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圣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

黄玉峰

一个中学生的精神成人,少不了自主阅读。学会读书,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积累精神资源。一言以蔽之,读书做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而如今,基础教育已陷入一个误区:一切为了升学,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知读课本,做教辅,对课外读物很少问津。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即使进了一流大学,仍然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缺乏文史知识,缺乏怀疑精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基础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复旦大学附中学生汤玫婕作为交流学生去美国西法威尔中学高二就读一年。回校后,与我谈起在美国整整一年中的语文学习。那里的教师要求他们每天读40页书,一周200页,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交流阅读体会,发表不同意见,进行热烈讨论。当然,书目是由教师开的。就这样,在短短一年中,学生不但阅读能力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思辨力、论辩力,培养了怀疑精神、独立精神、自由精神,而且还直接了解和积累了世界文化史的第一手资料,为将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是不是应该借鉴这样的读书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这种学习方法,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本来就已经存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自己把它抛弃了。当然,目前要恢复这一传统,要我们的学生大量阅读,还不现实。于是,怎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读一些好书,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

那么,读些什么书呢?虽然,当今图书市场相当繁荣,书刊多如牛毛,但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正是为帮助中学生朋友解决这一问题而编写的一套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大体上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贴近学生阅读实际。这套丛书是作家、教师、学生三者通力合作的结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在读高中生参与,这些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的阅读体会往往更贴近一般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切合中学生的阅读实际。在栏目设置上也颇具匠心,比如每部书都有“师生推荐的N个理由”,帮助同学迅速、全面地把握每部书的阅读价值;每部书都按一定的梯度组合成几个主题单元,设置“单元导读”和“单元链接”,引导同学们快速领悟每单元的重点,了解扩展阅读的线索;每篇文章都有精彩语句提示及相关点评,使同学们在多层阅读、多重激发中最大限度地获取阅读快乐。

二、知识性与趣味性。这套丛书中的每一本书都曾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浓厚的趣味吸引着阅读者。《寂寞圣哲》中关于诸子及先秦历史、文化知识,《怅望千秋》中有关唐诗的产生、阅读、传播及欣赏的故事、趣闻,《夹缝中的历史》中的种种历史趣事及评价,《古典幽梦》中对艺术的追寻……都将充实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带给同学们许多益处。

三、文化性与思想性。毋庸讳言,并非每部来自中学生阅读现场的著作都具有文化性和思想性,相反,有很多恰恰缺少中学生所必需的文化与思想高度,而是迁就部分同学的低龄化阅读趣味和文化享乐心理。而这套书在选择推荐书目时,就着眼于文化品味,以提升同学们的文化与思想高度。

这里有两点必须说明:

一是这套书所推荐的书目,并不是十分完美的。事实上,对每一个读者群,都不可能有完全适合的读物。阅读从根本上说是个人化的行为,无论别人开出怎样贴近读者阅读实际的书目,最终还是要靠读者自己去阅读、去体会,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扩展,最终形成有个性的阅读面。

二是读书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更不应该是对立的。我们深信,学会读书,爱好读书,养成读书习惯,不但能使人享用一辈子,而且对于学生面临的各种应试也是有用的。那种天天做习题的应试方法,其实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看似有的放矢,却往往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才能在考试中高屋建瓴,应付裕如,稳操胜券。

愿“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能成为广大中学生朋友人生重要阶段的良师益友,愿所有阅读这套丛书的同学能收获良多。

是为序。

于复旦大学附中

波安轩

黄玉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