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用共读强化安全基地
安全感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缺乏安全感的人,内心总是充满这样的疑问:这个世界是值得信赖的吗?这个世界是否充满危险或不可预测的状况?周围的人真的值得信赖吗?可以说,安全感是建立自信的基础,并且影响了我们所有的社交互动。家长要从小帮助孩子培养安全感,亲子之间建立的安全感将会影响孩子一生中所体验的各种人际关系。
何为安全基地?
每个孩子都努力在两件事之间取得平衡:既渴望变得能干而自立,又渴望得到家长的爱和保护。这两件事有时会彼此矛盾,这个过程清晰地体现在那些刚刚学会独立行走的学步儿的行为中。这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得摇摆不定,一会儿想靠近家长,一会儿想要走开自己做事情,然后又回到家长身边分享他们的新发现,从家长那里获得安抚,或者仅仅通过一个拥抱或偎依来“充充电”,再重新出发开始新一轮的探索。他们反复练习如何在他们对自主性的需求和对保护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为了探索和学习,孩子需要确认在他们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家长会在周围保护他们的安全。通过这个反复探索与确认的过程,家长成为孩子探索的安全基地。当家长给予孩子鼓励和理解的回应时,孩子从家长的支持中获取安全感,并且这种安全感会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从而扩大探索范围。
在亲子共读中,不同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运用家长提供的安全基地。一些孩子气质上就很害羞和腼腆,在亲子共读中就需要家长做更多的引领,比如需要家长引导选书,需要家长逐字逐句地读书上的文字,需要家长更多地提问启发,然后他们才认为自己准备好去探索书中的奥秘。一旦他们开始独立探索,可能会反复看同一本书,对书中很多细节有深刻印象,这些都得益于之前家长耐心的陪伴和引导。而另一些孩子很少会退缩不前,因为他们非常活跃,很容易对新奇的书籍感到着迷。他们会自己选书,对家长如何读书也有自己的主张,并且会主动地向家长提问和提出要求。家长此时只需要从旁协助,不需过多干预孩子的自主探索。
安全基地的功能演变
随着孩子年龄和阅读经验的增长,家长作为孩子阅读探索中的安全基地,其功能也经历着变化。家长的主要角色不再是提供书本让孩子安心坐下来,也不再是给孩子讲书中文字。更重要的是要对孩子在认知上的需求信号做出及时回应。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成为一位共读好伙伴,经常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以开放的态度找出意见分歧,并且和孩子一起寻求维护彼此情谊的解决方案。
孩子在亲子共读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会体验到恐惧、悲伤、生气和沮丧等情感,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倾诉对象,从而在亲子之间形成可靠的联盟,这种联盟关系会保护孩子远离绝望和情绪崩溃。孩子明白自己可能不喜欢书中正在发生的故事情节,但可以承受这种压力,并且在其他方面获得快乐。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度过阅读中的困难时期,那么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支持态度将逐渐变成孩子心智成长的一部分。虽然家长在一开始是作为一种外部的安全基地出现的,但是经过日积月累的亲子共读之后,这种外部的安全基地逐渐转变为孩子自我意识中的一种越来越可靠的成分,成为一种内在的安全基地。即便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也会内化家长的照顾和保护。家长所带来的安全感将成为孩子终身阅读以及健康成长的持久支撑力。
一岁的钟钟最近开始认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抱着妈妈,就是不肯分开。钟钟一旦发现妈妈离开就大哭大闹。爸爸怀疑这是钟钟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爸爸有时候会因为钟钟的哭闹而大发脾气:“哭什么哭,闹什么闹,妈妈不就走开一会儿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劝爸爸千万不要斥责孩子的情绪,这可能是分离焦虑的开始。妈妈耐心地对钟钟说:“宝宝,我知道你不愿意离开我,我知道你还想跟我在一起玩。妈妈也是这样的感受。”
出门前,妈妈拿出了《宝贝,知道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妈妈让钟钟抚摸那柔软的纸板书,还有圆圆的书角,软软的海绵封面,这些就像妈妈对宝贝的爱一样温柔。妈妈用温柔的声音把最甜、最美、最有爱的儿歌朗诵给钟钟听。书中用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比喻家长的爱。让孩子体验到爱的关系,体验自然界中有爱的事物。爱,就像太阳与蓝天,就像蜜蜂和花朵,就像小鸟和鸟窝,就像大海和沙滩。书中小女孩的各种甜美表情,像极了整天围绕在妈妈身旁的宝贝。
经过简短的亲子共读,钟钟感知到自然界中的爱,也深深体验到爸爸妈妈的爱。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根深蒂固,执着延绵。接着,妈妈又向钟钟解释道:“妈妈要出去上班。下午回来继续跟你玩。”虽然钟钟还是有点不舍,但已经能平静地让妈妈离开了。
用心去爱和理解
事实上,在亲子共读中出现不和谐是很正常的。有研究发现,即使被认为是拥有最理想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家长和孩子,也会经常发生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并不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相反,这些不和谐,是提升孩子适应能力的一种重要契机。孩子需要认识到,在他们日后的社交生活中,别人并不总能给予自己关注,也并不总是有同情心。孩子需要提前适应这些人际间的不和谐。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建立足够好的亲子关系。家长无须做到完美。在亲子共读中,提供给孩子好的但不完美的关注,可能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家长应该对自己和孩子都心怀宽容和欣赏。
父母虽然不完美,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父母用心去爱,用心去理解,就会拥有较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和父母的相遇就是一场缘分。正如在绘本《谢谢你来当我的宝贝》中提到的,世界上最亲密却也最遥远的距离,最期待也最漫长的,就是怀孕那九个月。因为神说“你可以出生了”,小宝宝天使就开始四处寻找自己的妈妈。一路上,小宝宝遇见好多动物宝宝,以及它们好棒的妈妈:喜欢抱抱的熊妈妈,喜欢亲亲的猩猩妈妈,还有暖暖的猫头鹰妈妈。看见其他小动物们与妈妈的亲密互动,让小宝宝好羡慕。最后,小宝宝选择了“我”作为妈妈。
大家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儿童的心理世界,更需要家长用心去理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透过表象看本质,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家长可以借助亲子共读及相应的拓展讨论,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三岁的峥峥每次在爸爸出差回家后,就打他的爸爸,然后跑到餐桌底下。爸爸觉得很奇怪,想对儿子发脾气,想质问他为什么要打人。但是妈妈制止了爸爸。妈妈告诉爸爸,峥峥其实很喜欢爸爸,可能是因为爸爸常常出差在外,所以还不清楚如何和爸爸相处。于是,爸爸开始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爸爸对峥峥说:“儿子,我觉得你很喜欢接近我,但是你又很害怕和我相处。你生气,又担心爸爸不喜欢生气的小孩,所以你先表现出不喜欢爸爸的行为。对不对?”峥峥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爸爸。爸爸继续说:“你打我,然后跑到桌底下,可能是因为你想接近我,但又有点不确定。不如每次我回到家,我先给你讲一本故事书,好吗?”峥峥听到这个提议,连连点头。自此以后,爸爸常常一进家门就跟峥峥一起读书,峥峥再也不打爸爸了。
给予足够的关注
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用关爱的抚摸和温柔的语气表现出热情和欣赏。每一次亲子共读都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想要得到真诚的回应,自己也必须付出真情实感,先把自己的内心打开,才能让别人也敞开心扉。家长在亲子共读中要表现出自己对孩子的真切关怀,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认可。
五岁的夏夏因为在一次才艺表演面试中落选,一直闷闷不乐。从那以后她开始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生怕老师或家人不满意,家人稍微提点建议她就大哭。父母后悔不应让她参加那次面试,但后悔也无济于事。咨询了儿童心理学专家,父母才明白其实一次失败不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个性,可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家长的肯定与鼓励才出现这样的行为。父母反思了自己的养育方式,平时确实很少肯定孩子。父母自己小时候也很少得到家长的真挚鼓励。
夏夏父母决定通过亲子共读,给孩子多些鼓励。妈妈给她读《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绘本,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间故事。约瑟从小就和爷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相信爷爷一定有办法把旧东西变成新的东西。爷爷用真挚的爱心和灵巧的手,把一块料子缝制成温暖、舒服的毯子。当毯子用旧了,爷爷就把旧了的毯子缝制成外套,之后是背心、领带、手帕,直到很小的一粒纽扣。
夏夏说:“这只是很普通的布料呀。”妈妈说:“孩子,你的观察很细致,这确实是很普通的布料,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但是,爷爷总是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夏夏,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就能想到办法解决问题。只要保持乐观,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