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品收藏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书画收藏古今谈

从工笔画到写意画

宇宙万物,美不胜收。智者乐于心,动于情,不欲美景如电光石火之消逝,乃画之于岩石,画之于粉墙,画之于绢素,画之于纸张,使美景常驻,佳人不衰,鲜花难凋。图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画家的再创造。画有具象,复有抽象。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唐宫仕女图、宋代的院体画都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工笔画的画法。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包括《挥扇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宫乐图》《捣练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其中,除《富春山居图》为写意画外,其余9幅(组)全部为工笔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其中,唐代宰相韩滉所绘《五牛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宣纸,不变形,少虫蛀,“纸寿千年”,在它泛黄的本色中,我们不仅能穿越时间,和历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神交唱和,还能读到时间的荒芜。宣纸上的中国,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有属于我们的独特的美。宣纸上的经典作品和人物,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及审美之道。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相,生动表现贵族妇女生活情调。

宋徽宗,名赵佶,是北宋第8代天子。他天资智慧,从小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晓音乐。十六七岁时,拜当时闻名的画家王洗、赵令穰、吴元喻等人为师,他的工笔花鸟,具有大家风范。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设立了画学,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在宋徽宗的身体力行下,画院和画学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方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画家,另一方面开创了北宋院体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

才子用文会友,高人尊武弘扬。只可惜这位爱艺术胜过爱江山的皇帝,不务正业,未得善终。

图1-14 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1-14是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亲自传授,半年后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为其存世仅见的画作。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风光、建筑和民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工笔画的主要特点和价值:

1.出身皇室,起源于唐代的仕女画、宋代的院体画,雍容华贵,属于画中贵族。

2.追求用笔生动,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逼真,关注“细节”,注重写实。

3.“没骨”和“勾填色”是主要的设色方法。“没骨”画不用墨勾线,直接用颜色描绘物体形象。

由于工笔画的创作、绘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不易,成才很难,致使近代坚持传统工笔画技法、造诣深厚的名家名作很少。在艺术品市场他们是稀缺资源。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因其诗、画俱佳,后人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文人画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近代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写意画用意第一。其绘画的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其形式上更讲究个性的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的配合。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经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李苦禅、李可染、石鲁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高5.5米、宽9米,是中国画历史上最大国画,并由毛泽东亲自题句“江山如此多娇”。此画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闻名世界。

傅抱石与“傅派山水”的画坛地位有这样的评价:张大千称誉傅抱石为:“800年来无此奇笔也!”傅抱石与齐白石并称“南北二石”,素有“傅派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傅派山水”,根植金陵,人才辈出,是传承傅抱石革新精神的一大画派,是金陵画派的中流砥柱。

图1-15是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

1947年,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有幸拜齐白石为师。他在齐老身边10年,学习齐老构思之奇伟,独创之精神。李可染山水画的三大特色:

1.重视意象的凝聚。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

图1-15 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

图1-16 石鲁创作的《转战陕北》

2.开创“红色山水”经典。20世纪60年代初期,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之为“红色山水”,“红色”被赋予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万山红遍》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精华。

3.将光引入画面。山水画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晚年自创“密林烟树法”,使墨体块、强逆光的山水,疯然改观。

图1-16是石鲁创作的《转战陕北》。

石鲁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1959年,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

“有古人而又无古人”。凡是历史上成功的画家,都是既遵循前人的足迹,又加以改革创新,成立自己的风格,方能开启后世之追寻。

齐白石另类书法作品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方块笔画结构,象形寓意组合,既是含义丰富的思想表达形式,又是优雅舒展的审美书法艺术。中国书法特指中文汉字的书写艺术。有趣的是,汉字的发展始终伴随两大难题:一是汉字该怎么写?二是该往哪儿写?书法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书写工具的变化。

从古至今,书写工具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汉字: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大篆等是在甲骨、石料、青铜上刻字、铸字。

书法字:小篆、隶书是在简牍上写字,草书、楷书、行书等是在丝帛、纸上写字。

电子字:用电报、电脑、手机输入汉字、发送汉字,是打字。

电子字不需要纸和笔,是汉字书写巨大的技术进步,手写汉字似乎变得不重要了,所以古汉字的书法让人们更陌生了,感到更珍贵了。

中国的书法,源于象形,进为抽象,区区线条,迷倒无数文人艺士。书法之美,是抽象美中的极品。从古至今,对书法艺术的痴迷者、收藏者曾经演绎了许多传奇佳话。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12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57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017年12月17日晚,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亮相拍场,最终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但是在80年前,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道路曾经历过无比的艰难与曲折。

1937年,齐白石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北平沦陷,齐白石心情悲愤,轻易不见客。1940年,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陈夫人》文。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他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白石老人并非所有财都好,也不与日寇同流合污。1940年,日军占领北平期间,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图1-17是齐白石撰写的“告示”。

图1-17 齐白石撰写的“告示”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悲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悲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悲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做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悲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此时,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到1943年,齐白石干脆贴出了“停止卖画”的告白。

图1-18是齐白石撰写的“门条”。

1946年,抗战胜利后,齐白石又在琉璃厂挂润格,恢复卖画刻印。10月,齐白石去南京、上海办画展,200多张画全部卖出,带回一捆捆“法币”,如同废纸,竟买不到10袋面粉。

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他以手中的画笔和刻刀,以卖画刻印为生,养活全家十多口人。当年齐白石的画才卖一两元钱,到1955年的时候,齐白石的画才涨到5元钱,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好几幅。直到1957年齐白石去世,那时他的画作价格并不高,只能以辛勤作画,数量众多维持生计。因此对于一些无端叨扰、贪图压价的来客,不厌其烦,只好以自己的方式应对。

有趣的是,北京画院举办的齐白石书法展览中,几幅齐白石书法“门条”成为引人关注的热图。这些都是齐白石生前随意撰写,贴在门口的告来访者的自白,其中包括:

“廿八年十二月初一日起,先来之凭单退,后来之凭单不接,本室主人”

“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丁丑十一月谨白”

“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像”,后面加一句小字:“吾年八十矣,尺纸六圆,每圆加二角”

“送礼物者不报答,减画价者不必再来,要介绍者莫要酬谢”

“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鄙人养病,午前出门闲游,午后申时接客”

图1-19是齐白石撰写的“门条”。

齐白石一生艰苦,晚年虽然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清淡简朴。他不讳言自己的贫苦出身,常吃的是从前的虾皮熬白菜,常睡的是从前睡过的木板床。曾言:“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炒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齐白石谈及润格标准及“八不”原则的“门条”同样妙趣横生:

图1-18 齐白石撰写的“门条”

图1-19 齐白石撰写的“门条”

图1-20 齐白石撰写的“门条”

“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二十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庚辰正月初十日”

“凡藏白石之画多者,再来不画,或加价。送礼物者不答,介绍者不酬谢。已出门之画,回头补虫不应,已出门之画,回头加印加题不应。不改画不照像,凡照像者,多有假白石名,在外国展卖假画。厂肆只顾主顾,为我减价定画,不应。九二翁坚白”

图1-20是齐白石撰写的“门条”。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虾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不料他的一幅虾图竟不翼而飞,老爷子对此耿耿于怀,不吐不快,且看:

“去年将毕,失去五尺纸虾草一幅。得者我已明白了”

这幅门条是告诉那位拿走五尺纸虾草的来客,我已经知道你是谁了。

想必在众多枯燥的书法展览里,齐白石的书法展应该最有趣的。他心性坦然,喜怒哀乐形于色、形于笔,即使在一张小小的纸片里,也能看到他的幽默耿直和心性坦然。值得一提的是,真要感谢精心收藏这些齐白石生前随意撰写的“门条”的有心人,不是他们的收藏意识超强,我们今日如何得见齐白石另类书法作品的自家风范,兴味犹然。

书画收藏喜与忧

1992年10月11日,北京国际拍卖会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世纪剧院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内地恢复拍卖业以来的首次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和第一次面向海外的开放型大型国际拍卖活动。拍品中的书画作品成交价向人们展示了书画收藏诱人的前景。例如,任伯年的《寿天成禄》成交价7万美元,黄君壁的《飞流千尺》以6500美元拍出,曾国藩的七言书法对联以4000美元成交。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名人书画作品所具有的增值潜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图1-21 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

1992年,中国内地第一家专营艺术品拍卖的公司“朵云轩”在上海成立。朵云轩是一个经营中国字画100多年的著名老字号画店。1993年6月1—20日,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书画拍卖会。

图1-21是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

1994年3月27日,中国嘉德在北京举办了首场春季拍卖会,分中国书画和中国油画两个专场,共推出拍品245件,其中张大千的《石梁飞瀑》以209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当时国内中国画作品拍卖的最好成绩。齐白石的《松鹰图》以176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打破了当时齐白石单幅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1994年中国嘉德秋拍,齐白石的12开《山水》册页以517万元成交,创当时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纪录。在中国油画专场中,陈逸飞的《山地风》以286万元人民币创当时油画拍卖的最好成绩。书画拍卖市场升温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有非凡艺术,才有非凡的艺术家,有名画才有名家。

近观现代百年,面对当前书画拍卖市场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市场价已突破百万元、千万元、亿元的火爆场面,收藏投资者应该关注中国画的含金量何在。一个画家的地位是由其代表作奠定的。名作是名家的品牌,名作具有真正的艺术含金量,是最值得重视的收藏投资。

图1-22是张大千《江山无尽图》。

进入21世纪,社会声望最高的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黄胄等的作品,拍卖成交价已突破亿元。

图1-22 张大千《江山无尽图》

21世纪以来,书画作为社会交往的礼品、家庭中的装饰品、寻求增值的一种投资形式,逐渐进入了各阶层人士的社会生活之中。除少数国家文博单位外,当今国内收藏购买书画作品的人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有实力的企业和私人。他们本身对书画缺乏专业知识,往往易被媒体和他人左右。

二是真正的收藏者。这类人所占比例很少,他们有艺术鉴赏力和实力,能够购买精品。

三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画商。他们利用真伪辨识能力和市场经验,营销书画获利。

四是送礼者。以用书画名家的声誉取悦对方实现个人目的为目标,不一定看重作品真伪与艺术价值。

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假画充斥艺术品市场的状况有所了解,一些大的书画拍卖会也不时传出伪作问题。欧美的著名艺术品拍卖公司曾因赝品太多,一度停止拍卖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收藏一向有“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坏”之说。说的是有的真书画艺术水准并不一定高,而有的假书画却可能出自高手之笔,堪称佳作。古人论书画收藏经验时说:“证真固乐,穷伪亦快。”正是指这类“有人看假的东西”而言。

有一种概括国内书画市场的说法,叫作“真画假卖,假画真卖”。真画假卖是指造势或造市,把成交价在拍卖前人为设定得很高,造声势、造市场。这里面有拍卖公司,也有委托人,目的不尽相同。总之画是真的,但拍卖场上的一切,包括成交价格只是作秀而已。假画真卖,不完全说买家眼拙,把假的当成了真的花了冤枉钱。有些买家明知道它是赝品,偏要当成真品的价格买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常人难解其中奥妙。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一些画家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自己大量仿造自己的“假画”。还有的书画鉴定家只要收了钱,就在伪作上加题跋,因为“无价书画贵题跋”。

中国画历来有请名家题跋的传统,名人题几个字,可靠性就有了保证,价值倍增。但是并非所有名人都具有鉴别能力。某些并不熟悉艺术家生闰,也没有系统研究过其作品的名人、专家,常常因信笔在艺术品上题字题跋,混淆了人们的判断。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曾呼吁:“请求一些美术家手下留情,不要在假的徐悲鸿画上题名。这样更容易造成美术市场的混乱。每个美术家都有责任打假,不要为小恩小惠帮助造假画的人。”

文明古国,典籍惊世。古旧图书文献是新旧、中西各种社会思潮汇聚碰撞的最主要的文化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新中国文化走向繁荣的原始记录。它的创造、积累和传播,构成了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其思想文化价值和文物文献价值有目共睹。

中国古代的藏书文化由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个系统组成,各个系统的先后培育与发展又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密切关联,形成各自的特点。在古代中国,承担图书收藏,乃至于图书管理、研究、校勘、刊行事业的主体是历代的官私藏书楼。

自20世纪80年代起,当代中国民间藏书这一发展历史久远的收藏活动展露出十足的中国特色与时代风貌。无论是纵向的各时期地图收藏、报刊收藏、连环画收藏,还是横向的红色收藏、1966—1976年期间的纸品收藏,当代藏书家的藏书实践,为中国藏书史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现实参照,同时也表明中国的藏书文化早已深入民心,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