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1 攻读学位是为了走进结构性成功之路
请问:研究生应该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
当你刚刚成为硕士生、博士生时,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我相信你想过。更多的人还会想到类似的问题:我能有一个成功的科学技术研究生涯吗?冯老师为什么要借“成功”来说事呢?因为,成功的人生,是对生命的赞美。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我愿与你聊聊这个话题。这里不讨论研究生“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我想谈谈“成功科研生涯”的“高楼”,是由哪些“构件”一层一层构建起来的,因为在现代社会,成功的科研生涯是由一些结构性的因素来保证的。那么它们都是什么?研究生如何面对它们?我也不想谈古今中外那些耳熟能详、早已见诸各类经典书籍的走向成功的个案,那些大科学家、著名专家,太少了,也许不到5%,我想谈谈那些95 %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现代社会保证他们具有成功科研生涯的一般图像。
现代社会是这样安排人们最初的成功生涯的:大约6岁上小学,12岁上初中,15岁上高中,18岁上大学。这些当然就是结构性因素,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硬机遇”,它们都是以“考试”作为成功的标志。你在这个阶段经历的是现代社会给予年轻人的“基础教育”阶段。事实上,一个国家如果不给年轻人安排适当的教育机会,不仅不会出现大量的成功人士,国家也没有希望。在这个阶段,你会感受到什么叫“青春”“阳光”“幸福”。你通过考试,就走向了下一个成功。你选择攻读学位,你成了一名硕士生、博士生,你其实准备深度地走进现代社会为你安排的结构性成功之路。现代社会为年轻人在大学往后的安排就是攻读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因为攻读这些学位并得到相应的训练对于获得科研生涯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结构性成功之路的顶峰,就是国家实行的院士制度。在现代社会,没有博士学位上的各种训练,没有这样的资格,就谈不上成为院士。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略有修改)