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实践、趋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即商品和劳务产出量的增加。其衡量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总量指标。经济增长速度是指一定时期GDP的增长率。

一、经济增长模型及其扩展

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显示各个经济增长的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最早的经济增长模型是生产函数模型,表述为:

Y=f(K,L,R)

式中:Y为产出增量,K为资本增量,L为劳动增量,R为可耕地和自然资源增量。

经济增长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的增长。

索罗(Solow)研究了除资本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他给出的经济增长模型表达形式为:

Y=f(K,L,R,A)

式中字母除了前面式中已规定的外,A为技术进步。从式中可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经济增长中扣除物质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余值”。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达到80%。

在生产函数模型中,各种要素都是作为独立的变量起作用的。现实中,任何一种要素都不是均质的。不同的物质资本有不同的技术含量和效率;不同的劳动含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自然资源也是异质的:土地肥力有优劣之分,矿产有不同的品位。显然,不同质量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等量的。因此考察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要关注其投入量,还要关注其投入要素的质量。

传统的生产函数仅仅表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忽视了一些对要素生产率影响极大的诸如社会、文化和体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在生产函数中的重要影响作用,而假定这些因素为既定,或者把它们当成一种外生变量。实际上,一个社会是否能取得最大产出量,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的物质要素的量的多寡,更决定于这些要素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同时也决定于社会的技术发展状况。换句话说,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环境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无疑的,这种环境因素是无法度量的,但用于实证性的理论分析却是不可忽视的。综合考虑影响产出水平的因素,生产函数可以表述如下:

Y=f(K,L,R,A,E)

式中:K,L,R,A如上式分别代表资本增量、劳动增量、可耕地和自然资源增量、技术进步。考虑到社会、文化、制度创新方面的变化会对整个社会的要素生产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用E表示社会、文化、体制等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环境变量E,是社会、文化、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复杂综合体。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环境因素可以是一种经济秩序中的竞争规则,也可以是一种制度创新,也可以间接地用来表示企业家精神。合理的正常的经济秩序促成了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良好的市场和法律环境则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和壮大,其结果都将导致产出量的增加。环境因素的任何改变,即使物质要素投入总量和技术进步不变,也会独自对产出发生作用。

二、内生增长

在经济增长模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如资本、劳动、自然资源都是不同质的。不同质量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不是同这些物质资源的投入增加同比例的。高技术的装备、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投入会比一般的增加物质资源的投入产生更高的生产率。这些物质要素质量的提高,从而效率的增进,都有赖于技术进步。在这里,技术进步不只是作为“余值”和外生的因素发生作用,而是内生于各种物质要素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之中,由此产生内生增长一说。

内生增长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而出现的新增长理论。为此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主要是罗默和卢卡斯(Lucas)。

罗默认为,知识的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用于增加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增加生产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作用结合在一起便产生递增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力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以投资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促进规模收益的提高和知识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从而使经济在长时期内得以持续增长。知识不仅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这就是内生增长。投资投在知识创新上比投在生产上更有价值。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支出总额及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对经济长期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这样,企业之间、国家之间在知识创新投入上的差异,最终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上的差异。

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积累可以得到生产递增的收益并使其他投入收益及总规模收益递增。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永久动力,投资投在人力上最有价值。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内生性特点。表现在人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营者成为企业家。这样,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以用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差别以及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人力资本比较优势来说明。

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能理解为外生变量。技术进步也是一个多维向量,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组织或科学技艺水平的每一个参数则是这一多维向量的组成部分。把技术进步引入生产函数中,便可分析资金、自然资源以及劳动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而引起的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通过这些变量,我们可以考虑到,生产技术的变化,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健康水平的增进,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

经济增长是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所致。一般的经济增长模型关心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的要素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形要素有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无形要素有技术、知识、组织和制度等。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权重)是不同的。与此相应,依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区分,经济发展可依次分为资源经济、劳动经济、资本经济、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可以说是五种经济并存,但占主导的还是资源、劳动、资本等有形要素起作用的经济。因此研究经济发展时还需要关注这些有限的有形要素的可得性及这些有形要素的配置效率,关注可枯竭资源的代际配置及与此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吉利斯(Gillis)和罗默在《发展经济学》中针对通常的只包括资本和劳动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将资本分为三种类型。机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资本存量为后天资本,劳动力的知识和技术存量为人力资本。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模型中应该将自然资源包括在内。与后天资本相对应,他们创造了自然资本的概念。自然资本是一国现存自然资源的价值。与后天资本一样,自然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被消耗掉,也能够通过可再生资源的自然增长和投资发现新的资源而实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