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绚丽多彩的俚濮服饰
◎蒙会仙
200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作家协会一行5人乘一辆小型面包车,从仁和出发,去迤沙拉领略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的风采。
我们进村,已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村民热情地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喝着荞麦酒,品着全羊汤,说着村里的新鲜事,真有把酒话桑麻的情趣。夜色降临,外面传来一阵阵清幽的笛音,村民说是山歌王子起加才老人在召唤大家跳舞呢!寻着笛声,我们来到了村中心的一个坝坝。这里已集聚了几十个乡民。他们穿着盛装,围成一个圆圈,愉悦地载歌载舞。
我们想加入这个聚会,也想穿着这身衣服。跳舞的大妈非常热情,不一会儿,就为我们借来了扣花帽,花腰带和漂亮的绣花服饰,并教我们如何穿戴它。大妈说腰带一定要系好,跳起舞来腰带才能飘起来,那才好看哩!我们赶紧穿戴好,加入跳舞的圆圈。随着笛声,或是清幽婉转,或是激扬欢快,人们轻快地迈着步伐,愉悦地甩着腰带,尽情地舒展着姿势。转了一圈又一圈,跳了一曲又一曲,全身都冒热汗了,直到山歌王子吹累了,大家才肯罢休。
跳累了,我便坐下来静静地欣赏俚濮彝族的美丽服饰。俚濮妇女的服饰通常以宝蓝色为基本色,宽袍大袖(后来因劳作不方便改成小袖),袖口和下摆饰以花纹,另配有背心、围腰,均有纹饰。据有关专家考证,近年发现的贵州屯堡人与迤沙拉一样,都是600多年前从南京大坝柳树湾迁来的,证明他们这一说法的依据,就是迤沙拉文化现象中保留着一些明代的遗迹,其中之一就是妇女的服饰。
造型奇特的扣花帽是俚濮彝族少女的头饰。从整体上看,扣花帽做工精美,颜色鲜艳,五彩斑斓。从侧面看,前端尖细,微卷上翘,后端稍细稍短,也向上翘,中间部分略鼓,仿佛一只大红公鸡的鸡冠,又仿佛一只静卧的孔雀,叫作“扣花帽”。扣花帽的面料一般选择青色、黑色、蓝色,里面托几层其他颜色的布料,用针线密密扎牢。帽子形状定型后就开始绣花。选用五颜六色的绣花线,绣出精美的各种图案,然后挑花、绲边,配以银饰及彩色飘带、缀珠等。一顶扣花帽的设计、剪裁、绣花可以反映一家女主人手工精巧的程度。所以在走亲访友时,俚濮彝族少女喜欢戴着五彩斑斓的扣花帽,很喜庆呢。中老年妇女喜欢用青色、黑色或蓝色的布来包头,称为“头帕”。 俚濮彝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为了生计起早贪黑地劳作,包帕子主要是保暖的作用。
俚濮彝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和项链。耳环通常是银质和玉石的两种,项链多为银质,戴得越多越显得富贵。俚濮婚嫁就有用银质的耳环、项链来迎亲的习俗。70多岁的老大妈给我们讲:如儿子结婚,父母拿不出银器迎亲,婆婆就觉“嘴短”,一家人会受媳妇的气。
俚濮妇女的上装很精美。20世纪50年代以前,青、中年妇女喜欢穿领口、袖口、衣襟上围镶嵌数道花边的阴丹布大襟右衽衣服。颜色主要喜欢选择青色、蓝色。老年妇女衣服样式与青、中年一致,只是颜色多为黑色、青色,但没有花边装饰。
俚濮妇女的花围腰和腰带绣工非常精致,她们喜欢用青色、黑色的布料做底色,在上面绣上精美的图案,在围腰脚边还要绣上两道花边呢。俚濮妇女的鞋袜,也很别致。20世纪50年代以前,青、中年妇女大多穿圆口的绣花鞋。老年妇女多穿圆口鞋。鞋面多用青布、黑布。布鞋的底子要用十几层旧布粘紧,然后用打过黄蜡的麻线密密纳制,结实耐穿。
再看看俚濮彝族男子的服饰。从他们的头饰来看,据说20世纪50年代以前,俚濮彝族男子无论老、中、青头顶部都留一绺长发。有的老人戴瓜皮帽。之后,未成年、青年、中年男子一般都留“东洋头”或戴蓝色、青色、灰色的“赶马哥”帽,有的老人仍戴瓜皮帽。
俚濮彝族男子的上衣,主要有大面襟右衽和小袖对襟衫。衣服布料多为麻布或染色麻布。曾经,俚濮老年男子常在小腹部挎一个用麂皮做成的“围肚”,用于装草烟、火镰等物。这个麂皮做成的“围肚”,常常让他们引以为豪。俚濮彝族男子的下装,裤腰宽大,裤裆很深,但裤脚不长,仅及双膝以下。布鞋有岔口鞋和毛边鞋两种,以黑面白毛底的毛边鞋最为美观。婚前的青年女子喜欢做毛边鞋送给心上人。当然,现在大部分俚濮彝族男子穿上了皮鞋。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俚濮彝族喜欢的羊皮褂。只要喜欢,男女老少皆可以穿,那是真羊皮,原生态的真羊皮,穿上既保暖实用又美观大方。俚濮彝族大多从事养殖业和种植业,劳作辛苦,羊皮褂不仅成了冬天挡风御寒的外套,夜间还可以当作被褥保暖。遇到雨天把羊毛翻在外面穿还可以避雨,背负重物可以当垫肩,歇气时可以当坐垫。老年人穿着它暖心暖背,青年男女穿上它,更显得英俊潇洒、端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