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推理的全部技能包括哪些
在一个问题中有两件事情要解决:陈述已知量(或曰:问题的状态),以及得出未知数(或曰:推理)
我们在前一章中遵循的方法的法则是:对于某个尚未被认知的真实,人们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够发现它,即它存在于多个已知真实中,因此整个待解问题必须以已知数和未知数这些假定量相混在一起为条件,因为这些已知数和未知数确实存在于我们已解问题的假定量中。
假如假定量不包含发现真实必要的全部已知数,那么该问题是不可解的。这是一定要首先考虑的因素,然而人们几乎从未对此予以考虑,因此推理时就遇到困难,原因在于不知道准确推理所需的已知量不足。
然而,假如人们注意到,当有了全部的已知数时,人们就用一种清晰准确的语言得出所求的解。人们会感觉到,一种模糊且混乱的语言会使人茫然且一无所知。为了更好地推理,务必更准确地表达思想,而且要探究语言和推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刚才已经看到,当假定量包含所有的发现真实所必需的已知数时,推理就再简单不过了。不应该断定我们提出的问题易解,这是因为推理的方式就只有一个,它决不会变,也不能够变,且推理的对象仅随人们提出的各个新问题而改变。无论是最难解的问题还是最易解的问题,推理必须从已知推到未知。所以,各个假定量必须包含解题必需的全部已知数,而且当假定量包含这些已知数时,要做的仅仅是,以一种足够简单的方法陈述假定量,为的是尽可能便利地得出未知数。
因此,解一个问题中要做两件事:陈述已知的条件,得出未知数。
已知的条件的陈述,确切地说,是人们通过对问题状况的理解来实现,而得出未知数则是为解题作推理。
通过问题状况我们应该理解的一切
在我向你们提出去发现我的每只手中握有硬币的数目时,我已经陈述了你们所需要的全部已知的条件。于是,我自己似乎已经确立了问题的状况。但是我的语言并没有准备好去解该题。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不坚持逐字地重复我的陈述的缘故,你们已经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达到了最简单的表达之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可以说,推理是完全独立形成的,因为未知数好像是自然得出的。因此,确立一个问题的状况,确切地说,就是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表达已知的条件,因为正是这种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方便了推理的进行,同时也方便了未知数的得出。
但是,你们会说,数学中的推理就是这样的,而数学中的推理是由诸多方程形成的。那么这样的推理是否在其他学科中也一样行得通,毕竟在这里指的其他学科中的推理是由诸多命题形成的?我的回答是:“方程、命题、判断”都是建立在一样的基础上,因此,人们在所有学科中的推理其方式是相同的。
在所有学科中的推理技能是一样的:有例子为证
在数学领域,提出问题的人一般把全部已知的条件连同问题一起提出,为要解题,只需要用代数符号来表达。而在其他学科中情况则相反,一个问题的提出似乎从未给出全部已知的条件。例如,有人问你们,什么是人类知性机能的起源和生成,他们还要你们去探求已知的条件,因为提问者自己并不知道已知的条件。
但是,尽管我们试图找到已知的条件,但还是不应该下结论说,已知的条件无论如何不暗含在所提问题之中。如果问题中不包含已知的条件,我们将找不到它们,然而,已知的条件应该存在于整个待解问题之中。仅仅需要注意的是,已知的条件不总是以一种容易识别的方式存在的。于是,为找到它们,必须在一种仅仅是暗示性的表达形式中将它们辨认出来,而且,为了解题,应该将暗示性的表达方式转换成另外一种方式,使得全部已知的条件以一种明示且清晰的方式显示出来。
然而,要问什么是人类知性机能的起源和生成,就是在问,人们具备的感觉能力,通过形成概念认知事物的能力其起源和生成情况是怎样的。我们立刻意识到,注意、比较、判断、思索、想象以及推理,当它们掺和了感觉因素时,都成了待解问题的已知因素;我们还意识到,人类知性机能的起源和生成都是未知的。这里,已知的条件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是混在一起的。
但是,既然人类知性机能的起源和生成都是未知的,那么人们如何得到它们的呢?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通过对人类知性机能的起源的认识,我们知道了作为所有其他事物开始或者开端的已知事物;而通过对人类知性机能的生成的认识,我们知道了全部已知事物是以何种初始方式存在的。这个初始,我只把它认作机能,我还没有把它认作初始。因此,确切地说,这种初始是和所有已知事物混在一起的未知事物。然而,稍作观察我就注意到,感觉机能和所有其他机能混在一起。因此,为了发现感觉是如何连续地成为注意、比较、判断等等,感觉是我们需要显示的未知事物。这正是我们已经做的,且我们已经看到,像方程x-1=y+1和x+1=2y-2一样,经过各种转换变成y=5,x=7,感觉同样经过各种转换成为知性。
所以,推理技能在所有学科中是一样的。就像在数学中人们以代数的表达方式设立问题,在其他学科,人们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来设立问题,一旦问题设立,为解题而进行的推理本身只不过是一连串说明,通过这种说明,一个说明前面一个命题的命题被它后面一个命题说明。就是这样,明证性和同一性同行,从问题的陈述一直走到推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