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算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节 同余方程xnA的根

60

在条目31中,我们用一个特殊符号表示一次同余方程的根。接下来,我们使用另一个特殊符号来表示最简高次同余方程的根。就如同表示方程xnA的根,加上模后,(mod p)就表示同余方程xnA(mod p)的任意根。我们将把它所能取到的对模p不同余的值称为表达式(mod p)所取的值,因为所有对模同余的数是看作等价的(参考条目26)。显然,如果AB对于模p同余,则表达式(mod p)和表达式(mod p)是等价的。

现在,如果已经给定x(mod p),就有n·Ind x≡Ind A(mod p-1)。由上个条目的运算法则,从这个同余方程中可以推导出Ind x的值,并得到对应的x的值。不难发现,x所取的值的个数将和同余方程n·Ind x≡Ind A(mod p-1)的根的个数相同。显然,当np-1互质时,只能取一个值。但是,当np-1有一个最大公约数δ,只要条件Ind A能够被δ整除成立,Ind x就有δ个对模p-1不同余的值,因而有同样多个对模p不同余的值;如果这个条件不成立,就没有真实的值。

例:求表达式(mod 19)的值。我们必须求解同余方程15Ind≡Ind 11≡6(mod 18),求得3个值,Ind x≡4,10,16(mod 18),那么对应的x的值分别是6,9,4。

61

即使在有了必要的表格后使用这个方法有多么便捷,也不要忘了它只是间接的方法。因此,弄清楚直接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有多么强大,是非常有用的。这里只讨论从前几章可以推导出的结论;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其他讨论放到第8章[1]进行。

从最简单的情况A=1开始讨论,也就是求同余方程xn≡1(mod p)的根。在取某个原根作为基数以后,必定有n·Ind x≡0(mod p-1)。现在,如果n是与p-1互质的数,这个同余方程就只有一个根,即Ind x≡0(mod p-1)。在这种情况下,(mod p)只有一个唯一的值,即≡1。但是当数np-1有一个(最大)公约数δ,同余方程n·Ind x≡0(mod p-1)的完整解就是Ind x≡0(mod(p-1)/δ(条目29),即,对于模p-1,Ind x应当与下面的数中的一个同余

也就是说,Ind x就有δ个对于模p-1不同余的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x也取δ个不同的(对于模p互不同余)值。因此,我们看出表达式也有δ个不同的值,其指标恰好是上面所给出的那些值。因此,表达式(mod p)完全等价于(mod p);也就是说,同余方程xδ≡1(mod p)与同余方程xn≡1有完全相同的根。但如果δn不相等,则前者的阶数较低。

(mod 9)有3个值,因为15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3;而且,它们也是表达式(mod 19)的值。这些值是1,7,11。

62

由简化的方法可知,我们只要求解那些n是数p-1的因数的形如xn≡1的同余方程即可。后面我们会发现,尽管现在的结论还不足以证明这一点,但这种形式的同余方程可以进一步简化,但是,当n=2时,这种情况现在就可以处理。显然,表达式的值只有+1和-1,因为它的值不可能超过2个,并且除非模为2,+1和-1总是不同余的;如果模为2,只能有1个值。可以推出,当m与(p-1)/2互质时,+1和-1也将是表达式的值。如果所讨论的模p使得(p-1)/2是质数,那么总将发生这样的情况(如果恰有p-1=2m,那么所有的数1,2,3,…,p-1都是根)。例如,当p=3,5,7,11,23,47,59,83,107,…,作为推论可得,无论取哪个原根为基数,Ind(-1)≡(p-1)/2(mod p-1)。这是因为2 Ind(-1)≡0(mod p-1),所以,要么Ind(-1)≡0,要么Ind(-1)≡(p-1)/2(mod p-1)。但是,0总是+1的指标,而+1和-1总有不同的指标(除了p=2的情况,这里不讨论这种情况)

63

在条目60中我们证明了表达式(mod p)要么有δ个不同的值,要么没有任何值,其中δ表示数np-1的最大公约数。现在,我们已经证明当A≡1时,是等价的,更一般地,我们证明总是可以简化为另一个表达式,使得等价于。如果我们用x表示的某个值,则有xnA,进一步,令t为表达式δ/n(mod p-1)的某个值,从条目31可知,t有真实的值。现在,xtnAt,但是xtnxδ,因为tnδ(mod p-1)。因此,xδAt,因此,的任何值都也是的一个值。因此,每当有真实值时,它就完全等价于。这是因为,前者不可能有和后者不一样的值,也不可能有比后者更少的值,除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非真实值而有真实值。

例:如果要求表达式(mod 31)的值。数21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3,3是表达式(mod 30)的一个值。因此,如果有真实值,它就等价于表达式,或。实际上,后者的全部值2,10,19也满足前者。

64

为避免做徒劳无功的试算,应当找出一种法则来判断是不是有真实值。如果有指标表就很容易做到。因为,从第60条可知,如果以任意原根作为基数,A的指标能够被δ整除,那么就有真实值;反之,就没有真实值。然而,即便没有这样一张表,还是可以确定有没有真实值。令A的指标等于k。如果k可以被δ整除,那么kp-1)/δ就可以被p-1整除,反之亦然。但是数的指标就是kp-1)/δ。那么,如(mod p)有真实值,就同余于1;反之就不同余于1。那么,在上一条目的例子中,我们有210=1024≡1(mod 31),所以我们推断(mod 31)有真实值。同理,我们发现,当p形如4m+1时,(mod p)总有一对真实值;当p形如4m+3时,(mod p)没有真实值,因为(-1)2m=1,而(-1)2m+1=-1。这则优美的定理通常被表述成:如果p是形如4m+1的质数,总能找到一个平方数a2使得a2+1被p整除;但是如果p是形如4m-1的质数,这样的平方数就不存在。欧拉先生在Novicomm. Acad. Petrop上用这种方法证明了这则定理。在此之前的1760年,他就已经给出这则定理的另一种证明。在之前的一篇论文里,他还没有得到这一结论。后来,在Nouv. mem. Acad. Berlin上,拉格朗日先生也给出了这则定理的证明。我们会在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下一章给出另外一种证明。

65

讨论完如何将表达式(mod p)简化为np-1的因数的表达式,并且找到了判别(mod p)有没有真实值的方法之后,我们现在讨论np-1的因数的情况。首先,我们指出这个表达式的所有不同值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讨论求出该表达式的值的某种方法。

首先,当A≡1,且r是表达式(mod p)的任意一个值,或者说rn≡1(mod p)时,那么r的方幂也是这个表达式的值;r属于的指数是多少,表达式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值(条目48)。因此,如果r是属于指数的一个值,r所有的方幂rr2r3,…,rn(1可以代替最后一个)给出了表达式(mod p)的所有的值。我们将在第8章解释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求出属于指数n的那些值。

莱昂哈德·欧拉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年),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数学先驱之一,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在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微积分、数论和图论等)都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力学、光学和天文学等学科,他也有突出贡献。

其次,当A不同余于1,且表达式(mod p)的一个值z为已知时,按照如下方法可以求得它的其他值。令表达式的值为1,rr2,…,rn-1(像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那么表达式的所有值是zzrzr2,…,zrn-1,事实上,所有这些值都满足同余方程xnA。因为,任取其中一个值,假设它≡zrk,由于rn≡1且znA,显然,zrkn次方幂znrnk同余于A。由条目23,容易发现这些值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表达式除了这n个值外,不能有其他值。那么,如果表达式的一个值是z,另外一个值就是-z。根据以上讨论,必定有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同时求得的所有值,是不可能求出表达式的所有值的。

66

我们准备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搞清楚什么时候表达式(mod p)的一个值可以被直接确定(当然,预先假设np-1的因数)。当表达式(mod p)的某个值同余于A的方幂,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我们应当讨论一下。如果这样的值存在,令它为z,即zAk,且Azn(mod p)。于是有,AAkn,因而,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数k,使得AAknAk就是我们要求的值。但是,这个条件等价于1≡kn(mod t),式中tA所属的指数参考条目4648。但为了使得这个同余式成立,必须保证nt互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k≡1/n(mod t),然而,如果tn有最大公约数,那么就不存在同余于A的方幂的值z

67

按照这种解法,t必须为已知条件;我们看一下t为未知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求解。首先,显然,如果(mod p)要有真实值,t必须能够整除,我们这里总是做这个假设。令y是这些真实值中的一个,那么我们就有yp-1≡1和ynA(mod p)。后者通过自乘到次幂,就得到了。所以,可以被t整除(参考条目48)。现在,如果是与n互质的数,上一条目中的同余方程kn≡1对于模可解;对于这个模,满足同余方程的值k,显然也满足同余方程kn≡1(mod t),因为模t整除(条目5),那么,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不与n互质,从中消除所有那些同时整除n的质因数。那么,就得到了一个与n互质的数,这里q表示被消除的所有那些质因数的积。现在,如果上一条目的条件成立,即t是与n互质的数,那么,t就是与q互质的数,因而可以整除。因此,如果我们解同余方程kn≡1(mod(这个方程是可解的,因为n互质),那么,对于模t,解得的k的值就同样满足这个同余方程,而这正是所要求的。整个方法主要在于找到一个数来取代未知数t。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当不与n互质时,假设上一条目中的条件成立。如果该条件不成立,那么所有的结论就都不成立。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按照所给的步骤做下去,将得到一个值z,它的n次幂不同余于A,那么这就表明这个条件不成立,所以这个方法就完全不能使用。

68

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做所说的这些步骤也常常是有好处的,并且研究这个不正确的值与真正的那些值之间的关系也是有价值的。因此,假设我们按所说的步骤确定了kz的值,但zn不同余于A(mod p)。那么,只要能确定表达式(mod p)的所有值,再把这些值乘以z,就求得了的所有值。因为,如果v是表达式的一个值,我们就有(vznA。但是,表达式更简单,因为A/zn(mod p)所属的指数通常比A所属的指数更小。更准确地说,如果数tq的最大公约数是dA/zn(mod p)就属于指数d。下面我们来证明。如果z以它的值代入,我们得到A/zn≡1/Akn-1(mod p)。但是,kn-1可以被(p-1)/nq整除,(p-1)/n可以被t整除(参考上一条目),也就是说,(p-1)/nd可以被t/d整除。但是,t/dq/d是互质的(根据假设),那么(p-1)/nd也可以被tq/d2整除,或(p-1)/nqt/d整除。因而,kn-1可被t/d整除,并且(kn-1)dt整除。由此可以得到Akn-1)d≡1(mod p),我们可以推导出A/znd次幂是同余于1的。容易证明,A/zn不可能属于比d小的指数;我们不作深入阐述,因为不需要这条结论。那么,除了t整除q,且dt这一特殊情况外,可以确定A/zn(mod p)所属的指数总是比A所属的指数小。

但是,得到了所属的指数比A所属的指数要小的A/zn后的优势是什么?优势就是,比起以A/zn的形式出现的数来说,以A的形式出现的数更多;而且,如果我们要求解形如且模都相同的众多表达式,我们的优势就是一次计算可以得到很多结果。因此,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知道了表达式(mod 29)的值(它们是±12),我们总是至少能确定表达式(mod 29)的一个值。从上一条目容易看出,当t是奇数时,我们如何直接确定类似表达式的一个值,并且,当t是偶数时,d就等于2,但-1除外,没有数属于指数2。

例:求(mod 37)的值。这里p-1=36,n=3,=12,所以q=3。因为要使得3k≡1(mod 4),这只要取k=3就成立。由此得z≡313(mod 37)≡6,并且,实际上我们得到63≡31(mod 37)成立。如果已知表达式(mod 37)的值,那么就能确定表达式的其余的值。(mod 37)的值是1,10,26,它们乘以6,就得到其余两个值≡8,23。如果要求表达式(mod 37)的值,那么这里有n=2,,所以q=2。因为要使得2k≡1(mod 9),所以k≡5(mod 9)。进而有z≡35≡21(mod 37)。但212不同余于3,而同余于34,不过,(mod 37)≡-1并且(mod 37)≡±6。由此求得正确的值为±6×21≡±15。

关于这种表达式的计算,这些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能介绍的。我们知道,直接法往往较为冗长,数论中几乎所有的直接法都是这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将它们的实用性演示给大家。但是,逐一解释每种具体的技巧就不是我们此书的目的了,凡是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人自然会对它们越来越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