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一封远古时代的来信
听来许多人说博客中的错别字,这是在所难免的,不去更正更显得现在他的真实性,因为恐怕会有一天,我并不承认我当初说过的话,反而去修改成我现在的观点,这就抹杀了当初的那个我,改变了现在的我,现在哪里的我?按照当初思想情态进化到现在的我。如此我就显得自相矛盾了,就是既没有逐渐和原则的人了。
我有原则吗,没有,这两天连连续续发了多篇文章,显得极其没有规律性,没有了规律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就是由此我可以没有规律的把写完的东西想发的时候再发出来,我们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公之于众,不然你就是一个傻子,在此我没有贬低傻子的味道。
有一篇文章是我提前写好的,却在我之前写的那几篇之后,所以要等都说完才能说说,2015年4月3日我给我所在的学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一自媒体发了一封公开信,名叫《一封远古时代的来信》,其实我哪里会有说三道四的权利,只是谈谈自己想法而已,并无多此一举,权当一些个人来信。
至此,2015年4月5日,没有回复,哪怕是一句:“多管闲事”也是莫大的宽慰,我也是动了脑子的呢,而且我自认为动脑子动的极为前卫,是人所想到或想不到,或想到没有提、或没想到我一提就想到的东西,三点提示,一点建议,前三个我深思熟虑,最后一个纯属白送的。
理想主义推动现实的发展,我一直认为理想主义没有错,凡事要有最好的设想,满足你的理想主义,就能满足其他,不满足理想主义的结局也是好的,不满足理想主义的开始就一定不是好的,正可以讲我们中学时代常提的励志话“努力不一定意味着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意味着失败。”凡事没有最好的打算,最美的设想,在当时条件下最高的要求,那没有什么成功可以谈,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无非就是在自欺欺人,自慰没什么不好的,但说起由此而生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和中学朋友打电话,想起中学时代的种种过往,好不让人留恋,但都已经过去,现在依稀还能记起走在学校与广场那条路上,身边是多年的朋友,唯一忘记的就是你很可能忽略了当时他们的样子,男孩子,女孩子,都是什么样的呢,当时他们都在那里和你聊着什么,都已然过去,我现在都记不起当初的细节,更不用提老了再想这些故事,张小波微博发出:“生命之短,竟让幼童都急于回忆。”我在想,是时候抓紧吧该记录的东西,记录下来,等我们没事做,人老了的时候,就不再去苦心追忆,而是拿起这些文章,仔细琢磨当时的自己,看着当初的喜怒哀乐,感情是五味杂陈,好不让人留恋。
前文提及了《一封远古时代的来信》,必是要公开的,以下即是原文。
一封远古时代的来信
早上的思绪还是混沌的,不过就是过于理想主义的我才开始写这一封来信,我希望凡事开始的初衷都应该是最好的,在一个集体当中是最完美的,至少在公众没有人异议的前提下,一个集体的运转是健康的。
诸位所在的《光影志》团队带的公众平台自推出已经有两个月,虽说是自媒体平台,多余的建议和意见也本与外人无关,但随着诸位的传播意图,明显靠拢到了对外传播的层次上面来,所以我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发表:
说是自己的想法,也基本就是看不惯或者看得惯却不痛快的地方:
第一点就是带有目的的转发,而不是纯粹以为的分享。
这应该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什么是朋友圈,自然是一个一个的圈子,这个圈子的人基本在你做一期推广的时候就清楚明白你在干什么,而你做的,就是及时将必要的活动“推送”到你的朋友圈,推广的技巧性我不懂,看到“不知道多少人敢点开”“不破千不睡觉”等样式的转发标题之后,觉得这样的推广是别有目的的,即便所有推广,我们做的,将来要做的推广都是别有目的。
第二点就是大数据时代,有限的数据分析显得并不重要。
依赖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远远不够,因为有了第一点在作祟,哪一个栏目,哪一期的浏览程度有可能与团体的转发数、推介数和不断浏览和分享数呈现正相关的形式。不管你怎样统计,大家心里都会有数,都不关注的那个栏目,哪怕辛辛苦苦做完了,团队依然了解了其中的内容而不去浏览的,就是数据分析的牺牲品,浏览者就可能反馈:“哎?那个栏目哪儿去了!”对不起,被公认为效果差,毙掉了、改掉了。这样说,是不是数据就不重要了,远远不是,请读下文。
第三点就是自媒体平台泛滥时代,有两个东西很重要,内容和粉丝。
好的内容是粉丝浏览的关键,粉丝对这篇文章打开与否,是内容驱使,只有内容才会吸引粉丝或潜在粉丝去阅读,内容的质量是平台的精髓:
第1点:看了诸位的『人在嘉庚』这是一个小众文章,同『执梦者』一样,但『人在嘉庚』给我的直接感觉就是文字太少,据说还可能更少,这里很多东西真的讲不完,文字越来越少怎么行?那不是『人在嘉庚』,那就成了照片在嘉庚了。有一点可能被忽略了,就是你认识这个主人公,而很多受众不认识,你看了那么少的介绍,你懂了,我不懂,空洞无味,俨然就是看了一两张照片就没有了营养。在此我敢推测,这个小队伍的参与人员,做这个栏目的心态是不同的,人物资料挖掘的不到位,为什么这样呢,一周才一两个人物,就不能多写一点儿?
第2点:各个栏目的人是不是分开工作了,某一个栏目是不是吸引另一个栏目的人去阅读。再想想是否吸引受众去阅读吧。
第四点就是同一内容多个平台。
这里就是安排人员值班发布的问题,而不必再组织新的队伍去做新的栏目,如需做新栏目,大可考虑组织创新。多个平台的概念就是自媒体平台已经如雨后春笋,提供自媒体生存的媒体也是不断增加,而且很多媒体平台其实是与微信相连接的,你微信发布的内容自然就推送到了媒体平台上面,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及面的目的。
除了『人在嘉庚』、『执梦者』和『水上看电影』,其他的栏目作为光影推介平台的我们,已然具备了对外传播的实力,正巧我们成长两个月,正可以蓄势待发,同步进行,媒体平台是自由的,在自由的前提下正可以通过多平台进行推广,而不是只分析微信平台的数据,走出来就是一个大数据在等待着诸位,到那时,请不必在意你的微信平台点击不过百数,其实更大的平台何止千数。
正如我曾经利用自媒体来维权一样,相比诸位已有耳闻,平台的宽度促使我们的内容传播广度的扩展,你殊不知一个小小的升级,文章已经不知不觉推回你自己的身边,一个平台的力量是微弱的,那十个呢?平台的选择我这里也有可以推荐的一些,想必诸位也知道一些。
原谅我的鲁莽和唐突,即使上文许多地方多为我不成熟的想法,但已富足我的理想,改与不改或者加与不加,极为自由,没有矛头对准任何个体,或我的想法和态度并不对,不切合诸位的想法,大可不必理会,不过就是一个牢骚。
如此一来,并非我有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傲性。我没有什么本事,更不用说我在前面高谈阔论的时候内心里是不是在指手画脚,很多东西出来就是明显需要完善的,只是明面上的东西没人提罢。
当然,其实我就想说,请不要再微信朋友圈儿或者微博刷屏,或者请设置成不让我看。我就是在和不理想较真。
郑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