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第一章 基于ESDA的长三角县域城乡收入格局时空演变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非均衡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众多专家学者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对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国内众多学者已对我国省际三大地带间及省内县市间区域经济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孟德友和陆玉麒(2012)通过数理统计和空间统计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民收入区域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描述;赵文亮等(2012)采用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了河南省农民收入差异程度及变化趋势;曾光和张晓菊(2007)对1978—2004年长三角地区收入差异的演变过程及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张学良(2006)则通过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证实了长三角地区县市间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性特征。

从区域方面来看,对省际收入区域差异的研究分析较多,鲜有对集群区域模块进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比较;从研究方法来看,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的讨论较多,少有从空间统计分析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较高,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或正在进入全面小康阶段,但是在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仍然较大。为此,本书拟以县域为分析单元,首先对长三角74个县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989—2011年)进行数理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该地区农民收入时空演变过程,揭示其差异演变的时空格局特征,以期为长三角区域农民收入差异的演变过程及空间格局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其次,以苏中、苏南地区各县域为分析单元,对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