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章 定鼎金陵

第一节 从武汉到南京

一 向九江进军

从武汉到南京的清军江防兵力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九江、安庆、芜湖。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必须依次突破这三道清军防线,方能胜利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南京。于是,太平军的整个运动过程清楚地显示出三个阶段,而构成各个阶段战局的核心则是突破该处清军江防的会战。现在,我们首先考察第一个运动阶段:从武汉撤围至占领九江,历时10天,其战役核心是九江上游的武穴会战。

根据太平军进军九江的军事实践,这一运动过程,大致又可分为三个段落。

(一)攻克黄、蕲

太平军水师进展神速,前队师船“于初四日(2月11日)晚,驶至武昌县地方”,南岸太平军陆师前卫军接踵而来。清总兵郭仁布负责武昌县防堵,其所部闽兵“原不甚力”,素质低劣,没有什么战斗力。郭仁布也是庸懦不堪,毫无布置,闽兵竟未扎营。一看到太平军船舰鼓帆逼近,郭仁布一面下令开炮轰击,一面准备逃窜;再看到太平军水陆“大至”,立即逃往大冶县境。太平军唾手而得武昌县城。向荣专片严参,郭仁布革职留任,下属参游均着革职,闽兵被遣散回籍。(1)

就在同一天晚上,向荣在南岸追击,在离武昌90里的葛店,发现太平军后队师船,只能在岸上炮击一番,无异送行。太平军师船“顺流而下,其行甚速”,清军步行,沿途交通线上河渠纵横,桥梁、津渡、道路多遭破坏,因而运动迟钝,根本不能达到追击目的。于是,向荣在葛店决定改变追击部署,“令各营挑选奋勇兵壮,共得二千四百名,不带锅帐”,轻装简从,由向荣“亲督总兵和春、秦定三、李瑞、玉山及革员福兴等管带,向武昌县一带昼夜兼程疾追”(2)

2月12日,正当向荣由葛店起程追击时,太平军水师与北岸陆师进据黄州。府城门户洞开,官吏、居民迁避一空,太平军不战而克。(3)13日,北岸陆师占领蕲水,“破狱纵囚,屯三日始去”,只杀了1人。(4)省志载称,蕲水是2月16日被太平军占领的,不确。因为15日夜,太平军已抵达蕲水以东的广济县武穴镇,克蕲水当在15日之前,劳光泰《鄂城表忠诗》所注日期2月13日(二月初六日)应符合史实。

向荣13日追至武昌县,太平军后卫军正“乘船驶过对岸,扬帆开下。奈江面过宽,枪炮不能及”,向荣不禁望江哀叹。实践表明,紧逼追击无济大局,他即从14日起改变战术,实施平行追击,“从大冶、兴国一带直前堵剿”。但这也远不是顺畅无阻的运动,“沿途小河极多,随时调船搭桥以渡,昼夜趱程,每日均系一百数十里,欲抄往九江,截其东下之路”(5)。在战略上,向荣也重新作了认真考虑和调整。他发现九江一线清军兵力分散,容易为太平军各个击破,遂提出集中兵力于九江实施堵截会战的战役计划。因此,他绕道兼程、昼夜行军,欲赴九江组织会战。同时,“曾差把总姚大典,执令将下巢湖防守官兵调回九江,并力防守,以免兵分力单”,但遭到拒绝。(6)向荣于2月15日军抵瑞昌,悉知九江上游清军分散布署如故,而自己仅有疲卒1000余名,原拟九江会战的战役计划宣告流产。

2月15日,太平军攻克黄石港,清六安营参将遇寿毙命。(7)接着,乘胜东下,旋克蕲州,继续进军。这天夜半,太平军进至下巢湖。(8)

郭廷以《日志》说:蕲州是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日)被太平军攻占。(9)所记显系失实。24日,太平军已克安庆,全军集结安庆一线,江西、湖北根本没有太平军。黄石地处蕲州上游,15日为太平军攻克;下巢湖远在蕲州下游,亦于15日夜发生会战。可见,处在黄石、下巢湖之间的蕲州当在15日被太平军占领。

太平军从2月11日—15日,五天之中,连克五个州县。前路清军几乎没有抵抗,后路因向荣绕道平行追击,军事威胁也随即消失。太平军进军更加迅速,致使向荣来不及组织堵截会战。这些州县的攻取,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政治影响,增加了部队的军资给养,有着双重的积极意义。

(二)武穴会战

湖北、江西边境的江防有两处南北对峙的险隘,一是半壁山与田家镇江隘,一是下巢湖与武穴镇、老鼠峡江隘,构成江面的两道锁钥。咸丰帝多次严谕设访,江西巡抚张芾苦于无兵,他驻节南岸瑞昌,只能顾及南岸属于江西管辖的下巢湖,陆续增兵达2400名。北岸地属湖北的老鼠峡,只派了福建兵200名,相形之下极为虚薄。至于半壁山、田家镇天险更是无兵驻防。张芾把北岸防务推给了陆建瀛,请他“添兵驻扎,以资夹击”(10)

2月10日,陆建瀛抵九江。11日,至湖北广济龙坪镇,令寿春镇总兵恩长为翼长,率水陆兵勇2000余人溯流而上,“赶赴下巢湖左右驻扎”,增防北岸老鼠峡。(11)这样,清军集结在武穴上下游的兵力约为5000人,是江南三省拼凑多时的机动兵力,陆建瀛、张芾分驻长江两岸,部署这场堵截会战,企图遏制太平军的进军势头,保障江南三省腹地的安全。

2月15日,太平军连克黄石、蕲州。洪秀全等获悉向荣正在快速行军,企图迎头堵截太平军。一旦向荣与陆建瀛、张芾会师堵截,将会给太平军进取南京的战略计划带来难以预测的严重军事后果。因此,他们决定连续进军,力争在向荣赶到会师之前,发动夜袭,突破武穴的清军江防,取得主动有利的战略地位,破坏向荣在九江会战的计划,以减少东下江南的军事阻力。于是,就在15日夜半,太平军打响了武穴会战。

关于武穴会战,史料记载颇多,彼此侧重点不同,所述战事相互出入,必须认真稽考,才能弄清会战的大致经过。

从数量上看,清军兵力并不单薄,而且控制了南北江岸的险要。可是,清军严重缺乏战备,两岸“既未深沟高垒,据营以守;水路又未扎排下桩,拱江阻截”。所谓江防,徒托空言,实是“水陆两途全无梗阻”,太平军乃“得以长驱直下”(12)

15日晚,太平军水陆乘夜由蕲州进军,越过没有设防的半壁山、田家镇,逼近老鼠峡,清参将文芳所部仅200名闽兵,不敢抵抗,闻风逃溃,(13)太平军顺利突破老鼠峡江防。

是时,清总兵恩长率陆师、太湖协副将刘长清统水师由下巢湖上驶增援,“甫经武穴,距老鼠峡尚十里”(14)。恩长等原计划至老鼠峡布防备战,他们还不知道太平军已经越过老鼠峡东下,因此毫无作战准备。(15)夜间五鼓,太平军前队师船“扮作难民”,进向武穴江岸,清军毫不怀疑,未作武装拦截。(16)接着,千余艘船只“蔽江而下,以木牌卫锋,继以空船燃火”,刘长清仓猝下令,“枪炮齐施”,恩长在武穴江岸开炮助战,猛轰太平军诱敌的空船。“迨炮已放尽,人力已竭”,太平军兵分两路:一路师船,直冲刘长清水师;一路登陆,猛扑恩长陆师。刘长清立即回舟向下游逃窜,恩长见大势已去,所部皆溃,自沉长江。(17)武穴会战以太平军的全胜告终。

马头镇守将、清福建署游击曹振凤,下巢湖守将、九江后营游击长春看到武穴会战爆发,心虚胆怯,“先后逃散”,未作一刻之守。(18)

张芾、陆建瀛煞费苦心经营的九江上游防线,一夜之间为太平军一举突破,他们好不容易拼凑的一支机动兵力也随之被击溃。已经不平衡的前线力量对比更加悬殊,下游清军再也没有兵力可资机动了。陆建瀛只剩下400名护身壮勇,张芾也成了光杆巡抚,都感到自身难保,哪里还敢再言“防堵”二字。向荣虽有一支机动兵勇,不过仅疲卒千余,无济大局。太平军初战告捷,士气高昂,凯歌行进,通往九江的水陆交通线完全敞开。

从战术上看,太平军有了重要创新。1.非常重视速度和战机,为了抢在向荣援兵之前,太平军不怕疲劳,连续运动作战,实施夜袭,出敌意外,以实现战役目的。2.在水陆协同作战上创造了新的战术经验,水师驶行江面,陆师乘船登陆,同时发起攻势,分别击溃水陆敌军。3.实施战术诡诈。水师乔扮难民船只,以空船诱敌等,麻痹了清军,消耗其弹药与力量,减少了自己的伤亡,使攻势具有突然性,显示出强有力的声势。

(三)攻克九江

武穴会战败报还未传来,向荣在瑞昌休息一昼夜,2月16日五鼓,自瑞昌绕道折往下巢湖,企图增援南岸,堵截太平军。17日午刻,向荣获悉太平军已过下巢湖,增援堵截又成幻梦,又“折回瑞昌”(19)。张芾已经逃往德安,“所带兵勇,不战而溃”,24日,又“退回省城,从者亦寥寥无几”(20)。身为江西巡抚,却撒手不问九江军事,庸懦情状可见。

更有甚者,钦差大臣、专办堵截军务的陆建瀛,驻营龙坪,闻武穴兵溃,心惊肉跳,不敢再驻,急回棹向九江方向逃遁,欲在彭泽等候向荣。(21)王闿运在《陆建瀛传》里,对总督恐惧窜逃的行状有一段绘影绘声的描绘,他写道:

恩长赴水死,建瀛闻报,皇遽不得计。其夜舟中巡捕官夜寝觉闻橹声,惊出视,舟行中流,大惊;更审视,下水也。惊呼曰:“谁何而还,大人令耶?”语未终,武巡捕某捽其头,拔兵叱之曰:“敢喧哗者,立斩汝!”舟遂行至明,诸辎重粮台文案方引舟而上,则见大船建帅旗返走,大惊。……半日至九江。(22)

陆建瀛至九江还不放心,“星夜放下彭泽”。看来,他是16日夜动身由龙坪返回的,次日中午抵九江,根本没有上岸,连夜再下驶。18日至彭泽,等了一天,太平军“前队亦已驶至,放火箭焚其船,因另坐小船回保金陵”(23)。向荣“闻之,深堪诧异”(24),只好孤军于2月17日起程,星夜赴援九江。“连日大雨淋漓,尽系湖地,泥涂道路,军士冒雨踏滑,实为备极辛苦。”当时,太平军水师“已至卢家集一带河面,离九江仅三十里。而官兵随到者不过仅千人,未到者极多,只有促令现到兵勇,连夜兼程前进”。17日夜,向荣赶到洗心桥。18日,军次官牌峡,获悉太平军攻克九江,向荣救援九江的第三个战役计划又告破产。(25)

九江城防清军兵力2000余人,分城内外两处驻防:福建署建宁镇总兵音德布率浙、闽兵800名,壮勇数百名守城;九江镇总兵清保带兵1000名扎营西门外官牌峡,堵截太平军进攻线。2月17日,因太平军逼近,清保弃垒逃回城内。其实,府城防御“器具一无所备”(26)。而且知府陈景曾借口督办粮台,“于初九日避往姑塘,”(27)逃脱守城责任。后闻九江失守,他“即到向荣行营办粮接济”,声称自己“投水遇救得生”,向荣后来为他作证,以致未获严惩。(28)清保、音德布一看形势不妙,“均逃去矣”(29)。17日夜,向荣悉知,“城内百姓搬徙一空”,已经“无兵防守”,遗弃了大量的大炮、火药。(30)九江成了不设防的城市。

2月18日清晨,数十名太平军先锋将士首入九江,继之大部队进城,对居民财产秋毫无犯,“唯将火药、器械及粮台钱米取出”(31)

太平军克城之后,立即部署城防,“将近城小河浮桥砍断”,切断清军进攻线,后续部队迅速向九江集结。18日辰刻,向荣在官牌峡顿兵,发现了10余只太平军师船,“驶至九江河岸”,他看到太平军力量单薄,以为有机可乘,即令兵勇,“迎前开炮轰击”,打坏太平军7只师船,其余船只“驶往北岸湾泊”。这时,太平军千余只师船,“结队联踪而至,从江心开炮打来,兵勇亦开枪炮轰击”。在火力掩护下,师船分10余处登陆,约五六千名太平军,“纷纷拥前扑来”。相持到中午,清军不支。向荣看到所部孤军,兵力单薄,“因走倦疲乏,势难以少敌众”,退扎拖船沟一带,“离九江二十余里”(32)。他不但不敢进兵,而且害怕九江太平军出击,在拖船沟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太平军兵未血刃,举手得城,控制了进军南京的第一道江防重镇。沿江而下的清军,风声鹤唳,纷纷逃遁,更加有利于太平军浩荡东进。向荣向咸丰帝诉苦说:

其经过各州县地方,湖汊小河,阻滞难行。均应搭造浮桥,以利军行。无如各地方官全未计及,臣每到其间,始亲督兵勇上下觅船,或砍竹伐木,临时搭造浮桥以渡,多致耽误行期,所谓布置防堵竟如是也。即臣统兵到此,粮台离营日远,兵勇既无口粮,又乏食米,前阻大江,一望茫茫,无舟可渡,种种掣肘,殊费周章。(33)

这样一来,太平军基本消除了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部署和实施进军南京的战略计划,而且在进围南京时得以避免两面作战的态势,在攻克坚城战斗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军事地位。

再说,太平军在武穴、九江的胜利,因“两处大炮、火药、军械极多”,又增加了军资储备。此时,太平军兵多粮丰械足,声势越加浩大,从而拉开了前线力量对比的差距,奠定了将革命推向江南乃至全国的战略力量基础。

兹将太平军从武昌至九江的运动日程,及敌对双方的态势变动列表说明如下:

二 安庆战役

(一)蒋文庆部署安庆——小孤山江防

太平军下一个战役目标是安庆。安庆清军防务是由安徽巡抚蒋文庆负责的。早在1852年9月,太平军进围长沙时,蒋文庆开始筹防。那时,他招募寿州乡勇500人,“以为自卫之计”。1852年底,武昌危急,安徽“大吏惊愈甚,中丞以下文武大小吏,相率送家属他所,而居民富者遂谋迁徙”。太平军攻克武昌后,蒋文庆等更加恐惧,“官员家属无一城居者,而居民已徙去十之七八”(34)

蒋文庆的江防计划是兵分两处:其一,皖西江防险隘小孤山。他认为这道天险,“实江南数省咽喉”,“若舍之不守,则过此以往,由皖省直达金陵,并无可守之险矣!”(35)臬司张熙宇受命设防,原仅兵勇600人。(36)其后,蒋文庆又将他所募纪律极坏的500名寿州勇遣去增防。1853年2月初,蒋文庆再增援300名清军,小孤山要塞总兵力约为1500人。为了防堵太平军陆师由侧后迂回,还派浙江副将田大武率浙兵700名驻防宿松,与小孤山构成水陆犄角,以拱卫安庆上游。(37)其二,安庆城防。蒋文庆尽管迁徙家属,预为后计,但自己膺任封疆,不能逃跑,遂抽调一切机动兵力集结省城,共约7000余名,分扎安庆城外。(38)蒋文庆惊悉武穴败报后,魂飞魄散,疏言:

(太平军)水陆兼进,均已逼近皖界。若长驱径过,则各该处所驻兵勇至多亦不过千余名,断难阻遏。……省垣存兵按垛派人,尚不敷用。而所调浙江、山东、江苏各省官兵,尚有未到者二千余名。叠次迎提,杳不见至。(39)

他指出了小孤山要塞兵力不足,“断难阻遏”太平军浩大的进军声势,安庆城防也空虚难保,防务处在孤守无援的危急局面。

(二)外线清军消极延宕,未能及时驰援安庆

周天爵受命组织团练,协防皖北,亦飞章告急说:

现在镇臣恩长业已阵亡,余兵溃散,皖江以北,一千余里竟无一兵一将。臣所带勇仅只一千二百余名,以此进剿数万强贼,断难制胜。现在陆建瀛退守江省,向荣按兵江南,琦善奉旨会同陈金绶,进兵进剿,至今尚未到皖。(40)

江淮腹地一片空虚,周天爵自身难保,哪里敢言“进剿”。至于三位钦差大臣,谁也不愿顾及安徽危局,太平军尽可以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及江淮平原,形势极为有利。

周天爵指控的清方三位钦差大臣的消极迁延完全属实。先看向荣,这位新任钦差大臣在太平军占领九江后,对战局发展悲观失望,拥兵不前,竟停驻九江22天,坐视太平军进取皖苏。他的借口是:1.没有船只,不能与太平军争速度,必须在九江征集船只。2.缺粮缺饷。“兵勇自上年冬腊以至今,饷银俱未发给。……兵勇二万,觅食无从,多有刨芋掘术充饥者,嗷嗷待哺,即觉人心涣散。”必须坐索粮饷,方可追击。3.缺军火弹药,“必于江西省城提拨,方能应用”。4.兵勇沿途流散,必须有一段时间集结、休整。向荣离开九江时,已是3月10日,太平军早经抵达南京城下,当然对安庆清军毫无援助可言。(41)

再说陆建瀛。他原来就煞手不问安徽江防。早在1852年12月,起程赴上游督师前,他就与江苏巡抚杨文定议定,“以芜湖为全省水陆总隘,设立重防”,芜湖上游防务一概推给蒋文庆。(42)而且把安徽劲旅寿春兵及其总兵恩长带走,至九江上游堵截,蒋文庆反对,被陆建瀛否决。总督战败之后,2月18日夜,由彭泽逃遁。23日,抵安庆江面,遣弁上岸,通报蒋文庆太平军将至,即飞驶南京。(43)他不愿与蒋文庆一道在安庆送命。

至于琦善,咸丰帝早经严旨,令陈金绶先期驰援安庆,琦善在江北追击,与向荣南北呼应。(44)但琦善对上谕置若罔闻,咸丰帝震怒,责问琦善“是何居心”?!并严厉警告说:

倘以兵未到齐为词,不即赴援,或稍有掣肘,俾使陈金绶不能赶紧启行,致安徽复有疏失,朕必将琦善在军前正法,断不饶恕!(45)

琦善延至在2月26日由河南信阳启程援皖,但安庆已在两天前被太平军攻克。

(三)太平军突破小孤山——宿松防线

太平军在九江没有全军驻留,当后续部队集结府城时,先锋军稍加休整,即循江东进。2月20日,太平军水师“过湖口,防守预遁”。接着,一支太平军“未登岸,进陷彭泽”(46)。同时,另有一支水军于19日进取姑塘。(47)陆建瀛则早在18日夜由彭泽逃跑,太平军兵锋距安徽小孤山江防要塞只有5里。

太平军北岸陆师也迅速行动,2月19日,攻克湖北双城驿,离安徽宿松界不过数十里。20日,据守宿松之副将田大武向蒋文庆告急说,陆路太平军声势浩大,人数甚众,水陆两路逼近小孤山—宿松防线。

第二天,2月21日,太平军向清军防线发动攻势。水师未发一枪,即攻占小孤山要塞。因为,张熙宇看到太平军进至彭泽后,即先期逃遁桐城保命。(48)小孤山要塞“水陆防军皆溃”,太平军遂顺利“登山焚寺”,打开了通往安徽的大门。同时,双城驿太平军陆师进克宿松,田大武也仿效张熙宇,弃城溃逃。(49)蒋文庆称之为江南咽喉的小孤山—宿松防线为太平军轻易突破,安庆立即暴露在太平军的攻击矛头之前。清王朝在安徽封建统治的丧钟敲响了。

(四)太平军攻克安庆

安庆虽系省垣,实际只是一座中等城市。“省城周围九里,高不及二丈。”(50)兵勇虽说7000人,多半是临事雇募的壮勇。狼山镇总兵王鹏飞负责城外防堵,“督五营兵,驻扎城外马山、大观亭一带”,控制江岸险要和制高点,用火力封锁江面,堵截太平军的登陆行动,并与城内守军声势联络。(51)蒋文庆、布政使李本仁主持城垣防御,守军由抚标防兵与壮勇组成,配置大炮189门,城内贮有丰裕的粮饷、弹药。(52)

前已指出,蒋文庆早就丧失信心,只是迫于职守,没奈何困守孤城。连周天爵也深感绝望,函嘱蒋文庆,“谓:安庆省城,万无守理。请速移粮饷入庐州,驻兵寿州正阳关,为江宁后路援应”(53)。实际是躲避太平军兵锋,退居江淮之间,保存实力,准备日后进取。周天爵建议不失为务实的选择。他主张在强弱悬殊的态势下,不拘于城市的得失,主动撤出孤城,在江淮平原运动转战,显然比单纯防御战略主动积极。蒋文庆虽然动心,但不敢弃城遁逃,即委知府傅继勋准备将安庆饷银解至庐州,看来,他已经预料末日临近了。

2月23日,太平军水师进军东流县境,在五里塔江面,追上陆建瀛的护卫师船,发生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54)其时,陆建瀛已逃至安庆,迅即东驶。太平军数千艘师船,“随陆建瀛而下”,抵达安庆江面。但见王鹏飞布防江岸,未即“径泊北岸”,遂在南岸暂泊待命,准备登陆进攻。

安庆城内外先闻陆建瀛告警,又见总督仓皇逃命,而后,太平军水师蔽江而来,清朝文武官员慌乱惊恐,各自寻求生路。王鹏飞首当太平军兵锋,第一个采取行动,24日早晨,“弃营而走,五营兵将弃甲投戈”,四散窜逃。(55)巳刻,太平军“移船北泊”,向安庆江岸发动登陆攻势,江防清军已经溃散,(56)太平军胜利登陆,建立了滩头阵地。城内清军眼看着王鹏飞部窜逃及太平军登陆,并未组织出击,以复夺江岸滩头阵地,遂使太平军一无阻碍地立足北岸。后续部队不断向北岸集结,未、申两时,已经完全控制安庆城南险要,完成了攻城的战役准备。(57)

城内清朝文武官员与四五千名兵勇乱成一团,各自逃离这座危城。最先逃跑的是知府傅继勋,他奉蒋文庆之命,“托言解饷出城”,实际并未带兵运饷,只是空手溜出安庆。布政使李本仁一见有机可乘,宣称他要亲护饷银出走,在太平军“未至城下”时,(58)“易衣混居民逃出”(59),窜至舒城。这位藩司与知府一样,并未运出饷银,只是保住了性命。(60)“其余大小吏百余人”,纷纷仿效,出城奔命,“罕有殉节者,死者数人亦皆逃而不得出者”(61)。文武官员逃跑,守城兵勇当然更不愿为清王朝卖命,“皆由北门退走”,安庆城防自行瓦解。(62)

蒋文庆慌乱之中,登陴观察形势,见清军官兵“纷纷弃城而逃”(63),“知事不可为,草遗疏”,岂知“幕宾皆谢去”,竟无人代笔。只好“属从九品高文彬代缮”(64)。遗疏称:

臣率同藩司督饬调到邻省及本省官兵,背城一战。讵意折甫拜发,而贼已麇至,船炮环攻不绝。臣登陴而望,唯臣标右营守备弁目尚能尽力追击,其余南北两路弁兵,纷纷弃城而逃,其城外住扎之江南官兵亦已逃散,是粮饷等件既未能运出,而危城万难保全。(65)

太平军准备就绪,夜间二更,在南城发动攻坚,首先登城的先锋队50人,“向民借梯,踰城而入”(66),尚未逃走的兵勇“纷纷跳城”。太平军没有遇到抵抗,遂打开大、小南门与八卦门,城外太平军长驱直入。(67)蒋文庆遗疏“未及缮清”,惊悉太平军攀城,“即将奏稿交家丁冯春等”(68),令其奔赴宿州,“乞周天爵代奏”。巡抚自知大限已到,吞金自尽,未死。又饮药酒盈碗,晕蹶。亲兵将他“举纳肩舆”,出衙署西辕门,(69)“甫至西栅围墙巷口”,即有数十名太平军将士杀来,“随行人役均已溃散”,这位处于中毒昏迷状态的巡抚卒被太平军杀死。太平军胜利占领安庆,缴获藩库、总局饷银近40万两,制钱4万余串,府仓、太湖仓、常平仓米谷3万余石,城内外大炮数百门,大量火药、军械、辎重,增强了自己的物质力量。(70)

安庆是太平军克复的第二座省城,战略位置异常重要。太平军如果留驻一支主力扼守安庆,分遣部队控制小孤山江隘,并抽调部分水师为机动兵力,策应小孤山—安庆防线。这样,可以把向荣堵截在九江一线,并能牵制琦善兵力,掩护大军围攻南京。而后,以南京、芜湖、安庆等城市为枢纽,控制长江交通线,挥师经略长江南北,将会开创全新的战局。可是,洪秀全、杨秀清忽视了安庆的战略位置,单纯追求军资补给目的。因此,在获取钱物后,于第二天,2月25日,大军开始陆续东进,主动放弃了这个战略城市。直至3月2日,清总兵吉顺进据安庆,等待向荣东下。史实表明,太平军的积极运动战略暴露出严重的流寇主义倾向,限制了洪秀全等的战略视野,从而低估了安庆的军事价值。这一战略失误在西征时才被洪秀全等确认,随着时间推移,安庆的得失愈来愈被敌对双方看作是争夺长江交通线的战略关键。

三 进军南京

(一)咸丰帝部署南京会战破局

咸丰帝获悉太平军攻克安庆的战报后,作出判断说:太平军“势必顺流而下,直逼江宁。该处城大兵单,势甚危急。且镇江、瓜洲江口为南北咽喉,设有疏虞,江北一带藩篱亦难自固”(71)。一个令人万分恐惧的未来军事格局在皇帝头脑里油然而生。太平军将占领南京,立足江南,控扼镇江、扬州,卡住清朝政府的漕运咽喉,掌握东南财赋之区,摧毁清军的江北藩篱,进而问鼎中原,威胁清王朝的生存。面对严竣形势,咸丰帝疯狂挣扎,声称要“统筹全局,不徒以保守江淮了事”。他任命周天爵署理安徽巡抚,以收拾皖北残局。同时,严谕江宁将军祥厚坚守南京,江苏巡抚杨文定、镇江都统文艺守镇江,漕督杨殿邦据瓜洲,扼住长江、运河交通枢纽。这样,可抵御太平军进据江南的军事行动。而且,催令向荣直接由江南驰援南京,琦善、陈金绶与吉顺会师,迅速由江北追击太平军,驰援南京、瓜洲。(72)上谕的战略目标太高,具体部署皆不落实,不过是纸上谈兵,结果连最低战略目标——保守江淮——也难以达到。从上谕中,我们可以看出,咸丰帝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南京战役,他的主观构想是,祥厚与向荣、琦善会师,里应外合,与太平军在南京城外展开战略决战。可是,战局发展进程却迅速粉碎了咸丰帝主观唯心论的战略指挥。

首先,咸丰帝寄于厚望的参加南京会战的两大主力——向荣与琦善,都借口迁延,不愿遵旨前往会战,这是咸丰帝方案破局的关键原因。

其次,安庆至南京江防比起九江、安庆更加虚弱,根本不能堵截或迟滞太平军的运动势头。已经指出,陆建瀛对安庆至芜湖江防撒手不管,这一线没有刻意布防。芜湖江防的第一道防线在荻港,守军2000名。有人目击荻港设防情形,说:“见屋数十间,卓立风雪中。大炮数尊,横卧江岸,兵士散处,嬉戏而已。”哪有一点备战的影子!芜湖下游险要江隘东、西梁山,“江畔泊兵船二只,船身脆薄”,所谓江防不啻虚设。(73)至于芜湖,也没有重兵设防。

(二)南京城内清方指挥体系之内耗

陆建瀛遁往南京途中,路经芜湖,见杨文定的上述部署战线太长,兵力分散,遂决定调整兵力,令荻港的1000余名清军撤至芜湖下游的东、西梁山,“将各路精兵分屯扎营,多备火器,上可以接应芜湖,下可以堵截江宁来路”(74)。陆建瀛收缩战线、集中兵力的调整主张,遭到祥厚、杨文定的反对,杨文定尤其强硬。当陆建瀛兵败回省后,杨文定竟自请前往芜湖督守,欲恢复他原来的兵力部署,却被陆建瀛否决。杨文定又建议,将芜湖一线全行放弃,以加强南京城外防御力量,陆建瀛也不同意。(75)争执结果,陆建瀛坚持己见,芜湖防线兵力被撤出,集结在东、西梁山。

陆建瀛的刚愎自用引起了南京城内文武大员们的不满。杨文定疏告于前,祥厚与江南提督福珠洪阿、江宁副都统霍隆武、江宁布政使祁宿藻又联衔疏劾于后。疏云:

陆建瀛因总兵恩长失利,即回舟东下,借口江宁吃紧,赶回布置,沿途险要并不屯扎,更将驶上师船一概撤回,专守水路之东西梁山,而芜湖陆路为入苏之门户,亦均撤防。(76)

围绕这一事件,南京城内文武大员展开了一番勾心斗角的纷争。先是陆建瀛尚在芜湖调整防务时,祥厚、杨文定等联名写信要总督就在上游防堵,暗示不欢迎他回省。(77)2月25日夜半,“陆建瀛只身抵省,遂致阖城绅民惊扰,纷纷迁徙”,祥厚、杨文定等更加不满。杨文定指责总督不该撤芜湖江防,祥厚等则又“函嘱陆建瀛赶统舟师,仍赴上游迎击”,还是要撵走总督。陆建瀛恼羞成怒,不理不睬,“晏坐衙斋三日,并无回信”(78)。杨文定心生一计,企图乘此溜出南京,而把出走责任推给陆建瀛,理由是总督拒绝考虑他的意见,彼此无法合作。祥厚、祁宿藻等劝留杨文定,还劝陆建瀛让步,挽留巡抚。其实,陆建瀛正要驱逐杨文定,他挖苦巡抚赖在南京等待总督之缺。杨文定理由更足,即于3月2日遁往镇江。(79)

祥厚等严参督抚不顾大局、热衷私斗的行径,指出杨文定逃亡,使“民情加倍惊惶,迁徙更多,省城震动”(80)

其实,陆建瀛闭门三日另有私人小算盘。他与蒋文庆一样,正在紧张策划身后事宜。兵科给事中吴廷溥揭露:“陆建瀛遁回江宁,即将家口财货运送入都,以致合城人心摇惑,纷纷迁避。……其眷属现于正月陆续至京,每日进城车数辆,十余日尚未到齐,雇有保镖十人,沿途护送,其辎重之富,实可想而知。……而陆建瀛捐银片称:家本寒素,屋无寸椽。肆行欺罔,即此可见。”(81)这位贪婪的总督预感末日来临,把搜刮的民脂民膏抢先运出。在他看来,比防御南京城更重要的是转移自己财产,这种做法在清朝文武官员中十分普遍。

家产安顿完毕,在觊觎总督肥缺的杨文定遁往镇江的同一天,陆建瀛装模作样,乘舟前往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布置和加强南京上游防御。除了东、西梁山布防之外,令太平府募勇1000名,江宁镇亦募勇1000名。龙江关拨水勇500名,由邵勷负责布防。上新河募集商勇1200名。(82)从兵力上看,陆建瀛仓猝凑集了6000余名兵勇,素质极差,全系乌合。在兵力配置上,采取节节布防的态势,严重分散了力量,每个据点不过千余人,只有东、西梁山兵力稍强,但均不是太平军的敌手。另一个重要缺陷是,忽视了陆路交通线的设防。因此,芜湖下游防御尽管比上游状况略好一些,但还是虚弱分散,根本无力阻挡强大太平军的迅猛进军。

(三)太平军突破东、西梁山水陆江防

太平军水师前卫军2月25日自安庆出发,26日,攻克池州,后续部队亦向南岸集结。(83)28日,前卫军占领铜陵县。(84)后卫军3月2日,撤出池州。(85)3月3日,太平军水师与南岸陆师前卫军进据芜湖。(86)安庆至芜湖的进军只历时7天,沿途没有遇到清军抵抗。清朝沿江各城守军望风披靡,文武官员率先逃遁,太平军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从九江到芜湖的军事实践表明,太平军攻取沿江城邑,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一,城池的战略地位,如九江、安庆、芜湖,皆为江防重镇。其二,在确定这三处为途次战役目标后,所经城邑,不作逗留。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只缴获清朝府库银钱、粮秣、军械,立即搬运上船,旋即弃城东进。这样,太平军进军路线出现了一个“之”字形:从九江到安庆,是由南岸进军北岸;再往芜湖,太平军又折向南岸,显示受途次战役目标所制约。

现在,太平军水陆结集芜湖,逼近了陆建瀛两度筹划的南京至芜湖江防,而突破东、西梁山的清军水陆防线是新的战役关键。太平军在芜湖作了两天的战役准备,为进军南京廓清道路的最后一次进攻战役迫在眉睫。

陆建瀛在太平府获悉太平军占领芜湖,慌忙于3月4日遁回南京。东、西梁山江防还未落实,这批由荻港、芜湖移防的清军一如既往,“挖堑、筑墙、设炮等事,猝不及备,两岸官兵因无遮蔽”(87)。从陆建瀛命令这支清军移防迄近10天,竟然嬉恬如故。清军水师由陈胜元督率,驻泊梁山江面,游弋巡航。

3月4日三更后,太平军发起了突破梁山江防的战役攻势。先锋师船百余只,由芜湖江面疾驶而下,直前诱敌。陆师由芜湖出发,夹江东进,矛头指向东、西梁山的清军防线。太平军水陆主力集结在芜湖,作好战备,以援应先锋军。(88)5日辰刻,陈胜元在梁山闻讯太平军先锋师船已进至四合山江面,令游击周鳌等管带艇船9只,溯江而上,迎击太平军先锋师船。陈胜元“自坐船跟接开行”,在后面督战。但福山镇千总施洪彦“畏惧不前”,公然抗拒陈胜元军令,“胆敢将锚缆斩断,与水手等各跳小船逃走”。陈胜元无可奈何,催督艇船上驶。在四合山下游江面,双方师船遭遇,发生炮战,太平军损毁3只师船,边战边退,诱敌深入。陈胜元果然中计,远离了梁山防线,追击太平军先锋师船,直抵芜湖江面。忽然,早已集结待敌的千余只太平军师船,“连而至”,猛烈轰击清军艇船,陈胜元拼力还击,双方在芜湖江面相持。清军船少力单,越战越怯,陈胜元乘天黑,于酉刻“随退至四合山”。太平军越战越勇,夜间戌刻乘胜猛追。清军师船在慌乱中逃窜,“陈胜元受伤”毙命,“舢板、师船陆续退散”,但艇船却逃出战场,直窜南京观音门江面停泊。(89)整整一天战斗,太平军水师击溃了清军师船的顽抗,通往南京的江面基本肃清。会战中,清军依恃坚实体大、火力较强的艇船,妄图阻截太平军水师东进。太平军师船都是民船,船小单薄,火力较弱,但船只数量多,将士斗志旺盛,敢打敢拼,连续作战。而且,将敌人引出梁山防线,逼其在芜湖江面与作好战备的太平军主力师船会战,清军丧失了地利,经不起连续战斗,终至败退。太平军不怕疲劳,不容清军在四合山喘息,发动紧逼追击,击溃了清军水师。这是比较典型的水面会战的战例,显示太平军水师战术水平的提高。

正当水师在芜湖江面会战,太平军陆师勇猛前进。东、西梁山清军毫无战备,一见太平军鼓角而至,“率多惊逃”。没有发生会战,太平军陆师轻取东、西梁山江防要塞,(90)通往南京的陆路交通线也全部敞开,畅通无阻。至此,陆建瀛实施的集中水陆兵力在梁山堵截太平军的战役计划完全破产,他再也抽不出机动兵力赴南京上游实施防堵,太平军水陆雄师进军南京的战略计划就要变成现实。陆建瀛已经两次逃遁,现在则是在劫难逃、末日临近了。

祥厚、杨文定等和朝廷有人都一致严厉谴责陆建瀛,认为他不该放弃芜湖江防,撤兵专防东、西梁山,并且断言,这是太平军能够成功实现进军南京战略计划的重大原因。其实,只要考察当时的力量对比,就可发现,上述断言是难以成立的。问题的要害不是陆建瀛在何处设防,而在于他缺乏一支强大的水陆力量。如果还是同一支将朽兵寡的水陆清军,即使在芜湖、荻港一线设防,也不会改变溃败的战局。

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得民心。将士们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不征集人民的钱粮,而且宣传将来均赋三年,太平军受到群众热烈拥护。有人记载:

贼由九江东下,皖省各处,纷传伪诏。官府告示,止用短条,不写咸丰年号,称贼为西兵西骑。甚至绅士胁其令长,预造烟户册,欲俟贼至,郊迎三十里,跪而投册纳印者。有门首贴一黄纸“顺”字者,有箕敛银钱、粮米、食物馈送者。(91)

连绅士、基层令长都投册纳印,欢迎大军,广大农民喜悦自不待言,纷纷馈送银钱粮米食物,支援太平军。太平军也热爱群众,经常发放钱粮衣物,救济贫困饥寒的农民。大军所到之处,纷纷望风归顺。太平军弃城东进后,群众一直深深怀念这支农民军队。不少青年参加太平军,从现存的太平军将士的若干名册看,这时安徽将士入营者屡见不鲜。为了策应太平军东进江南,本来暗中潜伏的天地会活跃起来,系“天德”年号的告示、揭帖多有出现,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响应太平军,参加埋葬清王朝的战斗。宁国府天地会还假借东王名义,大张安民布告,把自己的斗争与太平天国事业联系起来。(92)正是由于太平军的胜利进军,迭克重城,有力鼓舞了江南三省人民群众的反清斗争积极性,江南地区的革命形势臻于成熟。不言而喻,江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革命形势的高涨,为太平天国开辟和巩固江南基地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四)李开芳进抵南京聚宝门外

由于东、西梁山清军不战而溃,太平军陆师进展比水师迅速。况且陆建瀛设防时不管陆路,故而太平军陆师进军所向披靡。3月5日,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等骁将督军旋即攻取太平府,驻营休息。6日,陆师沿芜宁大道疾进,占领南京南面门户江宁镇。水师在北岸登陆,进据江浦县境重要港口石碛镇。(93)陆建瀛仓猝雇募的乡勇不堪驱用,闻风溃散。

3月7日清晨,李开芳为前敌指挥,率陆师先锋军,经板桥转至殷响(巷)、叶树一线,在南京南郊窑湾击溃脚夫组成的团练,进抵聚宝门外。(94)太平军进军南京的战略目的终于实现了!从武汉至南京,1800余里的沿江征程,只历时一个月,平均每天行军竟达60里。在运动战中,能够持续性地保持如此的快速行军,实在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创举。这一史实充分表明,洪秀全、杨秀清等在长期运动战的艰苦实践中,对运动速度有了较深刻的理性认识,他们利用上万艘船只,轮番置换陆路将士,不断使将士得到途中休整,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而且,太平军军资给养随船携带,又可在途次城邑加以补给,将士饱腾,士气高昂,因此运动势头历久不衰。再说,太平军在攻克城池后,并不全军停驻,往往是轮流屯扎。这样,全军始终处在不停顿的运动之中,以维持进军的高速度。同时,清军追堵乏力,既不能堵截太平军前卫,以迟滞其进军速度;又不能咬住太平军后卫,以拖住整个大军,使之停滞不前。相反,太平军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整个运动进程中没有遇到大的军事障碍,从而得以保持快速的运动势头,创造了长途运动战的奇迹。

兹将太平军从九江至南京的进军日程,及双方不断变动的态势,列表如下:

第十章 定鼎金陵

第一节 从武汉到南京

一 向九江进军

从武汉到南京的清军江防兵力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九江、安庆、芜湖。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必须依次突破这三道清军防线,方能胜利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南京。于是,太平军的整个运动过程清楚地显示出三个阶段,而构成各个阶段战局的核心则是突破该处清军江防的会战。现在,我们首先考察第一个运动阶段:从武汉撤围至占领九江,历时10天,其战役核心是九江上游的武穴会战。

根据太平军进军九江的军事实践,这一运动过程,大致又可分为三个段落。

(一)攻克黄、蕲

太平军水师进展神速,前队师船“于初四日(2月11日)晚,驶至武昌县地方”,南岸太平军陆师前卫军接踵而来。清总兵郭仁布负责武昌县防堵,其所部闽兵“原不甚力”,素质低劣,没有什么战斗力。郭仁布也是庸懦不堪,毫无布置,闽兵竟未扎营。一看到太平军船舰鼓帆逼近,郭仁布一面下令开炮轰击,一面准备逃窜;再看到太平军水陆“大至”,立即逃往大冶县境。太平军唾手而得武昌县城。向荣专片严参,郭仁布革职留任,下属参游均着革职,闽兵被遣散回籍。(1)

就在同一天晚上,向荣在南岸追击,在离武昌90里的葛店,发现太平军后队师船,只能在岸上炮击一番,无异送行。太平军师船“顺流而下,其行甚速”,清军步行,沿途交通线上河渠纵横,桥梁、津渡、道路多遭破坏,因而运动迟钝,根本不能达到追击目的。于是,向荣在葛店决定改变追击部署,“令各营挑选奋勇兵壮,共得二千四百名,不带锅帐”,轻装简从,由向荣“亲督总兵和春、秦定三、李瑞、玉山及革员福兴等管带,向武昌县一带昼夜兼程疾追”(2)

2月12日,正当向荣由葛店起程追击时,太平军水师与北岸陆师进据黄州。府城门户洞开,官吏、居民迁避一空,太平军不战而克。(3)13日,北岸陆师占领蕲水,“破狱纵囚,屯三日始去”,只杀了1人。(4)省志载称,蕲水是2月16日被太平军占领的,不确。因为15日夜,太平军已抵达蕲水以东的广济县武穴镇,克蕲水当在15日之前,劳光泰《鄂城表忠诗》所注日期2月13日(二月初六日)应符合史实。

向荣13日追至武昌县,太平军后卫军正“乘船驶过对岸,扬帆开下。奈江面过宽,枪炮不能及”,向荣不禁望江哀叹。实践表明,紧逼追击无济大局,他即从14日起改变战术,实施平行追击,“从大冶、兴国一带直前堵剿”。但这也远不是顺畅无阻的运动,“沿途小河极多,随时调船搭桥以渡,昼夜趱程,每日均系一百数十里,欲抄往九江,截其东下之路”(5)。在战略上,向荣也重新作了认真考虑和调整。他发现九江一线清军兵力分散,容易为太平军各个击破,遂提出集中兵力于九江实施堵截会战的战役计划。因此,他绕道兼程、昼夜行军,欲赴九江组织会战。同时,“曾差把总姚大典,执令将下巢湖防守官兵调回九江,并力防守,以免兵分力单”,但遭到拒绝。(6)向荣于2月15日军抵瑞昌,悉知九江上游清军分散布署如故,而自己仅有疲卒1000余名,原拟九江会战的战役计划宣告流产。

2月15日,太平军攻克黄石港,清六安营参将遇寿毙命。(7)接着,乘胜东下,旋克蕲州,继续进军。这天夜半,太平军进至下巢湖。(8)

郭廷以《日志》说:蕲州是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日)被太平军攻占。(9)所记显系失实。24日,太平军已克安庆,全军集结安庆一线,江西、湖北根本没有太平军。黄石地处蕲州上游,15日为太平军攻克;下巢湖远在蕲州下游,亦于15日夜发生会战。可见,处在黄石、下巢湖之间的蕲州当在15日被太平军占领。

太平军从2月11日—15日,五天之中,连克五个州县。前路清军几乎没有抵抗,后路因向荣绕道平行追击,军事威胁也随即消失。太平军进军更加迅速,致使向荣来不及组织堵截会战。这些州县的攻取,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政治影响,增加了部队的军资给养,有着双重的积极意义。

(二)武穴会战

湖北、江西边境的江防有两处南北对峙的险隘,一是半壁山与田家镇江隘,一是下巢湖与武穴镇、老鼠峡江隘,构成江面的两道锁钥。咸丰帝多次严谕设访,江西巡抚张芾苦于无兵,他驻节南岸瑞昌,只能顾及南岸属于江西管辖的下巢湖,陆续增兵达2400名。北岸地属湖北的老鼠峡,只派了福建兵200名,相形之下极为虚薄。至于半壁山、田家镇天险更是无兵驻防。张芾把北岸防务推给了陆建瀛,请他“添兵驻扎,以资夹击”(10)

2月10日,陆建瀛抵九江。11日,至湖北广济龙坪镇,令寿春镇总兵恩长为翼长,率水陆兵勇2000余人溯流而上,“赶赴下巢湖左右驻扎”,增防北岸老鼠峡。(11)这样,清军集结在武穴上下游的兵力约为5000人,是江南三省拼凑多时的机动兵力,陆建瀛、张芾分驻长江两岸,部署这场堵截会战,企图遏制太平军的进军势头,保障江南三省腹地的安全。

2月15日,太平军连克黄石、蕲州。洪秀全等获悉向荣正在快速行军,企图迎头堵截太平军。一旦向荣与陆建瀛、张芾会师堵截,将会给太平军进取南京的战略计划带来难以预测的严重军事后果。因此,他们决定连续进军,力争在向荣赶到会师之前,发动夜袭,突破武穴的清军江防,取得主动有利的战略地位,破坏向荣在九江会战的计划,以减少东下江南的军事阻力。于是,就在15日夜半,太平军打响了武穴会战。

关于武穴会战,史料记载颇多,彼此侧重点不同,所述战事相互出入,必须认真稽考,才能弄清会战的大致经过。

从数量上看,清军兵力并不单薄,而且控制了南北江岸的险要。可是,清军严重缺乏战备,两岸“既未深沟高垒,据营以守;水路又未扎排下桩,拱江阻截”。所谓江防,徒托空言,实是“水陆两途全无梗阻”,太平军乃“得以长驱直下”(12)

15日晚,太平军水陆乘夜由蕲州进军,越过没有设防的半壁山、田家镇,逼近老鼠峡,清参将文芳所部仅200名闽兵,不敢抵抗,闻风逃溃,(13)太平军顺利突破老鼠峡江防。

是时,清总兵恩长率陆师、太湖协副将刘长清统水师由下巢湖上驶增援,“甫经武穴,距老鼠峡尚十里”(14)。恩长等原计划至老鼠峡布防备战,他们还不知道太平军已经越过老鼠峡东下,因此毫无作战准备。(15)夜间五鼓,太平军前队师船“扮作难民”,进向武穴江岸,清军毫不怀疑,未作武装拦截。(16)接着,千余艘船只“蔽江而下,以木牌卫锋,继以空船燃火”,刘长清仓猝下令,“枪炮齐施”,恩长在武穴江岸开炮助战,猛轰太平军诱敌的空船。“迨炮已放尽,人力已竭”,太平军兵分两路:一路师船,直冲刘长清水师;一路登陆,猛扑恩长陆师。刘长清立即回舟向下游逃窜,恩长见大势已去,所部皆溃,自沉长江。(17)武穴会战以太平军的全胜告终。

马头镇守将、清福建署游击曹振凤,下巢湖守将、九江后营游击长春看到武穴会战爆发,心虚胆怯,“先后逃散”,未作一刻之守。(18)

张芾、陆建瀛煞费苦心经营的九江上游防线,一夜之间为太平军一举突破,他们好不容易拼凑的一支机动兵力也随之被击溃。已经不平衡的前线力量对比更加悬殊,下游清军再也没有兵力可资机动了。陆建瀛只剩下400名护身壮勇,张芾也成了光杆巡抚,都感到自身难保,哪里还敢再言“防堵”二字。向荣虽有一支机动兵勇,不过仅疲卒千余,无济大局。太平军初战告捷,士气高昂,凯歌行进,通往九江的水陆交通线完全敞开。

从战术上看,太平军有了重要创新。1.非常重视速度和战机,为了抢在向荣援兵之前,太平军不怕疲劳,连续运动作战,实施夜袭,出敌意外,以实现战役目的。2.在水陆协同作战上创造了新的战术经验,水师驶行江面,陆师乘船登陆,同时发起攻势,分别击溃水陆敌军。3.实施战术诡诈。水师乔扮难民船只,以空船诱敌等,麻痹了清军,消耗其弹药与力量,减少了自己的伤亡,使攻势具有突然性,显示出强有力的声势。

(三)攻克九江

武穴会战败报还未传来,向荣在瑞昌休息一昼夜,2月16日五鼓,自瑞昌绕道折往下巢湖,企图增援南岸,堵截太平军。17日午刻,向荣获悉太平军已过下巢湖,增援堵截又成幻梦,又“折回瑞昌”(19)。张芾已经逃往德安,“所带兵勇,不战而溃”,24日,又“退回省城,从者亦寥寥无几”(20)。身为江西巡抚,却撒手不问九江军事,庸懦情状可见。

更有甚者,钦差大臣、专办堵截军务的陆建瀛,驻营龙坪,闻武穴兵溃,心惊肉跳,不敢再驻,急回棹向九江方向逃遁,欲在彭泽等候向荣。(21)王闿运在《陆建瀛传》里,对总督恐惧窜逃的行状有一段绘影绘声的描绘,他写道:

恩长赴水死,建瀛闻报,皇遽不得计。其夜舟中巡捕官夜寝觉闻橹声,惊出视,舟行中流,大惊;更审视,下水也。惊呼曰:“谁何而还,大人令耶?”语未终,武巡捕某捽其头,拔兵叱之曰:“敢喧哗者,立斩汝!”舟遂行至明,诸辎重粮台文案方引舟而上,则见大船建帅旗返走,大惊。……半日至九江。(22)

陆建瀛至九江还不放心,“星夜放下彭泽”。看来,他是16日夜动身由龙坪返回的,次日中午抵九江,根本没有上岸,连夜再下驶。18日至彭泽,等了一天,太平军“前队亦已驶至,放火箭焚其船,因另坐小船回保金陵”(23)。向荣“闻之,深堪诧异”(24),只好孤军于2月17日起程,星夜赴援九江。“连日大雨淋漓,尽系湖地,泥涂道路,军士冒雨踏滑,实为备极辛苦。”当时,太平军水师“已至卢家集一带河面,离九江仅三十里。而官兵随到者不过仅千人,未到者极多,只有促令现到兵勇,连夜兼程前进”。17日夜,向荣赶到洗心桥。18日,军次官牌峡,获悉太平军攻克九江,向荣救援九江的第三个战役计划又告破产。(25)

九江城防清军兵力2000余人,分城内外两处驻防:福建署建宁镇总兵音德布率浙、闽兵800名,壮勇数百名守城;九江镇总兵清保带兵1000名扎营西门外官牌峡,堵截太平军进攻线。2月17日,因太平军逼近,清保弃垒逃回城内。其实,府城防御“器具一无所备”(26)。而且知府陈景曾借口督办粮台,“于初九日避往姑塘,”(27)逃脱守城责任。后闻九江失守,他“即到向荣行营办粮接济”,声称自己“投水遇救得生”,向荣后来为他作证,以致未获严惩。(28)清保、音德布一看形势不妙,“均逃去矣”(29)。17日夜,向荣悉知,“城内百姓搬徙一空”,已经“无兵防守”,遗弃了大量的大炮、火药。(30)九江成了不设防的城市。

2月18日清晨,数十名太平军先锋将士首入九江,继之大部队进城,对居民财产秋毫无犯,“唯将火药、器械及粮台钱米取出”(31)

太平军克城之后,立即部署城防,“将近城小河浮桥砍断”,切断清军进攻线,后续部队迅速向九江集结。18日辰刻,向荣在官牌峡顿兵,发现了10余只太平军师船,“驶至九江河岸”,他看到太平军力量单薄,以为有机可乘,即令兵勇,“迎前开炮轰击”,打坏太平军7只师船,其余船只“驶往北岸湾泊”。这时,太平军千余只师船,“结队联踪而至,从江心开炮打来,兵勇亦开枪炮轰击”。在火力掩护下,师船分10余处登陆,约五六千名太平军,“纷纷拥前扑来”。相持到中午,清军不支。向荣看到所部孤军,兵力单薄,“因走倦疲乏,势难以少敌众”,退扎拖船沟一带,“离九江二十余里”(32)。他不但不敢进兵,而且害怕九江太平军出击,在拖船沟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太平军兵未血刃,举手得城,控制了进军南京的第一道江防重镇。沿江而下的清军,风声鹤唳,纷纷逃遁,更加有利于太平军浩荡东进。向荣向咸丰帝诉苦说:

其经过各州县地方,湖汊小河,阻滞难行。均应搭造浮桥,以利军行。无如各地方官全未计及,臣每到其间,始亲督兵勇上下觅船,或砍竹伐木,临时搭造浮桥以渡,多致耽误行期,所谓布置防堵竟如是也。即臣统兵到此,粮台离营日远,兵勇既无口粮,又乏食米,前阻大江,一望茫茫,无舟可渡,种种掣肘,殊费周章。(33)

这样一来,太平军基本消除了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部署和实施进军南京的战略计划,而且在进围南京时得以避免两面作战的态势,在攻克坚城战斗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军事地位。

再说,太平军在武穴、九江的胜利,因“两处大炮、火药、军械极多”,又增加了军资储备。此时,太平军兵多粮丰械足,声势越加浩大,从而拉开了前线力量对比的差距,奠定了将革命推向江南乃至全国的战略力量基础。

兹将太平军从武昌至九江的运动日程,及敌对双方的态势变动列表说明如下:

二 安庆战役

(一)蒋文庆部署安庆——小孤山江防

太平军下一个战役目标是安庆。安庆清军防务是由安徽巡抚蒋文庆负责的。早在1852年9月,太平军进围长沙时,蒋文庆开始筹防。那时,他招募寿州乡勇500人,“以为自卫之计”。1852年底,武昌危急,安徽“大吏惊愈甚,中丞以下文武大小吏,相率送家属他所,而居民富者遂谋迁徙”。太平军攻克武昌后,蒋文庆等更加恐惧,“官员家属无一城居者,而居民已徙去十之七八”(34)

蒋文庆的江防计划是兵分两处:其一,皖西江防险隘小孤山。他认为这道天险,“实江南数省咽喉”,“若舍之不守,则过此以往,由皖省直达金陵,并无可守之险矣!”(35)臬司张熙宇受命设防,原仅兵勇600人。(36)其后,蒋文庆又将他所募纪律极坏的500名寿州勇遣去增防。1853年2月初,蒋文庆再增援300名清军,小孤山要塞总兵力约为1500人。为了防堵太平军陆师由侧后迂回,还派浙江副将田大武率浙兵700名驻防宿松,与小孤山构成水陆犄角,以拱卫安庆上游。(37)其二,安庆城防。蒋文庆尽管迁徙家属,预为后计,但自己膺任封疆,不能逃跑,遂抽调一切机动兵力集结省城,共约7000余名,分扎安庆城外。(38)蒋文庆惊悉武穴败报后,魂飞魄散,疏言:

(太平军)水陆兼进,均已逼近皖界。若长驱径过,则各该处所驻兵勇至多亦不过千余名,断难阻遏。……省垣存兵按垛派人,尚不敷用。而所调浙江、山东、江苏各省官兵,尚有未到者二千余名。叠次迎提,杳不见至。(39)

他指出了小孤山要塞兵力不足,“断难阻遏”太平军浩大的进军声势,安庆城防也空虚难保,防务处在孤守无援的危急局面。

(二)外线清军消极延宕,未能及时驰援安庆

周天爵受命组织团练,协防皖北,亦飞章告急说:

现在镇臣恩长业已阵亡,余兵溃散,皖江以北,一千余里竟无一兵一将。臣所带勇仅只一千二百余名,以此进剿数万强贼,断难制胜。现在陆建瀛退守江省,向荣按兵江南,琦善奉旨会同陈金绶,进兵进剿,至今尚未到皖。(40)

江淮腹地一片空虚,周天爵自身难保,哪里敢言“进剿”。至于三位钦差大臣,谁也不愿顾及安徽危局,太平军尽可以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及江淮平原,形势极为有利。

周天爵指控的清方三位钦差大臣的消极迁延完全属实。先看向荣,这位新任钦差大臣在太平军占领九江后,对战局发展悲观失望,拥兵不前,竟停驻九江22天,坐视太平军进取皖苏。他的借口是:1.没有船只,不能与太平军争速度,必须在九江征集船只。2.缺粮缺饷。“兵勇自上年冬腊以至今,饷银俱未发给。……兵勇二万,觅食无从,多有刨芋掘术充饥者,嗷嗷待哺,即觉人心涣散。”必须坐索粮饷,方可追击。3.缺军火弹药,“必于江西省城提拨,方能应用”。4.兵勇沿途流散,必须有一段时间集结、休整。向荣离开九江时,已是3月10日,太平军早经抵达南京城下,当然对安庆清军毫无援助可言。(41)

再说陆建瀛。他原来就煞手不问安徽江防。早在1852年12月,起程赴上游督师前,他就与江苏巡抚杨文定议定,“以芜湖为全省水陆总隘,设立重防”,芜湖上游防务一概推给蒋文庆。(42)而且把安徽劲旅寿春兵及其总兵恩长带走,至九江上游堵截,蒋文庆反对,被陆建瀛否决。总督战败之后,2月18日夜,由彭泽逃遁。23日,抵安庆江面,遣弁上岸,通报蒋文庆太平军将至,即飞驶南京。(43)他不愿与蒋文庆一道在安庆送命。

至于琦善,咸丰帝早经严旨,令陈金绶先期驰援安庆,琦善在江北追击,与向荣南北呼应。(44)但琦善对上谕置若罔闻,咸丰帝震怒,责问琦善“是何居心”?!并严厉警告说:

倘以兵未到齐为词,不即赴援,或稍有掣肘,俾使陈金绶不能赶紧启行,致安徽复有疏失,朕必将琦善在军前正法,断不饶恕!(45)

琦善延至在2月26日由河南信阳启程援皖,但安庆已在两天前被太平军攻克。

(三)太平军突破小孤山——宿松防线

太平军在九江没有全军驻留,当后续部队集结府城时,先锋军稍加休整,即循江东进。2月20日,太平军水师“过湖口,防守预遁”。接着,一支太平军“未登岸,进陷彭泽”(46)。同时,另有一支水军于19日进取姑塘。(47)陆建瀛则早在18日夜由彭泽逃跑,太平军兵锋距安徽小孤山江防要塞只有5里。

太平军北岸陆师也迅速行动,2月19日,攻克湖北双城驿,离安徽宿松界不过数十里。20日,据守宿松之副将田大武向蒋文庆告急说,陆路太平军声势浩大,人数甚众,水陆两路逼近小孤山—宿松防线。

第二天,2月21日,太平军向清军防线发动攻势。水师未发一枪,即攻占小孤山要塞。因为,张熙宇看到太平军进至彭泽后,即先期逃遁桐城保命。(48)小孤山要塞“水陆防军皆溃”,太平军遂顺利“登山焚寺”,打开了通往安徽的大门。同时,双城驿太平军陆师进克宿松,田大武也仿效张熙宇,弃城溃逃。(49)蒋文庆称之为江南咽喉的小孤山—宿松防线为太平军轻易突破,安庆立即暴露在太平军的攻击矛头之前。清王朝在安徽封建统治的丧钟敲响了。

(四)太平军攻克安庆

安庆虽系省垣,实际只是一座中等城市。“省城周围九里,高不及二丈。”(50)兵勇虽说7000人,多半是临事雇募的壮勇。狼山镇总兵王鹏飞负责城外防堵,“督五营兵,驻扎城外马山、大观亭一带”,控制江岸险要和制高点,用火力封锁江面,堵截太平军的登陆行动,并与城内守军声势联络。(51)蒋文庆、布政使李本仁主持城垣防御,守军由抚标防兵与壮勇组成,配置大炮189门,城内贮有丰裕的粮饷、弹药。(52)

前已指出,蒋文庆早就丧失信心,只是迫于职守,没奈何困守孤城。连周天爵也深感绝望,函嘱蒋文庆,“谓:安庆省城,万无守理。请速移粮饷入庐州,驻兵寿州正阳关,为江宁后路援应”(53)。实际是躲避太平军兵锋,退居江淮之间,保存实力,准备日后进取。周天爵建议不失为务实的选择。他主张在强弱悬殊的态势下,不拘于城市的得失,主动撤出孤城,在江淮平原运动转战,显然比单纯防御战略主动积极。蒋文庆虽然动心,但不敢弃城遁逃,即委知府傅继勋准备将安庆饷银解至庐州,看来,他已经预料末日临近了。

2月23日,太平军水师进军东流县境,在五里塔江面,追上陆建瀛的护卫师船,发生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54)其时,陆建瀛已逃至安庆,迅即东驶。太平军数千艘师船,“随陆建瀛而下”,抵达安庆江面。但见王鹏飞布防江岸,未即“径泊北岸”,遂在南岸暂泊待命,准备登陆进攻。

安庆城内外先闻陆建瀛告警,又见总督仓皇逃命,而后,太平军水师蔽江而来,清朝文武官员慌乱惊恐,各自寻求生路。王鹏飞首当太平军兵锋,第一个采取行动,24日早晨,“弃营而走,五营兵将弃甲投戈”,四散窜逃。(55)巳刻,太平军“移船北泊”,向安庆江岸发动登陆攻势,江防清军已经溃散,(56)太平军胜利登陆,建立了滩头阵地。城内清军眼看着王鹏飞部窜逃及太平军登陆,并未组织出击,以复夺江岸滩头阵地,遂使太平军一无阻碍地立足北岸。后续部队不断向北岸集结,未、申两时,已经完全控制安庆城南险要,完成了攻城的战役准备。(57)

城内清朝文武官员与四五千名兵勇乱成一团,各自逃离这座危城。最先逃跑的是知府傅继勋,他奉蒋文庆之命,“托言解饷出城”,实际并未带兵运饷,只是空手溜出安庆。布政使李本仁一见有机可乘,宣称他要亲护饷银出走,在太平军“未至城下”时,(58)“易衣混居民逃出”(59),窜至舒城。这位藩司与知府一样,并未运出饷银,只是保住了性命。(60)“其余大小吏百余人”,纷纷仿效,出城奔命,“罕有殉节者,死者数人亦皆逃而不得出者”(61)。文武官员逃跑,守城兵勇当然更不愿为清王朝卖命,“皆由北门退走”,安庆城防自行瓦解。(62)

蒋文庆慌乱之中,登陴观察形势,见清军官兵“纷纷弃城而逃”(63),“知事不可为,草遗疏”,岂知“幕宾皆谢去”,竟无人代笔。只好“属从九品高文彬代缮”(64)。遗疏称:

臣率同藩司督饬调到邻省及本省官兵,背城一战。讵意折甫拜发,而贼已麇至,船炮环攻不绝。臣登陴而望,唯臣标右营守备弁目尚能尽力追击,其余南北两路弁兵,纷纷弃城而逃,其城外住扎之江南官兵亦已逃散,是粮饷等件既未能运出,而危城万难保全。(65)

太平军准备就绪,夜间二更,在南城发动攻坚,首先登城的先锋队50人,“向民借梯,踰城而入”(66),尚未逃走的兵勇“纷纷跳城”。太平军没有遇到抵抗,遂打开大、小南门与八卦门,城外太平军长驱直入。(67)蒋文庆遗疏“未及缮清”,惊悉太平军攀城,“即将奏稿交家丁冯春等”(68),令其奔赴宿州,“乞周天爵代奏”。巡抚自知大限已到,吞金自尽,未死。又饮药酒盈碗,晕蹶。亲兵将他“举纳肩舆”,出衙署西辕门,(69)“甫至西栅围墙巷口”,即有数十名太平军将士杀来,“随行人役均已溃散”,这位处于中毒昏迷状态的巡抚卒被太平军杀死。太平军胜利占领安庆,缴获藩库、总局饷银近40万两,制钱4万余串,府仓、太湖仓、常平仓米谷3万余石,城内外大炮数百门,大量火药、军械、辎重,增强了自己的物质力量。(70)

安庆是太平军克复的第二座省城,战略位置异常重要。太平军如果留驻一支主力扼守安庆,分遣部队控制小孤山江隘,并抽调部分水师为机动兵力,策应小孤山—安庆防线。这样,可以把向荣堵截在九江一线,并能牵制琦善兵力,掩护大军围攻南京。而后,以南京、芜湖、安庆等城市为枢纽,控制长江交通线,挥师经略长江南北,将会开创全新的战局。可是,洪秀全、杨秀清忽视了安庆的战略位置,单纯追求军资补给目的。因此,在获取钱物后,于第二天,2月25日,大军开始陆续东进,主动放弃了这个战略城市。直至3月2日,清总兵吉顺进据安庆,等待向荣东下。史实表明,太平军的积极运动战略暴露出严重的流寇主义倾向,限制了洪秀全等的战略视野,从而低估了安庆的军事价值。这一战略失误在西征时才被洪秀全等确认,随着时间推移,安庆的得失愈来愈被敌对双方看作是争夺长江交通线的战略关键。

三 进军南京

(一)咸丰帝部署南京会战破局

咸丰帝获悉太平军攻克安庆的战报后,作出判断说:太平军“势必顺流而下,直逼江宁。该处城大兵单,势甚危急。且镇江、瓜洲江口为南北咽喉,设有疏虞,江北一带藩篱亦难自固”(71)。一个令人万分恐惧的未来军事格局在皇帝头脑里油然而生。太平军将占领南京,立足江南,控扼镇江、扬州,卡住清朝政府的漕运咽喉,掌握东南财赋之区,摧毁清军的江北藩篱,进而问鼎中原,威胁清王朝的生存。面对严竣形势,咸丰帝疯狂挣扎,声称要“统筹全局,不徒以保守江淮了事”。他任命周天爵署理安徽巡抚,以收拾皖北残局。同时,严谕江宁将军祥厚坚守南京,江苏巡抚杨文定、镇江都统文艺守镇江,漕督杨殿邦据瓜洲,扼住长江、运河交通枢纽。这样,可抵御太平军进据江南的军事行动。而且,催令向荣直接由江南驰援南京,琦善、陈金绶与吉顺会师,迅速由江北追击太平军,驰援南京、瓜洲。(72)上谕的战略目标太高,具体部署皆不落实,不过是纸上谈兵,结果连最低战略目标——保守江淮——也难以达到。从上谕中,我们可以看出,咸丰帝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南京战役,他的主观构想是,祥厚与向荣、琦善会师,里应外合,与太平军在南京城外展开战略决战。可是,战局发展进程却迅速粉碎了咸丰帝主观唯心论的战略指挥。

首先,咸丰帝寄于厚望的参加南京会战的两大主力——向荣与琦善,都借口迁延,不愿遵旨前往会战,这是咸丰帝方案破局的关键原因。

其次,安庆至南京江防比起九江、安庆更加虚弱,根本不能堵截或迟滞太平军的运动势头。已经指出,陆建瀛对安庆至芜湖江防撒手不管,这一线没有刻意布防。芜湖江防的第一道防线在荻港,守军2000名。有人目击荻港设防情形,说:“见屋数十间,卓立风雪中。大炮数尊,横卧江岸,兵士散处,嬉戏而已。”哪有一点备战的影子!芜湖下游险要江隘东、西梁山,“江畔泊兵船二只,船身脆薄”,所谓江防不啻虚设。(73)至于芜湖,也没有重兵设防。

(二)南京城内清方指挥体系之内耗

陆建瀛遁往南京途中,路经芜湖,见杨文定的上述部署战线太长,兵力分散,遂决定调整兵力,令荻港的1000余名清军撤至芜湖下游的东、西梁山,“将各路精兵分屯扎营,多备火器,上可以接应芜湖,下可以堵截江宁来路”(74)。陆建瀛收缩战线、集中兵力的调整主张,遭到祥厚、杨文定的反对,杨文定尤其强硬。当陆建瀛兵败回省后,杨文定竟自请前往芜湖督守,欲恢复他原来的兵力部署,却被陆建瀛否决。杨文定又建议,将芜湖一线全行放弃,以加强南京城外防御力量,陆建瀛也不同意。(75)争执结果,陆建瀛坚持己见,芜湖防线兵力被撤出,集结在东、西梁山。

陆建瀛的刚愎自用引起了南京城内文武大员们的不满。杨文定疏告于前,祥厚与江南提督福珠洪阿、江宁副都统霍隆武、江宁布政使祁宿藻又联衔疏劾于后。疏云:

陆建瀛因总兵恩长失利,即回舟东下,借口江宁吃紧,赶回布置,沿途险要并不屯扎,更将驶上师船一概撤回,专守水路之东西梁山,而芜湖陆路为入苏之门户,亦均撤防。(76)

围绕这一事件,南京城内文武大员展开了一番勾心斗角的纷争。先是陆建瀛尚在芜湖调整防务时,祥厚、杨文定等联名写信要总督就在上游防堵,暗示不欢迎他回省。(77)2月25日夜半,“陆建瀛只身抵省,遂致阖城绅民惊扰,纷纷迁徙”,祥厚、杨文定等更加不满。杨文定指责总督不该撤芜湖江防,祥厚等则又“函嘱陆建瀛赶统舟师,仍赴上游迎击”,还是要撵走总督。陆建瀛恼羞成怒,不理不睬,“晏坐衙斋三日,并无回信”(78)。杨文定心生一计,企图乘此溜出南京,而把出走责任推给陆建瀛,理由是总督拒绝考虑他的意见,彼此无法合作。祥厚、祁宿藻等劝留杨文定,还劝陆建瀛让步,挽留巡抚。其实,陆建瀛正要驱逐杨文定,他挖苦巡抚赖在南京等待总督之缺。杨文定理由更足,即于3月2日遁往镇江。(79)

祥厚等严参督抚不顾大局、热衷私斗的行径,指出杨文定逃亡,使“民情加倍惊惶,迁徙更多,省城震动”(80)

其实,陆建瀛闭门三日另有私人小算盘。他与蒋文庆一样,正在紧张策划身后事宜。兵科给事中吴廷溥揭露:“陆建瀛遁回江宁,即将家口财货运送入都,以致合城人心摇惑,纷纷迁避。……其眷属现于正月陆续至京,每日进城车数辆,十余日尚未到齐,雇有保镖十人,沿途护送,其辎重之富,实可想而知。……而陆建瀛捐银片称:家本寒素,屋无寸椽。肆行欺罔,即此可见。”(81)这位贪婪的总督预感末日来临,把搜刮的民脂民膏抢先运出。在他看来,比防御南京城更重要的是转移自己财产,这种做法在清朝文武官员中十分普遍。

家产安顿完毕,在觊觎总督肥缺的杨文定遁往镇江的同一天,陆建瀛装模作样,乘舟前往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布置和加强南京上游防御。除了东、西梁山布防之外,令太平府募勇1000名,江宁镇亦募勇1000名。龙江关拨水勇500名,由邵勷负责布防。上新河募集商勇1200名。(82)从兵力上看,陆建瀛仓猝凑集了6000余名兵勇,素质极差,全系乌合。在兵力配置上,采取节节布防的态势,严重分散了力量,每个据点不过千余人,只有东、西梁山兵力稍强,但均不是太平军的敌手。另一个重要缺陷是,忽视了陆路交通线的设防。因此,芜湖下游防御尽管比上游状况略好一些,但还是虚弱分散,根本无力阻挡强大太平军的迅猛进军。

(三)太平军突破东、西梁山水陆江防

太平军水师前卫军2月25日自安庆出发,26日,攻克池州,后续部队亦向南岸集结。(83)28日,前卫军占领铜陵县。(84)后卫军3月2日,撤出池州。(85)3月3日,太平军水师与南岸陆师前卫军进据芜湖。(86)安庆至芜湖的进军只历时7天,沿途没有遇到清军抵抗。清朝沿江各城守军望风披靡,文武官员率先逃遁,太平军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从九江到芜湖的军事实践表明,太平军攻取沿江城邑,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一,城池的战略地位,如九江、安庆、芜湖,皆为江防重镇。其二,在确定这三处为途次战役目标后,所经城邑,不作逗留。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只缴获清朝府库银钱、粮秣、军械,立即搬运上船,旋即弃城东进。这样,太平军进军路线出现了一个“之”字形:从九江到安庆,是由南岸进军北岸;再往芜湖,太平军又折向南岸,显示受途次战役目标所制约。

现在,太平军水陆结集芜湖,逼近了陆建瀛两度筹划的南京至芜湖江防,而突破东、西梁山的清军水陆防线是新的战役关键。太平军在芜湖作了两天的战役准备,为进军南京廓清道路的最后一次进攻战役迫在眉睫。

陆建瀛在太平府获悉太平军占领芜湖,慌忙于3月4日遁回南京。东、西梁山江防还未落实,这批由荻港、芜湖移防的清军一如既往,“挖堑、筑墙、设炮等事,猝不及备,两岸官兵因无遮蔽”(87)。从陆建瀛命令这支清军移防迄近10天,竟然嬉恬如故。清军水师由陈胜元督率,驻泊梁山江面,游弋巡航。

3月4日三更后,太平军发起了突破梁山江防的战役攻势。先锋师船百余只,由芜湖江面疾驶而下,直前诱敌。陆师由芜湖出发,夹江东进,矛头指向东、西梁山的清军防线。太平军水陆主力集结在芜湖,作好战备,以援应先锋军。(88)5日辰刻,陈胜元在梁山闻讯太平军先锋师船已进至四合山江面,令游击周鳌等管带艇船9只,溯江而上,迎击太平军先锋师船。陈胜元“自坐船跟接开行”,在后面督战。但福山镇千总施洪彦“畏惧不前”,公然抗拒陈胜元军令,“胆敢将锚缆斩断,与水手等各跳小船逃走”。陈胜元无可奈何,催督艇船上驶。在四合山下游江面,双方师船遭遇,发生炮战,太平军损毁3只师船,边战边退,诱敌深入。陈胜元果然中计,远离了梁山防线,追击太平军先锋师船,直抵芜湖江面。忽然,早已集结待敌的千余只太平军师船,“连而至”,猛烈轰击清军艇船,陈胜元拼力还击,双方在芜湖江面相持。清军船少力单,越战越怯,陈胜元乘天黑,于酉刻“随退至四合山”。太平军越战越勇,夜间戌刻乘胜猛追。清军师船在慌乱中逃窜,“陈胜元受伤”毙命,“舢板、师船陆续退散”,但艇船却逃出战场,直窜南京观音门江面停泊。(89)整整一天战斗,太平军水师击溃了清军师船的顽抗,通往南京的江面基本肃清。会战中,清军依恃坚实体大、火力较强的艇船,妄图阻截太平军水师东进。太平军师船都是民船,船小单薄,火力较弱,但船只数量多,将士斗志旺盛,敢打敢拼,连续作战。而且,将敌人引出梁山防线,逼其在芜湖江面与作好战备的太平军主力师船会战,清军丧失了地利,经不起连续战斗,终至败退。太平军不怕疲劳,不容清军在四合山喘息,发动紧逼追击,击溃了清军水师。这是比较典型的水面会战的战例,显示太平军水师战术水平的提高。

正当水师在芜湖江面会战,太平军陆师勇猛前进。东、西梁山清军毫无战备,一见太平军鼓角而至,“率多惊逃”。没有发生会战,太平军陆师轻取东、西梁山江防要塞,(90)通往南京的陆路交通线也全部敞开,畅通无阻。至此,陆建瀛实施的集中水陆兵力在梁山堵截太平军的战役计划完全破产,他再也抽不出机动兵力赴南京上游实施防堵,太平军水陆雄师进军南京的战略计划就要变成现实。陆建瀛已经两次逃遁,现在则是在劫难逃、末日临近了。

祥厚、杨文定等和朝廷有人都一致严厉谴责陆建瀛,认为他不该放弃芜湖江防,撤兵专防东、西梁山,并且断言,这是太平军能够成功实现进军南京战略计划的重大原因。其实,只要考察当时的力量对比,就可发现,上述断言是难以成立的。问题的要害不是陆建瀛在何处设防,而在于他缺乏一支强大的水陆力量。如果还是同一支将朽兵寡的水陆清军,即使在芜湖、荻港一线设防,也不会改变溃败的战局。

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得民心。将士们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不征集人民的钱粮,而且宣传将来均赋三年,太平军受到群众热烈拥护。有人记载:

贼由九江东下,皖省各处,纷传伪诏。官府告示,止用短条,不写咸丰年号,称贼为西兵西骑。甚至绅士胁其令长,预造烟户册,欲俟贼至,郊迎三十里,跪而投册纳印者。有门首贴一黄纸“顺”字者,有箕敛银钱、粮米、食物馈送者。(91)

连绅士、基层令长都投册纳印,欢迎大军,广大农民喜悦自不待言,纷纷馈送银钱粮米食物,支援太平军。太平军也热爱群众,经常发放钱粮衣物,救济贫困饥寒的农民。大军所到之处,纷纷望风归顺。太平军弃城东进后,群众一直深深怀念这支农民军队。不少青年参加太平军,从现存的太平军将士的若干名册看,这时安徽将士入营者屡见不鲜。为了策应太平军东进江南,本来暗中潜伏的天地会活跃起来,系“天德”年号的告示、揭帖多有出现,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响应太平军,参加埋葬清王朝的战斗。宁国府天地会还假借东王名义,大张安民布告,把自己的斗争与太平天国事业联系起来。(92)正是由于太平军的胜利进军,迭克重城,有力鼓舞了江南三省人民群众的反清斗争积极性,江南地区的革命形势臻于成熟。不言而喻,江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革命形势的高涨,为太平天国开辟和巩固江南基地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四)李开芳进抵南京聚宝门外

由于东、西梁山清军不战而溃,太平军陆师进展比水师迅速。况且陆建瀛设防时不管陆路,故而太平军陆师进军所向披靡。3月5日,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等骁将督军旋即攻取太平府,驻营休息。6日,陆师沿芜宁大道疾进,占领南京南面门户江宁镇。水师在北岸登陆,进据江浦县境重要港口石碛镇。(93)陆建瀛仓猝雇募的乡勇不堪驱用,闻风溃散。

3月7日清晨,李开芳为前敌指挥,率陆师先锋军,经板桥转至殷响(巷)、叶树一线,在南京南郊窑湾击溃脚夫组成的团练,进抵聚宝门外。(94)太平军进军南京的战略目的终于实现了!从武汉至南京,1800余里的沿江征程,只历时一个月,平均每天行军竟达60里。在运动战中,能够持续性地保持如此的快速行军,实在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创举。这一史实充分表明,洪秀全、杨秀清等在长期运动战的艰苦实践中,对运动速度有了较深刻的理性认识,他们利用上万艘船只,轮番置换陆路将士,不断使将士得到途中休整,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而且,太平军军资给养随船携带,又可在途次城邑加以补给,将士饱腾,士气高昂,因此运动势头历久不衰。再说,太平军在攻克城池后,并不全军停驻,往往是轮流屯扎。这样,全军始终处在不停顿的运动之中,以维持进军的高速度。同时,清军追堵乏力,既不能堵截太平军前卫,以迟滞其进军速度;又不能咬住太平军后卫,以拖住整个大军,使之停滞不前。相反,太平军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整个运动进程中没有遇到大的军事障碍,从而得以保持快速的运动势头,创造了长途运动战的奇迹。

兹将太平军从九江至南京的进军日程,及双方不断变动的态势,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