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营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经营的内涵
经营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是商品生产者的基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是直接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商品生产者不仅要通过生产过程把物质产品生产出来,而且还要进入市场,通过流通环节把产品销售出去,转移到消费者手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实现。只有通过流通环节,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消耗才能够得到补偿,再生产过程才能够继续进行。因此,商品生产者既要从事直接生产过程的活动,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把商品生产出来,又要从事流通过程的活动,以最有利的条件把商品销售出去,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增加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
商品生产者要想生产出商品销售战场上的最有利产品,就要预先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市场对此类商品的需求情况,了解有哪些竞争对手向市场提供同类商品,他们所占市场份额是多少,他们的商品优势在哪里等。除此之外,还要对消费者做精准的市场定位,也就是了解消费者的构成、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接受价格等;在销售过程中,还要做广告策划与推广,实行良好的销售服务,以便赢得顾客;为了经济有效地把商品生产出来,商品生产者又要根据市场条件、销售对象、价格等因素,选择材料、设备、工具和相应的生产方法等。所有这些对市场的选择,对产品的选择,对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以及对消费者、对市场行情、对竞争者的研究等,都属于经营活动。每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都要从事经营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把经营定义为:商品生产者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与企业的外部环境达成动态平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一言以概之,企业经营是指在企业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筹划运作的活动。
二、经营管理的内涵
经营与管理的关联性就一般意义讲,经营与管理既有一致性,又有所区别。从它们的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它们的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它们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作业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从企业来讲,经营是管理职能的延伸与发展,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商品经济尚未高度发达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管理是以生产为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内部的活动进行计划、指挥、控制与协调,经营的功能显得极不重要。而当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企业管理也就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交换和流通过程为中心,也就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了。经营的功能也就日趋重要而为人们所更加重视。企业管理的职能自然要延伸到研究市场需要、开发适销产品、制定市场战略等方面,从而使企业管理合乎逻辑地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不过,经营管理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企业经营管理,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的全部活动,按其性质可分为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两部分。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以最经济的办法按预订计划把产品制造出来。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形势,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制定企业目标、战略计划、投资决策,保证企业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生产活动为对象的管理称为生产管理,以经营活动为对象的管理称为经营管理。
广义的经营管理,是指对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作为一种抽象理论,我们把企业的活动分为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但是,从系统观念来分析,企业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受内部条件的影响。企业系统的功能,就是要在内外条件的共同约束下,把外界的输入经过中间转换,输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劳务以及获得企业所期望的利润。中间转换过程主要是生产活动及其管理活动。这一过程如果受阻,就会破坏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活动是经营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广义的经营管理也包括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下表简单描述了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异同点。
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比较
从表中两者比较的主要内容看:
第一,两者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经营管理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产管理效率的制约,但是经营管理的作用却比生产管理的作用重要得多,它把控着企业前进的方向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我国的企业已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生产型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企业已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生产型企业的管理重心是生产管理,其指导思想是提高生产的效率。因此,企业管理侧重于生产任务同企业资产之间进行静态的平衡,管理工作是围绕产品生产过程来进行的,管理组织也以生产过程为轴心,形成单一的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的重心是经营管理,其指导思想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因此,企业管理侧重于企业经营目标同企业外部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管理工作是围绕市场营销过程来进行的。管理组织则以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市场销售三者为轴心,形成复合的组织形态。这都突出了经营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第三,我国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有了较大的回旋余地,生产者之间有了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了解市场动态与用户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产品和工业生产技术的寿命周期缩短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了。当然,产品与技术的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投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投资是有风险的。而且,技术进步的速度越快,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及时地掌握市场和科学技术信息,科学地预测未来,正确地选择产品开发方案和技术发展方向,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使得经营管理特别是经营决策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四,我国企业面对着全球性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不仅我国企业要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以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领域,而且加入WTO后的我国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大都要与强劲的外商进行激烈的竞争。由于我国企业走上市场经济轨道的时间不长,刚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竞争意识、竞争能力、经营效能等方面与外商相比均处于劣势。企业必须在短期内克服这种劣势,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国企业更需要把精通经营之道放在重要位置,把战略经营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