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东北解放战争1945~194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初战山海关

蒋军在秦皇岛登陆——冀东部队把守山海关——杨国夫师赶来参战——杜聿明亲自督战,拿下山海关,打开通向东北的大门

1945年的11月初的秦皇岛和山海关,嘈杂喧闹的气氛打破了这两个小城昔日的宁静。身着黄军装的国民党军队和身着灰军装的共产党军队在不停的往来运动,进行战争前的准备。

国民党军队是怎样在秦皇岛登陆的?10月中旬,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军舰装载着海军陆战队,在渤海湾来回游弋,寻找登陆港口。当时营口苏军让我方出面,拒绝美军。他们又到了葫芦岛,那里有冀东军分区沙克部一个团把守,也不许美军上岸。美军最后来到秦皇岛,这里有500日军和一些伪军看守。日伪军借口已向国民党政府投降,等待蒋军前来接收。冀东部队去打,遭到抵抗,没有把这个重要港口拿下来。美军借口解除日军武装和保护美侨财产,在秦皇岛登陆。这样,就为国民党军队接收东北,建立了一个据点。(1)

美军的小股部队,每天到处活动,侦察地形,了解八路军的动向。工兵还修复了被破坏的铁路。因涉及外交方面的问题,我方不能贸然干涉。从10月下旬起,大批美国军舰、运输舰接连不断在秦皇岛靠岸。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登上岸来。

10月下旬,20多艘美国军舰首先将国民党的13军三个师2万多人运送到秦皇岛。13军是老蒋的嫡系,原归汤恩伯指挥。在河南对日军作战时,经常是主动撤退,后来在贵州驻防。在抗战中没打过什么硬仗,实力保存得不错。现在是全部美式机械化装备,军长石觉想在接收东北中露一手。11月初,云南部队52军2万人也到达秦皇岛。他们是从云南出发到越南海防,在那里登上美舰沿着漫长的中国海岸线北上的。这支军队是半机械化装备,但士兵多数是云南老兵,有作战经验。所以战斗力不弱于13军。

毛泽东在延安不断收到蒋军北上的情报,他敏锐地感到:一场争夺东北的大战迫在眉睫。11月4日,毛泽东以中央名义电告罗荣桓等:“战争中心将转入东北,必有一场恶战。”同日,军委给林彪、彭真的指示也说:“11月至12月中旬将是蒋与我武装争夺东北的另一次高峰,战场是在辽宁南部、锦州、热河、冀东地区。我必须集中可能的力量,争取这次战略性质的决战胜利,奠定我巩固的大根据地。”(2)

当时毛泽东把在山海关堵截蒋军的希望寄托在李运昌部队的身上。他们最先进入东北后,发展很快,短短2个月就发展到8万人,而且是新枪新炮。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长城在这里依山傍海,蜿蜒而上,经义院口、九门口、角山寺形成一条难以逾越的防线。就是用现代枪炮进攻也难免要付出重大伤亡。10月上旬,李运昌部离开沈阳到锦州,还征用了不少大马车拉武器装备,准备给陆续北上的老部队。10月下旬,中央指示东北局:山海关、锦州一线防御交给李运昌。为此,中央11月1日还直接电告李运昌:“你即在彭真、林彪指挥下担任山海关、锦州地区指挥作战、整编部队、运输干部等项任务。而以作战为中心任务,坚决歼灭北进之敌,不要回冀东。詹才芳编成之野战军及在山海关、锦州地区之一切军队及地方工作统归你指挥,而你则接受彭、林指挥。”(3)

李运昌在锦州部署作战,开始心里并不踏实。他虽说兵马不少,但并不集中。大部分分布在辽西的各个地区,现有的几个团还在山海关到锦州一线摆开。真正守在山海关的只有沙克的两个团。10月30日,他电告中央:“秦皇岛美军掩护顽军向我山海关驻军进犯,在石河发生冲突,该地情况不明。山海关只有新编127R约2300人,战斗力不强,情况危急。速告杨国夫率部到山海关增援,此间部队分散沿岸,调不动。不少部队缺武器弹药,不能应战。”(4)

从10月30日起,国民党13军在美军的引导配合下,开始对山海关一带进行武装侦察。11月4日,国民党军派人到山海关向沙克部发出最后通牒,要他们让出铁路线100华里,退出山海关,被沙克等严辞拒绝。同一天,一辆美军汽车开到山海关我军47团阵地前,被47团战士开枪阻击。打伤一个美军士兵,其余4人和汽车都被扣留。

11月5日,国民党13军84师果然向山海关我军阵地发起进攻。他们的主攻方向是山海关城西北的娘娘庙、二郎庙等制高点。在炮火轰击下,敌军一度占领了这些制高点,突进到离山海关城北门只有一里地远的地方。我军全力反击,又夺回了阵地,把敌人打退到十里以外,还抓了一些俘虏。

就在这关键时刻,山东渤海军分区司令兼第7师师长杨国夫带领7师三个团赶到山海关前线。他们是步行一个多月从山东来到这里的。杨国夫是安徽霍丘人,1929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当过团长。长征中又转到红一方面军当团长,身经百战。他的部队作风硬朗,以敢打敢拼著称。尽管这7000人长途跋涉,非常疲劳,武器也不全。但是接受命令之后没顾上休息,就接管了山海关正面防线。

当时,国共双方互相都不摸底。我方估计,秦皇岛上岸的国民党军有5万人。加上美军和伪军共有8万人。国民党估计共产党军队有5万人,而且得到东北日本人的武器,力量强大。其实,双方都过高估计了对方。国民党军官精神紧张,所以行动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发起进攻。而是构筑工事,挖散兵坑,预防我军炮火袭击。

对峙了两天,杨国夫决定出击一下。11月6日夜里,他派两个营向国民党13军89师阵地进攻。这些擅长游击战的战士深入到敌军阵地内部,又扔手榴弹又打枪,还缴获了1门炮、18挺轻机枪和50支步枪,然后趁着黑夜从容撤回。国民党军不知来了多少八路军,轻重机枪猛打了一夜,天亮才发现是自己打自己。守在沙河的一个连差不多死光了,一个团自相残杀得伤亡惨重,只得撤回秦皇岛休整。

打了一个胜仗,杨国夫高兴地向上级报告。说顽军特点是射击准确、火力强,指挥灵活,每个阵地都有电话。但怕我军冲锋,一冲即溃。李运昌看到捷报,原先的不安一扫而光。他在11月9日给林、彭的电报中乐观地说:“目前顽军三个军已在秦皇岛登陆,数度企图进占山海关,均被我打回。应于目前固守山海关、九门口,而以主力守石门寨、海阳镇、滦河镇,局限顽于狭小范围内。并不断以夜摸袭击动作消灭其分散驻守之敌,增加其物资生活困难,消灭其士气。顽大军久驻狭小范围,人地生疏,不能展开,吃烧均要困难。后兵舰撤走则等于瓮中之鳖,不难全部歼灭,东北可无大忧矣。”(5)

这种乐观的情绪甚至影响了毛泽东本人,他在11月11日给梁兴初的电报中也说“顽军火力盛,士气低”,“最怕冲锋,一冲即溃”,认为山海关一线“如能坚持一个月两个月,于大局极有利”。(6)后来情况的发展,与想象完全两样。

11月8日,杜聿明来到秦皇岛。他奉蒋介石的命令,决心打出山海关,武力占领东北。在召集13军将领开会时,军长石觉汇报共军火力强大,不可轻易进攻。建议加强工事,稳固防守。杜聿明感到惊讶,因为据他所获情报,共军武器破烂,战斗力并不强。他毕竟是打过硬仗的人,不相信石军长的汇报。于是,他带领13军的团以上军官,于11月13日亲临沙河前线阵地视察。

杜聿明找来6日夜里被共军消灭的那个连的连长,要他说明哪个村被共军炮火摧毁了。连长指了北边的一个村庄。杜聿明走进村子查看,房子没有一间被毁坏。连长又说搞错了,是中间的那个村子。杜又亲自前往查看,一连转了几家,也没有发现被摧毁的房屋。他亲自询问了一个老农,老农说八路在东墙边上打了几炮,但是没有打到院子里。他蹲在墙角,弹片就打不着他。杜聿明在院子内外转了一圈,看到的只是几个手榴弹炸过的痕迹。这样实地调查,真相大白。杜聿明压抑心中怒火,对军官们说:“看来沙河战斗共军并无炮火,只有手榴弹。这个连长谎报军情应该严厉处分。”石觉等人狼狈不堪,对杜长官表示佩服。

杜聿明实地考察后,增强了进攻山海关的决心。他马上召集13军营以上军官开会,说共军火力、战斗力并不像传说那样强大,国军在各方面都比共军强。再次研究了情况后,杜聿明下达作战命令:以13军主力4师、89师担任山海关正面主攻,以54师攻占九门口。52军的25师迂回进攻义院口,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对通讯联络、策应措施,杜聿明都作了详细安排。总攻时间定在11月15日清晨。最后,他重申了蒋介石的“连坐法”:胆敢作战不力、临阵脱逃者,必然严惩不贷,并追究各级主官的责任。对那个倒霉连长处以死刑,暂且留下一个脑袋,让其戴罪立功。军令一下,各级军官都唯唯听命,再也不敢怠慢。(7)

11月15日早晨,国民党13军54师运动到九门口,首先发起进攻。担任迂回的25师向义院口进攻,策应54师。杜聿明亲自到九门口督战。这次13军拿出全部力气,用重炮猛轰山头阵地。杨国夫师的战士顽强阻击。但是火力悬殊太大,到中午时,九门口被54师攻占。这一天险的失守立刻使全线的情况发生变化。到黄昏时候,义院口也被25师占领。

杨国夫的队伍已经打得弹尽力竭。他们从山东长途行军到山海关,没有休整就投入战斗。当时出发时幻想到东北能拿到新枪大炮,没想到打了几天仗,连一点支援也未得到。战士们甚至连最起码的人手一支枪都达不到,怎么与全部美式装备的蒋军拼杀?他们在阵地坚守了十天,吃不饱睡不好。11月已是秋风萧瑟,他们还穿着破旧的单衣单裤,有的鞋子烂了,打着赤脚。这里不是解放区,老乡见到打仗,都躲藏起来,没有人送饭送水,甚至给伤员抬担架的人也找不到。更要命的是那些配合作战的新编地方部队,不知是从哪里拉来的乌合之众,一听见炮响就四下溃散,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剩下杨国夫这支老部队孤军奋战。当杨国夫获悉九门口、义院口均已失守,他们的部队有被国民党大军合围的危险。于是,杨国夫没有等待李运昌的命令,在11月16日早晨下令撤出山海关,仅留下少数人担任掩护。(8)

16日早晨,13军向山海关正面阵地发起总攻。重炮轰得震天动地,打了一个钟头,担任主攻的13军4师还是没有发起冲锋。杜聿明亲自到前线督战。军长石觉报告:“共军异常顽强,打到现在,阵地还没有动。”杜聿明拿望远镜观看,只看见少量机枪掩体,并无火力射出。于是下令一线部队发起冲锋。4师官兵还是胆怯,说对方阵地没摧毁,不能冲锋。杜严令他们抢渡沙河,发起进攻,并用机枪火力掩护。当他们冲锋时,对面阵地只打了一阵机枪就没动静了。原来八路军主力早已撤走了。这天下午,13军与52军的迂回部队在山海关以东会师,国民党军占领了山海关城,打开了通向东北的大门。


(1) 赫伯特·菲斯:《中国的纠葛》第31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1辑第1册。

(3) 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1辑第1册。

(4) 军委一局电报汇编:《东北我军行动部署摘要1945年9—12月》。

(5) 军委一局电报汇编:《东北我军行动部署摘要1945年9—12月》。

(6) 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1辑第1册。

(7) 杜聿明:《国民党破坏和平进攻东北始末》,载《辽沈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531页。

(8) 东总:《顽军进攻东北战斗材料》,1945年11月1日到1946年1月13日,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