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井闲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火烧黄鳝

◎蒙会仙

俗话说:鸡肉面蛋,不如火烧黄鳝。在川滇交界的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和云南华坪县石龙坝乡一带,居住着我国的彝族水田支系。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有许多他们自己发明的美食。诸如酸盐菜、连渣捞、肝参、骨参……如今人过中年的李老师深有感触:吃过的美味不少,但在感觉上还是没有一样能够超过童年时吃过的那一道美味:柴火灶里煨出来的用南瓜叶子包着的火烧黄鳝。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川滇交界的农村。那时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乡村里物质相当匮乏,生活非常艰苦。那时解决温饱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许多农家都是野菜、红薯、豆类掺和着玉米、大米过日子。而大米、玉米只占三分之一的分量。饱一顿饥一顿是家常事。一个月两个月能够吃一次肉那就叫打牙祭。那时黄鳝、泥鳅都是很不起眼的东西,也难登大雅之堂。在耕田劳作饥饿难耐时,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有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在水田里捉到的黄鳝。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捡拾一些柴火,点燃火堆把黄鳝烧熟来吃。谁能料到,不经意间,竟然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发明、创造出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时至今日,奇货可居,供不应求。它的身份和价格早已远远超越了鸡鸭鱼蛋。

我们是在饥饿中成长的一代。那时没有电视可以看,看电影也像打牙祭一样,许久才有机会看一次。而且要跑到几公里之外的地方看坝坝电影。记得我和小伙伴们假期里常常上山打鸟、下河摸鱼来解解馋。打了鸟儿烧着吃,摸着鱼虾煎着吃,树上的野果采了就吃。这些对于我们又饿又馋的孩童来说,都是人间美味。可是,火烧黄鳝我们却从未见过,更没有品尝过。

大概七八岁那年,正是秋冬时节,有一次随我母亲到福田亲戚家玩,看见了李老师的父亲捕捉黄鳝、火烧黄鳝的过程,品尝到了用南瓜叶子包着的火烧黄鳝。至今回想起来,火烧黄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特别诱人的味道让人想起来都还会馋涎欲滴。

我亲戚家隔壁住的就是李老师一家。今年53岁的李老师那时只六七岁。他父亲每次扛着犁头牵着水牛从田里回来,手里总有几条用狗尾巴草穿着的黄鳝。当大水牛左一下右一下地甩着满是稀泥巴的尾巴,慢条斯理地回到牛圈里,他父亲三步并作两步把黄鳝扔在灶房门外的地上,就去收拾犁头、拴牛。黄鳝以为回到地面就可以自由了,于是就翻过去扭过来地硬是想要跑脱的样子。

李老师的父亲放好了犁头拴好了牛,去抓住狗尾巴草提起来说道:“你还想跑么?唉,跑得脱,马脑壳!”边说边拿去往灶孔里一扔,黄鳝在火中蹦几下就不动了。随后用火钳在火焰下面的灰烬中刨个坑,把黄鳝夹进去,再用热灰盖上。那红红的灰烬里还有些燃烧着小火的火炭,温度非常高。片刻的时间,用火钳把黄鳝夹出来,放在灶台上,待稍冷,放在两手间拍去泥尘,指甲破腹,去肠,抹盐,弃头尾,扯成两寸来长小段,以南瓜叶层层包裹,再放回柴火灶热火灰中。稍时,空气中就飘着一股股南瓜叶子的清香,待这清香变成了焦香,再待这焦香中带一股焦煳味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夹出来了。然后剥去面上一两层焦黑的脆皮,逐渐露出湿绿的热气腾腾的南瓜叶来,那香味,那带有南瓜叶子清香的黄鳝肉香味,已经使人口中的水分陡然增加了许多。待南瓜叶剥尽,那油浸浸的香喷喷的黄鳝段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它迫不及待地就跑进我的口中,那滋味那感受,简直没法说了!不怕你笑话,骨头都是嚼起吃完了的。

李老师的父亲,那时40多岁的样子。他自己舍不得吃,全都分给我们几个娃娃吃了。看着我们吃得那么香,他豪爽地说:娃儿们,今晚我带你们去“照黄鳝”。当时我们都很好奇,什么叫作“照黄鳝”呀?他说:“等晚上就知道啦!”

夜晚来临,天色渐渐沉下来。等到天漆黑的时候,李老师的父亲点燃用“明子”(劈开松树有油的树干,劈成条条和长竹条绑在一起)火把,李老师提着竹篓,虽然夜晚有些冷,但我们几个小伙伴全都跟去了。走进田里,李老师一边给我们讲捕黄鳝的方法和技巧,一边示范。我们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火把照亮李老师,看着他如何“照黄鳝”。

冬水田里的水不太多,有的地方泥土还浮在水面,有的刚刚淹没泥土。夜里,黄鳝从泥土里出来觅食,全都浮在水面上。李老师举着红亮亮的明子火把一照,黄鳝就三五成群地一动不动地浮在水面上。说时迟那时快,李老师的父亲用早已做好的黄鳝夹(把竹片刻成锯齿的形状,呈人字形),把一条条还在蒙眬状态的黄鳝,快速地夹起来放进竹笼里了。也许是因为火光照着黄鳝,黄鳝的眼睛被光晃得看不见了,所以纹丝不动。这些纹丝不动的黄鳝全都变成了俘虏。“一条,两条,三条……”我们一直数着,不一会儿,大大小小已经有几十条了。李老师的父亲兴奋地说:回家煮起吃!我们兴高采烈地跟着享口福了。

李老师的父亲还教我们如何空手捕黄鳝。白天,黄鳝躲进泥土里,如何捕捉它们呢?在田边地埂或者浮出水面的泥土里,用食指沿着有洞的地方往里钻,往里探寻,感觉有黄鳝了,就用食指和拇指迅速夹紧黄鳝的头或腰部,往外使劲一拉,黄鳝就被拉出来了。不能夹尾巴,它一滑就会跑掉了。

吃黄鳝的方法也有好几种。如果捕捉得多,就煮清汤。锅热了放一点点猪油,油热后放些盐,再掺水。黄鳝破腹后切成几段,水开后放进锅里。煮熟后,在辣椒面里蘸一蘸,有一股天然的清香味。没有油就煮清水,也是一样的美味。黄鳝捕捉得少的时候,可以直接把活蹦乱跳的黄鳝丢进红红的灶灰里,灶灰里有些火炭有些灰,温度很高,不一会儿就烧熟了。空气中便会闻到黄鳝的肉香,那香气扑鼻而来,让人不可抵挡。从灶灰里夹出黄鳝,捏住它的头轻轻一拧,它的屎肠子一下子就拉出了。在黄鳝全身撒一点点盐,把它的头、肥肥的身子和骨头细细咀嚼,最后全都吃下去。还可以把烧干的黄鳝放进盐窝里舂细,撒点盐、花椒面、辣椒面,这样的火烧黄鳝特别下饭,同样让人胃口大开。

几十年后的今天,关于黄鳝的家常美食做法就已经有很多种了。可以清蒸,可以红烧,可以清炖,可以黄焖……可李老师一直不明白,那时的火烧黄鳝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滋味?因为那是原生态的黄鳝,没有任何污染。因为那时候的人们还不知道味精为何物,因此绝不可能放味精。花椒海椒胡椒虽然有,但确确实实只是在去了肠后的黄鳝腹腔里抹了少许的盐。黄鳝是自生自长在大自然里的,是纯天然的东西,没有喂过催长素,没有喂过添加剂,那样的返璞归真的食物当然是一大美食了。

而今,农药化肥的广泛施用,田里的鱼虾早已绝迹,有的冬水田已经变成了旱地。鱼虾和黄鳝、泥鳅没有了生存的环境,青蛙几乎被捕捉绝迹。就连过去人们害怕的蛇类,也被人捕捉得渐渐稀少。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口味变了。如果现在谁吃火烧黄鳝,就像吃叫花鸡一样,恐怕是一种高级的口福了。“鸡鱼面蛋,不如火烧黄鳝”,看来正应了儿时那句戏谑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