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接纳自己不好的情绪

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妈妈希望他能在晚饭前放松一下,于是对他说:“如果能有音乐伴奏,妈妈做饭会非常高兴的!”孩子吃完点心,休息了一会儿,开始练习钢琴。孩子弹到最后一小节时,因为旋律比较复杂,自己又不熟悉,所以指法总是出错。妈妈立刻纠正他,让他注意指法。

孩子非常不高兴,希望妈妈不要站在旁边看他弹琴。妈妈说:“如果我不在,你的指法又会错了,以后就改不过来了。”孩子的情绪突然爆发出来:“为什么要学钢琴?都是因为弹琴,我都没时间做作业了,学钢琴一点儿用都没有。”

妈妈听了很生气,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捂住耳朵不听。最后,妈妈对孩子说:“你不愿意练就不练了,你想节省时间就去做作业吧!”孩子气呼呼地跑回房间,坐在书桌前也不写作业。妈妈意识到他真的生气了,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开门安慰孩子,孩子却说:“你走开,别和我说话!”妈妈真想大声训斥孩子,但还是无奈地走出了房间。

果然,孩子和妈妈都生气了,因为双方的期望不一致。孩子想要的是“放松一下”,而妈妈的期望却是“不放松”地纠正孩子。后来,妈妈虽然控制住了愤怒的情绪,但已经伤害了和谐的亲子关系。

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控制不了情绪而对孩子吼叫、责骂,甚至出手打孩子,事情过后又会愧疚、自责,下决心以后不再这样对待孩子了。然而,这种事后的自责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反而会使自己的心情愈来愈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更容易因看不惯孩子的行为而再度被激怒,于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看不惯孩子的行为—责打孩子—自责—决心不再如此—低落心情下又看不惯孩子的行为……

父母要想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首先要承认和接纳自己不好的情绪,不要刻意地回避;然后检查一下自己的情绪背后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为自己制订自我改变的行动计划(参考后文),按照该计划持续行动一段时间;最后评估自己的情况是否有所改善,再决定是否持续使用或改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