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治安行会与自治市镇

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在于国王的深谋远略,而在于人民内心的盼望和斗争。在征服者威廉及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的统治下,英格兰的发展渐渐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格兰人改变了原来撒克逊人以亲近的血缘关系来划分社会结构的状况,他们开始寻求保护,并与相似身份的人联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占有资产的多少来划分社会阶层的体系。

9世纪到10世纪,“治安行会”(Firth-Gilds)或称“和平俱乐部”(Peace Club)开始在欧洲出现。在德国和高卢,对这种俱乐部是严厉打击的,但在英格兰,却深受阿尔弗雷德的喜爱与推崇。俱乐部成员十分团结,他们的口号是“一人犯错,众人同担”。阿尔弗雷德从这句话里看到了“家庭”的扩大化概念,而这个“家庭”也是撒克逊的社会结构基础,若采用这种更大化的理念,那这个国家也就会迈出扩张的脚步。因此,大征服之后,极富侵略野心的国王忙着吞并爱尔兰和法国,或是与力量薄弱的爵士们进行斗争。同时,商人、工匠以及教会则正在组建一支力量更强劲的队伍,准备迎接更艰难的战争,并且去完成一项更持久的事业。

整个国家真正的生活和生命就体现在这些“治安行会”和“自治市镇”之中。正是那些商人和工匠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冲破险阻,将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真正的公平带给了人民。人民逐渐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自由的权利,这一切的一切,与贵族或骑士们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由坚强的劳苦大众和工匠们拼搏得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默默地为英国的自由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威廉二世[51]

征服者威廉将英格兰王位传给了他的二儿子威廉·鲁弗斯,也就是威廉二世,而将诺曼底传给了他的大儿子罗伯特(Robert)。1095年,也就是威廉死后的第八年,欧洲的骑士与东方的撒拉逊人[52]之间爆发了一场非同凡响的战争。罗伯特为了筹集资金参加这次战争,将诺曼底抵押给了弟弟,然后开始了向法国西部挺进的征程。经过五十多年的武装斗争和相对和平的联姻手段,英格兰领土从苏格兰边界延伸至比利牛斯山脉[53]。

亨利一世

征服者威廉的小儿子亨利[54](一世),接替了兄长威廉·鲁弗斯的王位,也继承了父亲的管理才能,完善了父亲所构想的政府蓝图的细节。他建立了一套司法系统,除了他自己和皇家牧师,还建立了一个议院,院长担任大法官。另外,他又建立了另一个议院,这个议院的王公贵族们每年要开三次会议,主要处理有关国家财政收入的事务。他的会议桌就像一个棋盘,参与会议的贵族们被称为“财政大臣”(Barons of Exchequer)。亨利还十分睿智地创造了一个贵族圈,旧贵族很看不起他们,对他们报以轻蔑嘲讽的态度,但是,新的贵族圈却中和了旧贵族的高傲姿态,使得贵族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因此,亨利执政的三十五年,逐步实现了父亲的伟大目标。他和撒克逊公主的结合更是抹去了外族入侵的阴霾,而且撒克逊王的血脉得以纯正地传承下去。然而,年轻的王子从诺曼底回国时,与一百四十名年轻的贵族登上了“白船”[55],却再也没有回来。据说,亨利得此消息伤痛欲绝,甚至再也没有笑过。亨利死后,他的侄子史蒂芬(Stephen)即位成为国王,执政二十载。

亨利二世

不过,亨利一世的女儿——撒克逊公主玛蒂尔德(Matilda),重新延续了撒克逊的皇室血脉,因为她嫁给了法国昂儒侯爵杰弗里(Geoffrey)。这位人称“美男子”的杰弗里,头盔上总是佩戴着一支昂儒金雀花,由此,人们称他和玛蒂尔德的儿子——英格兰亨利二世[56]为“金雀花”亨利。

亨利二世及其后代统治的时期,也被称为“金雀花王朝”。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亨利二世是一位身体强健、生性残酷,但又脚踏实地的革命者,他从不多愁善感,对国家的管理和规划也是胸有成竹。

贝克特之死

亨利二世登上王位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削弱教会日益增长的权力。他规定,教会要受民事法庭的管辖和制约。为此,亨利二世结交了教堂的主教托马斯·贝克特[57],后来任命他为大法官,以帮助自己达到限制教会权力的目的。但是,贝克特当上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后,却变成了教会的维护者,而不像亨利二世所希望的那样对教会的势力加以压制。贝克特破坏了亨利二世的计划,使其恼羞成怒,他本想将贝克特培养为易于操控的傀儡,结果事与愿违。就这样,亨利二世与大主教贝克特一直处于冲突对立的状态。终于,亨利忍无可忍了,一怒之下,他说道:“要是能有一个勇士去杀了贝克特这个身份下贱的主教就好了!”这句话被人们认为是国王下达的命令,四个骑士迅速赶往坎特伯雷大教堂,将贝克特杀死在了祭坛上。亨利二世得知此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悔恨,觉得自己是最残忍的凶手,他跪在贝克特的尸体边,不断地叫人用木条鞭打自己。这场残忍的谋杀,引起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恐慌。亨利二世追加贝克特为圣人;他的墓地有着许多的传说,数百年来,许许多多遭受苦难的人们都会到坎特伯雷贝克特的墓前,想一睹圣人的安息之所,以此寻求心灵的慰藉,治愈疾病。

然而,亨利二世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在他的统治时期,教会一直归皇室法庭管辖。他还继续完善亨利一世实行的司法系统重建工作,将英格兰划分为多个司法区域,这样一来,完全限制了贵族的司法管辖权,而就此形成的司法体系与当今的司法体系也大致相同。此后,随着法庭类型的不断更新换代,他还发明了上诉法庭,包括“星法院”[58]和枢密院[59]。

但是,真正能够有效限制贵族势力的,就是恢复从平民中征兵,这样一来,国王就不用再依靠贵族的军事力量,不再受限于他们。

两位爱尔兰酋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亨利二世受邀去协调,最后,他不但解决了冲突,还顺手将爱尔兰收入囊中,使其成为英格兰的属国,并亲自指派总督管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撒克逊人守卫不列颠免遭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入侵的戏码再次上演了。

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任国王,性格暴躁,脖子粗短,腿如罗圈,敏锐、粗野、固执而充满激情,他让英格兰变得愈发强大,愈发自由,然而,他却变得愈发专横起来。这样一来,亨利二世的继承者们丢弃了先辈的优秀品质,反而继承了其骄傲放纵的个性。

听闻自己最喜爱的儿子约翰(John)想谋反篡位的消息,亨利二世心如刀割。1189年,亨利二世在失望中去世。这位头脑冷静又务实的老国王将王位留给了一位浪漫的梦想家——理查。然而,理查甚至都不会说自己国家的语言。

理查一世

理查一世[60](狮心理查)是一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但并不是英格兰历史上的英雄。国家政务他从未关心过,他的眼里只有圣地耶路撒冷,没有英格兰,执政期间,他几乎在圣地耶路撒冷待了十年。

一场战争重新点燃了丹麦人留下的冒险精神,整个英格兰对冒险充满了狂热。在劳民伤财的巴勒斯坦战争过后,英格兰只剩下一些建筑遗迹和纹章。然而,对于整个欧洲来说,在这场战争中的收获是颇丰的。为了打仗,欧洲贵族大量的财产落入了市民手中,这也使得贫苦人民挣脱了束缚,打破了黑暗时代的魔咒。

狮心理查死时就跟活着一样,不是作为一位国王而死的,而是作为一位浪漫主义的冒险家死的。为了继续在巴勒斯坦的战争,他将财产藏到法国,为了保护这些财产,他被一支箭射中而亡。

约翰一世

1199年,狮心理查的弟弟约翰[61]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约翰一世。他臭名昭著,下流、残暴、背叛是他的代名词。他的兄弟杰弗里娶了法国布列塔尼的康斯坦茨(Constance of Brittany),他们生下了儿子,并以凯尔特英雄人物的名字取名亚瑟。一直以来,约翰将亚瑟视为王位争夺者,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没有言过其实——亚瑟的叔叔约翰残酷至极,他认为只要亚瑟瞎了,就不会对王位构成威胁,于是便挖出了亚瑟的双眼。失去了双眼的亚瑟,即使有休伯特的保护,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在法国鲁昂结束了这个年轻的生命(1203年)。

当时英格兰国王也成了法国国王的封臣,法国国王菲利普(Philip)得知约翰杀害亚瑟的消息,召约翰到法国解释此事,然而,约翰没有出现。于是,菲利普将原属于英格兰的几个省份收回法国。1204年,约翰眼见着英吉利海峡至比利牛斯山脉的疆域被法国占领,整个国家瞬间就只剩下英格兰地区。

我们现今在地图上看到的英格兰,仿佛挂在法国西部的一块石头,可即使这样,我们也知道这个小小的岛屿曾经是多么强大,是约翰的邪恶残忍,让它变得不堪一击。

事实上,英格兰最无能的国王成就了他的宿命。他的暴政、残忍,以及对人权的无视,最终招致了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也是英格兰未来的奠基石,奠定了英格兰未来的自由。

《自由大宪章》

13世纪时,英格兰的贵族和民众联合起来反抗国王。他们起草了一份《自由大宪章》[62],其条款主要是保护英格兰自由公民的平等权利的。两个世纪后,法国也发生了类似的变故,国王查理七世联合民众反抗贵族势力。

1215年,复活节那天,贵族们带领两千名全副武装的骑士,在牛津附近面见国王约翰,要求他在《自由大宪章》上签名。约翰很恐慌,于是便问他们签名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6月15日,地点兰尼米德。”他们回答道。

如今,这份发黄的、干巴巴的羊皮纸就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见证着这次革命的意义和成果。兰尼米德的老橡树下,约翰被迫在《自由大宪章》上签名。数个世纪过去了,那棵古老的橡树已经是一个神圣的景点。

我们对约翰的印象是“君权神授”,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就发疯似的大喊:“他们在我身上压了二十五个国王!”其实是指那25位负责履行《自由大宪章》条款的贵族。

一年后,约翰死了,至于其死因,有人说是因为长期的精神萎靡,有人说是由于饮酒过度,也有人说是被人下毒,但真相究竟如何,历史并没有给出解释。但是,英格兰民众并没有对这位签署《自由大宪章》的国王产生一丝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