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实现“君子”含义由“有位者”向“有德者”的转化,使君子成为人格主体
君子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5次,而“君子”一词出现了107次。“君子”一词,本义是指处于社会上层统治地位的贵族(与其对应的“小人”则指下层平民),是一个含有权位性、政治性的概念,虽然由于其中也蕴含着社会成员对当权者的道德期望,因而具有一定的道德含义,但主要含义是指“有位者”(在甲骨文中“君”字,本是权杖和口结合的形象)。春秋后期“君子”一词的主要含义逐渐演变为特指具有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的人,成为含有道德性的人格概念。在理论上完成这一转变的正是孔子。孔子基本上实现了君子一词的含义由“有位”之人向“有德”之人的意义转变,使其成为标志理想人格的概念。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的“君子”一词,虽然也有些“君子”词义仍然指上层贵族而言,但绝大多数的“君子”词义指的是道德高尚、品格优秀之人。据赵纪彬先生统计,《论语》中指有位的上层贵族而言的“君子”只有12例,其余的“君子”都是在高尚人格的意义上使用的。
所以,我认为孔子实现了君子含义向人格方向的转化,为他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理念确立了人格形象,为儒家的人格理想论奠定了基础。正如辜鸿铭所说:“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由于孔子对君子含义的转化,消解了君子含义的贵族性和权力性,使君子由权力主体变为人格主体,使“君子”一词成为标志美好人格的概念。从此,“君子”一词在其后的儒家典籍和其他文献中以人格标志大量出现,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流行,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可和追求的人格风范。君子含义的人格转向,乃是具有重要人文意义的思想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