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弱者说“如果”,强者说“如何”
-07-你去问时间,它对我们公平吗
弱者虚度时间,
平庸者寻找时间,
强者分配时间。
我曾经回故乡的一所小学参观考察,学校的走廊有一整面墙展示着上百篇学生作文,密密麻麻,颇有气势,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的墙壁。那时候农村穷,墙上有裂开的地方大家一般不会立即重新粉刷,而是凑合着用报纸贴上,时间久了整面墙就被各个年代的报纸占满。
走过学校走廊,在那众多稚嫩的笔触中,我只留意到了一篇,那篇作文的文笔成熟得让人根本想不到作者是一名十一二岁的孩子。作文标题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时间不公平。
我记得一开头是这样写的: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简直惊为天人!不过后来我查到,这句话并不是那个小作者写的,而是出自英国著名教育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赫胥黎认为,对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懂得利用时间、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人往往比那些浪费时间的人收获更多。
想想这段话,你会发现其中散发出巨大的思辨的光辉。
如果时间真不公平,那么它曾经偏袒过你吗?
你拿起手机,随便“刷”两下,天平就偏向另一边;你拿起书本,充实自己,天平就偏向你这一边;当你蒙头睡懒觉的时候,天平就偏向另一边;当你用闲暇时间默默地又学了一门外语后,天平就偏向你这一边……
赫胥黎的话道出了世间的缩影,我们生在一个不得不努力的社会中,没有人为你准备好绝对的公平,甚至连时间都在偏私。如果想要收获更多,请先从争取“时间”的偏袒开始,毕竟它并不公平。
去年,慧宇教育另一位老师在课上安排了一个分组竞技环节。他于课程开始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而且故意表述得比较模糊,小学员们需要4人分工合作,才有可能完成题目。但是老师并没有给每个小组分配一样的答题时间:有的小组时间很充裕,答题时间长达半小时,有的小组只有15分钟,全凭抽签决定。
就在大家兴奋地开始答题时,有一名小学员忽然大喊:“这不公平!”
他这一嗓子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小组抽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15分钟”,他为此愤愤不平。
直到课程结束后,我才听说这件事。我特意去找了那位老师,问他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他说:“我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问那个孩子,你要做强者,还是弱者?”
听到这里我的好奇心突然高涨,急忙问他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当时,那个小学员没有丝毫犹豫,用异常坚定的语气回答:“我要做强者!”
老师又问他:“强者遇到困难时会怎么做?”
小学员还想说什么,老师却指了指自己手中的计时器:“你们还剩下12分钟,你可以选择如何利用这12分钟,是继续抗议,还是竭尽所能答题?”
最后,这名小学员和他的组员们飞速地答题,闯进了前三名。有意思的是,那些时间很充裕的小组的成绩却大多平平。
弱者虚度时间,平庸者寻找时间,强者分配时间。
有人说,现代人最大的悲哀是无法分配自己的时间。大多数人一天工作下来已经筋疲力尽,大多数人每天需要挨过两小时以上的舟车劳顿,有的人前半生为生活所困,有的人到中年才终于找到梦想——没有人的时间足够用,时间对于贪心的我们来说,永远差一天……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决定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度过,不是吗?
我们可以选择继续抱怨,或者拼尽全力。
在“时间”方面,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强者。我不希望被时间分配,我要分配时间。在学英语之后,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强烈的认识,把每天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丝毫不敢怠慢,生怕哪天时间的天平偏向别处了。
有一次我的日程实在太满,刚刚下课就要去赶飞机,Letty老师一直担心我没有时间打卡。在首都机场通过安检之后,我算了算时间,心一横:“只能这样了!”于是随便找了个角落席地而坐,和外教通话。
我的另一位外教David是赞比亚人,我们都形容他有点儿“话痨”。视频刚拨通他就发出一阵怪叫,一直问:“Michael,你在哪里啊?天花板怎么那么高?我怎么看到你后面有个小孩子——嘿!她在跟我招手!”
我向他解释,我实在没时间了,我在飞机场,一会儿就要登机,进贵宾室又会打扰到别人,所以只好在这儿和他通话。
David听后捂着脸,又发出一阵惊讶的大叫声,然后伸出大拇指狠狠顶在镜头前。
像这样抢时间的日子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所以我打卡的地点总是五花八门,长途汽车上、火车上,有时甚至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只要找到一个不打扰别人的角落,就立刻席地坐下开始学习、打卡。
David说,我现在已经完全成为“打卡狂魔”,他怕我哪天也许会一边上厕所一边打卡。我耸耸肩:“May be!”
身边的人有时候会觉得我把自己逼得太过头了,人不能老这么紧绷着。有一次朋友硬拉着我去喝功夫茶,我们两人大概花了三小时的时间,静静地坐在那里,只喝了几杯茶。
朋友有些意外:“没想到你能待得住。”
我想,如果我是独自一人,我肯定不会坐在这里发呆三小时。但是和朋友在一起又不一样。懂得分配时间的人,不是每天把自己变成不停歇的发条,而是能够决定哪件事情值得花时间。
在自己开公司之前,我做过很长一段时间销售,有面对面的推销,也有电话销售。做过销售的人内心都很强大,因为我们每天一睁眼就要开始面对“拒绝”。做销售的那段时间,我每天要打100通电话,其中有99通电话是我还未说完对方就挂断了。而剩下的那一人也只会在我说完后礼貌地回一句:“没时间。”
后来,我白手起家成立了“慧宇教育”,那些被对方挂电话的时光就变成了谈资和勋章。那次喝茶的时候,我和朋友聊到关于时间的话题,他忽然冒出一句话:“不是没时间,只有不重要。”
我细细品味这句话,觉得还应该有后半句。
“不是不重要,只是你无法决定。”
做推销员前半年,我没出过一单;半年后,我月月是销售冠军。我在听了太多次“没时间”之后才逐渐明白:客户不是没时间,而是你说的话对他没用。在你的“废话”出口的一瞬间,客户就给你判了死刑——“听这个人说话,浪费我的时间”。
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分辨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这样我们才能决定是否花时间在这个东西上。客户有没有时间,完全取决于你说的话有没有用。当明白这一点后,我决定这辈子只说有用的话,只做有用的事。
看到了吗?因为我只做有用的事,我开始可以决定别人的时间了。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别人听我说话,让他把宝贵的时间放在我身上。
当一个人只做有用的事的时候,他就可以分配时间,分配别人的时间,也分配自己的时间。
就像功夫茶,有人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但我可以决定与谁喝,喝的时候谈些什么,这段时光自然变得有用且重要起来。我在用我的方式重新分配时间,我可以让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富有意义,而且不累。相反,有的人天天加班,忙忙碌碌,看似勤奋,实则他们根本没有用心分配自己的时间——白天坐在工位上发呆,回家坐在沙发上发呆。时间就这么虚度了。
这就是时间偏私的地方,你到底有没有时间,其实全在自己一念之间。
我有一位做建筑行业的老朋友,近些年少了联系,我一直邀请他来听我的课,不过他一直推托说:“忙啊,实在没时间。”
终于去年他来北京出差,我让他先到会场等我。下课后已经很晚了,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讲得真好!我看台下大人、孩子都听得特别认真!”
我问他什么时候到的,他说:“下午就来了!来了就一直在会场等你。”
我没想到他来得这么早,所以心中抱歉。但是还好,至少不是空等,我自己觉得我下午的课含金量很高,朋友应该能有所收获。
我问他:“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吗?觉得哪些部分有用?”
这时候,他的话开始含糊起来,仅仅评价现场气氛好。这下我知道了,他虽然一下午都在会场,但是并没有听我在说什么。
在吃饭时,朋友时不时低头看手机,我以为他业务很忙,结果发现他只是在刷新闻。他一边看手机,一边和我抱怨最近工程不好做。他接了一个旧房改造的大工程,但是因为赶上下雨,建筑防水频频出问题。
我问他:“你们工人每天花在排查渗水点上的时间有多少?”
朋友摆摆手:“不能花太多时间,重新做防水,工期就来不及,只能等漏了再补。”
我放下筷子:“那你猜猜,雨水每天花多长时间找房子的漏洞?”
朋友的笑容僵住了。这答案太明显了。雨水只要降下来,时时刻刻都在想尽方法渗透。要做到更好,并不一定要多高明的方法,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投入时间。如果你能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那么天平必然会偏向你这一方。
生活的不顺、工作的波折,我们只看到那些最直接的原因,但还有一些是被我们一直忽略的:当不得不等待的时候,你是选择放空,还是选择抓紧时间干点什么?当你发现问题却无力解决的时候,你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否投入了比对手更多的时间。这些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天平的偏向。
如果你不能分配时间,那就注定无法成为强者。
有人羡慕我的成功,有人羡慕我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有人羡慕我对时间的规划。我也许能够分享我是如何利用一天的时间的,但我相信十有八九别人学不来。因为我从来没有什么技巧,我并没有使用任何窍门可以让我的效率变高——我只是不断地投入,不惜代价地花时间做好,仅此而已。
曾经有记者采访我,想让我谈一谈我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记者原本以为我会从做推销员的时候谈起,没想到我提到了一个更遥远的日期。
我对她说,我小时候很内向,最喜欢的一项游戏就是在家里随便找一面墙,读那些贴在上面的报纸。我为什么喜欢做这个游戏呢?我从那么小的时候就觉得,时间要好好利用,同样是玩,我读报纸的同时能学一些知识,这不比出去满村子瞎跑更好吗?我觉得,我今天的成功,也许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