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初三化学跟踪练习(上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知识精讲

一、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见表1-2-1)

表1-2-1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见表1-2-2)

表1-2-2

方法提炼

一、化学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特点的三个“关注”

1. 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物质(如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后的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 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石蜡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

3.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 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3. 设计实验→4. 实验验证→5. 记录与结论→6. 反思与评价。

典例精析

例题1.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

(2)燃烧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见图1-2-1 ①),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最先炭化。

图1-2-1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见图1-2-1 ②),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熄灭蜡烛有白烟生成,用点燃的火柴去接近此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见图1-2-1 ③),证明。

【思路点拨】火柴梗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变化。焰心缺乏氧气,温度较低,故炭化速度最慢;内焰温度高于焰心,但氧气很不充分,炭化较慢;而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高,火柴梗的炭化速度最快。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这两个性质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

【答案】(1)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两端 外焰

(3)无色液滴 浑浊 水 二氧化碳 (4)白烟具有可燃性

例题2. 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明显增加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C. 氮气

D.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思路点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

【答案】D

典题精炼

1.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 )。

A. 只有水

B. 只有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2. 将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梗发生的变化是( )。

A. 全部炭化变黑

B. 中间炭化变黑

C. 两端炭化变黑,中间变黑程度小一些

D. 无明显的变化

3. 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A. 放出大量的热

B. 发出黄色的光

C. 火焰分成三层

D.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 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棉花

C. 诗句中的“灰”指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炭粒

D. 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5. 小明用图1-2-2所示的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2-2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图1-2-2

6. 我们知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用石灰水涂刷墙壁,就是利用了氢氧化钙的这一性质,使得墙壁越来越硬。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气体。

7. 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实验

C. 观察

D. 做出结论

8. 市场上销售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表1-2-3所示。

表1-2-3

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 小敏

B. 小英

C. 小玲

D. 小红

9.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做“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时,对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将集气瓶盛满水,塞上带长、短两根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如图1-2-3所示。打开A、B两端的止水夹,在A端向瓶内吹气,待水全部排出后,关闭A、B两端的止水夹,即收集到一瓶呼出的气体。

图1-2-3

(1)能否从B端向瓶内吹气?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种不需要打开橡皮塞便能向瓶内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简便方法(可选择你所需要的用品)。

_____________。

10. 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样吗?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图1-2-4所示的装置进行定性探究。

图1-2-4

(1)提出假设: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填“大于”或“小于”)。

(2)设计实验方案:将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通过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检验。

(3)实验步骤:人吸气时,打开活塞__________,关闭活塞__________,观察到瓶Ⅱ的现象是__________;人呼气时,打开活塞__________,关闭活塞__________,观察到瓶Ⅰ的现象是__________。

(4)实验结论:分析、比较Ⅰ与Ⅱ中实验现象的差异,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

(5)实验反思:Ⅰ、Ⅱ瓶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

中考真题

真题1. (山东泰安)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想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实验

D. 交流讨论

真题2. (福建)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 收集气体并观察

B.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 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