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有绝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一、自由搏击、MMA、综合格斗、踢拳的概念

在进入正题之前,首先要弄懂格斗术、格斗赛事、格斗风格之间的关系。

自由搏击、K-1、MMA、UFC、综合格斗、踢拳,这些名词的含义很容易被大众所混淆,现在就来说说它们到底指的是什么。

1.格斗术的种类

(1)站立格斗术。以站立打击为格斗方式的格斗术称为站立格斗术,如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散打、拳击等。一些站立格斗术中也伴随着摔法技术,但把对手摔倒或击倒后通常都会停止进攻。除了中国本土外,在其他国家有上百种站立格斗术,尽管人们听说过的可能不超过10种,但它们仍在不同国家以更小众的方式存在并延续着。但几乎所有的站立格斗术都以站立打击为主要表现形式。

咬文嚼字地来说,拳击确实属于站立格斗的范畴,但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叫法,人们通常称其为“拳击”,因为在现代擂台竞技规则中,和拳击一样只能使用拳法作为攻击武器的格斗术几乎没有第二种,所以很难把它和其他格斗术混淆。

然而既使用拳又使用腿的站立格斗术在世界各地多种多样,有些来自相同的文化起源,后期传播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形成格斗术的变种,因为大众看它们很接近,所以分不清它们各自都有何区别,广义上的站立格斗术是这些格斗术的总称。

对于传统武术如何定义在格斗术中的分类不在本书中讨论,笔者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

(2)地面格斗术。以地面格斗技术为主的格斗方式称为地面格斗术,如巴西柔术等以地面锁技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格斗术。

(3)摔跤。以摔法为主的格斗方式称为摔跤,如中国式摔跤、美式摔跤等。

2.格斗风格与格斗赛事

(1)综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MMA)。把站立格斗术、地面格斗术和摔跤综合起来,在擂台上以特定规则竞技,称为综合格斗。尽管综合格斗规则开放度较高,但仍有很多的禁击部位和禁击动作,且参赛者都受过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安全性很高。平时训练中的受伤风险跟很多球类运动相比反而更低。

特别强调,无论综合格斗或MMA,都并不是一种格斗术,它可以算作一种格斗风格,也可以算作一种赛事类型。各个MMA赛事组织所制定的规则都有细微差别,如ONEFC赛事、UFC赛事,各个赛事的规则不同。UFC是赛事组织,很少有人讲自己练的是UFC风格,因为在人们的心中MMA的概念比UFC更早出现,更多人会讲自己练的是MMA风格。

例如,有人问你练的是什么,严谨一些,你可以回答:“我练的是MMA(这里指的是格斗种类),为此我学习了泰拳、美式摔跤、巴西柔术这三种格斗术。”MMA目前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格斗术,也许在一百年以后会是,但目前MMA还没有形成独立统一的技术体系,通常在站立、地面、摔跤三类格斗术中选择混合搭配而成,搭配方式的选择较多。尽管全世界很多的俱乐部都在开设MMA课程,但课程内容设置更多依靠教练自身擅长点而定,从培养专业运动员的角度看,MMA授课很难由单个教练独立完成,因为很少有某个教练在三类技术的维度上都无比精通,MMA很难形成专属的技术标准。

(2)K-1与自由搏击。K-1是1993年由日本人创立的站立格斗赛事,通过相对公平的规则,将泰拳、跆拳道、拳击、空手道等站立格斗技高手汇聚在同一个拳台,角逐出世界冠军,相比单一格斗术的规则K-1更具有观赏性和竞技连贯性。

K-1格斗赛事的创办是历史性的,也许现在它已经被另一些赛事的光芒所遮盖,但是K-1是早年让站立格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空前繁荣的功臣,如果一个站立格斗的武者没看过K-1的经典赛,那简直难以置信。

K-1的出现,促使大量的拳迷投身到格斗训练中,当今新一代的世界冠军几乎都是早期K-1赛事的“粉丝”。后来不断涌现出的新的站立格斗赛事都是以早期K-1为蓝本运营,这些赛事的创始人也都曾是K-1的“粉丝”。

但K-1并没有这么幸运,2003年2月K-1创始人石井和义因逃税被捕,最终公司宣布破产,庆幸的是品牌商标权被保留了下来。直到2012年K-1品牌被一家中国香港公司收购,老板是韩国人,但至今未能重现当年的辉煌。新的K-1老板金健一先生,我们曾在2013年有几次深度合作的谈判,现在回想起当年的谈判细节,我想K-1未能再创辉煌与地域文化的不适应有很大关系。

尽管如此,K-1这个名词除了代表赛事品牌外,现今也代表K-1风格。在K-1比赛规则下形成了一种既独特又直观的风格,这种风格基于泰拳、空手道等不同格斗术,以连贯组合技术打击和前进碾压为战术特点,实现在K-1规则下能获得最大优势。本书中讲述的HBW欧式泰拳就是以泰拳技术为蓝本,包含K-1风格。

重点强调一下,前面讲到的UFC和K-1同样都是格斗赛事,但UFC不足以被称为一种风格,这是因为MMA风格这个概念在它之前出现。K-1风格的确立前无古人,尽管随后又出现Glory、Enfusion等站立格斗商业赛事,但比赛规则与K-1大同小异,细节略有差别。赛事组织总会强调自身的独特性,但拳迷仍然把它们称为K-1规则,甚至有的大型国际站立格斗组织直接把自身某些项目的规则用K-1命名。

当年K-1规则引进中国的时候,相关负责人把其命名为“自由搏击”,英文用Kickboxing来对应,并没有提起K-1,但由K-1官方人员对我国第一批自由搏击裁判进行规则培训。在国内常被提起的自由搏击其实延续的就是K-1的文化。关于百度百科上讲的“自由搏击没有具体规则可言”的描述很荒唐,希望大家在阅读百度百科的时候带着去伪存真的态度,因为百度百科是任何网友都可以修改的,不代表任何权威。

(3)踢拳。踢拳的翻译源于Kickboxing,Kick代表“踢腿”,Boxing代表“打拳”,这两个单词的组合很生动地描述了它的属性。笔者从四个维度给它最全面的定义:有拳有腿格斗术的统称、比赛规则类型、欧式拳腿组合连贯打击的格斗风格、一种古老的格斗术。

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被称为踢拳的格斗术,最早出现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末,由空手道和拳击融合而形成。由于日本踢拳格斗家多次和泰拳手擂台较量,很快踢拳也将部分泰拳技术融入自身体系,然后传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从当年留下的一些视频中明显可以看出最初的踢拳是不断学习泰拳,最后自立门派脱离原先体系的创业行为。

20世纪末,踢拳被传到了北美和欧洲,外来文化一旦被引进,必定会注入当地文化色彩。就像班上每个同学都在跟同一个外教学英语,来自四川的同学讲出了四川方言特色的英语,来自北京的同学讲出了京腔英语,当这些同学长大后也当上英语老师,请问他们的学生会讲出什么口音的英语呢?我也不知道,但我确定他们会坚定地认为自己口中说的是英语。言归正传,在几十年前,各国又把最初的踢拳术和本土格斗文化融合,流传出对踢拳描述的不同版本,可以说各国都有自己对踢拳的独特见解,综观而论是非常混乱的。具体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描述,但那展现的也是整体踢拳文化的冰山一角,不可当作百分之百的正确答案,只可作为参考。也没有一个网友从1959年起把世界踢拳发展史研究透,为什么呢?别忘了小众行业没有那么大的探索成本投入。

世界上以踢拳命名的拳馆大多都以泰拳、极真空手道等格斗术为授课内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把踢拳这个词当作有拳有腿的格斗术的统称,极真空手道、泰拳、空手道、散打等,你能够想到的这些格斗术欧美国家的人们统统都分不清楚,甚至都没听说过,所以都把它们统一称为踢拳。国外的一些拳馆也会顺着大众的认知,把“踢拳”这个词写在宣传最显眼的地方,这样招生就没那么困难了。

“踢拳”这个词也被一些格斗赛事用来描述比赛的类型和规则,全世界范围踢拳的规则五花八门:有的要求穿鞋、有的要求穿长裤子、有的不让打头、有的不让发力、有的既不可以打头又不可以发力,也有的赛事把踢拳规则和K-1规则几乎画了个等号,但大多赛事不太愿意用自己竞争对手的名称来描述自己。例如,Glory赛事就把自己描述成“世界第一踢拳赛事”,其他赛事也纷纷效仿。近年来一些商业赛事品牌不断地对大众强化认知,所以很多人坚持认为踢拳规则等同于K-1规则,这就见怪不怪了,但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踢拳规则。

按照同样的道理,在赛事不断给大众刷新认知下,在格斗风格的角度,踢拳风格和K-1风格在含义上几乎没什么区别。

有一些爱好者坚持认为HBW欧式泰拳不是泰拳而是踢拳,基于前面的阐述,概念就变得很清晰,HBW欧式泰拳是泰拳格斗术,属于有拳有腿的格斗术,广义上是踢拳的一种,在风格上HBW欧式泰拳包含了K-1(踢拳)风格,也包含了传统的泰拳风格,我们可以在泰拳和K-1(踢拳)规则的比赛中去竞技,但HBW欧式泰拳并不是传说中古老的踢拳格斗术。

从1959年开始,踢拳在各个国家的发展轨迹都不同。在中国,“踢拳”这个词是近年才被引入的,早年踢拳文化的发展历史并没有在我国存在过,所以我国大众对踢拳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没有了解。

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武者都接受把自身格斗术和其他格斗术统称为踢拳,尤其是欧美的泰拳格斗家。在英国、加拿大等地方如果你对泰拳练习者说“你练的是踢拳”(Kickboxing),对方可能会愤怒。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泰拳的站立格斗技领军地位全世界公认,而古老、不入流、落后的格斗术(如赛法斗)则被称为踢拳。这样混为一谈就显不出泰拳的独特性了,所以很多欧美泰拳格斗家无法接受自己练的拳被称为踢拳。但在荷兰不同,尽管大多数荷兰格斗家练习的都是基于泰拳技术的K-1风格,但大家根本不在乎你怎么去称呼,很多拳馆也不会纠结文化上的事,能打就行了。别的国家一般把荷兰本土格斗文化称为Dutch Kickboxing (译为荷兰式踢拳,是本书中所讲的欧式泰拳的一部分),所以在一些赛事有荷兰运动员登场的时候,他们的个人资料表上通常会把所使用的格斗术写为Kickboxing。最著名的荷兰格斗家是Ramon Dekkers(1969—2013年),他曾远赴泰国最著名的拳场,8次拿下泰拳世界冠军金腰带。

泰国的踢拳文化传播与中国相似,并没有在发展历史中流传过,笔者曾经在普吉岛采访了十几个泰国人,包括拳手、教练和老虎拳馆的总经理,发现他们都知道踢拳这个词,但是问他们对踢拳了解多少时,答案却是五花八门。但当泰国著名选手给世界拳迷录祝福语时,他们都不会忘记把“踢拳”这个词说进去,生怕自己错过在中国的参赛机会。例如,“我会在新的一年中打更多泰拳和踢拳的比赛”等。

其实,现在的踢拳也可以作为一种标签,避免别人误解的一种标签。例如,拳馆会在自己传授的技能方面同时写上踢拳、K-1、泰拳等多种搏击元素。

我们不会下定义说,踢拳就是某种单一含义,但是在教学的时候更希望大家跳出固有思维,而非浅尝辄止。如果把历史讲得再细,这本书怕是写不完了,但经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已经足够解答大家心里对踢拳的疑惑了。

尽管现在很多格斗俱乐部的课程内容中会把自由搏击、K-1、踢拳、泰拳、散打、UFC、MMA这些格斗术和格斗风格的名词混为一谈,我更多感觉到的是无奈和妥协,因为对于搏击这种小众运动项目而言,大众实在了解有限,推广者希望自己所写的课程内容中尽可能出现大众所听说过的标签,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想把格斗推广出去。

给大家提供一个思维导图作为踢拳概念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