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可不知的专注秘诀
1.1 无效的努力是如何暗杀你的
不要在酒吧里把音量调大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噪声巨大的酒吧里面听一首歌。当你刚刚进入这个酒吧的时候,只听见周围嘈杂无比,呼喊声、碰杯声混杂着传进你的耳朵。这时,你费尽力气去听耳机里传来的歌声,但却发现歌声被周围各种叫嚷声所淹没。如果你想要听歌,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音量不断放大,再放大,直到歌声的音量盖住整个噪声。
慢慢地,你或许就会适应这个环境的噪音,直到感受不到最初听到噪音时的刺耳感。可是,在这般嘈杂的情况下,你真的能听清楚那首音乐的细节吗?恐怕不能。在这个过程中,你付出的代价是耳朵的钝化。你大概只能听出这首歌的曲调,但对于更细节的音色、一些浅的哼唱、运用的和声、轻微的背景声响、歌手的气息处理,则是完全无法辨识了。
只有当你走出酒吧,穿过那道厚厚的隔音门,在轻微耳鸣所带来的不适感的提醒下,你才会突然意识到:刚才的噪声原来这么大。这个时候再听刚才那首歌,你才会发现有无数在酒吧里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或许在酒吧听歌的时候,你会认为自己是全神贯注的:确实,你集中了所有能够集中的注意力去听这首歌,甚至还把音量开到了最大。但这还不够“全神贯注”:因为在听音乐这件事上,你最重要的器官耳朵,接受了太多嘈杂的信号,而你只是空有一颗想要全神贯注的心而已。
你也许没有过在酒吧听歌的经历,但你很有可能一边刷着微博一边学习,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对学习的内容掌握得马马虎虎,对疑点和难点浅浅带过。在这里,微博就好比那个充满噪声、令你听不清耳机里音乐的酒吧。再比如,你在自己没有处理好浮躁情绪的时候,强迫自己完成老板要求的报告,结果做出来的报告错误百出,被老板骂了一通不说,还需要花几乎同样的功夫重做。在这里,你的浮躁情绪,就是那个嘈杂不堪的酒吧。
在这些无法集中精力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量所谓的努力,其实无异于“在酒吧里把音量调大”,是无效的。
像毛线球一样交织缠绕的思绪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瞬间:我们想要专注,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专注;我们以为我们在努力,但其实这些努力都是无效的。如果你安静下来——不玩手机,不玩电脑,没有工作,只是安静地坐在一个地方,你或许会发现,你仍然不能真正地“静下来”。因为即使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你还可以想到很多,关于工作,关于生活,关于未来的规划……你一定会惊讶:我脑海中竟然会有这么多思绪交织缠绕在一起!
难道这些像毛线球一样交织缠绕的思绪平时就不存在吗?显然不是的,这些思绪一直都在,而且一直都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只不过是因为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把这些背景噪音盖住了。因为你每一秒钟都没有闲下来,学习之余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又切换到微博,然后换到另外一个 APP……所以这些“噪声”才没有显得那么刺耳。
我们的思绪一直被打扰,这些打扰我们的一切就像是那个吵闹不堪的酒吧,只是因为你已经习惯太吵的环境,从未意识到这一点罢了。如果我们看不清困住我们的“酒吧”到底是什么,不能自觉地从酒吧里面走出来,那我们怎么可能保持专注?如果不能保持专注,那又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努力是可以取得成效的,而不是浑浑噩噩的另外一种方式?
我们在努力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在于,我们可能选择了一个糟糕的环境或者一种不正确的方法,却坚信要在这种环境或方法之下专心致志有所进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所有努力都成为泡影,甚至导致对专注这件事本身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天生就不可能保持专注,从而心灰意冷。确实,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酒吧,又怎么能够想象得到隔音门外面是怎样的世界呢?
努力不等于真正的提高——这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我们最容易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的最多的话就是爸妈经常指着其他孩子说:“你看人家多努力。”确实总有这样的学霸,他们在学习上十分用功,当你去玩耍的时候他在学习,当你在吃饭的时候他在学习……他每天花10个小时学习,而你只花5个小时,这怎么能比得过?
很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阐述的就是这一现象。格拉德威尔将其总结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他们的天资超人一等,而是源于他们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卓越的必要条件。”
但一万小时定律绝对不仅仅这么简单。诚然,没有努力作为前提,任何的天赋、智力、方法都是空谈,但这份努力只是必要条件,它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一万小时努力都可以成就一位专家。如果让一个小孩子从小学习国际象棋,但是从来没有老师给出正确的指导,即使他花了一万小时甚至是十万小时,也很难成为一流的国际象棋大师。
在“努力→成功”这个逻辑链条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中间变量,那就是核心能力的提升。真正使努力变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帮助我们成长的,是它所带来的核心能力的提升。
有些年少时成绩很好的“学霸”到了职场中反而失利,正是因为他们错误地按照同一个模式去理解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把过去的努力方式运用到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能够专注于新的工作环境,没有更新自己的认知,错误地把努力运用到了次优先级的地方,注定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想要把努力转变成核心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正确地“专注”。
如果你的努力只是机械地重复既定的工序,虽然是在专一地做事情,并且十分刻苦,但这还不能算作“专注”。因为你没有真正融入这个过程中,没有在过程中注入你的理解,而只是类似一个机器人在不断执行命令,这种机械的努力,不会使你有显著进步。
相反,还有一种模式:做一件事情就集中精力去完成,不要被动地完成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见解;就算是简单地重复,也能从中总结出规律,甚至将这种规律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领域。
这种模式就是“专注”的模式。
专注模式和机械重复的模式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专注的人更容易从任务中获得乐趣,也更容易举一反三,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专注本身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像其他的能力一样是显现的、外在的;它更隐蔽,既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它的重要性,也不容易被我们习得。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绘画能力,练习画画就好;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业务能力,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勤勉工作,在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历练;但如果说到专注能力,似乎我们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去练习,只好把无法保持专注归因于“我精神状态不好”,“我学东西没那么快”,“我没有那么聪明”……
专注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帮助你如何控制思维的能力。我们的身体、大脑可以做到人类以外的生物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比如思考、阅读、推理;但如果想要实现这一切,就需要专注力的调控。如果你的身体想要出去买一份薯条,大脑又正在思考着一道十分复杂的数学题,那么大脑自然就像没有协调好的组织,无法提高学习效率。但在专注力的调控下,一切都变得不同——它可以让你推迟对薯条的渴望,把大脑主要的运算空间都给这道数学题,当你完成之后,再让你突然一下感受到“啊,原来有点饿了”。在同样一个工作岗位上,在工作时间相同的基础上,不同的人所训练出的专业度和敏捷度则完全不同,这正是导致每一个人差异的原因。很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很久的人,并没有获得职位的晋升,正是因为机械的劳动并不能换来提升——真正有用的,只有那些“有效”的努力。“有效”的努力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累积,还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你的任务:用心做一件事并且真的有所领悟。
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加班工作、熬夜学习,表面上的“努力”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提高效率,这都是因为专注程度不够而已。
努力的核心是专注。如果把学习和工作当作是一场硬仗,我们的努力就像是行军打仗的士兵,而专注力则是将领。士兵是军队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好的将领,在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这支队伍将会溃不成军。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因为事务太多总是要熬夜工作到很晚,带来的后果就是第二天早上起床很晚,并且头脑昏昏沉沉。因此我开始真正地反思,我工作做不完真的是因为平时时间不够用吗?显然不是的。尽管我在学习,实际上我大部分时间是在重复那些我已经会的知识(这是我的舒适区),而对于那些真正艰深的部分,我只是走马观花般阅读。这导致我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要点,却在做作业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因为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很多时候,我只是“假装学习”:在咖啡厅点一杯咖啡,然后开始浏览一些毫不相关的新闻。因为思维不清晰,没有想清楚要做的策划是什么,往往做完了之后再推倒重来。因此我需要更多的睡眠来保证我思维的清晰,改变这种昏昏沉沉、效率低下的状态。
要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重新保持专注并认真改进,当然是不容易的(毕竟现在才只是一个开始呢)!但只要你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决定改变,就是选择逃离那个喧哗的酒吧,那么你就一定会找到那扇隔音门,找到可以让你专注的空间。
让我们做个专注力测试吧
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有过这样的体会?你可以参考下表测试你的专注力如何:
对于以下 Part1~4的每一项陈述,分别按选项1~5中是否准确描述你的现状选择:
1-该描述和我的状况完全不相符。
2-该描述和我的状况不符,但少数时候符合。
3-该描述和我的状况有些符合,有些不符合。
4-该描述和我的状况基本符合,少数时候不符。
5-该描述和我的状况完全相符。
选择选项1~5中最贴切的评价,并记录你选择的数字作为你在该项陈述的得分:
Part 11.1
我的体力和精神让我的大脑思考能够保持正常水平,而不是处于低效能的状态。
1.2我的睡眠和饮食规律基本正常,同时极少因为患病影响学习生活。
1.3在大部分时间内,我都在努力完成我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采取暂时逃避的方法。
1.4我能够比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能提前感知到我身体状况或者情绪的波动,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1.5我没有长时间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我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且主动让自己变得充实。
Part 2
2.1我清楚在这段时间内所做事项的意义,而不是通过盲目重复劳动来打发时间。
2.2当我比较忙碌时,我会提前做一些规划而不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
2.3我能按计划完成任务,计划的内容常常会让我更加充实,但也不会完全按照计划照搬执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4我倾向于把每一件事都当作学习的过程:我期待从不同的事务中了解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会将我的好奇心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中。
2.5我除了完成必要的任务以外,我还从已知的内容中挖掘出更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创造性地组合这些信息。
Part 3
3.1我清楚地了解从事务中可能学到的技术或能力,并且确实在认真学习并实践。
3.2我在完成这些事项的同时,也正在用这些事项来改善我的思维方式,我注意到这些事项中存在更值得探究的规律,并试图把这些规律同我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3.3我将这项任务所学到的或者所用到的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内。
3.4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主动地思考事情背后的逻辑,并且将它们进行总结。
Part 4
4.1在阅读较长的文章或书籍时,我能轻易地抓住作者表达的重点。
4.2在长时间的阅读之后,不通过笔记我也能回顾出阅读中的要点。
4.3我倾向于记录下容易遗忘的内容,并且我总是能够在需要用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从过去的记录中找到线索。
4.4我能够承受较为枯燥的任务或者学习(如记忆英语单词),我能找到完成这类任务的驱动力或从任务中找到乐趣。
4.5我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记忆力或专注力。
将你的所有分数相加,得到总分。评价如下:
20~40分:如果你还未满16岁,这个分数说明你从现在开始,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如果你已经超过16岁,那么这个分数说明你的专注力程度可能已经严重影响了你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40~60分:这个分数说明你在某些任务上的专注程度存在明显缺陷。事实上,Part1~4中每一个部分都对应专注力的一个方面,分别是:精神和体力、任务管理、思维与创造、学习和记忆效率。如果你某一个方面的得分很低,就应该主要思考如何在这方面提升你的专注力。
60~75分:这个分数说明你的专注力程度能够让你应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务,但还不足以成为“游刃有余”的那一类人。如果想让你的专注力帮助你达成心中的目标,你还需要继续提升。
75~100分:如果你的分数在这个区间内,那么恭喜你!你的专注力程度整体上很不错,你能够精力充沛地完成任务,同时还能从任务中学到知识、保证高效。你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的习惯安排任务和训练自己的专注程度,当然,阅读本书可以帮你更好地了解那些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在你开始对自己学习和工作进行深度思考时,多半会注意到:真正有效的专注时间真是太少。你一天的工作或者学习时间可能有8个小时,但真正满足专注条件的有多少时间呢?4个小时?3个小时?或者更少?
想想看,一个能专注8个小时的人,比起一个只能专注4个小时的人,在能力提升上几乎是双倍的量!也就是说,仅仅是因为专注能力的不同,工作4年的人完全可能比工作8年的人成绩更优异。
那么,解决“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专注”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找到“症结”。以健身为例,在健身房里我们往往会看见很多运动爱好者使用器械锻炼,但是真正能够保持健美身材的人寥寥无几。原因当然很多:
没有人监督,所以无法坚持每周三次的锻炼。
因工作聚餐无法保持健康的饮食。
根本没有制订相应的计划表。
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健身的动作和技巧。
……
总之,各种细枝末节都可能成为我们没有做好的理由。当我们处理生活其他问题时,同样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和疑虑,这些因素最终使得我们没有办法真正提升自己——这些因素就是不能保持专注的“症结”。如果一个人坚持去健身,但回家依然暴饮暴食,那他仍然不能保持好身材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找对“症结”。他有可能花费了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健身,但因为他控制不住饮食,所以还是没有办法减去多余的脂肪。如果他能意识到问题出在饮食不节上而不是健身时间的长短上,并着手改变,那情况可能会好很多。专注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了解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知道我们要如何改进,要如何走上专注之路。
在继续阅读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事情困扰着你,消磨了你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