然灾害面前,铁路全力以赴配合国家的整体部署,为减轻灾害损失和人民群众痛苦艰苦奋斗;在战争爆发和发生重大事件的情况下,铁路更是统一调动运输资源,保证快速的军力投送和后勤补给,发挥了其他运输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铁路对于国计民生、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统一、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的命脉。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铁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牢地、统一地掌握在国家手中,对铁路进行条块分割、削弱统一的调度指挥,对铁路运输效率和国家安全必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3.按照科学的计划体系组织运输生产
铁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制定路网的新建、扩建计划和移动设备的购置计划,依据年度运输计划制定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根据月度运输计划编制技术计划和运输方案,在各局间合理分配运用车保有量;依据日运量编制调度工作日班计划,组织列车开行,再依据日间阶段车流量的变化制定阶段计划和调车工作计划。实践证明,我国铁路长期实行的计划管理制度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这样做就会造成资源浪费、运营秩序混乱,无法满足国家运输需求。正是由于这样一套科学的计划体系,铁路才能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
4.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
广大铁路员工和科技工作者以主人翁精神,忘我劳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了完善的铁路设施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体系,信息化、自动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为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通车,解决了在永久冻土带修建铁路的世界性难题。2008年中国第一条时速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但发展快,现在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里程最长的高速路网及其配套设施。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中国铁路才能长期引领世界铁路发展的潮流。
5.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优良传统
长期以来,铁路建设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为国家战略服务,构建平衡合理的路网结构,对于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巩固国防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铁路立即全路动员,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满足国家的紧急运输需要;铁路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铁路客运票价一直处于很低廉的水平,为了方便部队运送新兵和转业军人、学生就学和残疾人乘车,铁路给予减免票价;铁路货运实行不同运价,对于农产品和国家重点运输物资规定较低的运价率;铁路始终致力于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客运和货运还在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运输产品和便民措施,接受政府和群众监督,努力改善服务质量。“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已经成为中国铁路的灵魂。
铁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铁路还处于路网形成和扩展时期,每年修建大量新线及配套工程,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需要巨额资金,要铁路仅靠自身的运营收入来承担每年几千亿的建设投入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承受的。逐年快速增长的贷款债务,极大地加重了铁路负担,正在恶化铁路的运营环境。铁路资产是国家资产,铁路建设属于国家基础建设。铁路要快速发展、在国家生活中发挥战略作用,需要国家来承担建设费用
此外,国外的先进经验应当学习,但是外国铁路的经营管理方法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一切盲目照搬。中国铁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设和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了中国铁路工作者的智慧和创造力,应当得到传承和发扬。
复习思考题
1.我国铁路的技术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我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有什么特点、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