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年鉴.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政府工作报告

——在通渭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邵志刚

(2017年12月2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0.4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35.95亿元,下降3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7亿元,增长7.3%;大口径财政收入3.38亿元,增长3.98%;财政支出30.29亿元,增长9.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6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5元,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3.0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

(一)着力推进脱贫攻坚,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精准施策,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圆满完成年初预期脱贫目标。预计全县减少贫困人口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

——聚焦精准管理,工作基础不断夯实。结合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新识别纳入贫困人口1618户6086人,剔除“五类人员”“五类人员”: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有财政供养人员、有5万元以上消费性小轿车、出资(入股)办企业、正常薪金收入3万元以上、购买商品房或铺面等“五类人员”。602户2927人,核查回退脱贫人口1984户9503人,动态调整后全县2016年底贫困人口为1.86万户8.5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1.5%,使扶贫对象更加精准。

——全力补齐短板,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实施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235千米,自然村通硬化路728千米;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村、户通水受益率分别达100%、96%;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148户,易地扶贫搬迁1153户5681人;改造提升农村供电线路60公里;新建4G4G基站:即提供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的网络通信站。基站39个、行政村4G信号覆盖率达100%,新接通225个行政村宽带网络、行政村通网率达90%。新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5个、行政村幼儿园12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32个,贫困村覆盖面分别达到100%、81%、84%。

——壮大富民产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大力实施“十亩产业田,两头增收牛”“十亩产业田,两头增收牛”脱贫工程:即引导农户户均发展特色种植10亩以上,养殖基础母牛2头以上或者基础母羊10只以上。脱贫工程,加快贫困户致富产业培育。持续扩大家庭养殖规模,新建暖棚圈舍6619座,引进基础母牛12749头、羊3552只。新建以苹果、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1.6万亩。把金银花和花椒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新种植金银花1.6万亩、花椒1万亩。精准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输转9.9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9.46亿元。

——注重力量整合,帮扶成效不断凸显。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县财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达2.7亿元、增长204.6%。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力量,选优派强工作队198个。扎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与福清市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和社会参与五项工作有序推进,投资2054万元实施融通协作产业扶贫到户马营示范区项目;成立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管理站,组织输送12批662名劳动力赴福清就业;对接落实福清社会帮扶资金421.8万元。抢抓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机遇,有序推进通渭风电项目规划实施评估、建设时序调整和系统接入审查,全力应对甘肃风电红色预警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村级光伏电站建设,47个村级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51个正在加快建设。认真实施“一村一企一产业一劳务”工程,组织109家县内外企业结对帮扶198个贫困村3502户贫困户。整合乡村护林、水管、养路、环境治理等公益性岗位,实现102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同时,制订出台了《通渭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通渭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建立救灾减灾应急机制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等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顶层设计,为后三年脱贫攻坚有力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着力推进基础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支撑,立足基础先行,统筹城乡发展,狠抓生态建设,增添发展活力,县域面貌显著改善。

——凝聚合力抓关键,项目建设有力实施。全面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实行“六个清单”“六个清单”:即重大前期项目清单、投资项目清单、计划新开工项目清单、审批项目清单、重大建设项目清单以及重点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清单。管理,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推进项目实施。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10.6亿元、同比增长8%。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完成投资38.5亿元。加大项目集中审批力度,连续5次集中开工项目55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9个、到位资金47.2亿元。谋划论证2018年计划实施项目和“十三五”后三年储备项目269个、总投资724亿元;针对产业项目不足问题,从能源环保、生态健康、文旅教育、特色产业等方面谋划论证产业短板项目158个、总投资237亿元。宝兰高铁、通榜公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通定高速、引洮二期、客运中心、王家河水厂、亿联商贸城、S222西吉至燕子砭公路通渭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县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完善配套抓管理,城乡建设有序开展。实施火车站站前广场等总投资2.8亿元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0个;实施总投资7.7亿元的西河桥头等棚户区改造项目11个、完成征收搬迁770户;实施总投资15.9亿元的火车站站前商业中心等房地产项目12个,新增住房面积17万平方米。投入3728万元实施了一批功能配套项目,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0.7千米、埋设截污管网6.8千米、铺设天然气管道13公里,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70%。投资3757万元新改建了一批小城镇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完成8个乡撤乡改镇,城镇化率达22.8%、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持续保持违章建筑整治高压态势,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加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强化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方面整治,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强化保护抓治理,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封育1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082万株。实施国家水土保持、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甘肃省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等项目,新修梯田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建成省、市、县“千村美丽”示范村5个,打造“万村整洁”示范村20个。大力推广能源清洁化利用,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9台,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煤改电清洁供暖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实现了牛谷河等8条主要河道县、乡(镇)、村级河长和警长网格化监管全覆盖。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6件。全面开展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区“六乱”城区“六乱”:即城区存在的乱泼乱倒、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乱行乱穿、乱运乱撒。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陈年垃圾基本清除,城乡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三)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产业,现代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巩固基础地位,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播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各类农作物183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2万吨、同比增长12.8%。新发展家庭规模牧草种植户2000户、完成饲料青贮微贮31.8万吨,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24个、牛羊养殖专业村18个、家庭规模养殖场154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3000户,牛、羊存栏分别达到5.38万头、30.24万只。加快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地理标志产品:即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认证工作,通渭苦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取得国家认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各3个。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98个,新增土地流转2.49万亩、累计达到36.6万亩。落实玉米、马铃薯、冬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98.8万亩,实施耕地休耕试点项目3万亩。

——壮大总量规模,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出台了《通渭县工业转型升级“一企一策”行动方案》,努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4439户(次)规上企业:即规模以上企业的简称,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含)的工业企业。企业减免税费6170万元,15户规上企业销售费用同比降低3.8%。实施总投资23.95亿元的天丰畜草公司青贮裹包及草块草颗粒加工等工业项目10个、完成投资11.4亿元。投资2000万元完善了工业集中区道路、给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新引进入园企业4家、累计达到70家,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培育沛祺有机肥、锦桦商砼成长为规上企业,宏鑫农业公司年产值突破亿元,全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7%。

——注重创新驱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第七届书画艺术节,“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顺利推进。新增文化企业18家、从业人员1700余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5%。通渭民间彩绘和春叶遮面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建成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1个、“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网”等地方特色电商交易平台4个,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3家,新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网店各66个,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2亿元、增长31%;新增物流快递网点24个,业务量达18.4万件、增长13.3%;建成便民农贸市场2个。新增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点55个、覆盖率达94%,新布放ATM机17台、累计达到86台,县城区各类营业场所基本实现手机扫码支付全覆盖。宝兰高铁通渭站日均客流量达1700人次以上,有效带动了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着力推进社会和谐,民计民生持续向好。坚持统筹兼顾,积极破解民生难题、满足民生需求、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推进以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加快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改建运动场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000万元。县第四幼儿园投入使用,县一中食宿楼、铁路小学教学楼项目加快建设。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完成襄南、常河等12所中小学合并;完成文小、西小部分学生分流,基本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文小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县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1918人,上线率25.8%。县中医医院门诊及附属楼、医技综合楼,县妇幼保健站和4个乡镇卫生业务用房项目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县外就诊率为18%,累计为33.5万人次补偿费用1.07亿元。全力推行“4+1”“4+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即由1名全科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公卫医生、1名乡村医生和1名县级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重点人群体检率达67%。全面落实计生家庭各类优惠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投资555万元新建各类健身场地4.7万平方米,举办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比赛等大型活动13项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申报专利80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

——全面落实民生政策,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943人,悦心书画公司被命名为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县社会福利中心和中心敬老院已具备运营条件,3个乡镇敬老院设施设备改造项目和31个村级互助老人幸福院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8%、22.6%和8.4%,发放城乡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73亿元。继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县聘代课教师等四类低收入人群人均月工资标准从1320元提高到1470元。严格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孤儿救助及临时救助等资金1776万元,为4292名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468.5万元,为1755名经济困难老人发放补贴123.3万元,为2.16万名“两保一孤”“两保一孤”:即农村一、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孤儿。人群办理了特困团体意外伤害附加重大疾病保险。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发放各类优抚资金1047.5万元。

——致力构建长效机制,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严格落实信访联席会议等制度,全面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人群稳控等工作,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78件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9件,办理民生平台事项3578件,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合理诉求;圆满完成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任务,重要会议、重大节庆活动等敏感时段实现赴省进京“零上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管,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92起、集中销毁不合格食品药品1.5吨,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修改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开展应急演练,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增强。不断加大社会面管控,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涉毒涉赌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与此同时,统计调查、质量发展、运管服务、气象服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史志档案和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社会慈善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五)着力推进自身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推进改革创新、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全力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工作取得实效。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在各乡镇设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城镇建设与环境资源管理室,整合成立县公安巡防大队、医疗和医保监管服务指导中心、大数据管理中心。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设置事业岗位7389个。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三化”:即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三化”工作。全面深化社会保险改革,全民参保登记率达99.3%。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启动实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6个。

——注重优化政务服务,简政放权工作取得实效。继续清理和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政府公共服务流程再造,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保留行政许可事项220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7项,分三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项、取消25项。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新增市场主体2136户,登记“多证合一”市场主体146户。不断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实行集中受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实行并联审批。规范运行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4.7万件、办结率99%,其中网上受理行政许可事项5924件、办结率98.8%。

——持续加强廉政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一岗双责”:“一岗”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的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加大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方面的审计力度,开展各类审计157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全县69个行政事业单位公开了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用经费实现零增长,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务公开信息8443条。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坚持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报送备案制度,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县政府面对严峻经济形势,积极应对下行压力,主动适应新常态,攻坚克难抓扶贫开发,千方百计抓项目投资,持之以恒抓产业培育,统筹兼顾抓城乡建设,多措并举抓生态环保,全县经济运行趋稳回升,社会大局整体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这些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通渭单位、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通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2017年的工作,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依然严峻。一是经济总量小、持续增长压力大,一些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产业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升级转型有待提速,必须负重前行、加快赶超。二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较大,必须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三是财政实力与民生需求尚有差距,民生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出行难、入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社会治理创新有待加强,征地搬迁、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必须加大投入、强化治理。四是城市建设管理任务仍然繁重,城区升级改造任重道远,镇村面貌相对落后,必须勇破坚冰、迎难而上。五是环境治理问题依然突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任务繁重,必须动真碰硬、铁腕整治。六是少数干部作风漂浮,思想观念保守,缺乏主动、缺乏担当、缺乏敬业精神,创新劲头不足,工作落实不力,必须勇于革新、主动作为。

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新征程,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八个着力”“八个着力”: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做出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重要指示精神。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大力实施生态固本、产业优化、城乡一体、服务均衡、文旅名县“五大战略”,着力培育草畜、新能源、玉米“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果蔬、劳务、文化旅游“六大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三大基地”,持续推进民生、法治、人才、党建“四大工程”,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4%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聚焦深度贫困,下足“绣花”功夫,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退出贫困村20个,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以下。

——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贫困村内巷道硬化、入户道路硬化和农户庭院硬化“三化”工程,重点硬化常住人口在30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完善现有供水工程体系,新增自来水稳定供水农户5988户,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或改造电力线路100公里,有效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实施农村C级C级危房:即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的危房。危房改造7251户,实现所有农户住无危房;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55户5040人,做到应搬尽搬。新接通80个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7%。着眼解决公共服务短板,新建行政村幼儿园2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4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26个,改造电子商务服务点45个。

——持续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按照《通渭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通渭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实施方案》,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2+4”“2+4”脱贫攻坚工程:即“十园百企万户”强县富民工程和“十亩产业田、两头增收牛”脱贫工程“两大工程”, “一村一企一产业一劳务”、书画文化扶贫、村级光伏电站、“庭院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四小工程”。脱贫攻坚工程、省上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专项贷款和到户产业项目,持续发展草畜、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果蔬、农产品初加工等到户到人项目,重点支持15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43个非建档立卡特困村发展主导产业,扶持所有贫困户拓展增收门路、发展增收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新建暖棚圈舍3331座,引进基础母牛6122头、羊4320只,种植饲草4万亩以上;种植玉米8.51万亩;种植马铃薯5.23万亩、建设贮藏窖331座;种植中药材1.48万亩,其中金银花7263亩;种植小杂粮2.84万亩;发展林果业5.1万亩,新建蔬菜大棚815座;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

——致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学习借鉴贵州六盘水等地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鼓励村级组织将集体现有资产以入股、承包、租赁和流转等形式合理开发,领办专业合作社或村办企业,完成襄南马店、寺子窑坡等51个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股份合作,努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确保装机总容量3万千瓦的49个村级光伏电站6月底前建成并网,装机总容量5万千瓦的60个村级光伏电站6月底前开工建设。加快光伏农业招商引资,依托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高效益经营设施农业,培育发展农光互补经营主体98个,彻底解决无集体经济“空壳村”和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收入低的问题,力争把村级光伏电站打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点。

——充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深入细致做好教育引导和思想发动工作,补齐“精神短板”。开展参与式扶贫,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和以工代赈等办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引导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贫困家庭“两后生”“两后生”:即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培训4000人,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探索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沟通联系平台,第一时间传递政策红利,引导和扶持“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脱贫。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探索设立移风易俗理事会,改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广泛凝聚各方帮扶力量。加强与福清市的对接交流,扎实开展福清市10个镇(街)结对帮扶我县10个乡镇共建行动,实施2018年谋划开展的产业、劳务、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帮扶计划。继续争取国家能源局帮扶支持,全力破解弃风限电问题,加快推进陇阳20万千瓦风电场等风、光电项目建设。加强与省直8个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动员社会帮扶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引导109家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积极争取“金徽正能量”“福清慈善总会”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有效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

——全力抓好兜底保障。加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应保尽保。开展特殊群体关爱行动,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认真落实县上出台的救灾减灾应急机制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意见,保障因灾致贫返贫群众基本生活。高度重视因残致贫问题,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把教育脱贫作为治本之策,继续落实免、减、助、奖、贷、补等扶持与资助政策,充分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需要,坚决防止和杜绝因学致贫和因贫辍学。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全面实施,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施分类分批救治,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二)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力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推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县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和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2018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7个、总投资35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其中,实施亿联商贸城、王家河水厂等续建项目45个(总投资23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9亿元;实施供销联社棚户区改造商住综合体、翰墨广场等新建项目52个(总投资12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3亿元。不断充实完善“十三五”后三年储备项目库,加大力度推进引洮供水二期田间配套工程、丝路文化创意产业园等97个(总投资162亿元)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2亿元以上。充实完善PPP项目库,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不断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重大项目“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等制度,通过集中开工等方式,确保新建项目6月底前全面开工。

——统筹抓好城乡发展。注重规划引领,修编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新城、旧城、西城、南城4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编完成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停车场、城镇风貌3个专项规划,以及12个(除平襄、马营外)建制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110个村庄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实施总投资96.2亿元的“十大城建工程”项目70个,力争当年完成投资28.9亿元。实施襄和路、襄瑞路等路网畅通工程11个,城乡清洁供暖、城区天然气管道敷设等三供保障工程4个,供销社市场、西关市场等公用设施配套工程5个,310国道入口至悦心书画村风貌改造、城区主次干道绿化带提升改造等城市景观风貌提升工程5个,城区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污水管网配套等城市治污防涝改造工程6个,南街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商住综合体、宏安壹品商住小区等城市综合开发及棚改工程14个,南山综合治理及公园提升、牛谷河南侧高铁站段生态治理提升等城市面山与河道生态修复工程7个,平襄书画小镇翰墨广场及书画廊、榜罗红军住宿一条街修缮等特色小镇创建示范工程11个,以及全域无垃圾整体推进工程5个,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与改造等智慧城市突破创新工程,进一步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注重加强城市管理,持续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高度重视供热、供水、供电和物业管理“三供一业”问题,彻底解决城区部分住宅楼物业管理混乱的问题。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市上为我县量身打造的“养好畜、发好电、写好字、用好水、种好树”的政策包,创建全国旱作循环农业示范、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三大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草畜产业按照“做大草业,做强养殖,做精加工,搞活流通,树立品牌,确保安全,高效增收”的思路,加工调制草产品50万吨以上,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专业村、合作社各18个,家庭养殖场150个、规模养殖示范户3000户,牛、羊存栏分别达到6.36万头、30.69万只。玉米产业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种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左右,其中推广种植粮饲兼用和饲用新品种玉米15万亩以上。马铃薯产业抢抓全市打造“中国薯都”战略机遇,大力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建立脱毒种薯扩繁基地13万亩,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苹果产业按照“提质增效,稳步提升,全面发展”的思路,实施提质增效工程2万亩,打造“鸡川—新景—陇川”“常河—李店”苹果产业片区2个,在鸡川、陇川等9个乡镇建设优质富士系列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左右。花椒产业按照“小花椒,大产业”的路子,种植6.4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中药材产业要把金银花产业作为我县又一特色生态产业重点培育,努力打造种植示范基地,新增种植面积2万亩,确保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小杂粮产业按照“打造地方品牌,实现良种全覆盖”的思路,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工业转型升级“一企一策”政策,重点支持解决18家企业人才、资金、经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向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支持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争取省上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专项贷款,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实施工业集中区文堡片区和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争取新引进入园企业6家,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工业项目12个,进一步提升工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百源成、晓铃、宏鑫等3家企业改造,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不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强化跟踪服务,确保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以上。培育发展第三产业。积极争取“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进一步提升通渭书画影响力。持续做大做强“书画采风、红色圣地、温泉度假、陇中风情”旅游品牌,加快文化与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确保旅游社会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15%以上。积极打造“通渭‘20+36'“20+36”传统村落:即构成全县拟打造的传统村落写生摄影采风基地的20个主村落和36个次村落。传统村落写生摄影采风基地”,力争榜罗镇文峰村、陇山镇石沟村车场社、常河镇团结村下阳屲社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完成榜罗镇红色旅游革命遗址经典景区基础设施、榜罗会议旧址修缮和通渭寨除险加固建设,争取通渭民间彩绘和春叶遮面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建成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和乐百味电商服务中心,申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建科技示范基地6个以上,力争专利申请量达到80件以上。用活用好各级投融资平台,保障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力争新增各项贷款24亿元以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建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借助电商平台加快农产品销售,解决群众买、卖难问题。加快推进苹果、花椒、金银花深加工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高标准发展光伏设施农业,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加强招商引资和开放开发。抢抓“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兰白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实施以书画品牌为主的形象提升工程,办好第八届书画艺术节,提升通渭对外开放水平;积极组织参加敦煌文博会、“兰洽会”等省内外重大节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签约项目20个以上、签约资金4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

(三)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逐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美丽通渭建设。

——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面山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3.6万亩。推进绿色长廊建设,完成道路绿化350公里。发动全民植树,完成义务植树260万株以上、人均栽植10株。加快推进河道绿化治理,完成牛谷河等8条主要河道绿化。持续推进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新修梯田5万亩、新增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行大气质量改善和总量减排双约束,监督企业达标排放;积极推进煤改电工作,改造乡镇燃煤小锅炉49台、全面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完成县级煤供中心及一二级配送网络建设;加强餐饮业油烟、农业秸秆焚烧治理和扬尘管理;淘汰报废老旧黄标车1460辆;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建筑工地“六个100%”:即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0%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七大任务”河长制“七大任务”:即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加强水体污染防治、实施水环境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加强行政执法监管。,突出抓好垃圾清理、采砂管理、排污口治理、护岸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五项工作,力争实现全县河道“七无一增”河道“七无一增”:即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底无淤积、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河无违章,河道岸线周边增绿。目标;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确保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建立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规范使用农用化学品,不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大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有效防止对土壤的污染;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力争利用率达75%以上。从严、从快、从重查处环保举报案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环境违法行为。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三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圈“三改”工程,持续开展城区“六乱”集中整治;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做实做细污(水)垃(圾)处理、街面整洁、风貌美化、机制健全、体系完善“五大工程”,实现乡镇垃圾处理系统、行政村垃圾转运设备和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全覆盖,初步建立全域无垃圾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县域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四)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切实增强社会民生保障能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按照《通渭县2018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补齐所有短板和欠账。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完成县一中食宿楼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普通高考文化课应届二本上线率提高3个百分点。严格落实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打造一支懂教育、能力强的校长队伍。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绩效考核机制,多途径、多渠道加大教师培训,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普及学前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完善特教体系,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就业水平。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种环境。

——加快健康通渭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人事评聘、薪酬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远程会诊,不断提升医联体医联体:即将同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由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建设内涵。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全科医生和县级医疗机构重点专科、薄弱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成中医医院搬迁,争取建设县医院内科大楼,不断改善医疗基础条件。切实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拓展新的中医适宜技术,不断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和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网格化”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优化服务管理,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确保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14项次以上。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完成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提标和资助对象参合参保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及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规范运营管理,切实提升养老助残服务水平;确保县殡仪馆建成投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孤儿、妇女、老年人等群体服务体系,认真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工作。统筹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清算经办,规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积极推进参保缴费、待遇领取、住院报销、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建设。

——强化创业就业服务。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全民创业机制,强化创业支持和就业服务,争取实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积极申报省、市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城乡富余劳动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招聘会3次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00人以上。加强劳务中介机构、经纪人队伍和通渭劳务品牌建设,输转富余劳动力9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以上。

——扎实抓好社会治理。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规范信访工作程序,有效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认真办理民生平台反映事项,依法分类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加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涉毒涉恐涉邪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社会面巡逻管控,及时整治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完善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和救援体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树立“差距就是潜力,后发也有优势”的意识,找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推动改革深入开展,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改革,深化和巩固权责清单制度建设成果。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机制,实现监管全覆盖。强化并联审批为主、联审联批为辅的投资项目审批机制,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综合设置管理执法机构。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加强政府采购和资产配置预算管理,规范公开招标程序和范围,努力节约财政资金。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

——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承包地“三权”:即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还田工程。引导村集体充分利用好互助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稳妥开展农村“两权”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抵押贷款,鼓励开展林权、农业设施设备等资产抵押贷款模式,不断拓宽涉农融资抵押渠道。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评定农户信用等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引导保险机构推出优惠便捷的农业保险产品,探索推行金银花产值、农村饮水安全等保险,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风险保障。

——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的思路,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认真落实定西市“亲”“清”政商关系“双六条”政商关系“双六条”:即公职人员经上级批准,可以参加为企业发展、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听取意见建议的由行业协会、商会或企业举办的座谈会、茶话会、年会等各类公开活动,可以参加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由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可以参加为企业拓展业务的展销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可以参加企业招商引资活动,可以在开展调研或上门服务企业时在企业用工作餐(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工作餐费),也可以按规定宴请和接待外商客商的“六可以”和公职人员不准违规收受钱财礼金和好处,不准违规报销和使用应由单位或个人承担的相关费用,不准违规接受宴请、娱乐和参加旅游活动,不准违规参与经商办企业和相关经济活动,不准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不准违规执行职务乱作为的“六不准”。,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护商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500户以上。全力推动“个转企”工作,促进6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中小企业。按照“一企一策”支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服务,支持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打造优势品牌。推广运用PPP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违法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快构建“双创”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便捷、快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咨询服务。实施科技特派员帮扶计划,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2018年,县政府将在认真办理好省、市实事的同时,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一是投资3.98亿元,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796千米。二是投资7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户。三是投资2000万元,为7万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四是投资170万元,为2.1万名“两保一孤”特困人群办理团体意外伤害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办理金银花产值保险1.8万亩。五是为750名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6000万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600万元以上。六是投资1.95亿元,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全覆盖。七是依托中国银行“公益中国”平台,建设“公益通渭”精准扶贫共享平台,畅通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八是投资1900万元,硬化城区背街小巷14公里。九是投资1240万元,完善城区配套功能,新建公厕5座、停车场2处。十是投资5000万元,实施牛谷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治理河道5.7公里。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倍加珍惜时代给予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组织赋予的信任和厚望,倍加珍惜全县人民的企盼和重托,按照本届政府提出的“五型”政府建设要求,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我省时“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强干部学习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以思想观念大解放引领通渭新发展。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法规政策、产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破解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环境等方面的瓶颈,有力增强发展后劲。

(二)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管理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行政执法程序,全面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法律顾问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和行政能力。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培训,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将办理情况纳入县政府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自觉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三)优化政务服务。积极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政务大厅与甘肃政务服务网通渭子站平台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考核、激励和问责措施,健全信息反馈、情况通报、重大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推行“五步三法”“五步三法”督查:“五步”即督查、交办、巡查、问责和专项督查五个步骤,“三法”即固定式、点穴式和机动式三种督查方法。督查督办,传导工作压力,集中攻坚“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注重作风转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化俗成,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下决心解决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推动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践行“人往一线走,事要亲自干”的实干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察民情、接地气、解民忧,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使政府工作既符合国家和省市县委要求,又符合群众意愿和客观实际。强化政风督查考核问责,探索建立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督促和激励政府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强化责任担当,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五)狠抓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资源环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突出问题导向,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新时代赋予我们光荣神圣的使命,通渭的未来将更加幸福美好!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集聚全县上下智慧,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务实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通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