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我们今天已经处在了信息时代。与以前的历史阶段相互比较,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人类无论是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需要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予以认真面对和积极回应。

1.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挑战

当代科学技术正在以加速度的趋势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生物遗传工程、太空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的出现,需要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予以清晰、准确的回应。互联网的发达,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节省了人们交往的成本,但是,伴随着诸如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问题,网络伦理道德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生物遗传工程中的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许多伦理问题如何处理,还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阿尔法狗,人机大战等,带来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如此等等。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而到目前为止,除了学习哲学,没有别的途径。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拓宽和加深了人们的认识领域,在不断地丰富和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的正确性,但是,对其发展成果,也需要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予以概括和总结,提炼和升华。从而指导科学的发展。

2.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人类进入到相对的稳定发展时期,时代主题也发生了变化,由革命和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充分利用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同时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在上世纪中期获得了飞跃性发展。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虽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苏东剧变”。最老牌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解体,东欧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匈牙利等一夜之间将他们的社会制度的性质变成了资本主义。整个国际工人运动跌入了低谷。很显然,如果我们从表面上看,不是社会主义战胜了资本主义,而是资本主义暂时的战胜了社会主义。据此,一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对者提出: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正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荒谬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无可选择地将自身置于全球化的境遇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也随之增多,东西方制度的差别、文化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不同利益团体及其诉求的差异等带来的问题,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担负着如何在苏联错误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向世界澄清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消灭私有制和消除社会重大差别等重大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面对全球化的强势推进,西方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等不可避免地跟着全球化的趋势渗入了国内,并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人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失去了准确的把握,思想处于迷茫状态,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3.现代西方思潮的挑战

当代西方思潮可以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个部分,它们主要是源于西方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本主义思潮主要从事历史观和人的问题的研究。它们从人的需要、欲望、情绪、意志以及人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发展等方面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主义思潮主要从事科学活动中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语言学的研究。在这两大思潮中,其内部又是学派林立,日新月异。这其中有许多自称为马克思主义,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分析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后马克思主义等等。这其中,对马克思主义赞赏者有之,批判者有之,修正者有之,歪曲者有之,不一而足。面对这样的纷繁复杂的状况,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予以回应。

【本章总结】

通过本章学习,可以掌握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的结果。第二个问题是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不是天生的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们的心路历程与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第三个问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我们试图通过这一问题理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提供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以便于学生的学习。

【重要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中期。这种新的学说,以哲学的批判性功能和经济学的构建为基础,以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的,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我们可以想一想,马克思恩格斯身处资本主义社会,你批判当权者——资产阶级,你反对并试图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那么,资产阶级怎么可能喜欢你。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为什么被查封,我们不难理解马克思一直被驱逐,就像一个幽灵一样在欧洲游荡,(马克思称自己为世界公民)我们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一生贫穷但又受到无产阶级的欢迎,当然,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马克思的学说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歪曲、攻击、篡改和责难。反对者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成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机械拼凑”;把历史唯物主义污蔑为“经济唯物主义”和“历史宿命论”。

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所谓的“修正”。其中产生了两种观点:

第一是老年马克思和青年马克思的对立。20世纪30年代开始,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越来越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西方“马克思学”家把马克思的这些早期著作同他后来的主要著作对立起来,认为青年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者,而创作了《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一些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马克思则是一个不关心人的个性和主体性的经济学家。

西方“马克思学”家把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同他的主要的经典著作对立起来的目的,是要用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来否定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特别是否定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据此,一些人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杂交,社会主义制度是扼杀人性、压抑个性的高度集权的专制王国。

第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

20世纪初期,波兰的斯·布尔楚维斯基出版了《反恩格斯论》一书,认为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理论的背叛者。极力贬低恩格斯,否认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地位。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恩格斯只是一个宣传者,至多也只不过是一位“插图画家”。恩格斯把马克思的学说简单化和庸俗化。

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西方“马克思学”家这样做,是割断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把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肢解成两个截然对立、毫无联系的部分,然后把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因素加以渲染、夸大和体系化,使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相对立。他们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依此来否认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这些做法我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至少是不恰当的。

而在当代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带初期,随着苏东巨变的发生,一些人借机攻击马克思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无用”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点或者某些论断已经过时。但是,它的基本原理、方法并没有过时。应该承认,当今世界变化极其迅速,企图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为一百多年后我们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显然是荒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说过:历史唯物主义绝不可能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药方和公式。作为一个时代的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他们时代的限制,预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的社会发展,要做到在细节上完全正确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自己也从不讳言这一点,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学说,一些观点和理论的过时并不代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过时。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极强的解释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的许多理论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今天的人们行走在资本的丛林中,为了金钱而自相残杀、尔虞我诈,这在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资本论》中早已描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分析在今天社会中,依然具有超前性。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两次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全球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这个时候,西方世界的一部分人将眼光重新投向马克思,试图从马克思那里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答案。在德国,《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销量大增,甚至脱销。有报道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看《资本论》,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吕布克也成为马克思的粉丝,他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承认马克思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不错的。”2014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马克思又回到了欧洲。这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但是,它的发展趋势并没有脱离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的分析。

第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决定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缔造者、继承者以及认识成功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讲,它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也就是说,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表现为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其中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也包括它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继承者们的思想。“过时论”的错误在于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的思想。

2.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爆发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苏东剧变。苏东剧变爆发后,苏联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由社会主义变成了资本主义。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巨大危机,似乎陷入泥潭。据此,有些人认为,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赛中,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社会主义已经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也不可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做出详细的预测,各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就缺乏现成的经验,同时,苏联是最早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因而,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在学习“苏联模式”。应该说,苏联模式在运用国家力量进行大规模建设以及抵御外来侵略方面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固有的弊病,严格的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政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苏东剧变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如何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的失败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严格意义上讲是“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或者说是教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

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目前的国际共产主义确实步履维艰,我们在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确实处于劣势。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应该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上,而生产力之所以发展是由于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扭转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加以重新定义:“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按照邓小平的设想,到本世纪中,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后再向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迈进。当代的中国人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状态的时候,一枝独秀,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程。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种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当代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不断改革政治体制,不断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经过近40年的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的发展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因此,我们应该有这种理论自信,有这种制度自信。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指它以科学发展的成果为依据,同时,它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的科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一方面体现在它从不崇拜任何东西,从其本性上讲,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它以变革旧的世界,建立新的世界为自己的历史任务。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实践性。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旧理论的根本点。马克思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第四,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它自己。是否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它的阶级性的前提,而阶级性是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案例材料分析】

【案例一】有人说:“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服务于无产阶级这一特定阶级的理论就失去了其科学性。”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体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其中,科学性是前提和基础,而革命性是目标。

【案例二】材料1:“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

材料2:“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案要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总之,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他的基本理论是正确的,是不可动摇的,但个别具体论断却有历史局限性,需要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

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因此,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案例三】材料1: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在《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释。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方学者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的理解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一种方法至上的观点,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