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推动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逐步发生深刻的变革。为顺应制造业这一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希望依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构建新的优势。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主攻方向,也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近几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全行业形成了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2015年工信部组织实施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新模式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智能制造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另外,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作为发起学会之一的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工作近来我也参与其中,目前正在筹备阶段,相信不久我们与国际的合作交流也将得到不断的深化。
汽车产业是展示国家强弱的标志,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汽车产业的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2018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包括股比放开和关税下调,汽车产业处于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本书在这个时候出版恰到好处,相信本书能够为广大主机厂和汽车零部件厂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书中不仅包括了近年来国内整车智能化新工厂的建设项目,也包括了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案例。本书收录了去年刚刚投产的华晨宝马新大东工厂项目,工厂生产过程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使柔性生产成为可能,据了解,该工厂只需在车身车间及总装车间对设备稍做改造,就能实现纯电动、混动以及传统燃油车的并线生产,这个项目被行业内认为是中德双方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合作典范,非常值得国内厂商学习借鉴。此外,书中还包括国内自主品牌厂商的智能制造方案,比如长安汽车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冲压、焊装线上的具体应用,长安汽车实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统上的突破。
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在迎接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打造汽车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汽车制造核心技术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汽车产业体量很大,但国际市场的表现并不尽人意,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未来我国汽车品牌想要走出国门必须苦练内功,通过提质增效打造中国制造品牌,而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对产业进行升级就是实现“两提高、一降低”的途径。
本书凝聚了众多智能制造行业专家的智慧与心血,相信此书会给汽车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启发或借鉴。借此机会,向参与本书撰写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分享经验与成果。同时也向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付出辛劳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