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武将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伊势贞亲

嘉吉三年(1443),在足利义政被确认为八代将军继承人以后,幕府亟须为这位未来的幕府将军找到一位老师,政所执事继承人伊势贞亲成为最佳人选。

政所负责室町幕府的财权与领地诉讼事宜,自从天授五年(1379)以来一直由伊势家世袭。虽然家格不算室町幕府七大家族之一,但从享德三年(1454)伊势贞亲接过执事之位开始,伊势家便逐渐在幕府中拥有较大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最初来源于当年爆发的近畿“土一揆”。

“一揆”是联盟之意,“土一揆”可以理解为土民联盟。从室町幕府时期开始,农民逐步选择联盟自治,一旦农民因资不抵债丧失土地,“土一揆”就会出现,并要求幕府实行“德政令”,废除债务关系。这种要求经常伴随武装抗争,搅得各地鸡犬不宁,幕府体系无法正常运转。

从享德“土一揆”开始,伊势贞亲发明了一个新办法:幕府帮助“土一揆”废除债务,但要收取欠债额的10%作为手续费,即所谓“分一钱”。靠着收取酬金,“土一揆”获利,幕府也得到资金支持,同时弱化了地方领主的权力,可谓一举三得。

正因处理得当,伊势贞亲逐渐获得将军足利义政的信赖,奉行众、申次众(将军接见各类武士事宜)等文官均交由政所管辖。

康正元年(1455)开始,伊势贞亲开始有权在每封将军御内书里添加“副状”,指示幕府各级机构行事。这一权力本由管领细川胜元所有,但由于足利义政信任,伊势贞亲在这段时间里越过幕府管领家,甚至从宽正元年(1460)开始负责联络平定享德之乱的关东各大名,权力如日中天。

应仁之乱前,幕府内矛盾最大的其实并非细川、山名两家,而是幕府各大贵族与伊势贞亲之间的矛盾。毕竟伊势贞亲象征着将军的集权努力,幕府贵族则为大名分权努力,这对矛盾从室町幕府成立伊始就一直存在。

宽正五年(1464)细川胜元准备讨伐敌对者大内政弘时,伊势贞亲私下里向大内家通风报信,双方彻底结下梁子。一年后,足利义政长子出生,伊势贞亲成为乳父,对还俗备任的将军弟弟足利义视颇有敌意。九月五日,伊势贞亲诬告足利义视谋反,但由于足利义视随即进入将军御所与兄长和解,最终细川、山名两家一起逼迫伊势贞亲逃离京都。

随着应仁之乱的爆发与将军权力的弱化,伊势贞亲彻底失权,沦为幕府二流政治人物。在各种演绎中伊势贞亲类似于一个弄臣,而真实历史上他是一个不太懂政治的技术官僚,只能作为一个配角存在于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