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宫殿:130小时成就超级记忆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什么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

前面我们练习串联联想的时候,我们会把汽车放进口袋,会让蚂蚁比房子还大。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是完全没有任何道理的事情。然而这种方法让我们快速记住了一连串没有任何关联的单词。

这就是我所说的效果。

我们要的不就是记住内容吗?现在我们又快又准地记完了,这就是效果。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纠结这种方法有没有道理呢?!

至于原文的意境,我们不要和记忆的过程混为一谈。在第一步读准原文和第二步理解原文的意思这两个阶段,是用来理解和感受原文意境的。而后面记忆的内容,已经不需要原文的意思和意境了。当然,如果你图像联想的能力足够好的话,你还可以直接用原文的意境去出图联想,那样就可以达到记忆方法和意境统一,一举两得了。

打了这么多圈的酱油,再来看一眼这幅让你又爱又恨的画,看看能不能回忆出原文的内容吧。

如果是再长一点文章怎么记忆呢?

比如《三字经》《道德经》或者像《岳阳楼记》《出师表》等这样的文章,通过一张图就能记下来吗?

那肯定不能。

对于《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千字文》这样的国学经典,它们和其他的单篇古文,我们采取的策略还是有些区别的。

长篇的国学经典,我们一般采用罗马房间法。

相对较短的单篇古文,我们采用网络搜图法。

我们以《弟子规》为例来说明一下。

《弟子规》共有90段、360句、1080个字。而且整齐对仗,合辙押韵。

所以我们有两种方案:

一是找360个地址,每个地址只记一句(也就是4个字)。

二是找90个地址,每个地址记一段(也就是四句,16个字)。

我感觉还是第二种方案更好一些,因为找360个地址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

那找90个地址就不痛苦吗?

其实是一样痛苦的,但是90个地址找起来就容易得多。

我们先来看看《弟子规》的这90句是如何划分的。

总则:2段

孝:14段

悌:11段

谨:17段

信:15段

范爱众:15段

亲仁:4段

余力学文:12段

我们这里也有两种方案来处理这90个地址。

一种是直接从网络上找8张图片,分别来对应总则和其他7个章节。然后按照每个章节内容的多少从相应的图片上找到同等数量的桩子。

另一种是直接利用我们储备好的标准房间地址库按顺序一路记下去,这样9个房间正好90个地址。

我个人更倾向于采用第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需要提前储备房间图。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到网络上去搜索相关主题的图片,然后再从每个图片上找到对应数量的地址。其实这本身就需要记忆大量的地址和顺序。

而第二种方法就省时省力了,因为标准房间地址库是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存储好的(当然储备这些房间库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实战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不再需要准备地址库,可以直接把我们转换好的图像挂接到地址上。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种方案的用法。

先来看第一种方法,就是现用现找的方法。

我们先从网络上找到一张和《弟子规》有联系的图片。

我们先用这张图片来记下《弟子规》的每个章节,也就是总纲这一小节。按照图片上的顺序和点记下《弟子规》的总纲。

1.书卷:弟子规(一本书卷就是弟子规)

2.发簪:圣人训(想像只有圣人才配得上这么时髦的发型)

3.眉毛:首孝(眉开颜笑的xiào)

4.胡子:悌(剔须刀的tì)

5.袖子:次谨(金色的袖子太松了所以需要jǐn)

6.裙摆:信(一封信掉到了裙摆上)

7.脚下:范爱众(一抬脚踢翻一碗饭fàn)

8.猫咪:而亲仁(猫咪想钻到人的怀里)

9.孩子:有余力、则学文(小孩子在拿着书学文化知识)

我们这样记看起来非常的麻烦,把简单的几句话折腾得这么啰唆。其实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把这8句话记住,同时还要把《弟子规》7个章节的标题也记下来。

如果把上图改成一张思维导图,就会清晰得多。

(除第一个分支外,其他分支外只标记了包含的小段数。)

好了,又打了一圈酱油,我们来回忆一下刚才折腾出来的那幅画和《弟子规》的总纲吧。如果觉得记得不是很清楚,那就再认真读三遍。

是不是我一不提醒你,你就把这个步骤给忘光光了?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范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刚学文。

按照我们之前讲过的方法,一边回忆图像,一边快速地把上文读上N遍(N≥3)。

后面的正文部分,是不是也用这种方法呢?

是的,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总纲我们除了要记住原文外,我们还要记住《弟子规》的结构。所以我在划分地址的时候用了9个地址,前2个用来记“弟子规、圣人训”这一句,后面的7个地址分别对应《弟子规》的7个部分。

后面的记忆就要比这个简单得多,否则我们真的可能要花太多的时间在准备地址上了。

我们以《悌》这一章节为例来说明一下。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按照我们的方法,先读上三遍。要自觉一点,别偷懒啊。在这一点上,如果你总是像看小说一样一瞄而过,我就对你确实是没有办法外加失望透顶了。

找一张你自己认为能代表这一章节的图片(或者照片),并从上面找出11个地址。

门——男孩——椅子——男人——蒲扇——茶杯——娃娃——女人——地板——果盘——孩子

这里再叨叨一遍,你烦我我也要叨叨,免得你误入歧途。

我们在记忆地点的时候,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到图像上,而不是声音上。

什么意思?

比如“果盘”这个地址,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到“这个地方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盘子,上面放了好几个洗好的梨”这样的一组图像上,而不是“果盘、果盘、果盘、果盘”这两个带声音的文字上。

为了描述的需要把每个地点都用两个汉字表达出来了,但这样做却怕误导了你,让你每次都把注意力放在我写出来的这两个字上。其实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完全不用给这些点取名字,只要你大脑中知道每一点所代表的位置和形像就可以了。

类似于下面这种感觉。实际应用的时候连圈也不用画,应该是类似下面这种感觉。

这次我想你一定明白了什么叫把注意力放到一个区域上了吧。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也只能找块豆腐当撞墙了。

后面的步骤我就不按前面标准的七步一点点地给你解释了。只是提一下,我们按每小节挂一个地址的方案进行。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一小段转成图后放到第一个点“门”上。

(严格地讲这个地点不能叫门,就是那块叫墙不是墙叫门框不是门框的区域。)

在原文转换图像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按原文的意境来出图,也可以按照谐音的方法来出图。

如果你怕这样记不住,可以用谐音法出图,把其中的一句(一般用第一句)“兄道友”或者几句转换成图像。

比如我们把“兄道友”谐音成“熊倒油”,然后就想象在门口有只熊拿着个瓶子在倒油。

如果后面的也记不住,那就给后面的几句也加上辅助的图像。

兄道友:一只熊在倒油

弟道恭:弟弟倒拿着一张弓

兄弟睦:兄弟两人中间有一块大木头

孝在中:林头中间有一个大大笑脸

把这一堆乱七八糟又相互联系的图像放到那个似门非门的地点上。

这样保证你能回忆出原文的每一个字。

但说实话,我是不赞同用这种方法来记忆的。因为它需要构建太多的图像,导致图像太复杂,而且谐音拆解和转换的过程太烦琐,用的时间精力太多了。这势必会导致我们的记忆效率降低很多。

很多人用了这种方法后,很可能就会在脑子里蹦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替你旁白:说好的快速记忆呢?“快”到哪去了?让你造了?

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用意境出图的方法——直接按照原文的意思转换出一个图像。

比如我们把这一小节的图像想象成“兄弟二人见面后相互作揖然后扬手拥抱”,就用这样的一幅场景来代表。

后期我们回忆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不能完整地回忆出原文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就利用前面提到的“速听速读”的方法来协助我们。

旁白:这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大了。

死记硬背记下来的内容,在回忆的时候,忘了就是忘了,不是你努力回忆就能想得起来的。但是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有人能够提醒你四句中的任何一句,你就能马上回忆出整个四句的内容。

而我说的这种方法,在忘了的时候,我们的图像还是在的。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脑海中的图像,回忆出原文的任何一句,也就可以回忆出整个四句的原文了。

后面的10个小节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和大家一起去背诵,正好给你个机会,自己去试一下吧。地址都给大家准备好了,再说了,我去处理那些效果图多麻烦啊!别浪费了我的这一片苦心,自己试着去把后面的10个小节记下来吧。

请重新翻到第××页,对照原文和图片,按照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试着把《弟子规》的这一节记下来吧。

说到这里,就该考考大家了。

前边我们说过人大脑记忆常用的三大模式“声音、逻辑、图像”。那么这三种模式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到底哪种模式是效率最高的呢?

(嘿嘿嘿!不要掉进我的陷井噢!)

是不是想说,记忆效率最高的是图像记忆啊?

因为我们这本书目从头到尾讲的就是图像记忆啊。

确实如此,我们这本书从头到尾,从入门理论到训练到实战确实讲的都是图像记忆。那不仅仅是因为图像记忆很重要,效率很高,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图像记忆对于大部分新手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需要从零开始重新学习;二是因为声音记忆和逻辑记忆这两项内容不需要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和篇幅来讲解说明,因为我们从小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就在不间断地使用这两种记忆方法。

练了一圈,我们回过头来说刚才的这个问题。

最好的记忆模式是:

旁白:耍赖皮啊?你问苹果好吃还是桃子好吃还是西瓜好吃,结果最后告诉我说三种水果一起吃才是最好吃的。这是什么个意思?这是人类的思维吗?

对。这正是记忆法的绝妙之处。今天你有幸能得知此秘诀,应该感到三生有幸才对。

如果有其他的书籍或者所谓的记忆大师告诉你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再也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只需要进行图像记忆就可以称霸武林了。那就可以潇洒地和这位高人说bye bye了。因为这样的高人,要么根本没有实践过记忆法,要么只会记数字扑克这样的用于比赛的无聊内容,根本不知道怎么把记忆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苹果甜,桃子脆,西瓜水分多,而且彼此之间的口味和营养还各有差别。现在我把这三种水果混合在一起,做成一个水果拼盘或者水果沙拉,难道不是最好的吃法吗?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对于有文字、有意义的内容,肯定不能靠单独的图像记忆来搞定。当声音记忆和逻辑记忆参与进来进行辅助的时候,就如虎添翼。声音记忆奠定最底层的根基。逻辑记忆帮助我们快速地理清之间的关系,并且对生成图像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靠图像记忆把大量信息资料之间的逻辑顺序和发音连接在一起。

如果你能理解了这个道理,我相信这本书你就没白看。

又打了一圈酱油。

为什么总是喜欢打酱油呢?因为很多的知识如果放在一起讲,估计你早把这本书一扔跑到别处玩去了。

但是有些道理不说,你肯定不懂。

不懂,你就不信。

不信,你肯定不会去尝试。

你连尝试都不肯去做,何以能学会呢?!

所以,在炒菜的时候,多放点肉是必需的,经常加点酱油也是必需的。

接着说《弟子规》的事。

我们刚才所讲的记忆《弟子规》的“悌”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利用一张图像找到相应的点来记忆的。也就是说这一章节有多少小节,我就找多少个地址。

所以我只需要8张图(第一张用于记总纲)就可以记下《弟子规》的全文了。

这样做不太完美的地方就是,有些章节只有4个小节,而有些章节达到了17个小节。这样有些图片上的地点就显得特别拥挤,有的就显得特别冷清。

如果你能习惯上面这种方法,而且没觉得这是个事儿,那就继续用这种方法记下去。因为这种方法是最适合于考试和应用的寻址(就是找图片、找地址)方法。

如果有完美情结,或者有强迫症,喜欢整齐划一的感觉,那就使用下面这种方法来寻址。

《弟子规》一共90个小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所以我们找到9张图片,每个图像上找到10个地址,就能轻松加愉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用这种方法找图片的时候,不再需要图片的主题和《弟子规》有什么联系,直接使用我们储备的房间地址图就行,或者从网络上查找房间图或者景点的图片。

也可以找一条你平时经常走的路,比如从家到学校的路,从办公室到家的路。

还可以找一个你经常去的地方,然后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去找。比如从学校的大门开始,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和路线环绕学校一圈,找出90个点。

经过我个人的测试,实景是记忆效果最好的——实景就是你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场景——因为这些场景你最熟悉,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在实景中找到的地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位置固定、大小统一。

我们用图片找地点的时候,经常会把图片上的人、动物、车,甚至天空中的云彩作为地点来使用,因为我们的意识中这些东西已经被固定到图片上了,它们的位置不可能再发生改变。而在现实的场景中就不可以,因为这些东西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找到的地点都是真正固定不变的。

如果你觉得在一个地方找不出90个地点,你可以分为几部分。比如在校园里按顺序找出30个,然后到自己家住的小区再找出30个,然后到旁边的商业中心再找出30个。经过我的测试,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太影响记忆的速度和效果。

但是不要分得太多了,如果分成9个区域,每个区域10个点,就有点乱了。而且每个区域的个数应尽量相等,如:30+30+30、30+20+20+20。

准备好了90个地点后,剩下的工作和前面讲到的第一种方法就完全一样了。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除了可以完整地记忆下《弟子规》的全文,还可以用于表演。

接下来我就告诉你如何用这种方法在别人面前“嘚瑟装蒜”。

首先你要稍微复习一下数学。

什么意思?就是练习一下简单的数学加减乘除法运算。

《弟子规》有90段、360句、1080个字。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项目怎么表演,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练习一下数学的运算了。

表演一:顺背《弟子规》

这个严格来讲不叫表演,只需要熟练、匀速、一字不错地把全文背出来。

表演二:倒背《弟子规》

记忆法培训中宣扬倒背《弟子规》、倒背《三字经》等的,都不是完全倒背,而是按“行”进行倒背。

即倒背表演基础级: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

这样表演是非常轻松的,可以说一丁点难度也没有。因为我们在背诵的时候,只需要在头脑中从第90个地址开始回忆图像和原文,然后倒着进行,一个地址一个地址地回忆下去就可以了。前提是必须对90个地址非常熟悉。

当然,如果我们真是为了表演而去背《弟子规》,可以再下点功夫做一些额外的功课。

比如:把每个地址再细分为四个子地址,把每行的四句分别挂在这四个子地址上,每个地址上挂三个字。

这就可以实现更加完美的倒背了。

即倒背表演疯狂级:

可驯致 圣与贤 勿自弃 勿自暴

坏心志 敝聪明 屏勿视 非圣书

……

如果你的大脑逻辑推理能力足够强的话,就真的可以完全倒背《弟子规》了。

即倒背表演变态级:

致驯可 贤与圣 弃自勿 暴自勿

志心坏 明聪敝 视勿屏 书圣非

……

说实话,只要你能做到基础级的表演,在普通人眼中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至于后面的两个级别,我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稍微体验一下还是可以的。

对于基础级的倒背方法,我郑重建议你认真地训练一下,我们并不是为了表演,而是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对地址和图像记忆法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加熟练的掌握。就当是复习好了。

表演三:抽背《弟子规》

所谓抽背,就是你随便说出第几行,我就可以在两三秒之内背出这一行的内容。

比如:第77行是什么?

你稍加思考马上回答:“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其实做到这一点也非常简单,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用我前面说的标准房间来记忆。

即:使用9组地址,每组地址10个点,并且对每组地址进行编号。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参考基础训练章节中关于地址扩展训练的内容。

当别人提问第77行的时候,要马上在脑海中反应出来这个地址是属于第8组地址的,接着迅速从脑海中提取出第8组地址的线路图,然后快速移动到第7个地址上,并调出挂接在这个地址上的图像,并回忆出原文。

这个表演要求对整个地址系统非常熟悉,真正达到炉火纯青、如数家珍、手到擒来、不假思索,把所有形容词都用在这里都没有你熟练的程度。

你一旦达到这个程度,这个表演就厉害了。因为你还可以反过来进行表演。

表演四:倒抽背《弟子规》

所谓倒抽背,就是别人随便读一句《弟子规》的原文,你就能回答出这是《弟子规》的第几行。

比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是第几行?

答:“第30行。”

原理同上,不再详细说明。

表演五:提问《弟子规》

这个表演就真的是让我震惊了。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可以去上挑战大脑类的达人秀节目了。

怎么表演提问呢?刚才的两种提问方式已经是小儿科了,而下面的提问方式将会让人觉得变态了。

我在本节开篇的时候就说过,《弟子规》一共有1080个字。所以我们的提问是:

请问:《弟子规》的第777个字是什么字?

答:“安”。

旁白:开玩笑吧,是查的字典,还是数的手指头加脚指头?

都不是,就是在脑海中查到的。

我刚才说了,要稍微练习一下数学运算,就用在这里了。

注:下面的这段内容比较让人头晕,数学推理能力差的同学可以直接绕行。

我们先来看一下需要做哪几项数学运算。

运算一:777÷3=259 (这里要注意,余数为0,这是个特殊情况。)

运算二:259÷4=64……3

好了,我们需要的值有三个数:64、3、0。

这三个数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第777个字就是《弟子规》第65行第3句最后一个字。

第65行是“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查找第64行内容的方法前面已经说过了。)

所以,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安”。

同理:

第569个字就是:

569÷3=189……2

189÷4=47……1

——第48行第2句的第2个字。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们来看一下图解。

只能解释到这里了,如果还不懂的话,建议你去学一下数学,或者去测一下你的智商吧。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背诵《弟子规》,还可以用来表演其他相似的内容。

如:《三字经》《千字文》《小学诗》《琵琶行》《长恨歌》等。

如果有时间的话,背上几篇这样的国学经典,在朋友聚会、节日晚会、才艺展示的时候出来嘚瑟一下,是不是也能让自己一下子变成大家眼中的男神女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