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店村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大兴县名称和辖区多次变化

战国后期,燕国在北京地区正式设郡。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前224年,秦破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北京地区设蓟县,这是大兴县最古老的前身,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县治蓟城在今北京广安门一带。两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五代,蓟县相延不废。辽升蓟城为陪都,号称南京,会同元年(938年)改名为蓟北县,开泰元年(1012年)改名析津县。1125年金灭辽;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改称中都;贞元二年(1154年)改析津县为大兴县,为附郭赤县(京都所治之县),大兴县之名肇始于此。元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改大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大兴为赤县。大都东西城墙同明清北京重合,北城墙往北推五里,南城墙在今长安街一带,正南门为丽正门,即现在的天安门。以丽正门为界,大兴县治理东半部城区、郊区。明清时期,大兴为附郭京县,仍治理北京东半部城区。元朝时大兴县衙在西城区琉璃厂南,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到今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即王府井正北约五里路的地方,直到1935年迁至北大红门。除1928年至1958年规划河北省三十年外,大兴县一直属于北京。无论大兴县辖区怎么变化,半壁店村一直在大兴县管辖之下。

大兴县的管辖范围曾多次变化。明朝万历年间宛平县令沈榜所著《宛署杂记》和清朝康熙年间所修《大兴县志》记载着明清时期大兴县的管辖范围。半壁店村民对明清时期大兴县的管辖范围很关心,想知道当时半壁店是否属于北京,祖先是否为北京人。为此,现将清康熙《大兴县志》的原文抄录于此:“正东县基(县衙)至朝阳门计四里,朝阳门至新桥计二里,新桥起至定福庄止计二十里,县属与通州交界;正南县基至永定门计十五里,永定门至(东西)枣林村计五十里,枣林村至荆家务计三十里,县属与东安县(安次县)交界;正西县基至后宰门计三里,接宛平县;正北县基至安定门计一里,安定门至燕丹村计二十五里,燕丹村至海青庙计六里,接昌平界;东南县基至左安门计二十五里,左安门至回城计四十里,回城至青云店止计五里;西南县基至右安门计二十里,右安门至(前后)大营村计四十里,大营村起至西里河止计四十里,接东安县界;西北县基至鼓楼计二里,接宛平界;东北县基至东直门计三里,东直门至果树坝计六里,果树坝起至八间房止计四里。”(县基即县衙门,在今交道口南大街大兴胡同。燕丹村现属昌平区)从上述记载中的几个地方,可以看出明代和清初大兴县管辖的大致范围:南到礼贤南边的荆家务村、西南边的西里河村;北到昌平东南部的燕丹乡;东到朝阳门外二十多里的定福庄(据另处所载,现属安定镇的于家务当年属大兴县管,为往南的东部边界),由定福庄向南约四十里到青云店镇,再向南至于家务、向西南至荆家务,由定福庄向北与东直门外十里的八间房连接,大体就是东部边界(青云店以东的长子营、采育地区,清乾隆以前属安东县即安次县);西接宛平县,城区大约以北京中轴线为界,至城外出右安门向南四十里到(前后)大营,再向南四十里至西里河,是与宛平县接壤的西界(这条边界以西的芦城地区、北臧村地区、庞各庄地区、榆垡地区和大辛庄地区,1952年以前属宛平县)。也就是说,明代和清初大兴县管辖着北京现在的东城区,朝阳区,丰台区北大红门、南苑地区,昌平区东南燕丹地区,以及现在大兴县的黄村镇(不含芦城地区)、魏善庄镇(含半壁店村)、礼贤镇(不含大辛庄地区)、安定镇、青云店镇(长子营镇、采育镇在明代和清初不属大兴县管辖,乾隆年间才划归大兴)。清光绪年间,东城区、朝阳区大部分(不含金盏地区、孙河地区)不再属大兴县管辖,但增加了顺义天竺地区。1928年民国政府把首都迁到南京,北京改名北平市,大兴县划为河北省管辖。此时大兴县辖属六个区:孙河区(含天竺)、北大红门区、黄村区、青云店区、礼贤区、采育区。半壁店属礼贤区。这时的朝阳区孙河地区、顺义天竺地区、丰台区北大红门地区、南苑地区,仍归大兴县管辖。1938年日伪大兴县辖区没有多大变化。日本投降后,大兴县仍辖六个区:南苑区(含南苑镇和北大红门、团河、鹿圈、四海四乡)、采育区(含采育镇和长子营、大皮营二乡)、礼贤区(含礼贤镇和大狼垡、东白塔、西里河三乡)、黄村区(含黄村镇和孙村乡)、青云店区(含青云店镇和曹村、王各庄、高店三乡)、孙河区(含孙河镇和兴隆、奶子房、天竺、金盏四乡)。这就是临近解放时河北省大兴县的辖区。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行政区划的大兴县辖区与日伪和国民党大兴县辖区犬牙交错,时有变更。1943年10月,中共大(兴)宛(平)安(次)永(清)固(安)涿(州)良(乡)工委会和办事处成立,这是七个县联合的领导、办事机构。1944年2月更名为中共平(北平)南工委、办事处,1944年10月更名为平南县委和县政府。1945年3月,平南县撤销,分设大兴县和涿良宛县。当时中共大兴县包括安次、固安、南苑的部分地区。1948年12月,大兴县全境解放。当时中共大兴县辖九区一市:一区(礼贤),二区(白家务),三区(旧州),四区(柳园),五区(押堤),六区(海子),七区(黄村),八区(青云店),九区(采育),南苑市。1949年3月,白家务、旧州、柳园、押堤分别划归安次县、固安县,海子、南苑市划为北京市南苑区。此后,大兴县的辖区只剩下礼贤、黄村、青云店、采育四个区,于是后来增设魏善庄区为第五区,区公所设在魏善庄火车站对面铁路南烧锅大院内(遗迹已不存),区长为王治华(曾任大兴县委常委、采育公社党委书记、劳动局长等职)。1953年,原属宛平县的芦城、北臧村、庞各庄、定福庄、榆垡、大辛庄地区共约一百五十个村庄划归大兴县管辖,大兴县辖区发生重大变化。不久魏善庄区撤销。1954年,大兴县重新设为六个区:一区(礼贤),二区(庞各庄),三区(黄村),四区(青云店),五区(采育),六区(榆垡)。1955年,原属固安县的南张华、押堤、曹辛庄三乡划归大兴县,由榆垡区管辖。1958年4月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大兴县由河北省回归北京市管辖,同时撤销南苑区,将原属南苑区的西红门、金星、旧宫、红星(瀛海)、鹿圈五个乡及南郊农场地区划归大兴县管辖。此后县域没有再发生变动。今日大兴并非古蓟县,但与古蓟县一脉相承;今日大兴并非昔日大兴,但绝大部分地区乃昔日大兴所属。半壁店建村以来一直归大兴管辖。现在,大兴区管辖14个镇:黄村镇、北臧村镇、庞各庄镇、榆垡镇、礼贤镇、魏善庄镇、安定镇、青云店镇、长子营镇、采育镇、西红门镇、旧宫镇、瀛海镇、亦庄镇。解放前,半壁店村处于宛平县与大兴县边界处;从1953年起,宛平县京开公路两侧的大约150个村庄划归大兴县,使得半壁店村居于大兴县(区)中心位置,有利于半壁店村发展。

大兴县的治所(署、衙)也几经变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元朝时,大兴县治所在北平城丽正门(今天安门)外之西,北距北平城南城墙(今长安街)三里,即今宣武门外琉璃厂南旧海王村。现在遗址已不存。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治所迁于北平府教忠坊,即今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大兴胡同(1965年以前叫大兴县胡同)45号院。明清时期大兴县署的位置,康熙《大兴县志》上写得十分清楚:东至朝阳门四里,西北至鼓楼二里,正北至安定门一里(多),东北至东直门三里。历经明清两朝,直到民国时期的1935年3月,大兴县署才由东城区迁到北大红门(今北大红门东后街146号)。日伪时期大兴县政府于1937年9月迁往南苑(今南苑镇新华街5号)。1948年12月,大兴县全境解放,大兴县人民政府成立。

建国前后,大兴县人民政府治所、中共大宛安永固涿良办事处、平南办事处、平南县治所位置不定。1945年3月,平南县分为大兴县和涿良宛县,同年8月大兴县委、县政府进驻礼贤,9月撤出;1946年2月再次进驻礼贤,同年5月中旬再次撤出。大兴县全境解放后,大兴县委、县政府于1948年底移驻安定小营(今安定镇兴安营)。1949年3月,中共大兴县委、大兴县人民政府迁到青云店,1954年5月迁到黄村至今。

解放前,因大兴县署在北京城内,京城即县城,所以大兴县没有单独的县城。1954年前,黄村不是县城,规模和集市繁华程度比不上采育、青云店、庞各庄。1970年时,黄村的面积只有两平方公里左右,七个农村生产大队(村)穿插于商业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常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非农业人口大约五千,加上七个农村人口,以及外来人口,总共不到两万人。现在,七个农村大队的农民已转为城镇非农业户口,土地被征用建成商业街和居民区,黄村镇新城面积已达四十五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三十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