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AI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如图2-18所示,人工智能产业链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技术层和应用产品层,各层的发展趋势如下。
图2-18 AI的3层结构
• 基础设施层,主要有基础数据提供商、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传感器供应商和云计算服务商。在过去的5~10年,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商业化,主要得益于传感器等硬件价格快速下降、云服务的普及以及GPIJ等芯片使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得以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在基础设施层面的搭建已经基本形成。
• 技术层,主要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技术提供商。与其他技术相比,语音识别在技术和应用方面都已经较为成熟,谷歌、亚马逊、苹果、百度、阿里等巨头的布局很深,科大讯飞等企业也显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另外,计算机视觉尤其是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也将是技术和应用发展较快的领域。
• 处于应用产品层的企业,主要是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集成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然后切入特定场景(金融、家居、医疗、安防、车载等)。未来数据完整(信息化程度原本就比较高的行业或者数据洼地行业)、反馈机制清晰、追求效率动力比较强的场景或将率先实现AI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目前来看,自动驾驶、医疗、安防、金融、营销等领域是业内人士普遍比较看好的方向。
AI产业发展还呈现了以下趋势。
(1)平台崛起,技术、硬件、内容多方面资源进一步整合
人工智能覆盖的行业及场景巨大,单一企业无法涉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方方面面,厂商基于自身的优势切入产业链条,并与其他厂商进行合作,技术、硬件、内容多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在技术、内容及硬件的发展下,平台进一步崛起,生态化布局日益重要。
(2)人工智能技术继续向垂直行业下沉
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已不能满足各行业的需求,不同行业在应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数据资源也同样不同,需要市场从业者针对行业特点,设计不同的行业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从场景出发实现技术落地,在垂直行业中,医疗、金融、安防、环境、教育、家居等行业已初具规模,未来发展前景巨大。
(3)产学研相结合,人才仍是抢夺的重点
AI、物联网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大,而产业发展速度与人才培养速度之间的矛盾在产学研发展路径下将逐渐缩小,专业型人才开始增多,具有核心知识的专家仍然成为厂商抢夺的重点。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内人才集中在技术层及应用层,基础层人才薄弱,国内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也持续缺失,专业布局较晚,专家有限,国内外在教育系统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也导致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基础层研究的薄弱。在意识到人才方面的缺失之后,国家及企业采取各类措施进行追赶,比如采取“千人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回国,企业围绕其核心业务抢夺人工智能人才。未来需要继续建立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实现产学研的有效融合,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不断输送优质人才。
(4)厂商进入卡位战,不断发掘新的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将通过AI+的形式影响各行各业,技术厂商崛起,但应用才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技术被集成到各类产品中,技术厂商本身议价能力不强,所获得的利益有限,因此技术厂商积极搭建平台,或发展硬件、布局生态,以集成商的角色获取更多的行业红利。
软件以及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已呈颠覆之势,而AI所覆盖的领域更为庞大,冲击也更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由软件和互联网打造的流量价值被打破,数据为王成为新趋势,场景化消费成为用户诉求,云端服务、后端收费等依托智能硬件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模式逐渐兴起。人工智能产业中的入局者需要在推动技术落地的同时不断发掘新的商业机会。
(5)中国仍需加大在算力、算法、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弥补技术弱势
人工智能底层基础层技术仍旧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尤其是芯片、先进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以及算法、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将直接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程。虽然国家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推动先进技术的研发,但是国内研发基础相对薄弱,在基础算法研究领域仍处于劣势。教育不完善、人才短缺、研究领域集中、数据开放不足等问题成为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仍需加大在算法算力、大数据领域的布局,掌握核心技术能力。
(6)伦理之争不止,AI终将取代部分人工
由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问题一直无法达成共识。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经历三个时间节点:第一个时间节点是这一波人工浪潮,其产业红利在3~5年之内会尘埃落定;第二个时间节点是10年之内,一半以上的现有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第三个时间节点是30年之内,人工智能将具备自我觉醒的能力。在硅谷备受推崇的观点也是在未来30年内,90%的工作会因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而被淘汰。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技术威胁论引发的一系列谈论从未停止过,技术裹挟着变革力量推动时代向前发展,这也意味着与时代脱离的观念和行为将会被抛弃:工业革命瓦解小农经济,互联网时代颠覆线下经济实体,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取代传统耗时、重复性、机械化的运动,机器成为生产主力,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新兴职业增多,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加大。
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或人工智能增强人类能力的讨论之余,用户所能做的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发挥主体的不可替代性。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基因重组、机器人学等超人类主义项目,仍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