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治王天下》的概况
首先,参考《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的图版及释文考释,对《举治王天下》的概况总结为以下几条:
①原释文整理者为濮茅左。
②本卷原保存在泥块中,后于流传过程中发生残缺。
③五篇文章连续抄写,篇与篇之间以墨节划分。
④《古公见太公望》、《文王访之于尚父举治》两篇,记载了古公亶父(周文王之祖父)、文王与尚父(太公望吕尚)的“举治”(关于统治的方法)问答。
⑤《尧王天下》、《舜王天下》、《禹王天下》三篇记载了尧、舜、禹提出的治国、治民的议题。
⑥共35简,728字。其中完简5枚(第五、六、八、九、三十简)。
⑦简长46cm,宽0.6cm,厚0.1~0.2cm。
⑧上下简端为平头,有契口,三道编线。
⑨上端至第一契口为1.4cm。第一契口至第二契口为22.3~22.5cm。第二契口至第三契口为20.3~20.5cm。第三契口至下端为1.5cm。
⑩文字记于竹黄面,竹青面无文字。
⑪前两篇中完简的文字数,一简约27~33字。后三篇中完简的文字数,一简为39字左右。
⑫篇题无记载,《举治王天下》及其他各篇的名称,为整理者基于内容所加的拟称。
需要注意的是,此五篇的排序与一致性。按历史顺序,应为尧、舜、禹、古公、文王。按此五篇,则为古公、文王、尧、舜、禹。虽然《古公见太公望》竹简残缺严重,尚无法明言,前两篇完简的文字数为一简27~33字左右,而后三篇完简的文字数为一简39字左右,写法也略有不同。另外,据说明还有区分篇与篇的墨节,但可确认的,只有“尧王天下”之前与“禹王天下”之前两处。
因此,《举治王天下》的抄写底本,到底是否完结于此五篇,且是否如此排序,尚留有疑问。或许也有可能是抄手根据两个以上底本,出于某种意图,而作如此抄写。若是如此,将意指前两篇的“举治”一语与后三篇中的“王天下”一语接合为《举治王天下》这个篇题(拟称),不能不令人留有一些疑问。
但这五篇均为君臣问答,内容都与王政有关,具有许多共同点。现阶段,以《举治王天下》来总结还是值得评价。如后所述,这五篇的内容并无较强的连续性,完全可对各篇进行分别探讨。但关于《文王访之于尚父举治》篇,邬可晶在《‹上博(九)·举治王天下›“文王访之于尚父举治”篇编联小议》(简帛网,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2013年1月11日)一文中,就其与上博楚简《成王既邦》的编联问题提出意见,今后尚需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