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信息化40年发展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纺织信息化的主要领域

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其信息化的主要领域按照纺织工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可以划分为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生产制造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间协作网络化。其核心体现在产品设计开发方式创新、生产装备和流程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等多方面支撑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出现了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等新内容,覆盖面较宽,涉及以上多个领域。

一、产品设计信息化

产品设计信息化领域,包括CAD、CAPP、CAM、PDM和PLM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其中纺织CAD应用体现了鲜明的行业特点,除了机械设计外,有提花纹织、织物组织、印花图案设计和分色描稿、电子绣花、服装设计和排料、电子测色配色等,从“九五”期间的推广开始,取得很大的成功。当前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软件占大多数,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CAPP、CAM在陆续解决数据交换和管理问题后,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只有逐步实现综合集成,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PDM、PLM可以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所有与产品有关的过程集成在一起,包括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服装、家纺、印花等多个行业都有需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面向服装的三维CAD、PDM等应用也有望取得进展。

二、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

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包括化纤生产过程控制,如纺丝联合生产线和后处理线的DCS系统;纺织品印染过程控制,如对印染前处理、染色、后整理生产线的过程控制;以及老设备改造、锅炉空调风机的节能控制等内容。

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技术、应用现场总线(ProfiBus)等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如纺织厂车间集中空调系统实现自动控制能起到明显的节能作用。

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简化操作,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最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若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其发展趋势在于全厂DCS系统组成控制网络,并与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形成一个管控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网络。

三、生产制造管理信息化

生产制造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位于企业管理层与底层设备控制层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系统,直接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监测和管理。如棉纺织厂在线监测系统就是这一领域最早的应用,后来针织厂在线监测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检测和监控系统、服装厂基于RFID的生产管理系统等逐步推广。随着企业用户需求的不断深入,MES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开始深入,其效果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

比如,棉纺在线监测以前主要应用于纺织厂老设备改造,工作量大,维护难,大规模推广一直受到限制。近期我国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设备改造,从而为监测系统应用带来转机。近年来,一些企业借建设新生产线的机会,为成套纺纱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建立了全厂的监测系统,并与ERP等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互联网连接,在线采集产量、质量等数据,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实时性和准确性。

四、企业管理信息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是纺织信息化的主要领域,管理信息系统从企业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到实施商品化软件,已经成功应用于纺织的各个细分行业,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成为应用最为普及的信息化系统。

其中ERP需求多年来一直持续稳定发展,成为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和重点。随着需求的逐渐深入,企业逐步形成共识:ERP首先是一个符合科学标准的成熟的软件产品,而不只是一个原型,更不是为某几个项目定制开发;另一方面,又必须符合纺织企业的企业规模,适合细分行业的应用特点,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性需求,不能简单化为装上就能用的通用软件。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热潮中,ERP作为基础性软件系统,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企业间协作网络化

电子商务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纺织行业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一些敏感的企业在着手开展电子商务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协作商务(C-Commerce)过程,在企业业务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网络化方式协同工作,因而逐渐形成对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的需求,建立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协作运营的流程,形成产业链/供应链。更进一步可以开展网络化协同,通过网络化平台,促进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对接,加快行业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