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康养十一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生态康养的中医学基础

相关中医学理论

(一)权衡观

生态康养的权衡观主要包括自然的权衡自稳、生命的权衡自稳和养生保健的权衡自稳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的权衡自稳。自然的权衡自稳包括自然气象的权衡自稳和自然生态的权衡自稳两方面。权衡观认为,自然气象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阴阳消长转化,五运六气亢害承制的自然法则有序而协调的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滋生制约,形成生物链,竞争生存,优胜劣汰,使各物种的生存数量、生存范围均保持相对的稳定。

二是生命的权衡自稳。权衡观认为气和血、形体和精神,皆一阴一阳。正常情况下,通过“人神”及多种调节机制使二者始终保持阴平阳秘、协调平衡的状态。人与天地相参,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天地阴阳协调适应。人整体的功能,春夏旺盛而秋冬低下、白天旺盛而夜晚低下。五脏各自的功能,在各自所应得季节表现出功能相对旺盛,如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胃应秋、肾应冬等。

三是养生保健的权衡自稳。生态康养认为养生就是通过权衡来保养生命,一方面是因势利导,另一方面是补弊救偏,以保持人体形神相守、阴平阳秘、阴阳自和的健康状态。养生保健的权衡自稳包括三个方面:(1)权衡劳逸。权衡观认为适度的劳作和休息有益养生。适度的劳作可调畅气血、促进机体功能;适度的休息能保养精力、促进体能恢复。(2)权衡膳食。权衡观认为正常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种类繁多,而某一种膳食所提供的养分是非常有限的。(3)权衡神志。权衡观认为五志七情是精神活动的机体表现,情志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身心健康,人应主动地运用和情御神、四时调神等方法,使情志活动无太过、无不及,顺应外界阴阳变化,保持平和的精神状态。

(二)环境养生法

环境养生法,是指人们居住在适宜的生活环境里,通过外部环境满足人们愉快、高效工作生活的养生方法。具体的环境则是空气、水、光照、土壤、植被、住宅、社会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生存环境。好的环境能够促进人的健康长寿;反之,则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物质,或人们处在人身安全被威胁的情况等。

从中医的角度讲,生存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人寿命的长短。因此,环境养生法要求人们除了尽可能主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外,还需要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环境,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以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黄帝内经》中记载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人多长寿。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也提到,人们宜居住在背山邻水、气候清爽、土地肥沃、泉水清冽的地方。现代医学研究,洁净而有充足水源、空气清新、阳光充沛、植被繁茂、景观秀丽的自然环境,是环境养生首选之地。

(三)养生保健

中医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医养生保健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养生保健学。“保健”,从字面可理解为保持健康的状态,也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因此,保健可以理解为人们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保健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健康长寿发展到现在追求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同时也涉及医疗领域对人体的维护、改善和疾病防治。

中医养生保健的权衡自稳主要包含寒与热、结与散、逸与劳等诸多方面,通过多个方面的平衡、协调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养生保健讲究调神安形、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通过这些方面的调养、调理,遵循“权衡以平、审因施养”的中医养生法则,使人体达到一种形神合一、动静结合、知行并重的养生目的。中医养生保健一方面是安心养神,这需要有适宜充足的睡眠才能获得;另一方面是保持经络畅通,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功能是为人体生产和储存各种营养物质,而经络则是将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的通道,经络不畅、气血不足都将影响身体健康。

生态康养以中医理论的发展为基础

生态康养的方法遵循了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尤其是在居住环境、膳食、保健等方面的理念与中医学理论一脉相承。而不同的是生态康养所融合的理论更为丰富,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更加注重科学和实践。生态康养以综合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基础,区别于传统的中医养生,将人体健康与现代医学、养生体验等结合起来,并非从病理的角度提出养生,而是从使人体更加健康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养生理念和模式。生态康养不但摆脱了传统中医的理论束缚,还运用中医哲学的理念将养生带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

中医学对生态康养的指导意义

中医理论中的诸多养生哲学观在生态康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看到,生态康养是对中医养生的传承和发扬,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生态康养仍然遵循中医整体观、权衡观的理论精华,注重养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达到提高人体机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虽然生态康养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框架,中医理论的专业术语涉及较少,然而,其在环境选择、调养、保健的方法上仍然与中医一脉相承,即都是以颐养心神、调节情绪、调剂生活等方式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在诸多理论中,中医学的理论对生态康养及其产业发展具有奠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