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人”的实践之路:报告·足迹·品悟(2013-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不忘初心

骄傲,我的祖国

实践·足迹

美国军舰在南海非法巡航,驶入中国南海,与中国军舰公然对峙;

日本无视大量史实,声称钓鱼岛为其“固有领土”,与中国长期对立;

菲律宾妄图占据南海岛礁,单方面提出南海仲裁案,无视中国主权。

面对一次次的挑衅,面对各种领土争端,很多人都在怀疑,中国的国防实力可以吗?中国是否真的如期待般强大?

一、军事,仿佛遥不可及

2016年6月,带着“走进军工,走近国防”的心愿,我们8个人兴致勃勃地组成了社会实践团队,并开始和军工企业联系。我国的军工企业很多,但是愿意接收一队大学生来进行实践学习的少之又少。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国防军工院校,几大军工专业也盛名已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们决定试一试,并选择了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这一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非常幸运,对方愿意接收我们,机会就这样降临。

有了实践地,我们第一时间开始了各种准备工作。8个军事“小白”,首先就是恶补关于军事装备,尤其是特种车辆各种基本知识。10天,我们从网上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在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之间奔波,都是研究生的我们还有研究任务,所以时常还要加上一点——实验室。每次查到相关度比较高的资料,大家共享,遇到有意思的新闻,我们也会讨论。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系统地研究这些军事装备,其种类繁多,特点不一,在开始的学习中,很多名称我们甚至都看不懂,还有专业术语,一些组成部分的作用更是看得我们一头雾水,想过放弃,想着反正以后也没有用,干脆就去企业看看就好了,但每当出现这种情绪,我们都会提醒自己,只有我们真切地了解过这些,我们后面的学习才有作用,才可能参与讨论,至少不能给学校丢脸,所以我们坚持了下来,也确实收获了许多。

然而,就在我们热火朝天地准备着的时候,困难再一次降临,有4个人突然被导师派出到外地出差,时间长达1个多月之久,这意味着我们的实践团成员从8位锐减到4位,而且已入暑期,我们已经无法再重新招录队员,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量增加。经过一番商议,我们决定直面挑战,4个人一起完成这次实践任务。

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的实践迎来了第二阶段。

二、企业,我们充满期待

了解了关于特种车辆的基本知识,接下来就是对企业本身进行了解,包括它的基本概况,大概的研究方向,甚至企业文化等。

经过仔细地调研,我们知道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综合性大型科研基地、特种车辆技术开发中心和试验检测中心。主要从事车辆整车及部件的研究、设计、试验与试制,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开发新型车辆,进行总体、新型动力、传动、行动、操纵、电子电气、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研究开发。

研究所的研发实力雄厚,科研设施齐全,下设覆盖44个专业的4个科研技术部和1个信息中心、2个试制部;拥有40余个现代化试验室,各类设备6000余台(套),占地面积80公顷。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职技术人员1100余人,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400余人。具有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建所以来,研究所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有12项科技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近170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先后研制出各种型号特种车辆20余种。经过40余年的艰苦建设和发展,研究所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单位,开发出各类民用产品(技术)逾百种。研究所秉承着“顾客第一,永攀高峰”的经营理念,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服务。

我们要去学习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的地方,它是高端的科研机构,也是为民服务的良心企业。对它的了解越多,就越让人激动。我们非常期待能够在那里看到中国特种车辆的真身,看到我们的各种国防装备,看看研究实验室,体验一下国防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氛围;我们也期待着在这里看到中国国防事业的希望,增强我们的国防自信心。于是,我们这样期待着,出发了。

三、国防,这一刻触手可及

2016年7月中下旬,我们终于如我们所预计的那样,来到了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

研究所位于丰台区槐树岭,一路奔波,一个大型的研究所掩映在高地的树丛中。正门很小,并不起眼,让人很难想象里面的占地面积其实是很大的。门口有保安站岗,我们试图靠近,想在门口合影,不幸被告知这里不允许拍照,而且一旦进入到研究所内,都不允许进行任何摄影、录制之类的活动。如此谨慎,让我们瞬间紧张了起来。

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民品办的负责人,他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来到这里,我们先在两位研究所的学姐的带领下,了解了研究所现在的工作重心以及一些成果。两位学姐一位来自清华大学,主要研究减震系统,另一位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都是相关领域的精英学子,对这些专业知识了解得更多,我们从她们那里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在一些内部宣传片中,我们看到研究所的特种车辆研发,包括军用和民用两方面。军用主要是各类坦克的研制,民用研发以装甲防暴车为主,还有一些传动系统、底盘部件系统、电子系统的研发,性能先进,应用广泛。

后来,我们有幸参观了专门接待特别来宾的展厅。整个展区分为5个展厅,陈列着不同方面的展品,包括以坦克为主的装甲车辆展厅、各种导弹的制导系统展厅、展示军队构成模型的展厅、民品展厅及研究所涉及其他领域的展厅。

这里,陈列着研究所当前研发的各类型坦克以及装甲车车型,它们虽然体型庞大,车体厚重,速度却比想象中要快得多,是坦克战斗队的前锋;这里,展示着各种导弹和制导系统,以及科研人员如何不断地提高精确性的过程,向我们诉说着创造力的进步;这里,摆放着坦克装甲车使用的各型号榴弹,显示出不凡实力;这里,模拟了整个坦克作战队伍的各战车以及后勤车辆,它们各司其职,默契配合;这里,还陈设着各种装备,防弹衣、防弹玻璃、宇航服、特种兵服,全面多样。

除了军用装备,研究所的研究还包括家用汽车研发、自行车研发、数码产品研发、原油开采在内的民用产品方向,为民用产品的研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研究所占地面积很大,负责各个部分研发的实验室和我们平日里的实验室截然不同,和车间更为相似,大概有两三层楼之高,科研工作者在里面不辞辛苦地进行各项测试工作。7月,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即使穿着短裤短袖,依然浑身是汗,但是试验室的科研工作者们都穿着长裤长袖,忘我地工作。

研究所还有各种道路模拟测试,涉水道路、陡坡等,经过严格测试后,各种设备将应用到实际中,成为保家卫国的一把利剑。

看完了这些,我们突然就感觉到了安心和信心。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北方车辆研究所的一小部分,而在中国百强军工企业中,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的军事国防不仅仅含有特种车辆,不仅有陆军作战队,我们还有空军,有海军,我们还有先进的战斗机,有潜艇,虽然我们目前还需要从国外引进一些装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科技会迅速发展,未来会有我们自主研制的航空母舰。我们虽然不是发达国家,但我们已经属于强国,我们不惧怕外来的威胁,我们虽然不主动挑起战争,但我们有能力应对战争。

四、历史,我们在进步

在研究所旁边的家属区中,有两个陈列长廊,这里,是装甲车的历史长廊。这里摆放着“二战”时期到现在的各种装甲车,还有一些榴弹炮、迫击炮、航空炸弹、高射机枪等。

这些车辆很多都已年代久远,历经风吹日晒,变得无比破旧,锈迹斑斑,但是岁月无法掩盖它们的风采,我们依然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它们曾经经受的考验,也能感受到整车研究是多么浩大的工程,那是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们夜以继日工作的成果。我们依然可以想象,这些车辆曾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保家卫国;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有多少战士,曾经驾驶着这样的车辆,冲在军队的前面,近距离攻击,他们可能荣耀归来,但也可能就此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从长廊中,我们看到,早期的装甲车大多是由苏联、美国制造生产的,而后,我们国产的装甲车逐渐出现,这一令人欣喜的改变,证明我国的科研创造力、自主研发能力的日益提升。我们承认,在国防科技方面,我们与美国等国家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也无法保证,我国所研发的各种车辆、装备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当今世界的战争,是创造力之战,是科技之战。我们的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勇于献身的士兵们,我们更加需要先进的作战工具,需要有更加强大的作战坦克,我们需要有航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花费大量资金引入国外的先进装备,我们更需要创造我们自己的科研体系。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现在已经成型应用的产品中,还是需要引入国外的产品,如发动机等;而我们在学校做实验时,也会发现,国外生产的实验设备有时在性能上确实优于国产设备。所以,当前我们的科研重点,还是要重视创造力,做自己的产品,开发专利。

短短的实地考察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我们还在北京,研究所对我们来说,距离实在不算遥远,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从事这个专业,也几乎不太可能再踏入这个地方。

我们遗憾,不能将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展示给别人,一旦进入研究所,这里禁止以任何形式留影,实验室禁止外人参观,但这就是保密意识。这里有很多是国家机密,我们必须随时保持警惕,谨防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所以,我们在离开的时候,只能感叹着:

“太厉害了!”

“原来这种装甲车能走那种路啊!”

“对我们的国防好有信心啊!”

“那两个车的区别你看出来了没?车头涉水不一样的。”

是的,我们对我们的祖国充满了信心!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这的一员,我们从事动力电池的相关研发,我们相信国家会有用得到我们的时候,希望有机会,我们也能到我们的相关专业企业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实践·品悟

增长了知识,树立了信心

2015级硕士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卞轶凡

在北方车辆研究所参观学习的日子,感觉过得飞快,每天花费的时间不多,但每一点都会让我们觉得难忘。

首先,是保密意识。初到研究所,我们依然和以往一样,带着新鲜感,打算留下一些宝贵的照片,但是,才到门口,就被拦下了:“这里不许拍照。”这一刻,我意识到,我们去的不是普通的工厂、企业,这里是科技研发中心,更是中国兵器的研发中心,技术、专利不外传,武器装备更是不能外泄。将来,我们也许也会在类似的企业工作,如果缺乏保密意识,我们可能连什么时候将公司机密泄露都不知道。

其次,是增长了见识。无论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实践学习,都给我们这些军工“小白”上了重要一课。以前觉得反正不是学这些专业的,这些武器设备都是为了打仗用的,跟我们关系不大,所以知之甚少。经过学习,至少我们能懂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浅显的原理,看到了实际的车辆,增长了见识。

最后,是树立了自信心。如今,我们见识到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我们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不威胁别人,但也不惧怕别人的威胁。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2015级硕士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戴玉娟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干,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有着军工背景的高等院校。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关于军工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增长知识,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们选择了去北方车辆研究所完成社会实践。此次实践之行,材料学院给了我们学习实践的机会,和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地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的祖国。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兵器工业综合性大型科研单位、特种车辆设计基地、兵器工业第一技术开发中心,装甲车辆试验检测中心、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亦归其建制。我们首先了解了一些关于国防设备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些重型装甲设备及军用特种车辆整车及部件,工作人员的解说让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对我们的国防力量也更有信心,我们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北方车辆研究所的整体环境,在长廊上我们参观了展出的各国坦克。

此次实践让我受益颇丰,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丰富的营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平常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得不很理想,通过实践,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概念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方面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短短几天的实践,冒着酷暑,我们仍然坚持,学习更多,了解更多,对我们祖国的国防事业也更加有信心。

他们,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安谧的天空

2015级硕士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李立敏

在北京理工大学这样的一所军工底蕴浓厚的学校读书,我也浸染了一份对于军工事业的好奇。这次的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之行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研究所我们先观看了一部影片,我们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辆普通装甲防暴车是如何从设计者的图纸上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为了一辆车,实验人员试验了上千次,体验了各种极限条件后,才设计制造了出来。这样的装甲防暴车已经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了,2008年的奥运会中就有它的身影。一直以为很遥远的军工其实也以民用的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对于坦克这样真正的军工产品,我一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正是这样的中坚力量在保护我祖国,在保障我们人民的幸福生活。参观了研究所的展厅后,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战争。我从来没有真切地感受过战争是如此的残酷。以前我看到那些抗战的影片,觉得坦克、炮弹等造成的杀伤力实在是不足为道,但是今天我才知道在战场上每打出的一枚导弹后面都蕴含着无数人的辛勤,也是战士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给予敌人重击。

和平是用鲜血换来的,它是十分珍贵的。但是现在那些企图分裂我们国家的不怀好意的人就是希望让我们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再次爆发战争,其用心是多么险恶。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强大了,我们面对这样的邪恶势力时,我们有充足的底气说我们不希望挑起战争,但是我们同时不惧怕战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一句表明了我们的立场。战争从来不是儿戏,它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对于人民的生命的摧残,更在于我们的家园被毁灭,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动荡,我们会成为一群没有家园的人。了解的越多,我才真正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21世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没有和平,我们根本谈不上发展;没有发展,我们也得不到和平。在参观过去的坦克时候,我发现要进入坦克内部,对于战士的身材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而且坦克内部空间狭窄,肯定不可能舒服。我真是从这冰山一角窥到了我们战士的辛苦。想想他们的战斗经历,可能吃过的苦,我真的觉得我们生活中很多所谓的挫折真是不值一提。看着有着年代感的坦克,我也似乎看到了一代一代军人以及军工科研工作者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他们的职业有着天生的使命感,肩负着我们国家的安全,他们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安谧的天空。

一次难忘的军工之旅

2015级硕士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肖根华

2016年7月11日当天,我们参观了北方车辆研究所,真是一次难忘之旅。在那里,我开始认识到,古老的中国军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现代军事装备所震撼。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参观给我带来快乐和钦佩、收获和感悟。

首先,我们观看了一部研究所简介影片。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综合性大型科研基地、特种车辆技术开发中心和试验检测中心,属于国有独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特种车辆整车及部件的研究、设计、试验与试制,从事军用特种车辆整车及部件的研究、设计、试验与试制以及民用汽车、专用汽车的研究开发与测试,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开发新型车辆,进行总体、新型动力、传动、行走、操纵、电子电气、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研究、开发。下设覆盖44个专业的4个科研技术部、1个信息中心、1个试验测试部和2个试制部,拥有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包括大功率传动试验、整车道路模拟试验、整车电池兼容测试等在内的40余个现代化试验室,各类仪器设备5000余台(套),总资产20多亿元。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里研究的先进武器装备。我们先后参观了坦克、装甲车、各式导弹、飞行装备等,展示室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装备的性能及优缺点。我们被这种威严的场面所震撼。这里的每一件武器,都凝结着研究人员的血汗。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先进的武器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国防。每一个展厅,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呈现着神奇的科技,展示着军事科技的奥秘。现代军事的发展和进步,正是从这里起步。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采取行动,学习知识,竭尽全力掌握新技能。“军事科技与生活”展区主要展现技术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人类的生活,而生活也催生了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为中国军事装备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所的发展也正是中国车辆装备发展的见证。此次参观,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军事装备,感悟到中国车辆人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研究精神。车辆军事装备的发展证明了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军事是保障,创新技术是关键。一个国家在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决定着速度发展。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是500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灿烂的古代文化,令人惊叹的现代技术,有回忆,有前景的结论令人回味无穷,鼓舞人们向前迈进的决心。它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也代表了中国人的爱和追求科学和技术的信心。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我们肩负着科技发展的任务,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中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军事的强大,我们必须做出不懈的努力。


实践团成员:卞轶凡 戴玉娟 李立敏 肖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