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第二十二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龙灯忆事

文 信陵君

01

我到老家时龙灯会已经开始些时候了,匆忙吃过晚饭,用热水暖了暖冻僵的手脚,老家着实冷。

母亲笑我那么大的人了也赶着去追龙灯,她说:“现在不知道灯游到哪里去了,那么着急干什么,再说明天也有。”我也知道明天还有,可是也许是这些年的习惯,或者是我还在坚守些什么。

灯快来了吧,听着从不远处传来的接连不断的爆竹声,还闻到了寒风吹不断的硝烟味。

它真的来了。

巨大的龙头,出现在我的眼前,从我有追龙灯的记忆起,它就是那个样子。曾偷偷去看过它的制作过程,它的骨架是竹篾编成的,外身由村里的巧手的老人用五彩的薄纸糊在骨架上。其他部分,像龙的眼睛、耳朵、龙须都是村里的老人剪制或者编成。然后到农历正月十四的时候,便点上插在里面的蜡烛,我看见他们点蜡烛的时候半身都可以探进,这个过程叫上灯。举龙头是轮流制,由村里的九个小队轮流,小队里挑出年轻力壮的青年人举过肩游行。

这些是舅公告诉我的。

龙灯虽然不大精致,甚至可以说是粗糙,更不用说像古书上描绘的龙,但村民们丝毫不介意,因为它承载着这个村庄最美好的祝愿。希望明年雨水足,可以有一个好的收成,家里有小孩的则会再添加个愿望,期望孩子能有个好成绩或者上个好大学。

龙身慢慢走来,隔壁的住户们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短鞭炮打响,母亲也忙着扔鞭炮。

我惧怕炮仗,连忙跑进了屋里,看着“龙身”从门口过去。往年追龙灯,我是跑在龙灯的大前头,掌灯开路的人们戏称我们这些跑在前头的孩子为“小喽啰”(意为开路的人)。现在,我失去了追龙灯的机会,而我又不愿跟在后头。

“才42户啊!”我叹道,“真没意思,我记得去年还有46户呢!”

母亲在龙灯走过的那刻就叹道:“今年有好多户人家没有参加啊,我记得五六年前还有八十多户。”

父亲接着道:“你说的是你没出嫁的时候吧。”

02

这些年龙灯愈加短了。

前几年舅公告诉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龙灯有一百二十多户,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好看。我看着他的脸,褶皱里笑出了笑纹,然后他对着自家刚糊好的五只灯笼叹了口气。

以前听到舅公说时想过,每家举着套在长板上的五只糊着彩纸的灯笼,一百二十多家有六百多只彩色灯笼串在一起,那该是多么美丽的风景。

现在,我又在想。

元宵时节,乡村里的青壮年们大多都出去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年老的农户,有精力参加的人也不多。舅公已经六十一岁,他说,只要他能举得动,他就会一直举下去。

我不知道,我还能看龙灯多久,我不知道,我还能追龙灯多久。

我决定,去找灯。

母亲叫住我:“这么冷的天,你去哪儿啊?”“找龙灯。”我应道。

“你这孩子,这么冷的天,出去找那个干什么,看了那么多年,还没看腻啊,灯马上就又经过门口了,再说明天还有啊!”

“我没看腻呢,一辈子都不会看腻。”我坚定地看着母亲,便跑了出去。

我在往上村的空地走,龙灯会在那儿围圈祈福。

路上也碰见同母亲般年岁的熟人问我这么冷的天赶去哪儿,我回答去追龙灯。她同母亲说的大致一样,无非是龙灯没什么好看,马上就来了,不用去找。只是这次我没有回答她便加快了步伐。

空地周边的房子隐匿在两旁,天上的星子也藏在了浓厚的云层背面。

空地的对面就是村里的戏堂了。戏堂是封闭的,只有透过前后两扇小门和夹缝传出的几丝昏黄的灯光,照出空地上村民举灯踏出的深深印记,想必是他们在这里会合后举着龙灯连在一起围成大圈转了几次形成的。我可以想象,那些村民必定是兴致高昂地吼出对今年的美好祝愿。而且祝愿的话都是一致的,这时候是村民们难得有的同心。

空地旁还稀稀落落地站着一些手中捧着手机或照相机的人,鞭炮声从不远处传来得愈加明晰,听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声音:“来了,来了,龙灯来了。”这些人也开始准备自己的装备,等着捕捉最精彩的一刻。

龙灯队伍靠近那刻,闪光灯接连亮起。

龙灯转圈的速度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快,不知道是不是场地变了还是举的人变了,还是都变了。

“或许明天在农田里祈祷今年有个好收成的时候会转得更快吧。”我告诉自己,或者是安慰自己那颗失落的心。

龙灯转了几圈后就继续往前行,我知道,今天的灯会也快结束了。

我转身去了戏堂,站在戏堂里,只有幕台有光,采茶戏已经开始。

采茶戏里场景还是那些场景,剧目还是那些剧目,只是当初看的那份心情没了。记得以前是陪伴曾祖母来到这儿,到这儿以后,和几个熟识的小伙伴们在不大的戏台里转来转去,偷偷躲在上戏台的后门里,看着等待演出的戏子;抑或垫把小板凳趴在戏台上,看脸上抹着艳妆的伶人;倦了便趴在曾祖母的腿上小憩,听着大妈们在下边讨论剧情,像《五岭之春》、《花灯仙子》、《补皮鞋》,她们看了几十遍,看到诙谐的场景依旧笑得那么灿烂,听着她们的笑闹声依旧能够入眠。

现在只剩下戏台下坐着的几十个老人,稀稀落落地摆着十几张长凳,第一次觉得当初拥挤的戏堂这么大,伶人的声音竟可以在这里回响。

03

老家老了。

正在用看得见的速度走向衰老,文化也是,人也是。这里剩下的几乎是老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小孩。

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挣钱离开了这里,还带走了为数不多的小孩。

伴随着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那些曾经活跃于这里的各项活动能被人记起的越来越少。

不过短短二十年,它像中国万千乡村一样倦了,慢慢隐匿在城市的霓虹之下。

我怕有一天,它会走不动,闭上眼睛,永远沉睡。

第二天晚上,我看见龙灯在农田里已经围不到两圈,像跑不动的老虎。

我听见村民们祈福的声音还有戏堂的咿呀声在没有星子的夜晚交汇,久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