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傅君琳 郑少雄
- 2844字
- 2021-11-11 17:50:26
世界是一颗骰子
“不确定性”中也有“可控性”
骰子,这个生活中频繁亮相的小立方体,在每一次出手后,经过几秒的旋转、碰撞、摩擦,几经摇摆最终落定。因其结果的随机特点,骰子在影视剧情中往往被赋予了“决定命运”的奇幻色彩。
实际上,细致分析可以得出:每次骰子朝上的点数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抛出时的角度、速度以及桌面的摩擦碰撞情况,等等。
因此,倘若可以精确测量这些变量,我们就能够掌握骰子的运行规律,并预测最终的点数。
类似于掷骰子这样的不确定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一些相对容易预测,如心跳的脉动、呼吸的频率;还有一些则变换多样,如说走就走的旅行、突如其来的桃花运。70亿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并相互影响着。我们所在的世界,正如一个宏大的轮盘,在时间的单向驱使下不停地运转,因此充满了多变性和复杂性。
世上的每件事都是一个骰子——一个远不止六面的骰子。如果有人能够同时掌握这个世界的所有事件、所有骰子的具体情况,那他就可以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分析规律,预测未来。
点数背后的数据世界
骰子的背后是角度、速度、摩擦碰撞等因素,而现实中每件事背后,也藏有许多小秘密,待我们去一一挖掘。
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店铺和品牌,它们为我们提供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而这些表象的背后,又潜藏着什么样的深层真相呢?
在香港,惠康是规模最大的连锁超级市场品牌。在地窄人稠的香港,它有着多达300余家的分店,市场占有率高达39.8%;但它的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为33.1%的百佳超市,实力也与它不相上下。
这样的现象不止一个,主打个人护理产品的万宁在香港有近400家分店,其主要竞争对手屈臣氏,亦是实力雄厚。
这四大品牌,在香港每走两条街就能遇到一家,每个品牌都实力非凡。竞争对手间势均力敌且能够长期共存,这样的“两极格局”,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蹊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真相是,这些品牌各有阵营。香港300多家惠康,近400家万宁以及近1000家7-Eleven便利店,全部归属于牛奶公司旗下;而百佳和屈臣氏,则由和记黄埔所有。除了这部分业务,和记黄埔公司还涉及港口(香港国际货柜码头)、能源(香港电灯集团,俗称“港灯”)及通信等产业;牛奶公司则全资或部分掌控着香港、澳门、中国大陆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星巴克、宜家家居、7-Eleven便利店、美心西饼、万宁、惠康等品牌。
是不是感觉牛奶公司与和记黄埔都好厉害?
然而,故事的幕布不止一层。
牛奶公司的终极大股东是怡和集团,和记黄埔则归长江集团所有,两者都是涉及金融、地产、科技等多个产业的巨型跨国公司。而怡和集团的背后,又是凯瑟克家族,长江集团的大佬,则是众所周知的李嘉诚。
除了这两家,世界上还有许多大到能源、基建、房地产,小到交通、餐饮、橡皮擦,什么产业都有所涉及的超级巨头,譬如三星集团(除了曾经爆炸的Note7,他们也建起了世界第一高建筑——迪拜塔)、三菱集团(除了汽车,“影像·从心”的尼康也归其麾下)、太古集团,等等。同样的,在他们幕后,也都有声名显赫的家族或财团撑腰。
因此,你了解得越多、眼界越宽广,看到的就不只是表面的惠康vs百佳、万宁vs屈臣氏,亦不是牛奶公司vs和记黄埔,而是凯瑟克家族vs李氏家族,抑或是更深的,我们也尚未看到的一层。
这就是眼界的重要性。越是见多识广,越能登高望远,越容易透过表象看本质,分析与预测的能力也就越强。而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就越能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先人一步、把握机会、轻松取胜。
观测值与真实值
如何准确测量骰子背后的速度、角度、摩擦等影响因素?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对每件事的认知,永远只是观测值,而事件背后的本质则是真实值。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这些偏差的来源有些是客观的,有些则是主观的。
举个例子,当一辆鸣笛火车向我们驶来的时候,由于多普勒效应,我们听到的音调(观测值)会比火车实际鸣笛的音调(真实值)高——这是物理规律所造成的客观偏差。而当被问到去年全球平均GDP增长率时,各大机构会提供各不相同的数值——这则是信息数据来源不同、分析计算方法相异所造成的偏差。
如何减小这种偏差,使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更接近真实值呢?
数理统计中有个概念叫大数定律:随着试验次数的递增,事件发生的频率将趋于一个稳定值。比如,我们上抛一枚硬币,硬币落下后,哪一面朝上都是偶然的。但当我们上抛1000次硬币之后就会发现,硬币每一面向上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二分之一。
同样,在现实世界的每一次观测中,我们往往只能得到“这次是正面”或“这次是反面”这类单一且表象的信息,而并不知道其“二分之一”的本质。因此,增大观测量、多去体验和尝试,通过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来建立对事件的宏观认知,往往就能向“二分之一”的真相迈进一大步。
抛硬币试验
不过,一件事的真相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值”,还有可能是二维的“坐标”,坐标中心原点则代表着本质与真相,而其周围散乱的点,则是对其一次次的观测与体验。观测和体验越接近中心原点,我们就越接近真相。
散点与真相1
以上探讨的仍是单单一件事。而我们身处的世界,是由无数件事构成的复杂而庞大的体系。简单来看,假设人这一生只做四件事“吃、喝、拉、撒”,我们就可以把每件事看作三维四面体的一个顶点,其周围散乱的、具有三维坐标的点则是对真实值的一次次观测。并且,这四件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强度不一、形式不同。
散点与真相2
当然,现实世界是极其复杂的,远不只是三维的四面体,还有可能是四维的超立方体,或者是多维的、未知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形。
因此,我建议大家多抛骰子,以对其速度、角度、摩擦等影响因素形成宏观而准确的测量,从而更加清晰地把握规律。这样,分析和预测最后的概率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总而言之,增大观测的次数,是探寻真实值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说,勇于尝试、体验生活、探寻未知,是开阔眼界、探究世界的不二法门。“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便是这个道理。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事并没有真实值,即没有正确答案。三维四面体周围的每个散点,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对某件事的主观看法;而众多散点聚集的中心,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即社会主流的声音——例如人们对美的众多标准,汇总形成了一个最主流的大众审美。
你也许会问:“那么增大观测值,多体验生活,了解更多人的想法,是否会使我的立场与社会主流声音越来越一致,变得人云亦云、丧失自主判断能力呢?”
当然不是。
科尔伯格在“三水平道德发展论”中提到,处在第二水平——习俗水平的个体,已经能够主动去了解、遵守并执行社会规范;而处在更高的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的个体,造诣就更高了。他追求的是整个人类群体的正义和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命令。可以说,他的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这也是宏观意义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多去体验生活,汲取别人的见解,是为了探究社会如何运行。你不一定要跟从社会主流,但要了解社会主流,从而对世界有宏观的认知,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构建自身独特的立场。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