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原理与过程控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纤维与水的相互作用

当纤维与水接触后,纤维表面将获得负电荷,其热力学电位即表面电位为负值。从表2-3中数据可以看出,所有纤维在中性(pH=7)水中,其表面电位均为负值,即所有纤维在中性水中表面均带有负电荷。

表2-3 各种纤维的表面电位

为什么所有的纺织纤维在中性水中均带有负电性呢?原因是:

(1)纤维分子链上的基团电离;

(2)纤维上的某些基团在极性水中极化,负极面向水,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3)溶液中的某些杂质在纤维表面发生定向吸附。由于带正电的杂质离子水化能力强,水化层较厚,不易在纤维界面吸附,而带负电的杂质离子水化能力弱,较易在纤维界面吸附,所以导致纤维表面带负电荷。

在染色体系中,带不同电荷的染料上染纤维时,纤维界面表现出不同的电位变化,格奥艾(Goy)提出了吸附—扩散双电层的概念。图2-13(a)表明纤维界面对相反电荷离子有很强的静电引力,随着离纤维界面距离的增加,静电引力会迅速降低,其电位绝对值也陡然减小,这部分对离子吸附较强的液层称为吸附层。当纤维和液相发生相对运动时,吸附层不随液相运动,因此又称为固定层。而外层电位绝对值较平坦地减小,直到与本体溶液相等,这一液层在纤维与液相发生相对运动时,会随着液相运动,这部分称为扩散层。图中E和F之间的电位差是动力学电位,表示纤维界面与本体染液间的电位差,G和F之间的电位差是ζ电位(Zata potential),也称为动态电位,表示吸附层与扩散层间的电位差。

在外力作用下,吸附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称为“界面动电现象”。由于染料对纤维有库仑力和范德瓦耳斯力作用,使吸附层结合较强,所以纤维与染液发生相对运动的滑移面不是纤维与液体的界面,而是吸附层与扩散层的界面,所以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又称为动电层。

如图2-13(b)所示,当上染纤维的染料所带电荷与纤维界面相同时,会产生静电斥力,但由于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在吸附层可以克服静电斥力而结合到纤维,但动电层的电位增加,动电层电位的符号与热力学电位(纤维表面对溶液内部的电位差)的符号相反,ζ电位为负值。而上染纤维的染料所带电荷与纤维界面相反时,ζ电位为正值,见图2-13(a)。但ζ电位的绝对值均低于纤维界面的热力学电位。


图2-13 纤维界面双电层结构

几种常见纤维在1×103KCl中的ζ电位见表2-4。

表2-4 纤维在1×103KCl中的ζ电位

由表2-4可知,疏水性纤维具有比较高的负电位,因此,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具有比较大的静电斥力。而羊毛在酸性水溶液中,由于—NH2吸酸成为—,其ζ电位将减小,可以用阴离子的酸性染料染色。同理,尼龙也可用阴离子的酸性染料染色。

亲水性纤维中的—OH,—NH2等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纤维在水中还会发生溶胀,如表2-5所示。由于亲水性纤维在水中吸湿溶胀,在纤维无定形区中产生曲折而相互连通的、充满水的孔道,染料分子就是通过这些溶胀的孔道扩散进入纤维内部。

表2-5 纤维结构与水吸附力之间的关系

注测定水吸附力的条件是25℃,65%RH。

对于疏水性纤维,由于分子链中含有较少的亲水性基团,而且结合较紧密,在水中不会发生吸湿和溶胀。但是,随着温度升高,大分子链发生运动,产生空穴,水分子会进入空穴,减弱分子链间的作用力,起到增塑作用,进而降低其玻璃化温度Tg(表2-6)。如涤纶在干态采用热溶法染色的温度为150~220℃,而在水中就可以在130℃染色。当然,水的增塑作用是有限的。

表2-6 疏水性纤维的玻璃化温度

纺织品中含有的水分子有三种状态:流动水、化学结合水和束缚水。流动水分布在纤维表面或纱线间的空隙内,它与外部水一样,和纤维分子不发生相互作用,也称作自由水;化学结合水是靠分子间范德瓦耳斯力和氢键力与纤维结合的水,与纤维形成特殊的超分子实体,对亲水性纤维起溶胀作用,对疏水性纤维起增塑作用;束缚水是指亲水性纤维溶胀后孔道中的水,其基本性能与流动水和化学结合水有明显不同,不仅不能流动,也不受纤维表面液体流动速度的影响,因为它们受纤维无定形区分子链和孔道壁的束缚作用很大。

纺织品中不同状态的水分子对染料上染、水解和未固着染料洗脱有着不同的作用,后面章节中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