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文化自信表达主题演讲
传承与创新
——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的文化自信表达
刘元风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北京服装学院院长
在此,由我向大家汇报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情况,并由此探讨服装中的文化自信的表达。2014年11月,第21届APEC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以北京服装学院牵头成立的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工作组承担起本次会议领导人服装的组织和设计制作工作。并通过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召集了全国服装方面的顶级设计师和服装企业,经过共计391天的通力合作与紧张工作,最终给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工作在会议期间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各国元首的普遍认可,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新中装”的呈现对于新时期世界舞台上中国新形象的展示,对于新时期中华文化对内凝聚和对外辐射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我主要从文化传承创新的角度谈一下本次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中的文化自信表达。
习总书记在为APEC欢迎晚宴致辞之时,我在宴会的现场,他说道:“刚才我在门口迎接大家,看到各位都穿上了中式服装,既充满了中国传统元素,又体现了现代气息,让我们倍感亲切。”此外,习总书记随后还谈及本次APEC领导人服装在设计思想上做到了从时代的角度看待服装设计,并且从未来的高度认识民族产品,充分表达了文化自信。
APEC领导人会议服装设计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时代与传统的结合。首先,新中装的设计立足于时代和国际主题,体现出设计者对现代与传统的准确把握。在启动之初,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工作组提出了服装设计的九点共识,分别为:设计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造型:简洁大方、和平包容;款式:古为今用、东西交融;面料:因时制宜、保暖舒适;纹样:力求简明,等等。本届APEC领导人会议服装设计既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又服务会议并着眼于服装和未来发展。
本次APEC服装从面料到辅料采用了电脑提花织造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少量的羊毛纤维赋予色彩更为丰富的变化,既表达出圆润、文雅的服饰气质,又充分注重了服饰的舒适性,体现出人体工学的应用。APEC服装制作是当代制造工艺学科的高水平呈现,展示出中国服饰科学与生产科技实力。在设计表达上,“新中装”重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发扬和发展,而在服装的设计和风格上,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对传统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彰显民族特色的主题。“新中装”服装在色彩上表现出温文尔雅、雍容华贵的气场,立领、开襟传统服饰结构也体现出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总体而言,新中装传达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唤醒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期待(图1、图2)。
APEC峰会期间,各级领导对新中装的设计制作给予高度重视。2014年8月26日,我们就新中装的设计情况向习近平总书记进行汇报,而习总书记也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国家领袖首次就服饰类议题发表讲话。他指出,本次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可谓是对中华文化的良好展示,对外彰显了大国形象和礼仪文化,对内吸引了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因此,党和国家对APEC服装的高度要求以及人民对APEC服装的热切关注和评价,从中给予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发展的中国需要彰显成就和形象,复兴的中国需要文化创新,强大的中国需要文化凝聚力;二是服装作为国家民族的重要显性文化标识,反映着民族和历史的传统,是最直接的文化自信表达。
文化的独特性始终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族群的重要特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绵延传播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文明内核。近年来,中华文明面对西方殖民、帝国文化的入侵,迈出了艰辛又有力的步伐,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当代梦想。经过新中国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和成就。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只有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彰显中国民族的品质,才得以唤醒民族的记忆标识,实现伟大中国梦。
图1 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过程
图2 APEC领导人服装面料织造过程
从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已进入充满矛盾和经济风险的新常态时期。而所谓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的差异加大、局域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研究表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转型是社会成长的必要前提。在社会凝聚力方面,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内升性。所以,新时期的中国更需要强大而广泛的文化共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而这一文化共识必须建立在对民族传统的传承、发扬和创新的基础之上。
服装不仅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对社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文化符号。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服饰辅佐国家治理,引领礼仪风范。服装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和发展历来关系重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也是中华文明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显性表达。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利用现代服装设计和时尚文化创新等先进手段,重视对于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研究、整理,推进作为文化标识的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表达文化自信当中,我们要大力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作用。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文化自信进行了界定。刘云山认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国家、民族与政党对传统优秀文化要有发自内心的敬重、尊敬、信任;对当今先进文化要有充满依赖感的遵奉、坚守;对外来文化要有兼容并蓄的交流、吸收和改造;对未来文化要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担当和追求。文化自信内在包含着传统、开放与超越,我们需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坚定文化和文化追求,正确看待自己文化,辩证对待外来文化。
高校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和引领作用,通过将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等贯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这一任务,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高校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的主导作用和引领地位。我们要有目的地去创造条件,促进高等院校在文化发展中的系统性知识整理和创造,进行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进行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播,进行文化的传承和时尚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文化建设,既立足传统和时代,又放眼世界未来,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一是我们要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推进服装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充分认识我国当代和未来高层次人才培养对于民族文化的基础认知和基础性素质要求,并以此探讨建设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认知和热爱。三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设置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习和传承课程,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将相应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四是我们要立足当代,主动发扬传统,创造具有世界引领力的特质新文化。在这些方面,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学重点是在服装设计中将现代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办学特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
高校要自觉加强服装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因为知识创新和理论的高度决定着未来服装学科发展和文化能力创新。高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以知识传播和整理、文明保护和传承、科学创造和文化创新为责任。因此,高校尤其是北京服装学院要积极立足于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服务于国家人文项目,综合服装工艺、设计、文化、历史、民俗、科技、材料、国际交流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推进服装学科的理论研究,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东方特色的教学指向,从而发挥引领性作用(图3、图4)。
图3 服装学科系统
图4 服装学科研究及理论创新
北京服装学院未来的工作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发挥多年来学校在学科领域所积累的人才优势,积极推进工艺美术大师引进工程,加快提高围绕国家社会重点文化建设和服装科技创新的学科研究能力。我们要深入总结本次APEC服装工作经验,建立各界资源力量整合的科学机制,建立以高校为主导,专业团队、专业优势学科互补交叉的复合型科研模式,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重大项目的能力。高校要主动担当文化产品、民族文化创新的民族历史责任。
此番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对中国的服装发展给予全新的启示。在进行民族文化复兴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对于当代文化、当代世界文明进行正确的把握,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坚守、传承。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既要在人才培养中提炼出传统文化的素质,又要发挥文化创新、民族创新的历史责任。师生都应当成为推进民族服饰文化的主力军,成为时尚文化创造者和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成为新文化、新时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