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赴京师伯牙受重用(中)
看着眼前的伯牙,皇帝赵荣突然长叹了一声,伯牙急忙问道“不知还有什么烦恼,令陛下长叹?”皇帝叹道“边关虽然稳固,但是我大华国民变四起,社稷仍有累卵之危。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朕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剿灭各处的叛军。”伯牙想了想说道“如果陛下不嫌我愚钝,我可以胜任。”皇帝大喜道“爱卿果然忠君爱国!传我圣旨!封赵春为兵部尚书,兼护国都师,领一品俸禄,统领天下兵马,围剿各处的叛军。”
伯牙闻言急忙拜倒谢恩,皇帝赵荣接着问道“不知赵爱卿有何要求,寡人一定满足爱卿的要求。”伯牙急忙说道“大关镇等三关,军情紧急,希望陛下能从巢州调集一些军士去支援那里。我手下有一个爱将,名叫郑之国,希望陛下派他过去统领三关。”赵荣闻言笑道“这有何难?传我圣旨!封郑之国为三关总督,统领三关的防御!”伯牙闻言极为感动,对赵英口称万岁,三拜九叩。
最后皇帝说道“退朝之后,请赵爱卿到御花园,寡人亲自设酒宴,款待赵爱卿。”然后他又点了几人的名字之后,便下了朝堂。
皇帝走后,群臣立刻围了上来,一同向伯牙大声的恭维。伯牙见自己终于大权在握,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便与诸位朝臣互道姓名之后,闲谈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皇帝的贴身太监走过来,将同去的几位朝臣,一同请进了御花园内。此时的御花园内,早已被布置一新。伯牙虽不通宫廷的礼仪,但好在有太监的指引下,一路倒也顺畅。
由于皇帝还未到,四位朝臣便坐在一起闲聊,这四人中,为首的是内阁大学士方有年。剩下的三人一人是吏部尚书胡为,一人是大理寺少卿袁国志,一人是兵部侍郎方宁。见伯牙颇为年轻,大学士方有年说道“赵尚书年纪轻轻,便领一品俸禄,真是前途无可限量!”
伯牙躬身谦虚道“这都是陛下的栽培,和诸位大人暗中帮衬,日后还望诸位多多指教!”吏部尚书胡为说道“明早还得烦劳赵大人,到吏部一趟,我将官印交给大人。”伯牙点头称是,兵部侍郎接过话头说道“赵大人现在是兵部尚书了,等明天下了早朝之后,望大人到兵部一趟,这兵部尚书一职空缺了很久,还有很多军务,需要大人处理。”
四人正在闲谈,只听有个太监高声喊道“皇帝驾到!”这四个人闻言即刻起身接驾。
赵荣似乎非常的重视这次宴会,因此不仅他一身盛装的亲自到场,就连皇后和贵妃也翩翩而至,不仅如此,就连身居后宫的老太后,也被皇帝请了出来。四人见此宴会的规格极高,都趴在地上不敢起来。皇帝连叫了三声平身,他们才敢爬起来,但是均不敢抬头仰视。
开席之后,皇帝十分的高兴,他还亲自用手中的银筷,为四人夹菜,虽然君臣离胸有成竹的很远,需要太监传递,但是四人均受宠若惊,每吃一口菜,都要直呼万岁。酒席上皇帝对于公事和军务一句不提,而是不断讲着自己童年的趣事。皇帝的言语虽然轻松,但是伯牙知道,皇帝可是为了这两件事,费尽了心机,尤其是军务,要是自已将来做的不好,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想到这,伯牙不禁后背发凉。
伯牙看看四周,他发现,这里就是自己两百年前,为了搭救二弟,将皇帝赵进坐在臀下,并且吃了国师的地方,当时的他低头俯看着君臣,十分的威风。那次以后,自己被皇帝封了神。而此刻,他又开在了这里,成了一个臣一。
宴会结束的时候,皇帝说“赵爱卿一路辛苦,明天的早朝,你就不用参加了,等过几天你奔赴前线的时候,我定当亲自远送。”伯牙闻言急忙起身谢恩。皇帝又关心的嘱咐了几句之后,便陪着太后,领着皇后与贵妃一同向后宫走去。
直到皇帝走远,伯牙才与三人一同站起身来。虽然皇帝已经发下口谕,但伯牙还是怕误了次日的早朝。于是他与三人闲聊了几句之后,便准备出宫,回到居所休息。这时几个太监上前说道“赵大人,陛下已经为您重新安排了居所,我们都已经帮您安排妥当了。大人请随我们来。”伯牙闻言十分的感动,便坐上轿子来到了这个居所。
伯牙刚跨进院子,便发现原来修水先生,已经在等他了。见伯牙回来,修水先生急切的问道“刚才报事的说,皇帝已经将你封为护国都师,还领一品俸禄是吗?”伯牙说道“皇帝十分的器重我,讲给了我天下兵马,除此之外,我还推荐郑治国统领三关。皇帝也同意了,还将他封内三观关总督。”
修水先生闻言疑惑的问道“我看你十分的器重郑之国,你们认识没多久就如此的提拔他,他虽然很有能力,是个帅才,但是巢州有很多的将官,能够胜任此职,你为何独独的推荐他?我看他器宇不凡,一定大有来历吧。”伯牙看了看师傅,于是起身将房门和窗户检查了一遍后,便来到修水先生面前,小声的说道“郑之国本名赵英,是西成王!”
修水先生闻言惊道“你怎么让一个王爷跑到我们的军营中?此事若是被泄露出去,我们必会被严惩的!”伯牙急忙将赵英的经历讲述了一遍。修水先生闻言长叹一声说道“没想到这些浑浑噩噩的王族之中,却有如此恳为国捐躯之人。”伯牙说道“所以我将他远远的送到三关去守边。他颇有能力,让他坐阵三关必定万无一失,而且有他在,朝廷也不会再派人过去,谢扬和刘通的惨剧,我想以后一定不会再发生了。”
修水先生闻言说道“你这么做也的确考虑周密,他的身世我绝不会向外透露,你放心吧。”伯牙说道“只要边关稳固,我才能毫无顾虑的剿灭各处的义军,这也是我重用郑之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