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那天,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入夜后躺在沙发上拿着一本《后汉书》不停的翻看着。也许是太累了吧,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结果,我做了个梦,这个梦做了好久好久……
第一部 崛起
第一章 黑阳帝国
1.1 不知疲惫的帝王
一睁眼,我进入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然而让人惊异的是四周没有一个活人,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兵马俑。可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乱了凌乱中的我。
“呵呵,好久没见有活人来我这里了,你大概是一个历史发烧狂吧,要不然也到不了这,来,过来,和我说说话,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一切”。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得我一个激灵,闻声而去,一位身穿皇袍的中年汉子正在看着我。这汉子身材魁梧,目光如炬,被他盯着的我竟然浑身颤抖有想要跪拜的感觉。
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我不敢有任何异议,只能遵从这中年汉子的话走到了他的跟前。
陌生汉子:“坐”。
我听话的坐在了他的对面。
这中年汉子看我如此紧张拘束,微微一笑的挥了一下手,在我二人之间突然出现了一张桌子,在桌子上还有一些小菜和酒。
陌生汉子微笑道:“不必紧张,你现在是在梦境之中。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嬴政,你也可以叫我秦始皇。你呢?”
听了这话,我浑身一颤,惊得不能自已,赶紧道:“我的笔名叫鸟山居士,可在您的面前我哪里敢称什么居士,我姓宫,您叫我小宫即可。”
秦始皇点了点头继续道:“好,我知道了,现在开始,小宫,你不要问我为什么你会在这,只需要问你想知道的历史便可。”
我默默的看了一会秦始皇,紧张的心也渐渐的舒缓了下去。于是,我给自己打了打气,鼓起勇气问道:“好,秦始皇帝,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哦不,不只是我,还有很多的史学家。”
“什么问题?”
“您爹到底是嬴异人还是吕不……”
话还没说完,秦始皇突然跳了起来,一手抓住了我的领子,眼神充满杀气的道:“这个问题你不要问,我也不会回答你,再问,死!”
话毕,他收回手,又坐回了原处。
这时候我哪里还敢问,开什么玩笑动不动就要人命这谁受得了?于是我弱弱道:“不敢,我不敢再问了,还是您老来叙述吧,我就在一旁记录就可以了,咱就从公元前221年您并了六国以后开始吧。”
秦始皇微微一笑,看着我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然后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呵呵,那一年(前221)我大秦帝国并了六国,完成了大一统,终于结束了纷繁的乱世。那些马屁精成天在我面前说什么千秋万代,说什么我的功绩更胜过三皇五帝。
可这些都不是我的功劳,我只不过是在前人留下的强大国力下完成了历史的必然进程而已。所以,你以后不要再说是我统一了全国,而要说是大秦统一了全国,懂吗?”
我赶紧点头。
秦始皇继续道:“国家虽然统一,可这还是一个乱摊子,我华夏有史以来就是以诸侯的形势存在于世,就是说,最高统治者只会直辖一片区域,其他的区域则全由其他的诸侯统治,他们有自己的法规制度,除了每年向中央上供一点儿贡品以外,俨然就是本国的皇帝。而历经春秋战国549年,更是出现了群王割据的局面。
可以说,那时我虽然统一了天下,可并不是完全的统一,战国时期的齐、楚、赵、魏、韩、燕统治的地方有很多人在心里依然不服我大秦的管制,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秦人。
然而,这一年我已经39了,为了我大秦的千秋万代,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巩固大秦的威严。
于是,我定下了制度,并且强制天下人执行。
第一,为了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我的功绩,为了彰显我绝对的权威,我创造了皇帝的称号,并称自己为“朕”。
我的手书命令拥有至高无上的执行力,我将其称为“诏书”,还将我已死去的老父秦庄襄王尊为太上皇,并颁布诏书告诉天下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后人给死去君王定谥号的制度了,因为这是儿子议论爹,臣子议论君王,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要知道,我统治的手段是中央集权制,皇帝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是这个世界任何人都不能诋毁的。
第二,我在自己皇帝称号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始字,意思就是我是秦国的第一个皇帝,在我以后便称之为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甚至无穷无尽的传下去。当初战国时期有个叫邹衍的研究创立了金、木、水、火、土终而复始的“五德相运”学说,我很赞成这一套说法。
按此说法,周朝应该属火德,而我大秦取代了周朝,那就一定是水德了,所以我下令更改岁历,更十月为岁首,而我秦国的衣服、旗帜、符节等全部都要用黑色的,计数也要以六为一个单位。
第三,我大秦帝国是因为用商君的依法治国才做到强盛的,所以我秦国人一切都要以法来做准则,儒家所谓的忠孝礼义也要用法度来强制!总的来说,就是我大秦朝的一切都要和以前不一样,想身为我秦国的国民必须要改!毫无怨言的改!
第四,我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将所有的地盘全都归中央管制,这样……”
没等秦始皇说完,我插了一句嘴:“陛下!请恕我无礼,您那时候的通讯可是相当困难的,貌似只有设置诸侯王才是最合理的吧?如果不设置诸侯王怎么管理地方呢?要知道,如果什么大事儿都要交给你来裁决的话,那工作量,我想想心就突突。”
听了这话,秦始皇微微一叹,自顾自的说:“你说得对,当时因为这件事我也召集众人商议过。丞相王绾就否定了我的想法。他说:
‘陛下,如今各国诸侯刚被消灭,燕、齐、荆地遥远,如果不在那里立王,便会成为祸乱的根源,我请求陛下将自己的儿子立为王,这样就可以将问题解决。’
说实话,当时王绾的提议我是很动心的,毕竟诸侯王是我自己的儿子,这样他们应该就会很老实。可是廷尉(廷尉:管理国家刑罚,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斯的话却更对我的心思,他对我说:
‘此举不可!当初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直系血脉很多,这种情况在最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脉的淡漠,野心就会不停向上蹿升,最后导致互相攻击,如同仇敌!春秋战国群雄割据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陛下想一想,当初周武王获得天下以后何等的不可一世,可最后呢?随着诸侯王的强大,谁还会鸟周王那一壶?我大秦现在依靠着陛下的英明神武而统一海内,正是继续继承我秦国郡县制的最佳时机,怎可舍近而求远乎?’
于是,我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将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他们分别是汉中郡(今陕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郡治南郑)、上郡(今陕西北部,郡治榆林)、北地郡(今甘肃东北部,郡治庆阳)、陇西郡(甘肃东南部,郡治临洮)、河东郡(山西西南部,郡治安邑)、上党郡(山西东南部,郡治长治)、太原郡(山西中部,郡治太原)、代郡(今山西东北部及河北省蔚县一带,郡治大同)、雁门郡(山西西北部,郡治平鲁西)、邯郸郡(河北西南及河南北部,郡治在邯郸)、巨鹿郡(河北省西南,郡治平乡)、渔阳郡(河北北部,郡治怀柔)、上谷郡(河北西部及中部察哈尔长城以南地区,郡治怀来)、辽西郡(河北东部及辽宁辽河以西之地,郡治卢龙)、辽东郡(辽宁东南部,郡治辽阳)、右北平郡(河北东北部及热河南部,郡治辽阳)、云中郡(内蒙古中部,郡治托克托)、齐郡(山东东部及东北部,郡治临淄)、薛郡(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郡治滕)、琅玡郡(山东东南部,郡治诸城)、东郡(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山东西北部,郡治濮阳)、三川郡(河南西部,郡治洛阳)、颍川郡(河南中部,郡治禹)、陈郡(河南南部,郡治淮阳)、南阳郡(河南省西南部及湖北省北部,郡治南阳)、砀郡(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及安徽北部,郡治砀山)、泗水郡(江苏北部及安徽东北部,郡治沛县)、会稽郡(江苏东南部及浙江东部南部,郡治吴)、九江郡(江苏安徽两省江北一带及江西北部,郡治寿春)、障郡(江苏西南部,安徽东南部及浙江西北部,郡治长兴)、巴郡(四川东部,郡治重庆)、蜀郡(四川中部和西部,郡治成都)、南郡(湖北中部、东部和南部,郡治江陵)、长沙郡(湖南东半部,郡治长沙)、黔中郡(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
秦始皇:“除此之外,我还在每郡设置了郡守、郡尉和郡监,凡是每郡重大事务都要由中央裁决,而非像土皇帝一样自行决断。如此,便达到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说完,秦始皇看了看我,问道:“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我对秦始皇拱了拱手道:“我想请问陛下,郡守、郡尉和郡监他们的具体职责是什么,那时候的县到底是什么意思。”
秦始皇:“郡守为一郡之长,俸两千石,主管治理其郡。
郡尉为郡守属官,两千石,主管本郡军事,详细点儿说就是本郡的征兵、遣兵、铠甲兵器制造以及打击土匪强盗都是他的责任。其虽为郡守下属,但为中央直管,郡守不可擅自命令其做超越职权范围的事情。
郡监为御史,所以也称为监御史。他只对我负责,不听郡守调遣,并且也有一定的兵权,能领兵作战。设置郡监的作用就是防止郡守和郡尉谋反,说白了就是我对人心的不信任。
那什么叫县呢?郡之下便是县,设县令或县长。万户以上的县设令,俸禄数量各不等,大概就是在六百石到千石之间的样子。万户以下的县则设长,俸禄为三百石到五百石之间。县令或县长之下还设有县丞与县尉,职责和郡丞、郡尉大同小异。
县以下则有乡、亭之构建为每十里有一亭,设有亭长,主管这十里内的大小事务,配备两名手下,一为亭父,主要责任是辅助亭长主管本亭内务,一为求盗,主要掌管军事、治安,相当于你们那的派出所所长。
而十亭则为一乡,乡有三老(官名)、有秩、啬(色)夫、游徼。
三老主管教化人民;有秩主管人民杂事;啬夫主管审察诉讼和收取赋税;游徼则主管治安,捉捕盗贼。相当于你们那的公安局局长。我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我赶紧点头。
秦始皇:“好,你明白了我就继续说。为了让天下人完全成为秦国人,我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和法律。就像之前我说的,现在天下人对于秦国的归属感还不强,很多人依然认为自己是六国人,再加上我秦法苛刻,徭役繁重,所以便构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
基于此,我将全天下民间的兵器全部收缴销毁,用他们造成十二座巨大铜人安置于宫中,这样不但减小了民间造反的几率,还能在有紧急状况时销毁铜人来铸造兵器,不得不说,我真是个奇才。”
“……”。
秦始皇:“还有,我将全天下大约十二万的土豪全都强迁到了咸阳,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第一,促进了京都(咸阳)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防止这些有钱人私铸兵器,带领无知的刁民造反。
做完这些,我一刻都不敢怠慢,每天都不停的批阅堆成山的奏折文书,一天的文书批阅完毕之前我是绝对不会睡觉的。但就是这样我还是不放心,你知道,我没有童年,从小就生活在被憎恨和鄙视的环境中(身在赵国为人质的那一段悲惨童年),所以这天下人我都信不过。
于是,在公元前220年的时候,我从咸阳出发,巡视了陇西和北地等地区。这一段的巡视让我比较满足,因为我能感觉得到,所有百姓都在我秦国的严厉法制下不敢造次,就连儒家所谓的忠孝二义都在我秦国的法制下强制执行的很顺利。
那时我大秦可真是如日中天,四海之内全部臣服。基于此,我发现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程了,也因为这个工程我被全天下甚至后世人所谩骂。”
我插嘴道:“是修建长城吗?”
秦始皇:“不,修建长城是在这以后,我现在想要做的便是在全天下修建驰道!”
我:“哈!修路啊,确实算个工程,但也不至于被全天下的人骂吧?”
秦始皇:“你知道什么?我们那时候没有你们的高科技,所有工程都是纯手工,工程量能不大?再说,我所要修建的驰道范围是你无法想象的,这需要无数的钱财和劳动力才能完工,天下将会有很多人因为修建驰道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我咽了一口唾沫,问道:“这么夸张?这条驰道究竟有多大啊?”
秦始皇冷笑:“一条?你太小看我了,我要修的是九条!并且每一条的工程都是你无法想象的。
我以咸阳为中心,建造了东方大道(由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西北大道(由咸阳至甘肃临洮),秦楚大道(由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川陕大道(由咸阳到巴蜀等),此外还有江南新道(南通蜀广、西南达广西桂林),北方大道(由九原大致沿长城东行至河北碣石,以及与之相连的从云阳至九原的长达900余公里的直道)等等。
并且我对驰道的要求也是严格的,我要求驰道宽度必须达到五十步,两旁每三丈便要有一树,毕竟绿化也是很重要的嘛。只要这些驰道建成,我秦国的军队执行力和情报能力都会飞一般的增长!”
我插嘴道:“可是我在史书上看到的却是这驰道是你为自己而修的啊,别人根本是不允许上的。”
秦始皇:“呵呵,我当然要这么说,此驰道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当然只能我用,如果谁都上去踩一脚,谁的车都能上去撵一下,那这驰道没多少年就得废!”
我:“怪不得天下人都骂您,可您为什么不再等一段时间再做这些大工程呢?要知道,那时天下刚刚平定,人心还不是太稳,您就不怕他们起义吗?”
秦始皇:“起义?他们敢吗?”
“……”。
秦始皇:“你知道吗?自从我懂事以来,没有一日不是活在提心吊胆之中,小时候在赵国怕被人整死,继承秦王之后怕被吕不韦谋朝篡位,成为秦始皇以后一天到晚的批阅奏章,我当时已经有些身心疲惫的感觉。而那一段时间我才多大?才39!可我已经两鬓斑白。我问你,我这种生活状态可能长寿吗?!”
“……”
秦始皇:“所以我必须要在有生之年完成所有有利于秦可却会罪黔首(百姓的称呼)的事,好给后来人留下一个好的底子。”
我:“你真不容易。”
秦始皇:“谁又容易呢?当然了,我也不是一味地为国家做贡献,该享受的也要享受,那一段时间我的心情不错,于是在那一年修建了甘泉宫,这是专门为我打猎娱乐而建造的。
一年无事,到了公元前219年,我感觉我是伟大的,我是第一个真正一统天下的君王,所以,为了让全天下以及后世记住我的功绩,我东巡天下,在泰山给自己封禅。封禅懂吗?这是全天下最高层次的祭祀,只有极伟大的兴国之君才能进行的祭祀,是向天祷告,接受天的任命而治理天下的伟大君主。
封禅这个东西我应该是第一个,虽然在远古的时候传说有人进行了封禅,可那毕竟是传说,只有我一个人是真正的封禅。那一年,我登上了天下第一山(泰山)的山巅进行了封禅,为自己刻了石碑来歌功颂德。
说来有趣,当时还来了一场大雨,我随便挑了一棵树下避雨,后封它为五大夫,没想到只是一个随意之举却使得这棵树成为了泰山最出名的风景之一,这真是让我始料不及。
离开泰山以后我向东抵达芝罘(服)山巅,向南登上琅邪,在这些地方都留下了石碑来赞扬我的功绩。那一段时间我真的非常开心,不管是不是装的,琅邪当地人对我的顺服都让我无比开心。我将三万户百姓迁到了琅邪台下,免除此地十二年的徭役。
可就在我要启程回京的时候,有个叫徐市(徐福)的大骗子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对我言之凿凿的道:
‘陛下,在那极东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些仙山上有仙人居住,长生不死药遍布于山上的各个角落,我愿沐浴更衣,向天祈祷,得童男童女三千前往神山为陛下求得长生不死药。’
知道吗?听了徐市这话我的心跳的砰砰的,长生不死?如果能长生谁愿意死呢?于是我给了徐市三千童男童女,还给了他大笔的资金去寻找神山。我就在那等啊等,等了他整整三个月!可这货回来之后我连不死药的毛都没见到一根。
正当我要向他发怒的时候,这个大骗子却和我说,他已经看到了神山,但因为‘诚意’不够,这才被仙人用大风给吹了回来。
我是多么愚蠢才会信了这无稽之谈啊。
最后,我又给了徐市无尽的财宝,让他主要负责这事儿。然后,我启程回京了,毕竟中央不能久无国君。
可当我到达湘山祠附近的时候,天空中忽然刮起了大风,那风大的几乎让我不能渡过湘水。
那天我怒了,因为这风一定是湘山祠供奉的神给我弄得!”
“……”。
“于是我问随行博士:‘这湘山祠供奉的是什么神仙?!’
博士和我说:‘湘山祠供奉的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就葬在这里的。’
听了这话我更加的愤怒,一个娘们,就是成了仙又能怎么样?怎么敢和我现在人世的九五之尊相抗衡?
于是,我命士兵将整个湘山的树木全都砍伐殆尽。
结果,湘山露出了红色的泥土和石块,这一定是我将那个娘们给弄死了,哈哈哈,神又能如何,还不是被我说杀就杀吗?”
“……”
秦始皇:“就这样,我回到了京师,又开始日复一日的批阅奏折。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又过了一年。
1.2 豪侠张良
这一年我40了,看着我那越来越白的头发,我的心里十分恐惧。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远在琅邪的徐市。我寻思着整个一年他都没找到神仙,是不是我的心不够诚呢?
所以,我再次东巡,打算到琅邪祭拜天地。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出行差点儿就让我去见了阎罗王。”
我:“这话怎么说?”
秦始皇:“因为有人提前埋伏在了我东巡的必经之路——博浪沙(河南郑州东北)刺杀我,并且差点儿得逞。”
我:“我的天,是谁这么大胆,敢刺杀英明神武的您?”
秦始皇眼神阴郁的道:“说到此人你们这些后辈都应该很熟悉,他就是张良。”
“……”
秦始皇:“通过之前的东巡,我天真的以为现在天下人都已经臣服于我,甘心做一个秦国人,可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我错了。
张良,字子房,祖先是韩国人,他的爷爷和他的父亲都是韩国的宰相,张氏家族在韩国绝对是权倾朝野,张良这孺子从小就聪明绝顶,看书过目不忘,还能够举一反三,如果让他继续成长下去,这绝对是韩国第一贤相,秦国的一大劲敌。
可我不会给他这种机会了。
我大秦将韩国灭掉以后,张良带着张家人和三百来仆人小隐于世。
正所谓年轻气盛,他对灭掉韩国的我非常仇恨,变卖了全家财产雇佣勇士来刺杀于我。你知道吗?这个猥琐男为了杀我报仇竟然连弟弟死了都不去安葬,就为了省下钱来杀我!我真想问问他,我掘他家祖坟了吗?”
我:“好像比这更严重。”
秦始皇:“……,该插嘴的时候插,不该插嘴的时候闭嘴,懂?”
我赶紧点头:“秒懂。”
秦始皇:“那张良用全部财产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给他打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尾部用长长的铁链子拴住,然后成天在博浪沙附近练习投掷。我敢说,如果这货生在你们那个时代,一定是链球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我:“……”
秦始皇:“就这样,我在不知危险的情况下依然向琅邪行进。也许是那个壮汉当时太紧张了吧,没能投到我的车上,而是投到了距离我不远的随从的车上。那天真的给我吓坏了,我在马车里就听见轰隆的一声巨响,我随从的马车被砸得粉碎,我那随从整个脑袋都被砸没了。
但惊过之后就是愤怒,我当时命令军队全歼埋伏我的部队。
秦军的执行力你是知道的。最后将那些想杀我的人全都弄死了,只有一个人跑了。”
我:“谁?”
秦始皇明显有点儿尴尬:“张良。”
我:“……”。
秦始皇:“那小子自从逃走以后不敢再露头,从此隐姓埋名,逃到下邳躲藏了起来。”
我:“那他最后怎么样了呢?”
秦始皇:“呵呵,谁都没能想到,就是因为他这一逃逃出了一个千古无双。多了我不说,你自己看吧。”
秦始皇话毕一挥手,我直接置身于下邳城中。
在嘈杂的下邳闹市中,有叫卖东西的商人,有匆匆赶路的行人,到处生机勃勃。
可就在这时,一个没落的身影出现在人流之中,显得非常突兀,这人漫无目的的游荡着,眼神遍布着无奈和绝望。
慢慢的,他走到了河边。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自杀呢。
这便是那张良了。
自从逃往下邳以后,看着强大的大秦帝国,其自知复仇无望,便只能在下邳过着东躲西藏,如同行尸走肉的生活。然而今日,他却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
当张良走到下邳城中一处偏僻小桥之时,突然看到一个穿着粗布短衣的老人冲他走了过来。
张良也没怎么在意,就想绕过他,可老人就是堵在张良面前不放他过去。想那张良贵族出身,从小学习剑术,手上的人命也不是一条两条了,怎能受得了老头如此侮辱。便冷冷的道:“有事儿?”
老人呵呵一笑,将脚下的鞋脱了下来,直接往桥下湖里一扔。之后指了指:“去,给我捡回来。”
“我……”
张良一愣,紧接着大怒,多日来的憋屈和愤怒一下冲上心头,直接就要上去K这个老头(《汉书.张良传》“良愕然,欲殴之”)可转念一想却讪讪一笑,“我一个天下闻名的豪侠和一个老头叫什么真儿呢。”
于是便走下了桥,蹚着水将老头的鞋子拿了上来。这还不算,张良还跪着将鞋子递给了老头。
关于张良为什么这样做有两种猜测:
第一种,是因为张良尊老爱幼。
第二种,张良看出了老头不是一般人,所以才如此懂事。毕竟一个老教授和一个普通的老人往那一站气质还是不一样的。(PS:我更相信第二种)
老人看着跪下的张良,将脚伸过去穿上,微笑道:“孺子可教矣,你小子记住,五天后的拂晓相约此地再会。”说完,头也不回便走了。
到这,张良更加坚信这老头一定是个大隐士,便在五天以后的拂晓准时到达。
可当他到达桥头以后却发现老头已经在等他了,没等张良说话便气愤的道:“身为一个年轻人却比我这个老头还要慢,这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不想和你说话,五天后再见吧。”说完,转身便走。
张良这个郁闷,你说的拂晓相见,我又没有迟到,你对我凶什么凶。
如此,又过了五天,这回张良可长记性了,公鸡一打鸣便匆匆的赶到了桥头。可让张良崩溃的是这个老头又比他先到了一步。
老头瞪了一眼张良,“又比我后到的,你尊老爱幼的心都被狗吃了?不想跟你废话,五天后再来吧。”说罢,转身便走。
张良直接风中凌乱。
于是,又过了五天,这次张良也是拼了,天一黑就在桥上蹲守。他就不信这次还比老头晚。
果然,没过一会儿老头便来了,看到张良比他先到,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恩~,年轻人就是应该这样。来,你过来。”
听了这话,张良颠儿颠儿的跑到了老头身前一拜。
老头递给了张良一本书,笑道:“小子,这本书你要好好的研读,一旦你把它研究透了便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我料想你十年以后定会成功。如果你还想报答我的话,就在十三年以后来济北谷城山下找一块黄石吧,那就是我了。”
说罢转身走了。
天亮以后,张良看清了手中的那本书,这便是《太公兵法》了。
1.3帝国的扩张
到这,画面又转回了“现实”。
我好奇的问:“陛下,这世界真的有妖魔鬼怪吗?那个老头真的就是一块石头吗?”
秦始皇一声冷笑,“哼!哪里有什么妖魔鬼怪,那老头是真实存在的,世人都喜欢叫他做黄石公。他本是被父母抛弃在黄山的一个弃儿,所以也叫黄公。他之所以让张良去找一块黄石头是不想让张良报答他而已。毕竟他都快一百了,过两年就得归了,哪还有时间等个十来年。
可没想到这老东西一忽悠还真把这个张良忽悠着了,这猥琐男到死都是抱着那块大石头和他一起入棺的。”
我:“……,那为什么您又说张良千古无双呢?”
秦始皇:“通过《太公兵法》,使本来就聪明的张良更上了一层楼,更因为这本《太公兵法》让以后的一个“畜生”盯住了张良,然后他们两个……行了,不说他了,我继续往下说吧。”
“……”
秦始皇:“被张良一行刺客蹲了一次后我是不敢再往琅邪走了,只能再次前往之罘山颠,向天来表达我的功绩和虔诚。
然而呢,这根本没有卵用,老天还是不鸟我,徐市的不死神仙药依然没有找到。我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回到了京都。
于是又过了一年。这一年我勤勤恳恳的工作,老老实实的做人,对政务从来没有懈怠过。这还不算,我还让全国的人实名上报各自所占的田亩。为的就是让那些多占田亩的土豪们多交钱税,甚至让出地来。这样才会让百姓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可我没想到,就因为这样我得罪了这些豪强,他们甚至要为了这事儿弄死我!
有一次我带着四名贴身武士微服私访,在深夜的时候遇到一伙强人,他们竟然想杀了我!要不是我的四名武士武艺高强,我肯定就魂归西天了。于是,愤怒的我下……”
我插嘴:“呵呵,你也是虎,大半夜的还出去瞎溜达,不蹲你才怪呢。”
秦始皇冷冷的看着我,我浑身一激灵,赶紧闭嘴。
秦始皇有些阴沉的道:“再有下次,我把你的舌头拔了!”
“是,是。”
秦始皇继续道:“于是,愤怒之下的我动员全关中的官吏,以地毯式搜索整个关中长达二十余天。本想继续搜索下去,可因为关中总有大兵来来回回的走动,使得关中百姓恐慌,以为国家又要动荡,粮价竟然涨到了一石一千六百钱。你说这是哪跟哪啊,无奈之下我只能放弃继续搜索。
于是,下一年我又开始东巡了。”
我:“……”。
秦始皇:“小子,你不用那么看着我,在我们那个年代所有人都是信奉鬼神的,帝王也不能免俗,能够长生不老,谁想去死?所以我再一次东巡至碣(节)石,在此地向天祭祀,并刻石碑宣扬我的功德。
但就在我想继续往琅邪走的时候,本地有一个十分厉害的相术师却通过占卜得出‘亡秦者胡’的四字真言。
这话真的把我惊得够呛,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远在塞外的三胡(东胡、林胡、楼烦)或者匈奴。毕竟他们在我统一天下之前趁着赵国空虚侵占了不少地盘(主要是河套地区)。并且这些胡子的机动力和运动战能力都能对我大秦构成威胁。
可是,谁能想到这个“胡”说的并不是三胡和匈奴,而是我那个不争气的逆子!胡亥!
所以,我放下了继续前往琅邪的打算,而是调转车头回到了咸阳。
回到咸阳那一天,整个咸阳的百姓全都对我的车队行跪拜之礼,但有一个乡巴佬明显没见过什么世面,竟然呆立当场。
我轻轻的看了他一眼,这把他吓的,赶紧跪到地上。那哆哆嗦嗦的样子着实可笑。我走了以后他竟然还感叹的说:‘大丈夫理当如此’。
说实话,我很享受被如此崇拜的感觉,可当时我不知道他是谁。如果我知道他就是以后那个颠覆我秦朝的刘邦的话,我当时就抓来弄死他。”
我:“……”
秦始皇:“回到皇宫以后,我马上开始着手准备应对三胡和匈奴的侵略。你知道三胡和匈奴是什么吗?”
我摇头。
秦始皇:“三胡和匈奴的起源我就不说了,你就记住在远古(夏商那会儿)时候天下蛮夷主要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便好,以后其他的有很多都是他们的分支,咱现在就单说匈奴和三胡的实力。
这些游牧民族生活在我大秦北边塞,从陇西郡一直到东北的辽东郡边塞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没有坚实的城墙,也没有能保证温饱的农田。他们完全以放羊为生,一日三餐不是羊肉就是奶制品。
因为生活在极北之地,所以这些野蛮人的婴儿成活率并不高,可只要这些男孩儿能够长大成人,他们毫无例外的都是值得夸耀的战士。
那时候北方的寒冬根本不是你能够想象的,并且没有暖气地热什么的,能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成人,你说他们的身体素质能差了吗?”
我赶紧点头。
秦始皇:“并且,这些游牧民族都是以武为荣耀,每家每户在男孩儿四五岁的时候就让他们骑在羊背上练习骑术,到他们十岁以后便开始尝试骑马,十五岁以后就开始在马背上练习骑射。
这些胡子有的时候吃饭睡觉都是在马上进行,所以,他们的骑术根本不是你能想象的。
此外,三胡和匈奴的骑兵每个人都拥有两匹马,马上绑的全都是奶酪、肉干等食物。当然了,在马鞍下也有一大块生肉,长途奔袭以后,这些生肉接触了马的热量自然便会变得半熟。你要知道,我们那时候肉的质量可要比你的时代强多了。
基于此,这些胡子行军打仗根本不需要辎重队,他们会运用自己无与伦比的机动力歼灭你,打了就跑,跑了再打。如果实在战事不利便会向四面八方溃逃,你追追不上他们,打呢,找不到他们的踪影。
所以说,和三胡以及匈奴人PK的主动权永远都在他们手中。”
“听您这么说他们无敌了。”
秦始皇冷笑:“哼,无敌,他们不配。这些游牧民族虽然野战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人口非常少,也就相当于我大秦的一个郡而已。再加上他们没有能力制作先进的攻城器具,所以只能在野外求战。想当初赵国的胡刀骑士比他们还要难搞,不照样被我大秦歼灭了吗。”
我:“可塞外都是平坦的草原,正适合骑兵作战,您用什么办法在野战中消灭那些强悍的轻骑兵呢?”
秦始皇啪的一拍手掌,然后慢慢分开,“对付他们一共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配备精锐的轻骑兵团,以和游牧民族相同的机动力来摧毁他们的有生力量,进而全歼。就像战国时候的赵武灵王一样。
第二种,大屯田战术。便是用绝对兵力集中一点,成集团式向前慢慢推进,等推进到一定距离便构建要塞城池,在此地开田生活,以防三胡、匈奴。
而我,就是选的第二种。
于是,朕命我大秦上将蒙恬领三十万锐士北逐匈奴、三胡,我大秦锐士精锐无比,人人配置强弩精戈,他们既能远距离打击匈奴骑兵,还能近距离摆防骑大阵来应对匈奴突骑的冲锋。
这还不算,我还给蒙恬配置了上千床弩,只要这些游牧民族敢和我大秦雄狮硬钢,我保证让他有来无回。
而蒙恬这小子也没让我失望。他将三十万大军分成两部,一部由上郡经榆林进入河套北部,另一部由义渠萧关之道进入河套南部,呈南北之势共同夹击河套地区的游牧民族。
一开始,这些游牧民族还派出轻骑兵来和我在野外对决,可在我密集的箭矢下,他们除了死或逃没有任何出路。
就这样,我大秦军队且战且走,慢慢将大军推进到黄河南岸。
之后,蒙恬率一部主力由九原(内蒙古包头西)渡过黄河,攻占整个狼山山脉;另一部西渡黄河攻占贺兰山。我大秦兵峰所指,这些游牧民族全都望风而逃。”
秦始皇:“不久,匈奴和三胡的原住民在我大秦的强大压力下全都退出了河套地区,向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我大秦至此占有了整个河套地区。并在此设立九原郡四十四县。
可是……”
我:“可是什么?”
秦始皇:“可是这些野蛮人在本次战争中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三胡、匈奴主力还在,我担心他们还会卷土重来,不停的骚扰边境。
于是,在我心里又有了一个庞大的工程。这也是我被后人谩骂的第二个工程——万里长城。
公元前214年,我命蒙恬从狼山山脉开始修建长城,之后经由阴山山脉一直连接到云中的原赵国长城;又命新建由狼山至贺兰山再到榆中之长城,以此为北及西北方的屏障。”
我:“我去,好大的工程。”
秦始皇:“呵呵,这就大了?不不,这只是一个开始,为了彻底防守北方游牧民族的寇掠,我还命云中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以及辽西辽东各郡郡守在原燕赵长城的基础上继续修建长城,直到将整个北边塞全部堵上才算告终。
因为这个工程有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民间因此怨声载道。这些我都知道,可我不能停。
还是那句话,为了大秦帝国永世不灭,我必须把脏活累活全都干了,并留给后代一个太平盛世。当然了,要是能长生不老就更完美了。”
“……”
秦始皇:“北方搞定了,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方的蛮族和百越族群。”
“百越和南蛮?那是啥?”
秦始皇:“……,就是你们现代生活在贵州、湖南、广西、广东和越南一带的土著。”
“我尼玛~~~。”
“这一片儿在当时未经开发,且四季如春、土地肥沃,简直就是第二个天府之国。而这些地方的原住民基本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并且各人自扫门前雪,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部落联盟都没有。
可以说,那地方的人比我大秦帝国落后千年。
你说说,一堆如此落后的部落竟然占着这么好的地方,那不是找干是什么?
所以,我根本就没将这些部落放在眼中,打算以扫荡的方式平定南方。
我计划将大军分为五路:
第一路由鄱阳湖东侧经余干进入闽中,略定闽地。
第二路由鄱阳湖西侧经豫章南康进入粤北,与第三路会师略定番禺全境。
第三路由长沙宜章进入粤北,与二部汇合。
第四路集结于零陵蓝山,主导中枢,策应第三路和第五路。
第五路由黔中进入桂林,略定桂林全境。
怎么样,我的排兵布阵不错吧。”
我赶紧点头。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的下半年,我三十万劲旅聚集完毕,分五路向南侵袭,每路大军都有五六万人,并用下贱的商人、入赘者和刑徒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队伍当做炮灰在前开路。
我第一路大军十分顺利,没过多久便全侵闽中全境。那些胆敢抵抗的蛮子都被我杀得干干净净。当地抵抗势力全部臣服后,我设此地为闽中郡。
进攻番禺的二、三路秦军起初行军非常顺利,胆敢抵抗的酋长全都被我秦军杀戮干净。
可当他们进入番禺境内的时候,那些越族人的抵抗开始强烈起来,他们自发组成了百越联盟来和我大秦抗衡。
可他们装备没有大秦劲旅精良,训练没有我大秦劲旅有素,所以也逃脱不掉被征服的命运。
最后,我三部主帅屠睢杀死了百越联盟的盟主,占领了番禺全境。
可这些可恶的蛮子到这种地步还不投降,一个个全都藏在深山老林中与我秦军相抗。
奶奶的,这些百越人别看野战水平不怎么样,可山战林战那真不是吹的。一时之间我秦军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两股势力便就这样僵持起来。
之后,这些百越人共同推荐了他们最勇猛的酋长为联盟首领。
这个酋长抓住我秦军大意轻敌(秦军认为百越不敢出山林主动迎战)之机,突然主动出击夜袭我三路秦军军营。
大军当时毫无防范,结果屠睢被砍掉脑袋,大军顿时大乱,百越则趁着这个机会对我秦军放肆砍杀!
如果事态继续下去,我三路大军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而一旦全军覆没,便会给百越极大的鼓舞,那些之前臣服于我大秦的部落很有可能会再度反叛,到时候再想夺得南方就没那么简单了。
可巧不巧的是这时候由任嚣所率领的二路大军正好由大庾越过南岭,出现在了百越联盟的后方。
他见三路即将被全歼,便指挥全军对百越背后发动了突袭。这些百越士兵顿时大乱。三路大军见状也反扑起来,和二路大军合兵一处攻击百越。
如此,抵抗最严重的百越联盟告破。那些百越联盟的鹰派全都被我揪出来一个个斩杀!任嚣便收纳了三路残军,使自己实力大盛。
就这样,二三路大军平定了番禺继而南进,一直打到了南海海滨,将南海一带全部平定,我便在此设置了南海郡。
第四、五路大军行动非常顺利,他们在零陵会师,然后进入桂林北,将桂林一带的蛮子和百越人全部平定,并继续南侵到如今越南的红河流域之地,我在这二地分别设置了桂林郡和象郡。
至此,整个南方之地全都归于我大秦所有。
战后,我将那些还活着的商人、入赘之人和刑徒全部留在了南方,并迁中原之民与南方的土著杂居,以尽快的让他们融入到我大秦的文化中。
可以说那时候是我大秦帝国的巅峰时期,四面八方谁都不敢和我起刺儿。天下谁敢对我嬴政说一个不字儿?”
我:“那是,肯定没有。”
秦始皇:“哼!你还别说,真有一个。”
“……”
1.4焚书坑儒
秦始皇:“那人叫王次仲,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当时民间字的种类很多,但是大部分认字的人用的还是隶书。
可你也知道,古时候的字都是很复杂的,就连我有时候都不愿意去批阅那些复杂的奏章。
可这个王次仲了不得,他改进简化了当时的隶书,使得隶书更加简略径直。
此种改进传到京都以后我非常的满意,便下令传召其进京,想要给他个官职什么的。
本来我是喜欢这个人才的,可这个给脸不要的东西因为厌恶我秦国的酷法竟然敢折了我的面子,非常生硬的拒绝了我的任命。
你知道,我们皇帝都是有面子的,他这么生硬的拒绝我,你让我的脸往哪放?
于是,我又派了三批使者前去请这个老东西。
可你猜怎么着?这老东西到最后竟然连见都不见我的使者。他的这个举动让我火冒三丈。
于是,我派遣官方的书法家程邈带着士兵冲进了王次仲的家里,将这老货的作品全都抄录,然后焚毁,后经过程邈的整改使得隶书更加规范。
哼!我就是要让这老东西看看,没了他,我大秦也有人能在他的基础上使隶书更上一层楼!!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的事件却成为了天下儒家对我进行批判的爆发点。
之前的郡县制、修建驰道、修筑长城、鲸吞百越、远逐三胡、匈奴,这些全都成为这些儒家人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的批判点,竟然还拿什么三皇五帝来和我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还说我是个侵略狂,不附合古代圣人的道义。我呸(坐在对面的我擦了擦脸)!
他们这都是通过埋汰我来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我大秦帝国始强于法家,只有彻底的法才能震慑天下,那些儒家口中的仁义道德全都能用法来强制!既然法是万能的,我凭什么还要用什么劳什子的儒家来治国呢?”
秦始皇:“既然法是万能的,这天下为什么还要出现儒家呢?
所以,儒家可以彻底消失了。我可没有给自己的帝国立潜在敌的嗜好。
于是,我招来了丞相李斯,对他布置了一些任务。”
我插嘴:“等会,陛下,我要没记错的话李斯应该是廷尉吧?王绾才是丞相好嘛?”
秦始皇:“你们那什么《史记》上没说李斯是什么时候成为丞相的吗?”
我赶紧摇头:“没有,反正我在《史记.李斯传》中没找着他是啥时候当上丞相的。”
秦始皇:“那我也忘了。”
“……”
秦始皇:“行了,别墨迹这事儿了。
给李斯布置完任务以后,又过了一段时间。那天正好是我的寿辰,我自然要摆酒宴招待百官。
然而酒过三巡之后,七十余个博士前来向我祝酒,其中仆射(仆射:主管祭祀射礼)周青臣趁机对我溜须拍马,对我说了一些太阳和月亮都不如我的事儿,反正只要是我做的都是对的。
虽然知道他是在溜须拍马,可我还是很高兴的。
当然了,这天下事都是矛盾的,有助兴的就会有败兴的。这不,周青臣刚刚说完,有个叫淳于越的便对我进谏道:
‘陛下!我听说殷周称王天下一千多年,分封自己的直系血脉和有功之臣作为自己的辅助势力。而现在陛下坐拥天下,但您的直系子弟却都如同贫民百姓一般,没有任何辅助势力来衬托的你伟大。我试问,您能永远这样勤劳下去吗?陛下啊,这天下事如果不效仿古代的圣人是没有一件会成功的。’
说完,淳于越指着周青臣道:
‘如今,这个周青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阿谀奉承陛下,助长陛下的过错,这是大罪!希望陛下给周青臣处罚,以服满朝文武!’
话毕,这个淳于越便退下去了。
呵呵,你别看他说的大义凛然,可却是指桑骂槐之举,明面上是在说周青臣,可实际上是在抨击我郡县制的种种不是。但是我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让下面的百官来讨论这个问题。与此同时,我给李斯使了个眼色。
要不说李斯就是我的得力干将呢,人家就是时时刻刻都关注着领导的眼色,所以一见我一个眼神儿,他直接就窜了出来,先是冷冷看了一眼淳于越,然后对我道:
‘陛下,武帝时期的制度不互相重复,三代时期的制度不相互抄袭,然而他们都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不是后代一定要效仿前人,而是要因时而异,毕竟事物总是在发展的。如今陛下开创了千古事业,建立了伟大功勋,本就不是那些愚蠢的读书人所能够理解的。况且淳于越说的又是三代之事,这又有什么值得效仿的呢?他们才持续了多少年?而我大秦帝国又怎能像他们一样才存在千百年?’”
我插嘴:“恩,对,确实没千百年,建国一百年都不到就被灭了。”
秦始皇冷冷的看着我。
我赶紧低头东张西望。
秦始皇继续道:“李斯说:
‘从前的时候,各种学派百家争鸣,各路诸侯相互竞争,他们会用最优待的条件来招揽游学之士。但是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且颁布了统一的法令,百姓们在家努力从事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士人们则学习法家禁令。这是多么完美而又幸福的光景啊。’
说到这,那李斯猛地转头,死死的盯着淳于越道:‘可笑有一些读书人却不向现实学习,与时俱进,反而用那些古代的陈腔滥调来限制皇帝、迷惑百姓。’
说到这,李斯也不再去看那个气得都快岔气的淳于越,而是又看着我正气凛然的道:
‘我李斯今日冒着死罪向陛下进言!古代的时候天下分散混乱,征战多年而无法一统,所以各路诸侯兴起,不知道是谁起的头,从那时候开始便有人通过古代的政策来诋毁现在的政策。他们的言论花哨而无实质,只会非议君主创造的制度,搅乱事务本来的面貌,使得整个社会退步。并且这些造谣生事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学说是最完美的。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分辨了是非,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这些不知进退的迂腐书生们还在私自传授自己的学问,批判国家的法令教化。听到中央有新的法令上台就要在背地里去诋毁,在陛下面前吹嘘,以此来沽名钓誉,标新立异。这还不算,他们还带着自己的学生组成团伙来诋毁中央的政策,进而使国家动荡不安。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上则陛下权威下降,下则形成朋党相互勾结。我觉得,禁止出现这种状况才是正确的。我希望陛下能够下令,将非秦国官方所著的典籍全部焚毁,民间收藏的《诗》《书》、诸子百家等著作全都要送到郡守、郡尉那里焚毁。有胆敢相互私语《诗》《书》的,要在闹市区处死以示众人。有胆敢以古代非议如今的,便杀死他全族之人。那些本地官吏知情而不检举的,和他们同罪论罚。而命令下达后三十天还有未能烧掉书籍的,就在他们的脸上刺字,让他们成为刑徒。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要焚烧。像那些有关医药、占卜、农业、算术、兵书等对国家有益处的书籍可以不用烧毁。’
说完,李斯就退下去了。
呵呵,这些话就是我示意说的,可我没想到他说的这么彻底。
不过,我喜欢,便准了他的建议。
所以从那天开始,整个国家,除了学习法家的文人外,天下书生基本都是在哭爹喊娘的环境中度过的。因为现在的博士杂七杂八,有很多都不是学习法家出身。我也取消了博士议事制度,但凡国家大事都可以按照帝王的观点来决断。当然了,我有时还是会和百官们商议一下的。
好了,现在天下太平,国库充盈,那些酸臭的书生们也逐渐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也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
就在焚掉那些杂书的这一年,我征调天下七十余万刑徒来修缮我的骊山陵(皇帝死后的陵寝,古代的皇帝总是会在死前就将自己的陵寝修好)和上林苑里的阿房宫(秦朝宫殿)。毕竟宫殿代表的是我的体面,所以我必须将它们修缮的无尽豪华才可以。”
我:“那陛下为什么不在咸阳城中建宫殿呢?”
秦始皇:“咸阳的宫殿已经老旧,并且那地方人口太多,我身为天下的管理者,怎么能和那么多百姓住在一起呢?”
“……”
“可是,不管我如何富贵,如何有权,也逃不出生老病死的厄运。我想长生不死,可我也知道,这种好事儿应该落不到我的头上了。所以我在死之前就给自修建了豪华的陵寝。我记得《韩非子》说过,一个君王不能流露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否则身边的人就会争着通过你的爱好来讨好你,进而蒙蔽你的双眼。
这话我以前不信,但我现在信了。因为天下人都知道我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所以这时候的方士多如狗,骗子满地走。之前的徐市就不说了,这不,正当我想放弃长生不老药的时候又有一个骗子来给我希望了。”
秦始皇:“这人是谁呢?就是之前和我说‘亡秦者胡’的那个方士卢生。
其实我这个人还是很阳光的,虽然有时候挺残暴,但是那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可是和大臣之间的相互交流还是不少的。可就因为这个卢生,使得我性格更加的孤僻残暴。
这货忽悠我说我之所以现在还没能求得长生不死药就是因为我身边的恶鬼和小人太多,如果我能深居简出,尽量不让人知道我身处何地便能驱散小人和恶鬼,进而便能找到长生不死药。
多么夸张的谎言!多么荒谬的忽悠!而我竟然信了!”
“……”
“于是我就命令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多座宫殿,用空中架设的道路和地面上的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全都安置到里面去,各种布置都不得移动。所临幸的地方如果有谁胆敢暴露出去,那我就会杀他全家。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真正的小人就在我的身边。就是那个卢生!
话说一次我去临幸梁山宫,正好从山上看到了丞相李斯庞大的车队。因为他车队的规格都快赶上我了,所以我有些不爽,就嘀咕了一下而已。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李斯的车队减少了一大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昨天话刚一出口就传到李斯耳中了。那就证明在我身边一定有小人!
于是我非常气愤的问我身边的人,到底是谁将我那天的行踪和言论泄露出去的。
呵呵,结果这些人没有一个敢承认的。那我还能说什么?全杀了呗!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这一举动竟然让卢生心生不满。我不知道为了什么,这和他有一毛钱关系?这货竟然听信了一些儒生的妖言,和他的同僚(方士)侯生私下里诋毁我,说我喜欢杀人,说没有人对我真心忠诚,说我只喜欢阿谀奉承,天下官僚都在欺骗我,没人对我说心里话,竟然还说我这种人没有资格得到仙药。
他X的混蛋!当我听说卢生的这些话以后我气得是七窍生烟,就想马上弄死他。可这家伙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我要杀他的消息,竟然瞬间跑没影了,我怎么找都找不到他。
后来我寻思着卢生怎么说都算是一个有本事的方士,没准他和各路神仙还真有神交,于是我就停止了搜索,让他自己自生自灭去吧。
可对于一天到晚诋毁我的儒生我却是恨之入骨。如果不把这些人弄死我简直就不是个爷们!我这暴脾气的!”
“……”
“于是我就命我手下的那些酷吏在咸阳大肆搜索那些曾经诋毁过我或者有诋毁嫌疑的儒生,然后将他们全都抓了起来。
我点了点一共四百六十多人。于是我将这些儒生全部坑杀于咸阳,借此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诋毁我秦始皇是一种多麽愚蠢的行为!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这种行为反倒是让天下儒生更加诋毁我。甚至我的大儿子扶苏都跑过来和我说:‘父皇,现在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真心安服,儒生们都效法和学习孔子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错误,您用如此严厉的刑法来惩治他们,我担心这些儒生非但不会害怕,反倒会更加敌视您,进而在民间用夸张的言论来攻击您,到时候就怕民心浮动,进而天下大乱啊。’
说实话,我这个儿子还是让我很满意的,他敢于直谏,一生为国,除了性格稍微耿直一点儿以外没什么缺点。我也承认他说的有点儿道理,可当时我正在气头上,这小子竟然说儒生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那他是什么意思?那意思就是说错的是我喽?
于是,气愤的我当即就让这小子去边塞跟蒙恬将军去历练,正好也长长这小子的志气和勇气。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这一举动却是毁了整个帝国!”
我:“这话怎么说呢?”
秦始皇:“唉~,我的本意是想让扶苏出去历练的,可没想到我手下的这些大臣竟然以为我有‘废’他之心,遂将重心全都移到了我那个小儿胡亥身上!这真是让我始料不及也!”
“……”
1.5胡亥登位
秦始皇:“自从扶苏走了以后,我这心神总是不得宁静,再加上徐市那边的长生不死药长期没有进展,这便使得我更加的暴躁不安。可就在这时候又出事儿了。可谓是在我火大的时候浇上了一把油。
公元前211年,在东郡落下了一颗陨石,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巧不巧的是有一个人当时正在陨石附近。有可能是他对我大秦的政策很有些不满,便用刀在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几个字。
这使我大怒异常,遂派御史前往该地,将陨石附近的百姓全都叫了出来,审问他们到底是谁刻的。可这些刁民没有一个敢于承认。于是愤怒的我便将他们全部斩杀!这也使得天下人更加的痛骂我。
可我不在乎,我也不想在乎,现在我只想一件事儿。那便是长生不死!”
我插嘴:“您真魔障了。”
秦始皇:“滚!”
我:“……”。
秦始皇:“那天,看着自己越来越苍老的双手,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于是,我再次起驾向东出巡,并让李斯和赵高全部跟从我。我的儿子胡亥说他也想去,我没想那么多,便带着他去了。对于这个孩子我还是很娇惯的。”
我:“陛下,您的脾气全天下都知道,可您为什么对扶苏那么严厉,但却对小儿子这么好呢?”
秦始皇:“因为我把扶苏当做是我的继承人,我对他只有严厉的教育,这样才能让他更好的治理国家。可胡亥却不是继承人,再加上他很像我,我平时便不怎么管教他。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最后竟然……,唉~,算了不说了。”
“……”
“就这样,我领着一帮心腹东巡了。这次的行程很长,我也是虔诚的。为了能够显示我的诚意,我先走到云梦,祭祀了尧、舜。之后又登上了会稽山,祭祀了大禹,并刻立石碑,向上天表述我的伟大功绩。
最后,我到达了琅邪,并召见了徐市,问他长生不死药现在到底是个什么进展。
说实话,那时候我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了。如果徐市再给我蹭时间或者推脱责任的话,我就直接杀了他!可那徐市却对我说他已经找到了仙山,可却因为在仙山的必经之路上有蛟鱼阻拦才没能成功登山。
于是,我亲自率领船队为徐市船队的护卫队,护卫他去寻杀什么所谓的蛟鱼。
你还别说,当我到达芝罘附近水域的时候还真碰上了一条所谓的大蛟鱼(鲸鱼)。
于是,我大秦锐士弓弩齐射,将那条蛟鱼给射死了。
干死蛟鱼以后,徐市对我说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阻拦了,希望我回去琅邪等候好消息。我信了,率领船队返回琅邪,虔诚的等候着长生不死药的消息。
可是我又被骗了,并且被徐市骗的太过凄惨。这混账自从和我分别之后没有再回来,而是领着他的船队和无尽的财宝远赴东洋,登上了一个岛国,并扎根住下,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他和他那三千童男童女将大秦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全都带到了那个地方,让当地的土著迅速发展。可以说,因为徐市这货,使得这个小岛国发展进步近千年!唉~,我真是千古罪人啊!”
“……”
“我在琅邪等啊等,等的花儿都谢了。
秦始皇:“也许是忧郁成疾,也许是我大限真的到了。我生病了,并且病得很重。而这时候我也终于发现,我被那个徐市给骗了,他是绝对不会再回来了。
于是我起驾回京,并且写了信给扶苏,让他回京治理丧事。
可我千不该万不该就是将这封信交到那个死太监赵高手中。这赵高见我生命垂危,便豪赌一把,将我的信件暗中扣下,等待他那更大的图谋。
我真的没有想到,我大秦帝国最后竟然毁在了一个太监手中!我不甘,真的不甘!”
说到这,秦始皇的身影开始渐渐变得虚幻。
见此情景我大惊失色,可还没等说话,秦始皇便对我做出了一个stop的手势,并且对我说,“你就在这看着吧,到时候自然有人代替我来向你叙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走了。”
说罢,手一挥,我便置身于另一个环境中。
沙丘,此时秦始皇的车队还在不停的行进着。赵高还是和往常一样手捧着一堆奏折走进了秦始皇的车帐。
然而没过一会儿,赵高突然从车帐中探出头来,那表情明显有着些许慌张和一丝兴奋状。
只见赵高对下面的传令兵道:“你,去!将丞相和胡亥皇子叫来,陛下宣他们觐见。”
“是!”
传令兵说完便去寻那李斯和胡亥去了。
过了一会儿,二人匆匆赶来,可当他们进了车帐之后却大惊失色。因为此时的秦始皇已经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本来有些惊慌的李斯迅速恢复了镇定,他看着赵高道:“此事还有何人知晓?”
赵高摇了摇头,“只有你我和皇子三人。”
李斯沉默几息,“此事先不要声张,因为陛下从来没立过太子,还死在了外地,如果这消息传出去的话,极有可能引起兵祸。”(注:《史记.李斯传》“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赵高和胡亥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李斯的做法。因此三人秘不发丧,每日的公文饮食还是如往常一样送入车帐,四周之人也并没有什么怀疑。
可就在这时,赵高却瞒着李斯偷偷的前往胡亥处,并将秦始皇的书信拿给胡亥观看。
胡亥看完一脸懵13,不知道赵高究竟是何用意。
赵高嘴角一抽,然后道:“殿下,皇帝驾崩,没有诏令封立任何儿子为王,唯独赐给长子扶苏书信,这是为了什么?”
胡亥还是一脸懵。
赵高继续道:“那是因为陛下想要立扶苏为二世皇帝,此书信一旦到了扶苏手中,他就会正式成为二世,而您呢?到时候您却没有半尺封地,只能一辈子成为别人的臣子而活。”
胡亥愣愣的道:“对呀,本来就该如此啊,明哲的君主了解自己的臣子,明哲的父亲了解自己的儿子,父皇去世,不封其他的儿子而封我大哥,那就证明我大哥才是最优秀的,他也理应成为秦二世,这又怎么了?”
看着眼前这个“白痴”,赵高别提多恨了,只能继续忽悠到:“我的殿下啊,事情可不是这样的。当今天下的权柄存亡就在你我以及丞相手中而已,只要您想当皇帝,几率绝对大大的,再者说了,有谁愿意一辈子当别人的臣子呢?我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此事。”
听了这话,胡亥不愿意了,马上说道:“你这话说的不对!废黜长兄而立幼弟,这是不义;不尊奉父皇诏令而贪生怕死,这是不孝;我能力浅薄,材质低劣却要勉强依仗他人来取得成就,那就是无能。这三者都违背道德,天下人是不会服从我的,社稷也会因我而败坏!”
说到这,赵高沉默一瞬,然后接着忽悠:“殿下说的不对,当初商汤、姬发杀死了他们的君主(夏桀、商纣),天下共称为义举,不算不忠。卫君杀死了他的父亲,卫国记为德行,这不算不孝。并且优秀的君主不必拥有太强的能力,只要放心大胆的将任务分配下去,自然会有人帮你完美的完成。当初的魏文侯也没有多大的能耐,但是人家敢放权,不是依然将魏国治理成天下霸主了吗?所以殿下不用犹豫不决,只要您敢干!那鬼神都会躲着你。但如果您不敢的话,多年以后您是一定会后悔的。”
这话说完,胡亥明显是犹豫了、意动了,过了一会儿,胡亥犹犹豫豫的道:“可现在先皇丧事还没办呢,就这么……”
没等胡亥说完,赵高直接插嘴道:“我的殿下啊,时机!时机你懂吗?还葬礼,这种时机转瞬即逝!我们应该像赶路的人那样,备足干粮、策马扬鞭,绝对不能耽误了时机啊!”
经过赵高连番的忽悠,胡亥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好!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都听您的!”
终于将大头忽悠完了,赵高继续道:“这事儿没有丞相李斯的首肯恐怕难以成功,臣下现在就去劝谏李斯,您就瞧好吧!”
于是,赵高又前往了李斯处。
和李斯对话可不比胡亥那个白痴,李斯聪明的很,所以说什么都是虚的,于是赵高单刀直入的道:“丞相!皇上去世前曾经赐给长子扶苏遗书,命他前来治理丧事,这信中是什么意思你懂。现如今信件在我的手中,除了殿下和你我外没有任何一人知晓。所以,秦二世应该是谁就在您和我赵高的一张嘴上!您说这事儿该怎么办吧!”
李斯听了这话以后心中一颤,然后却义正言辞的道:“哪来的这派亡国之言!这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应该议论的事儿吗?!”
看着李斯的“模样”,赵高冷笑,“行了~我的大丞相。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事儿说的太明白就掉档次了。自从扶苏出京师以后,你对他态度的转变大家都看在眼里。你当扶苏是瞎的吗?然而现在扶苏和蒙恬打得火热,到时候扶苏成为二世,你觉得他会重用谁呢?”
李斯沉默。
赵高继续道:“我在王宫辅助先皇二十余年,从未见过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受封及于第二代的,他们最后的下场基本都是被杀身亡。那扶苏登台以后必用蒙恬为丞相,到时候你的下场是什么我想不用多说您也应该知道。可殿下(胡亥)就不一样了,殿下宽仁慈孝,善良重义,你我二人要是辅佐他成为二世,那以后等待着我们的便是光辉的未来啊。所以,我希望您能够谨慎的考虑。”
李斯思考了一会儿道:“您还是安守本分吧,不要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我李斯是一定尊奉皇帝的诏令,听从上天的旨意的。”
赵高继续道:“呵呵,还听从上天的旨意。你李大丞相是圣人没错,可最后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保护不了还提什么圣贤之言呢?”
李斯道:“我李斯原本只是上蔡乡里的一介平民,有幸得到先皇的赏识,提拔我当大秦的丞相,给我封侯加爵,子孙都得到了上天的庇护。所以,我绝对不能辜负先皇的恩德,背信弃义。你不要再说了!要不然我翻脸了!”
赵高没管那个,继续忽悠,“你别在这跟我整什么没用的国家大义,这天下没有什么事是固定的。我就知道如果天下的权柄在胡亥掌中,你我就会飞黄腾达。况且从外部制约内部叫惑,从下面制约上面才叫贼。现在没有合法继承人,先皇陛下的手书也没有说一定要扶苏为秦二世,这个道理你怎么就不懂呢?”
李斯:“哼,晋献公改立太子,结果晋国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君位,结果公子纠身败名裂;这二人违背天道,结果祖宗神庙都断绝了祭祀。而你现在正忽悠干的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李斯:“我李斯还算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怎么能参与到你谋划的事情中呢!”
李斯这话说得正气凛然,可赵高依然不输气势,“这话说的不对!只要君臣上下同心协力就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并且还能永享富贵。我的李大丞相啊,你想一想,大秦帝国在你的手中越发强大,这是一件多么完美的事情啊!可如果扶苏继位,到时候我怕你连棺材盖儿都找不到了,到时候还谈什么治理国家,还谈什么忠义无双!这种思想是最要不得的!我言尽于此,如果您还是这么顽固的话,到时候大家就一起死吧!”
听罢,李斯久久不能言语。
最后,他仰天一叹,“唉!我本励志辅助我皇匡扶天下,可怎么就偏偏碰到了这种事,我还能到哪里去托付身家性命呢,就听你的吧。”
就这样,李斯和胡亥全都被赵高给忽悠瘸了,这个千古第一死太监终于完成了他人生目标的第一步。
于是三人共同策划,假称接受了秦始皇给丞相的诏令,立胡亥为太子,假造秦始皇的书信给扶苏.
信是这样说的,“朕巡行天下,祈祷祭祀名山众神来延年益寿。如今你扶苏和将军蒙恬领兵几十万驻守边境都多少年了?你们非但不能进兵向前,反倒是损兵折将,没有丝毫功绩,你还屡次上书,直言不讳的诽谤我的所作所为,就是因为不能让你卸去边防重任而回来当太子。你扶苏作为我的儿子非常不孝,就用我的佩剑自杀了断吧!还有蒙恬,你也跑不了。你和扶苏居住在塞外,非但对他的行为不加以规劝,反而助长他的气焰。我看你也别闲着了,扶苏死后你也用他的剑自杀吧。将边塞就对交给副将王离就可以了。”
就这样,使者到上郡边塞将信件交给了扶苏和蒙恬。扶苏看了信以后深信不疑(有秦始皇帝的印信),直接就要去内室自杀。
可蒙恬却对这封信有很深的疑虑,他拉着扶苏的手道:“殿下,这事儿不对吧。陛下身居在外,一直都没有册立太子,派我等率领三十万军队镇守边疆,而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关系天下存亡的大事啊。哪怕要杀了你我也不能就派一个使者过来吧?凭陛下之英明就不怕引起兵变吗?我感觉这其中有诈,殿下不如和我回京一趟,确认这事儿是真的再自杀也不迟啊。”
蒙恬不愧为谨慎持重之人,说的句句在理。可扶苏实在是太过迂腐,竟然直接和蒙恬道:“当父亲的命令儿子去死,哪还有再请示的道理!”说完就立即自杀了。
我想如果扶苏真的成为秦二世,那秦国的命运还真不好说呢。可历史没有如果,扶苏就这样死了,蒙恬也被使者直接囚禁在了阳周。
之后,这个使者便飞速将消息报告给了赵高、李斯和胡亥。三人听得扶苏已死,高兴得无以复加,便更加快速的往咸阳赶。
可此时正值夏季,天气十分闷热,秦始皇的尸体开始加速腐烂,恶臭的尸气已经开始蔓延,赵高、李斯等大恐,深怕事情泄露,便弄了一车又一车的鲍鱼来混淆秦始皇的尸气。
终于,三人有惊无险的返回了咸阳,公布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并伪造诏书,定胡亥为秦二世。
胡亥成为秦二世以后,赵高害怕蒙氏还有翻盘的机会(蒙恬之弟蒙毅还在朝中担任重职),便忽悠二世说当初秦始皇就想要立他为太子了,就是因为蒙毅从中捣鬼才一直没能得立。
秦二世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一个缺心眼儿的,比以后那个“张让是我爹,赵忠是我妈”的汉灵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毫无根据的信了,并当即下令将蒙毅囚禁在代地。
可这一举动令子婴(注:子婴,胡亥的侄子,史书未记载具体血缘,但人说其为扶苏的儿子可能性较大)大急,当即道:“陛下,从前赵王迁杀死李牧而失败,齐王建杀死了他前代的忠臣而灭亡。这两位国君都是因为放弃了有才能的忠臣才使得国家败亡。如今的蒙氏一族在我大秦属于中流砥柱,如果陛下将蒙恬、蒙毅二人斩杀,势必会凉了整个秦国军界的心,到时候将士离心离德,我大秦恐怕就不复当年之勇了,还请陛下三思啊。”
子婴说的不无道理,可是此时的赵高俨然成为了胡亥的爷爷,基本上说啥是啥,再加上蒙氏家族原本就是扶苏的死忠,所以胡亥肯定是不能留着他们的。
结果,蒙恬和蒙毅这两名杰出的统帅全都死于狱中。
虽然他们死前说了很多为自己申辩的大道理,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干掉了自己的敌对势力,胡亥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为自己的父亲送葬了。
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道”,胡亥将后宫那些没有生育的佳丽和修缮骊山陵的工匠奴隶们全都扔进了骊山陵,最后关掉石门,让他们统统陪葬,死者不计其数。
因为胡亥继承为二世的时候年龄还小,恐怕天下人心不服,便用庞大的军队去巡游天下,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武力。并在秦始皇之前的刻碑上加上了当时的随从官员,以此来确认秦始皇的功绩。期间大军粮草、临时行宫以及铺张花费无法以数来计算。
到外面祸害一圈儿之后,胡亥终于回到了咸阳。可此时他依然不想消停,在胡亥心中,自己在外秀了一把肌肉以后这天下的百姓一定是对自己极为畏惧的,那么现在剩下的潜在危险便只有皇宫之内了。
这个潜在的危险是什么呢?便是自己的那些哥哥姐姐们。因为这些公子哥在咸阳的势力也算不小,和很多大臣也走得比较近,这便使得胡亥对他们起了杀心。
于是,在赵高和胡亥的统一策划下,二人弄了个“欲加之罪”将十二个公子以及和他们有关系的官员统统诛杀,甚至连自己的姐姐妹妹都没有放过,整个皇宫在那一天被鲜血所染红。
有好信儿的朋友大概会问,“那这个‘欲加之罪’到底是什么罪呢?”
别的不说,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有一个公子名叫将闾(驴),也在秦二世必杀名单之中,当把这个将闾囚禁以后,将闾便问前来杀他的官员,“我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官员说:“你根本就没有个大臣的样子,所以罪该当诛!”
将闾反驳,“这是什么话?宫廷的礼仪方面,我从来没敢不服从司仪的指挥;对于比我官职大的,我从来不敢因为自己的公子身份而有任何的骄纵;回答陛下的问题,我必须要思前想后方才敢开口,言语之间从来没有过任何错误?怎么我就没有大臣的样子了?我希望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起码我也能瞑目啊!”
使者冷笑,指了指上面道:“你和我说这些都没有用,我只是遵从上面的意思来办,这个上面是谁?你应该懂。”
话毕,将闾看着那个所谓的“天”怒吼:“天啊!我根本没有罪!我根本没想过要任何东西!”说完便自杀了。
由此可见,胡亥残暴到了什么程度。
杀尽一切自认为有危险的人以后,胡亥开始了他的“二世”人生。
大家还记得之前秦始皇修建的豪华“别墅”阿房宫吧?那个宫殿虽然大致已经完成,但是还有很多细化工程没有完毕。
基于此,胡亥打算再次“重建”这个宫殿,将阿房宫修建成天上地下第一宫。
为了修建此宫殿,胡亥征调五万锐士驻守此地来看管那些从天下征调来的徭役。
秦始皇那时候,国家政策虽然苛刻,但是起码会负责这些徭役的口粮,并且干一段时间就让他们回去,然后换另一批人上来。
可胡亥呢?他的做法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胡亥认为,现在天下全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没有任何人能对自己造成威胁,哪怕自己让百姓去死,他们都不会有任何的反抗。
因此,胡亥令前来修缮阿房宫的徭役们自带口粮,口粮如果被吃没了国家不管,爱哪死哪死。
而那些驻守阿房宫的大兵们肯定不能让他们自带口粮,但他们的食物也不会从国库来拿。
那怎么办呢?胡亥便命令咸阳附近三百里内所有百姓为这些大兵准备豆类、谷物和给马吃的饲料,并且规定,一直到阿房宫修完,这三百里内的百姓都不能以此类食物为口粮,只要抓到谁敢私自窝藏的,直接诛族。
在这种残酷的压迫下,百官和百姓人人自危,很多人的心里都开始躁动起来。
照此继续发展下去,整个天下不过多久便会大乱!李斯和一干大臣自然看出了秦国所潜藏的巨大危机,于是他们便组团前去求见胡亥请求胡亥取消这种苛刻的制度。
然而呢?没有卵用,胡亥鸟都不鸟他们。
结果,有人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