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岁拜师
梧桐树下的战斗
赵家庄园非常大,每处院子的天井里,都种着梧桐树,特别是到了夏天,枝叶繁茂,树荫浓密,庭院房舍被掩盖其中,倒也阴凉清爽。晚上的时候,轻风一吹,树影婆娑,风声飒飒,更是别有一番景象。
赵政母子一直生活在繁华的邯郸城内,突然住到一个僻静的山村里来,很不适应。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了买卖的吆喝声,没有了车马的喧哗声,也没有了那么多仆人、随从。赵安冒充子楚遇害后,赵姬打发走了大部分的随从、侍女,为了照顾赵政,她留下了乳母和她的儿子赵高。
庄园四周来来往往的全是农夫,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这对逃亡到此的母子倒也相安无事。
很快,赵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他发现这个地方的小孩子特别多。农民的孩子都在大街上玩耍,相识也特别容易。赵政越来越大,他在家里待不住了,吃完饭就跑出去玩,赵高每次都跟在他的身后。
赵政总是跟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你拿一根长棍,我握一把木剑,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他每次杀伐决断都能取胜。这一天,几个小孩又在一起玩耍,赵政让赵高拿一根木棍和他一起作战,赵高胆子小,手里的棍子挥舞几下就掉地上了。赵政奋勇上前,只杀得对方连连后退。
赵政他们玩得正高兴,几个大人朝这边走过来,赵政不去理睬,继续攻击,其他的孩子却都停了下来。原来是赵政的外公来了,他身边还跟着好几个随从。村庄里的孩子看见穿着华贵、气势不凡的来人,吓得跑到一边躲起来。赵政追着他们说:“还没分出胜负呢!你们跑什么?你们逃跑就算输了。”
小孩嬉戏图
外公喊住紧追不放的赵政说:“见了外公还不住手吗?”
赵政说:“两军对战正激烈的时候,怎么能因为见到外公就停止呢?”
外公说:“可是这不是真正的战斗啊!”
赵政说:“外公难道没听说过孙武三令五申的故事?孙武命令吴王的宫女演练军法,她们以为是玩笑,不认真对待,结果被孙武杀了。”
外公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赵政不以为然地说:“村子里的大人都知道,他们在梧桐树下乘凉,经常讲这样的故事。”
外公抚摸着赵政晒得黝黑的脸庞说:“好样的,只是在这山村乡野受委屈了。”
赵政早已经忘掉在邯郸的生活,他不知道为什么大人总以为自己在这里可惜,而那个让母亲念念不忘的邯郸又是什么样的呢?难道那里没有崎岖的山路?没有劳作的农夫?没有破败的草房?没有玩耍的孩童?那里会是个什么地方呢?赵政的心里充满了好奇。
外公送来了衣服、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赵政望着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说:“我不穿,穿着这种衣服妨碍战斗。”赵高却很喜欢这些衣服,他试穿了一件又一件,件件爱不释手。赵政说:“你都拿去穿吧!不过你得陪我打仗。”
乳母把物品归拢一下,高兴地说:“又够我们用一段时间了。”赵政他们靠外公的接济生活,每次送来物品,赵姬跟乳母都很仔细地算计着使用,害怕用多了,接济不上,孤儿寡母可怎么生活。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赵国对他们的监控好像放松了些,最近外公来的次数也多起来。赵姬跟父亲秘密商量以后该怎么办。子楚回国后音信全无,秦赵两国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吕不韦也没派人来联系他们。赵姬身为秦王嫡孙夫人,生有王孙的嫡长子,现在母子俩却过着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日子,能不着急吗?一旦时局有变,赵国再来抓捕他们可怎么办?
赵父说:“赵政大了,应该给他找个老师了。”
赵姬说:“目前生活如此窘迫,怎么给他找老师?”
赵父想起刚才进村的一幕,说道:“这个孩子英武决断,非一般人可比,他是秦王室后裔,我们要好好培养。”
赵姬泪眼汪汪地说:“本来想嫁给王孙,能贪图点荣华富贵,没有想到事情却是这样,还要连累父亲。”
赵父说:“事已至此,不要再抱怨了。我赶紧想办法给赵政找老师,你也准备准备让他去上学。”
与老师辩论
按照当时各个国家对王室后裔的教育习惯,王室公子五岁要接受嗣子基础教育,包括诗、书、礼、乐、射、御和剑法等。十二岁的时候开始深一层次的教育,学习项目就更复杂了,包括政经之术、兵法、刑名等深一步的学问,此外也可按照各自的兴趣与爱好,研读其他方面的学问,诸如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等。十五岁接受个别教育,按照太子、嫡嗣子、庶出公子,等等,级别不同,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和教育。太子和嫡嗣子所受训练特别严格,每个人有好几个老师,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师教授帝王学,专门教授太子、嫡嗣子如何成为一代明君,所以太师的地位相对来说也最重要;太傅督导他们的品德修养,管理生活起居,以及外交应对等礼仪方面的内容;太保则负责他们的身体保健及安全护卫等事宜。
赵政已经五岁了,按照宫廷习惯应该接受正规王室教育了。赵姬心里也很着急,赵政是秦国的嫡曾孙,未来的国君继承人,落魄在这山野之中。可是怎么接受教育?虽然赵政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终究有一天他会长大,知道自己是秦国王孙,如果现在不能接受教育,到时候他怎么继任王位呢?
射术是王室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技能
赵姬的父亲费了许多周折,请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老先生姓李,自称学富五车,见多识广,曾经教育过许多贵族子弟。当他第一眼看见赵政的时候,感到很奇怪,这也是王室子弟吗?看上去黝黑粗壮,跟农村子弟没什么两样。
老先生的教育无非是读《诗经》,背《尚书》,每天写写字。一开始赵政感觉好玩,时间长了,就厌烦起来,他觉得坐在那里枯燥无味,不如跑出去打闹好玩。一天,趁李老先生睡着了,赵政和赵高悄悄溜了出去。他们跑到庄园后面的小山上。这座小山虽然不高,却也树木葱郁,怪石林立,一条崎岖的小路直达山顶,是小孩们玩耍的好去处。赵政从来没有登上过山顶,他对赵高说:“我们爬到山顶去看看,怎么样?”
赵高说:“大人都说山顶危险,还是不去的好。”
赵政说:“我就是想看看有什么危险。”说着朝上攀登起来。赵政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又有很强的征服欲望,他不顾一切往山顶爬去。
夏日的阳光照射下来,山路上树影斑驳,两个小孩子吃力地向上爬着,一会儿用手抓住石头,一会儿用脚钩住突兀的树根。快到山顶的时候,小路几乎看不见了,到处是杂草树丛,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赵高说:“没有路了,我们回去吧!”
赵政说:“没有路就不能走了吗?踏过这些杂草不就行了吗?”他挥舞着小手继续前进。多年以后,这个倔强的孩子长大了,他征战四方,统一全国,也是靠这种顽强不服输的精神取得了胜利。
赵政站到了山顶上,他征服了这座令他神往已久的小山。他们两个在山顶上追逐玩耍了一会儿,赵政爬到一棵大树上,骑到枝丫间说:“这是我的马车,我要驾着它去打仗。”
天快黑的时候,赵政和赵高才意犹未尽地赶了回来。老师跟母亲都在院中等候,见到他们又气又喜,气的是两个小孩胆大包天,偷偷出去玩,这么晚才回来;喜的是两个孩子终于平安归来了。
老师说:“我要惩罚你们。”
赵政说:“为什么要惩罚?”
老师说:“你们上课的时候偷偷出去玩,难道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赵政说:“老师,您从来没有说过出去玩要受惩罚,您只是说学不会书本要受惩罚。”
老师一时无言以对。他看赵政年幼,料想他不会跑出去玩,所以对于要不要出去玩没做要求,只是要求他学会需要掌握的内容,没有想到今天会被这个小孩子抓住把柄。
老师有些气恼地说:“不管怎样,今天你做错了。”
赵政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法令不严,今天反而来怪罪我们。我觉得老师也不对。”
老师的胡子都哆嗦起来,他说:“小小孩子,懂什么法令?”
“法令就是规矩,您没有立好规矩,还要赖别人吗?”
赵政长大做了皇帝后,特别注重法令的严明,他知道法令是人们做事的准则,没有准确明晰的法令,人们就容易出现错误,不知道该如何行事。
李老先生崇尚文雅,只知道教书做学问,哪能体会到赵政的雄心壮志。他被赵政用一通理论批驳以后,觉得无法待下去,回去收拾行李,匆匆离去了。赵政的第一个老师走了,母亲责怪他不听话,赵政却说:“诗书礼乐,记记背背而已,没什么好学的,我不喜欢,我要学习射箭、骑马。”
赵政希望学到真正的本领,在他幼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不甘屈服、勇于进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