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志:1997~201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气候

延安市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主要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期长。春季温度迅增多变,日差较大,易有霜冻,且多大风、风沙、浮尘天气,常有春旱。夏季温热,雨量集中,间有伏旱,多雷阵雨天气,有时伴有冰雹。秋季气温速降,早霜来临。夏末中秋多雾,有阴雨天气;秋末降水速减,天气晴好。西北部的吴起、志丹及东南部的黄龙气候温凉,东部黄河沿岸的宜川、延川、延长气候温暖,其余各县气候温和。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形成“东高西低”特点。冬季12~2月,各月气温高值区常出现在南部的黄陵、洛川县;低温区除吴起、志丹外,还有安塞、子长县。月平均气温南部比北部高3℃左右,呈现出“南暖北冷”特点。因受季风影响,季节降水差异明显。

一、季节

春季(3~5月):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多大风、扬沙天气。季降水量为70~120毫米,约占年降水量16%~19%。由于降水少,蒸发快,容易形成干旱,民间有“十年九旱”之说。春季多大风,平均为5~7天,占年大风日数的半数以上;各地最大风速在18米/秒以上,极大风速28米/秒。由于此时少雨干燥,地表疏松,容易造成沙尘飞扬,能见度较差。

夏季(6~8月):气温高,湿度较大,降水集中,多雷阵雨。平均气温20.3℃~23.7℃,7月最热,平均气温21.4℃~24.6℃,最高气温可达39.7℃。降水量平均为271.6~337.4毫米,占年降水量50%以上。降水日数,6月在10天左右,7、8月为13~16天,多雷雨或阵性降水天气,有时伴有冰雹或阵性大风。各地雷阵雨平均在25天左右,最多达40天左右,最少也有15天,暴雨多产生在7、8月,占年暴雨日70%左右。

秋季(9~11月):初秋气候温和湿润,多阴雨大雾天气;秋末气温速降,降水剧减,多晴天。9月份各地降水量为59.3~111.3毫米,降水日数9~14天,多为阴雨天气,占全年阴雨次数的20%~30%。月平均降水量为10.7~23.1毫米,降水日数平均5天左右。初霜最早在9月底出现,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北向南土壤开始冻结。

冬季(12~2月):雨雪稀少,晴朗寒冷。由于受强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故降水稀少,降水量北部小于10毫米,中南部为10~20毫米,占年降水量3%~5%;降水日数7~12天,晴天日数35~40天。1~2月为冻土最深期,最大冻土深度为67~103厘米。积雪日数为20~40天,最长达58天。一般积雪深度为5厘米,最深可达24厘米。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一般为40%~60%,绝对湿度甚小。

二、气温

延安市年平均气温8.0℃~11.9℃,气温分布的趋势是:自东向西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经纬线平行。延川、延长和宜川最高,年平均温度在10.0℃以上;南部黄龙山,因海拔较高,植被茂盛,年平均温度比北部地区低,在9.5℃以下;西北部吴起、志丹一带最低,年平均气温9.0℃以下。

1月份平均气温-9.4℃~-0.3℃,分布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减,等温线略与纬度平行。南部黄陵最高,西北部吴起、志丹最低。7月平均气温20.4℃~27.1℃,分布趋势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等温线与纬线斜交。子午岭一带最低,延川、延长最高。年内气温变化最大,从2~7月逐月上升,8月至次年1月逐月下降。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各月相差5℃~7℃,气温多变,遇寒潮侵袭时,气温降至0℃以下,平均日较差15℃左右,最大可达28℃。夏季各月气温相差不大,一般为1℃~2℃,无炎热期,只有短期高温,平均气温≥20.4℃;日最高气温≥30℃,4~9月都可出现,7月最多。秋季气温下降快,各月平均气温相差6~8℃,最低气温可达-18℃~-15℃,最早在9月下旬可见初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北向南地面开始冻结。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南北气温差一般在2℃~4℃之间;严寒期,宝塔区及其以北地区为50天左右,吴起、志丹为70天左右,中南部洛川一带只有20多天,宝塔区以东黄河沿岸30~45天。

全市气温年较差大,年较差25℃~31℃;日较差6.5℃~16℃。绝对最高温度在34℃以上,延长和延川接近40℃,极端最高气温41.5℃,2005年6月22日出现在延川;最低温度在-21℃以下,志丹和吴起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28.7℃,2002年12月26日出现在志丹。

延安市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单位:℃)

表2-1-1 延安市1997~2010年年平均气温统计表 单位:℃

注:黄陵县无监测数据,下同·74·

表2-1-2 延安市1997~2010年年最高气温统计表 单位:℃

表2-1-3 延安市1997~2010年年最低气温统计表 单位:-℃

三、降水

延安市年总降水量346.0~707.2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少雨地区在西北部的吴起、志丹和东北部的延川、延长,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西南部因受山地和森林影响,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多雨中心在黄陵、洛川一带,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降水量变化平缓,自黄陵西南部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向北逐渐减少至450毫米左右,梯度约为1毫米/千米。

不同季节降水差异很大。夏季,海洋性气团盛行,每当北方、西北方冷空气侵入时,即能产生较大范围降水,且多为雷阵雨,降水量为242.7~324.3毫米,占年降水量52%~57%。秋季次之,占年降水量25%~27%,集中在9、10月,多为连阴雨。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15%~18%。冬季寒冷干燥,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季节,仅占年降水量2%~4%。

表2-1-4 延安市1997~2010年季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毫米

表2-1-5 延安市1997~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毫米

四、湿度 蒸发

延安市相对湿度分布均匀,年平均值57%~64%,宝塔区最小,甘泉最大;旬相对湿度平均值以7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大,为75%~80%;1月上、中旬较小,为40%~50%;3、4、5月最小,为零或接近零。一日中,相对湿度最大值通常(除阴雨天外)出现在早晨日出前,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前后。

延安市年蒸发量1459~1791毫米,5~6月为蒸发高值期。各县区月蒸发量都在200毫米以上,6月蒸发量达220~280毫米;12~1月为蒸发低值期,月蒸发量在50毫米以下,其中12月在30毫米以下。一年内只有7~9月降水大于蒸发,其他各月降水小于蒸发。

五、气压 风

延安市年平均气压868.6~925.1百帕,自北向南递增,以黄河沿岸的延长、延川最高,分别为1997年924.8百帕、2004年925.6百帕;西北部吴起最低,2009年为867.9百帕。11~12月,气温低,空气密度大,气压最高,3月起逐渐降低,7月最低,8月始增高。

全市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交替出现,偏北风控制期长。因地形复杂,不同地域风向差异较大。子长县年最多风向为西风,占年频率18%;吴起一带年最多风向为西北风,占年频率26%;宝塔区终年以西南风为主,占年频率24%;洛川塬、黄陵南部的梁顶,因不受河谷、川道影响,风向四季变化明显,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延安市干燥度分布曲线示意图(单位:米/秒)

延安市年平均风速1.2~2.1米/秒,南部小于北部。1996年洛川年平均风速1.9米/秒,最大风速10.7米/秒。宝塔区以北年平均风速小于2.0米/秒,1996年吴起、子长年平均风速分别为1.4米/秒、1.5米/秒,最大风速分别为13.7米/秒、11.0米/秒。宝塔区年平均风速1.5米/秒,最大风速8.0米/秒。风速季节变化明显,大部分地方春季风速最大,平均在1.9~4.0/秒;冬季较小,平均在1.0~3.1米/秒;夏秋两季风速最小。一日中,随气温升高风速逐渐增大,午后最大,傍晚减小。全市最大风速13.3~22.3米/秒,最大风速出现在志丹3月,22.3米/秒;其次是安塞4月,21.0米/秒。境内多大风,年大风日数0~10天,吴起、安塞、延川为6~10天,子长、志丹、甘泉为3~4天,其余各县为0~2天,个别年份大风日数达17天(吴起)。春季大风较多,占全年大风日数50%~60%。最大风力8级日数,宝塔区以北地区平均7~8天,以南各县为1~3天。据1997~2010年气候资料,安塞、吴起为大风高发区,年平均大风日分别为11.8天和10.4天,其次甘泉、延川、志丹,年均大风日5~6天,其余各县年均3.4天以下,宝塔区年均大风日最少,仅0.8天。盛夏秋初,雷雨天多发生阵性大风,破坏力较强,往往造成农作物倒伏,甚至树木折断拔起,引发重大灾害。

表2-1-6 延安市1997~2010年年均、季均大风日数统计表

表2-1-7 延安市各月最大风速及风向统计表

六、云 雾 霜 日照

全市各地云量差异很小,以宝塔区为界,南部稍多于北部。3~10月云量较多,其中4、7、9月云量最多;11月到次年2月为少云季节,以高云为主。云的日变化明显,冬季夜间晴空无云,白天飘浮少量高云;春夏秋季白天10~20时云量多,夜晚显著减少。按总云量统计,全市晴天日数北部多于南部,子长、志丹最多,在100天左右;洛川、黄陵较少,不足80天。

延安市年雾日1~31天,吴起、洛川、志丹、甘泉、富县、黄陵为20~31天;宝塔、子长、安塞、延川、延长为10~17天;宜川、黄龙为1~3天。年最多雾日达49天(洛川),7~9月雾日占全年雾日70%~80%。

延安市年有霜期较长,自秋季到第二年春季,可达179天,平均有霜日94天,初日10月12日,终日4月7日。霜期提前或延长,易发生霜冻,破坏农作物生长,尤其果树花朵。

延安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4~2691小时,东部子长、延川、延长一带2450~2543小时;西部吴起、志丹2424~2565小时;甘泉山区在低值区,2364小时;洛川塬区在高值区,2691小时。1997年,日照时数最大值2898.8小时(洛川)。2009年,日照时数最小值2054.7小时(甘泉)。各县区日照百分率都大于50%,各月差异不大,6月最高峰值长达245~278小时,9月为寡照月,常伴有低温阴雨,日照157~186小时。

七、物候

1997年,夏季干旱而秋季高温,导致部分植物二次开花。深秋降温迅速,土壤封冻提前,各种植物落叶期提前,动物迁徙或冬眠也提前。1998年,春季气温偏高,回春较早;冬季降温迟缓,且冬暖明显,无霜期长。春季,动物、植物复苏迁徙相应提前;秋季,植物黄枯期较迟,动物迁飞也较常年推迟。1999年,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各种植物萌动发芽普遍提前,动物始见期、始鸣期提前。秋季降温较早,动物迁移和候鸟迁飞及终鸣期也相应提前。

2000年,旱情较重,槐树出现无花现象。2001年,春季和初夏降雨较少,蟋蟀活动较常年晚。后秋,雨水较多,气温降幅小,植物落叶期较历年偏晚。2002年,春季气温回升快,各种植物发芽提前;秋季降温快,植物枯黄、落叶期提前,候鸟迁徙也提前。2004年,秋季降温偏早,植物落叶枯黄和候鸟迁徙提前。2005、2006、2009年,秋季降水多,降温偏迟,植物落叶黄枯和候鸟迁徙推迟。2007、2008年,春季气温回暖较迟,各种植物萌动发芽普遍偏迟,动物始见期、始鸣期略迟。秋季降温较缓慢,动物迁移和候鸟迁飞及终鸣期偏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