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1.8.11
五天后的一场可行性研究会议基本确认了项目的大方向。经过一下午的讨论,众呜得出了一个夸张至极的初步结论,为了修改几个观测参数,他们需要制定一整套标准,标准涵盖了所有涉及半导体的产业。会议结束时,柏时有些愤懑地抱怨自己不如直接转行。
更加细节的方面全部转交陆/1/军下属的新集体,会议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介绍专业学者对计算机的设想,在电子产业缺乏逻辑严密的标准集的时代,新集体很容易在底层做出修改。机会只有一次,学界和商界不像密不透风的军/1/界,他们无法承受技术的横向更正,固守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之后半年中唯一的好消息是柏时实现了他的承诺,团队搬到了沙漠中最大的城市——南平。
柏时团队承认计算机处理数据带来的便利,但他们遇见了另一个问题,九台遍布大陆的射电望远镜所产生的数据必须存储在磁带上然后由一支全天候执勤的运输中队运输。传统的通讯线路承担不起标准采样率下每秒产生的数据,而海量数据需求的处理时间填平了技术带来的优势。
项目在前五个月几乎没有进展,团队在第一个月就决定了植入标准的大致思路,以及在数据中转过程中对其检验的看法。新集体的方案在第三个月抵达南平,他们针对标准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原因是植入的标准会导致运算和稳定性大幅下降,但他们对中转过程中的检验方案表示认可,并已经在路由器上进行了实验。
司默翻阅文档时对新集体暗藏在文字中欣喜升起厌恶感,他几乎认定新集体会做得不止是处理天文数据,通过对帧加入更多看似无用的保留区可以做很多事,如果运算力允许的话,乌兰可以知道所有帧的状态。
距离完成统计数据还有一段不算长的时间,司默时不时会浏览一遍近乎完整的统计量。探测方向上的单源统计值维持在一个很稳定的数值,如果说它们是自然产生的探测量,那他们实在是太过整齐,但如果说他们是智慧生物的造物,又有些杂乱无章,频率和振幅在一些波谷上乱得像戈壁上的碎石滩。司默在光学方面懂得不多,团队内部进行过几次会议,几只呜甚至拿出激光来类比两种技术,但一直没有结果。他们找不出出现统计值低谷的原因,柏时同意了对一片区域进行第二次观测,但结果没有变化,几次会议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就当不存在好了,深空观测实验的密度不高,短期内不会有意外,等技术成熟了再说。
引力波频率在加密标准中的介绍值是0.3mHz(毫赫兹),司默潜意识里看到过这个数字,也许是上学时在图书馆里翻到过,合上资料时,这个念头在不经意间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