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二十一 浆纱切片试验
一、试验目的与意义
(1)检验上浆后浆液在经纱中的分布(浸透、被覆)情况。
(2)检验浆膜的完整情况。
(3)浆液的浸透与被覆是上浆过程中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
(4)浆液的浸透性会使上浆后经纱中纤维彼此粘合,使纤维集体抵抗外界作用力,增加其拉伸断裂强力。
(5)浆纱被覆性及浆膜完整性的主要作用如下。
①增强浆纱抵抗织造时综丝、经停片,特别是钢筘打纬对经纱的摩擦作用的能力。
②贴伏毛羽,提高织造开口清晰度,减少“三跳、纬缩”疵布。
(6)浆膜要求完整,完整的浆膜是经纱织造良好的保护。
二、试验方法与计算
(一)浆纱切片制作
1.哈式切片仪法
(1)采用哈式切片仪制作浆纱切片所采用的仪器、用具、试剂和材料有哈式切片仪(图3-5、图3-6)、火棉胶溶液、刀片、未上浆的经纱等。
图3-5 哈式切片仪
图3-6 哈式切片仪结构
1—左底板 2—侧支架 3—匀给螺钉 4—匀给器 5—匀给架 6—右底板 7—定位螺栓
(2)制作步骤。
①将匀给螺钉逆时针转动,使匀给器与右底板不接触。
②将定位螺栓轻轻拔起,使匀给器转动一定角度,以便将试样放入切片器的缝隙中。
③将左右底板拉开,把试样(浆纱和未上浆的经纱)平行嵌入右底板的缝隙中,将左底板沿导槽推进,扣紧、夹紧试样(图3-7)。
图3-7 哈式切片仪操作示意图
④在缝隙处将一小滴火棉胶溶液滴入试样,待胶液充分浸入并蒸发干后,用刀片切去露出试样。
⑤调节匀给螺钉,使试样露出底板,再在试样表面薄薄地涂上一层胶液。
⑥待胶液蒸发干后,用刀片将试样从底板切掉并弃之。
⑦用匀给螺钉控制切片厚度,用同样的方法相继切出第二片、第三片、…试样。
2.铝板穿孔法
(1)铝片穿孔法制作浆纱切片所用的用具、试剂和材料有铝板(厚约1mm,且上面钻有直径1.0mm的小孔)、U形综丝、双面刀片、稀碘液、未上浆的经纱等。
(2)制作步骤。
①将一束未上浆的经纱和一根浆纱合并弯成V形(图3-8),并将其引过小孔,经纱起固持浆纱的作用,注意松紧适度。
②用锋利的双面刀片沿铝板的正反两表面切去外露的纱束,只留下小孔中的纱束切片。
③在孔中的纱束切片上滴一滴稀碘液,以使浆纱显色。
④将带有浆纱切片的铝板放到显微镜下,按十字校正法使得有浆纱切片的小孔对准显微镜的物镜中心进行观察(图3-9)。
图3-8 金属丝钩导入经纱和浆纱
图3-9 两个浆纱切片
该方法易于掌握,成功率高,且一次可以制作两个切片。
3.封石蜡切片法
(1)封石蜡切片法制作浆纱切片需要用浇蜡模、稀碘液、材料石蜡(熔点58~60℃)、坩埚(容量150mL左右)、镊子、刀片、载玻片、吸水纸等。
浇蜡模用0.5mm厚的不锈钢或铜皮制成,且由如图3-10所示两部分组成。稀碘液由0.1g碘和0.3g的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而成。
图3-10 浇蜡模
(2)制作步骤。
①先将石蜡放在坩埚中加热,直到石蜡冒白烟为止,然后将其冷却凝固,使用时只要将其熔化即可。
②将浆纱试样取一小束轻轻夹在浇蜡模上的细缝中,使其伸直。
③将60℃液态石蜡注入浇蜡模,使其液面稍高于纱线。
④待石蜡冷却凝固后,取出已有浆纱的蜡块,用刀片削去浆纱束四周石蜡。
⑤将上述浆纱束按横截面方向仔细地切下薄片(越薄越好),将薄片用镊子夹至涂有稀碘液的载玻片上,约2min后吸去稀碘液,此时因浆液中的淀粉与碘反应,而使浆纱切片出现蓝色。
(二)定性观察与描绘
1.定性观察描绘试验采用的仪器、用具 显微镜(100~400倍)、面密度均匀的纸板、铅笔。
2.描绘方法 在面密度均匀的纸板上用铅笔描绘浆液浸透与被覆状况(图3-11)。
图3-11 显微镜下浆纱切片的定性观察与描绘
(三)定量测试
定量测试试验可以采用面积积分仪和显微镜投影仪,但工厂常采用剪纸称重法。
1.剪纸称重法所用的仪器和用具 天平(工业链条天平或电光天平)、剪刀。
2.试验步骤 将已描绘在均匀纸板上的浆纱的横截面,用剪刀小心沿浆纱外轮廓线剪下,用天平称重,为浆纱总截面的重量,然后分别剪下浸浆截面和未浸入浆液的截面,分别放到天平上称其纸板重量,并测量浆膜的完整度,按下式计算:
(1)主浸透率:
(2)次浸透率:
(3)浆膜完整率:
式中:P1——主浸透率;
P2——次浸透率;
P3——浆膜完整率;
G1——主浸透面积S1所占的重量,g;
G2——次浸透面积S2所占的重量,g;
G——总切片面积S所占的重量,g;
∑α——浆膜总覆盖的角度之和。
三、影响浆液的浸透性、被覆性及浆膜完整率的主要因素
1.纤维材料的性质 它是影响浆液浸透性与被覆性的决定性因素,某种意义上讲,水是浆液的载体,纺织材料的亲水性好,则浆液的浸透性也好。
2.纱线的结构
(1)紧密纺纱的纱线结构紧密,浆液对其的浸透性较差。
(2)捻系数较大的环锭纺纱,浆液对其的浸透性也较差,同时浆液对其的被覆性也较差。
(3)如果纱线的配棉主体长度较短,且短绒较多,则导致纱线结构较为松散,毛羽较多,但浆液对其的浸透性和被覆性都较好。
3.上浆时经纱覆盖系数
(1)较低的经纱覆盖系数有利于浆液的浸透与被覆。
式中:C——上浆覆盖系数;
N——总经根数,根;
Tt——经纱纱线线密度,tex;
W——经轴宽度,mm(即经轴的盘片间距,工厂普遍采用的经轴宽度是1800mm)。
(2)减少上浆时经纱覆盖系数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双浆槽浆纱机。
4.浆液黏度 浆液的黏度低,则浆液对纱线的浸透性相应增加,但被覆性则相应下降,这是由于浆液黏度的降低导致浆膜厚度变薄而引起的。
5.浆液的温度 浆液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同时使浆液对经纱的浸透性增加。
6.浆料的黏附性 浆料的黏附性增加,有利于增加浆料在经纱表面的吸附,使浆液对经纱的被覆性增加。
7.压浆辊的压力 压浆辊的压力增加,有助于浆液与经纱内部空气置换,可使浆液对经纱的浸透效果好,但被覆性较差。
8.压浆辊的表面状态 压浆辊的表面弹性越好,则使浆液对经纱的浸透效果较弱,但被覆性较好。
9.浸没辊的深度 浸没辊的深度越大,则使浆液对经纱的浸透效果越好。但为避免恶化浆纱伸长,一般不经常调整浸没辊的高低位置。
10.浸压方式 粘胶纱通常采用单浸单压或蘸浆法;高密厚重织物可采用双浸四压;一般织物采用双浸双压。
11.浆纱车速 浆纱车速度越高,经纱在浆液中停留时间较短,浆液对经纱的浸透较少,而留在经纱表面的浆液较多,被覆较高。
12.浸透剂 浸透剂能有效降低浆液的表面张力,增加浆液对经纱的浸透性。
四、影响浆膜完整率的主要因素
1.上浆经纱的覆盖系数 上浆经纱覆盖系数越高,相邻两根经纱上浆后容易彼此粘连,浆膜的完整率较差。
2.浆液的黏度 浆液的黏度越高,则使浆膜的厚度增加,同时浆膜的完整度较好。
3.浆液的黏附力 浆液的黏附力越高,则使浆膜不易剥离,成膜较好。
4.浆膜的强力 浆膜的强力高则分纱阻力大,分绞时相邻两根纱的浆膜易破裂,即浆膜的完整性较差。
5.浆液的成膜性浇蜡 浆液的成膜性是影响浆膜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浆液的成膜性越高,浆膜越完整。不同浆料的成膜性比较:PVA优于CMC,CMC优于淀粉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