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拓展
百年青春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节选)
时空,穿越到100年前——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完全无视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诉求,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华民族的尊严被无情践踏。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5月4日这一天,数千名北京热血青年学生发出怒吼。随后,全国各界纷纷声援,特别是工人阶级挺身而出,加入斗争的行列。一声春雷,东方睡狮在苦痛中惊醒!
五四运动,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也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浩荡百年的荣光。
又踏层峰望眼开——传播科学思想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因其身心特点,勤于观察、思维活跃,最容易产生新思想、接受新思想、传播新思想。
100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举步维艰,不得不俯下沉重的身躯,听一听来自青年人的呐喊。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1915年9月创刊的《青年杂志》上,一段热情洋溢的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篇名为《敬告青年》的发刊词中,陈独秀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的重要性,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随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加入,一场在近代中国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蔓延开来,民主和科学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和进步意识提供了精神支撑。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前途命运带来新的转机。
1920年,浙江义乌分水塘的一间茅屋中,微弱的烛光下,一位刚刚留日归来的青年全神贯注、字斟句酌,一本外文小册子正在一字一句地变成方块汉字。手中的粽子蘸在墨汁中,他浑然不觉,还对母亲说:“真甜!”
他叫陈望道,正在翻译的小册子就是《共产党宣言》。他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翻译完成,将译稿装入纸袋,窗外正是谷雨时节。
天地间百花灿烂,新生萌动。拯救民族危亡的真理在青年之间口口相传,那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开始在中华大地游荡。一个新的春天到来了!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一年之后,一只红船悄悄劈开了嘉兴南湖的波浪,舫中的年轻人意气风发,目光所及是整个中国。
近百年来,一代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指导思想一直走在时代前列,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遵循,也引领一代代青年学习科学理论、传播进步思想、坚定人生航向。
“我们青年代表回去,要向全国广大青年——农村、工厂、城市、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宣传我们代表大会的主张,动员和争取千千万万的青年群众跟着我们一道前进。在这一点上,毛泽东的旗帜就是我们最好的号召。”1949年5月,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发出倡议。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上“潘晓之问”引发的人生观问题大讨论犹在耳边,反映了那一代青年人希望解放思想、平等交流的集体心声,也解开了一些人心中奋斗目标迷失的“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新思想逻辑严密、体系宏大、内涵丰富,想学懂弄通,绝非一件易事。
“青年大学习”行动应运而生,“跟总书记学”系列短视频、“团团带你学”微信专栏、网上主题团课、青年讲师团、青年讲习所……当代青年用最“潮”的方式来学习、解读、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他们看来,新思想很“炫酷”。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70余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社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青年运动100年来的历史同样证明,一代代青年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睁眼观照世界,勇攀思想高峰。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