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将使汽车工业发生巨大变化,把汽车工业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三种趋势:
①汽车工业全球性联合改组的步伐越发加快,其特点是跨国界的重组和联合。
②广泛采用平台战略,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日益全球化。
③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1)汽车工业全球性联合重组的步伐加快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普遍达到30%乃至40%,而且世界上还在不断地新建汽车企业,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和节能的法规日趋严格,产品开发成本、销售成本大幅度提高,许多企业不能适应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或者竞争能力很弱,促使汽车工业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跨国联盟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和兼并等手段,扩大了自身规模,降低了汽车成本,增强了自身竞争力。强强联合使汽车技术、产品和企业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汽车企业更具实力和竞争力。
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的重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跨国界、跨地区的重组与联合,特别是汽车工业先进国家间的重组。例如,西欧企业与美国企业、西欧企业与日本企业、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重组等。二是集中在具有庞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之间的重组,重组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案例。近年来,一些大型车企的归属权也发生了变化,两个重组并购规模庞大的案例如下:2008年,福特汽车与印度塔塔(TATA)公司签订协议,将包括路虎、捷豹、罗孚、Daimler和Lanchester在内五个品牌的使用权以26.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塔塔公司;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全球汽车工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国际上经常讨论并形成的主流性结论是,全球将仅存五六家整车制造跨国公司,也就是所谓的400万辆俱乐部,其他的非俱乐部成员将不能独立生存。寡头垄断的形成是汽车工业成熟的标志,是企业间激烈竞争和一系列兼并的结果。汽车工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显著的行业之一,产量越大,越有利可图。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必然由分散走向集中,最后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这是各个汽车生产厂商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必然结果。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兴起,一股新兴势力正蔓延到汽车制造行业。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造车”元年,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曝出投身智能汽车领域的消息。越来越多的新兴产品加入汽车制造业的行业,必然会对现有的汽车工业格局带来一定的变化。
2)世界汽车工业广泛采用平台战略,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化
平台战略就是令越来越多的车型共用一个平台,其核心是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尽最大可能实现零部件共享。零部件大规模的生产和全球范围的采购,客观上要求整车生产企业内部实施平台共享战略。这一战略首先在轿车生产中取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则被成功地引入了轻型卡车领域。目前各大汽车厂商普遍采用平台共享战略,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1999年,在产量达百万辆的平台上所生产的汽车,已占全球产量总数的14%以上。从发展趋势看,各大厂商正致力于建立全球共用平台,平台上不同车型产品(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的生产活动将部署在最有利于其发展的地区,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平台共享战略的目的,一是借助通用零部件更大规模的生产,摊销不断增多的车型数量和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而导致的高昂开发成本;二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增加产品系列,也就是说车型数量的增加、产品多样性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必须增加厂商的额外成本;三是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产品的开发、更新周期。总之,平台战略能够实现成本降低目标和产品多样性目标的良好统一,在产品创新时间不断缩短和每一种款式产量规模较小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平台战略来挖掘补偿潜力,由此达到理想的规模效应批量,降低单件成本,加快实现盈亏平衡。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具体体现为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优化配置,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环境和市场偏好的需要。产业链中主要环节的分布,不再局限于某一国的地理范围,而是日趋立足于全球平台操作。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市场多样性的重要性优先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全球化经营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舞台上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性战略。另一方面,汽车产业的政府发展战略从过去主要依赖本国的生产能力、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零部件供应商、市场特征和顾客偏好,转向利用从国际竞争意义上理解的本国比较优势,进而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和开放型竞争战略。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导致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首先,它改变了国际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一方面,逐步形成了为数不多的全球性跨国公司。另一方面,一些曾经在本国市场经营状况尚可或相当不错的企业(如英国的罗孚、瑞典的萨博和沃尔沃等),难以具备独立的经济生存能力和进一步扩张能力,只有迅速从地区制造商角色转化为全球制造商角色,才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其次,它导致出现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增加。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家零部件企业以多系列、大规模生产面对较多的整车装配企业,以满足整车企业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需要。零部件工业的区域化特点正在被国际化所替代。另外,它使汽车产品日益具备全球性特征。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典型的国际化产品。
3)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汽车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当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产、提高规模效益转向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提升。围绕安全、环保和节能等问题,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占领技术制高点。以新能源车辆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成为各汽车企业竞争未来市场的撒手锏。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各种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技术研发、税收和补贴等方面提供支持来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导电动汽车产业从由政府主导到市场消费推动的方向发展。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5万辆,销售7.48万辆;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5万辆,销量33.11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和53%; 2017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9.4万辆,销售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还处于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初期阶段,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关于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在第8章详细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